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陈恒安(1910—1986),名志谦,又旬恒堪,号宝康,贵阳人。著名书法家,文物鉴赏家、文学家、诗人。早年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1931年因母病肆业回家。得著名文人杨覃生、乐嘉荃、王仲肃诸人指教,在文学、诗词、训诂、书法、考据等方面,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书法,郑珍、莫友芝、郑知同、何威风、姚华、王仲肃等大师的影响下,反复揣摹其神风,  相似文献   

2.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6)四十一岁。四月,先生之父文清卒。(郑知同《征君行述》)秋,自(?)湾寓宅迁居于子午山之望山堂。(《巢经巢文·迁居纪事》,郑知同《征君行述》)先生自四十以来,自谓已衰(卄人)如六七十岁人。(《巢经巢文》丙午《迁居纪事》) 是年重阳日,莫友芝起程入都,备明年春试。(莫友芝《(?)亭诗》丁未有《九日伯容、子尹相过》,句云:“重阳酒正香”。可证。)过沅州,黄本骥(虎痴)饯之于芙蓉楼。(《(?)亭诗》丙午《芙蓉楼别黄虎痴教谕》) 贺长龄降补河南布政使。(罗汝怀《贺长龄传》) 先生弟子胡长新中举人。(黎庶昌《胡君墓表》)  相似文献   

3.
楚辞音义文献不仅是楚辞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声韵、训诂和提供校勘、辑佚等方面的作用。现阶段的楚辞音义文献研究在楚辞的用韵、韵例、注音方法、楚音研究和上古音体系的构建五个方面均有所建树。但也存在着局限于个别孤立的现象,缺乏历史的整体观察等诸多不足。完整、系统地对楚辞音义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可以探寻其系统构建和发展轨迹,与其产生时代的特殊文化思潮和学术问题相联系,明确其在楚辞学和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楚辞音义文献不仅是楚辞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声韵、训诂和提供校勘、辑佚等方面的作用。现阶段的楚辞音义文献研究在楚辞的用韵、韵例、注音方法、楚音研究和上古音体系的构建五个方面均有所建树。但也存在着局限于个别孤立的现象,缺乏历史的整体观察等诸多不足。完整、系统地对楚辞音义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可以探寻其系统构建和发展轨迹,与其产生时代的特殊文化思潮和学术问题相联系,明确其在楚辞学和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郑珍的经学,其内容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指经籍辨伪、校勘、笺释,著述主要为《经说》一卷,《仪礼私笺》八卷,《考工轮舆私笺》二卷,《凫氏图说》一卷。广义还包括小学。郑珍为“以字通经”而精研小学,小学本是他治经的附庸,却因此而在小学领域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这主要反映在他的《说文遗字》、《说文新附考》、《汗简笺正》等著作中。此外,他的史学著作《郑学录》也是为弘扬东汉古文经学大师郑玄学术而作的,广义说来,也应列为他经学研究的内容之一。研究郑珍的经学,首先不能不辨明他的学术门径。这个问题,历来有一些歧异。最早的评论,来自他的儿于郑知同。郑珍谢世,郑知同作《敕授文林郎征君显考子尹府君行述》,文中说他“生平为学宗旨,汇汉宋为一薮”,“不立门户,——为折衷持平”。其同乡好友萧  相似文献   

6.
"月兔神话"是神话长卷中最美丽的神话之一,是人类"月神崇拜"的经典叙事话语一、《楚辞·天问》"顾菟说"汉语语境中的兔神话,最早见于屈原《楚辞·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对月亮有何好处,顾菟能常在其腹?"菟"同"兔"。兔性多疑,行走时常返顾,故曰顾菟。  相似文献   

7.
敦煌发现的道骞《楚辞音》残卷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它在《离骚》经方面的文献价值有三:一是异文,其中既有未见于其它版本的异文,也有虽见于他本,而《楚辞音》可对其有所佐证的异文。二是破除通假,还原本字,这一类以"某字宜作某"的形式出现。三是辨析异文,定夺是非。《楚辞音》在王逸注方面的文献价值主要表现在提供了一种早期文本形态,并对《文选》各版本王逸注起到无可替代的佐证作用,同时也使王逸注在流传过程中的历史面貌有了更为清晰的展现。  相似文献   

8.
敦煌发现的道骞《楚辞音》残卷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它在《离骚》经方面的文献价值有三:一是异文,其中既有未见于其它版本的异文,也有虽见于他本,而《楚辞音》可对其有所佐证的异文。二是破除通假,还原本字,这一类以"某字宜作某"的形式出现。三是辨析异文,定夺是非。《楚辞音》在王逸注方面的文献价值主要表现在提供了一种早期文本形态,并对《文选》各版本王逸注起到无可替代的佐证作用,同时也使王逸注在流传过程中的历史面貌有了更为清晰的展现。  相似文献   

9.
上古时期,宗教活动是社会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宗教活动显示了较强的地域性特征,形成了一定的地域性文化差异。这种宗教文化差异在《诗经》《楚辞》中的祭祀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同时,这种差异对先秦时期两种不同文学风格,即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确立,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金坤先生《风骚比较新论》的问世,是《诗经》研究和《楚辞》研究中集大成的新成果。作为中国文学的源头,《诗经》和《楚辞》,一直是文学研究的热门课题,硕果累累。其中许多学者对浪漫文学之源的《楚辞》曾受到现实主义文学源头《诗经》的影响表示认同,但是,在实际研究中,《诗  相似文献   

11.
屈原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是战国中晚期,楚辞的主要作品和精华也都产生在这个时代。而认真地整理和研究楚辞却是在三百年以后的汉代。汉代学者于楚辞苦心孤诣,精慎注疏,寻绎钩沉,对楚辞的流传起了很大的作用。 自汉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迄于宋代,近十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了。但就现存文献观之,在这一千年左右的时间里,楚辞学的成就却几近阙如,研究楚辞的著作所存寥寥。据《晋书·本传》和《隋书·经藉志》记载,晋郭璞撰有《楚辞注》三卷,原书已佚。近人饶宗颐将郭璞散在古书引文中的诸条文字集辑辨析,遂写成《郭璞楚辞遗说摭佚》一文,就中可窥见郭书之一斑。晋人徐邈撰有《楚辞音》一卷,这可能是第一部研究楚辞音义的书,惜其书久已亡佚。隋朝有皇甫遵训撰之《参解楚辞》七卷,据姚振宗《隋书经藉志考证》:“此殆取王逸、郭璞、何偃三家注本而参考为训解也”,然原书已佚,仪存此条记载。值得特别提出的是隋僧道骞的《楚辞音》一书尚存残卷。据《隋  相似文献   

12.
明代文学成就,主要在小说、戏剧方面。诗歌创作,因受到理学、科举的长期桎梏,以及历次文字狱的影响,一直陷于毫无生气的局面。永乐、弘治前后,“台阁体”的诗风统治着诗坛,一些称颂功德、粉饰太平而又千部一腔的作品,竟被誉为“词气安闲、雍容典雅”的黄钟大吕,认作是诗歌创作的圭臬。  相似文献   

13.
宋代楚辞学的繁荣,首先表现为义理探求的研究特征,代表著作为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洪氏校订原文,阐扬义理,为后人探寻屈原之生命意识张本。《楚辞集注》被后人称之为“里程碑”式的著作,彻底以文学眼光来看待、诠释楚辞。其次表现为研究类型的丰富多彩,各有创获,如晁补之对楚辞及骚体作品的编集,杨万里对《天问》、《天对》的互相发明,钱杲之对《离骚》结构的分析,吴仁杰、谢翱对楚辞芳草的考订等。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四年二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福建师大教授黄寿祺和贵州大学教师梅桐生合著的《楚辞全译》。全书包括《楚辞》各篇简介、原诗、简注和译文,二十五万字,印制比较精美,发行以来,已为学术界所闻知。 在历年已出版的许多《楚辞》注译本中,《楚辞全译》是有特色和长处的一种。首先一点就是“全”,是全译本,不是选注本、选译本。今人的许多注本大抵只注释和研究屈、宋作品;翻译更未有过全译本。郭沫若、文怀沙、陆侃如、龚克昌的译本都只是选本性质。《楚辞全译》则依照刘向、王逸对《楚辞》的编排,兼采战国、两汉,不但全部译齐屈原的诗篇,而且对宋王、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庄忌、王褒、刘向、王逸的“楚辞”作品都加以简注和翻译。而后者自朱熹以来,一向认为“自《七》以下,无足观者”(《楚辞辩证下》),所以一直未为研究者、注释家所重视,至于今译,更是一向无人涉足问津。朱熹等古人的评价有一定片面性,《七》、《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等“代言体”诗篇固然比不上屈原诗歌重要,但也是文学史上知名的作品,对其加以研究和今译乃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全译本避免了选译本零碎、片断、不见全牛的缺点,对于想要综览《楚辞》全貌的人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其二  相似文献   

15.
周佐霖 《沧桑》2010,(5):157-158,168
汤炳正先生是我国上世纪著名的楚辞学专家,《屈赋新探》是其楚辞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该书贯穿了汤先生"求是求真"、"独立创新"的治学原则,也体现了汤先生鲜明的治学方法特点,对后学者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大量出土的楚国文物和《楚辞》文本的互证性关系出发,对《楚辞》主体性的浪漫主义文学史界说提出异议,并认为《楚辞》文本所体现的中心倾向是一种文化写实主义。  相似文献   

17.
张金慧 《丝绸之路》2010,(14):44-46
《诗经》开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诗经》以四言为主,《楚辞》则多用杂言,句式灵活多变,《楚辞》还变《诗经》的篇幅精短、内容单纯为篇幅较长、内容逐层扩展和丰富,并将《诗经》的比、兴赋予生命意识,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比较《诗经》和《楚辞》迥异的艺术表现方法,从文艺继承的关系去审视,《楚辞》对《诗经》的艺术特征有显著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磨炼”是晚唐五代诗学的理论核心,这不仅体现为晚唐五代诗格中的具体理论阐述,而且可以从诗格著作群体以及诗格所举的诗例方面得到证明。晚唐五代诗格中的“磨炼”理论是对诗歌创作中字、句、意、格进行锤炼的全方位理论总结,是诗歌创作多方面要求的理论体现。  相似文献   

19.
英国诗歌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在现实素材的不断丰富下,人们的内心世界也在不断的丰富,这为诗歌创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深刻的诗歌意蕴同样感染着人们的内心世界,情与意的完美融合发掘了诗歌的现实价值,体现了时代发展同诗歌创作的同步发展。本文从全球化发展的视角下对英国诗歌的情感寓意与现实价值进行时代的解析,探究人类真是的内心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沈士军 《神州民俗》2007,(10):55-58
泛神论有其形成的民俗基础,这从我国诗歌的两部源头作品——《诗经》和《楚辞》中看的非常清楚。文章从大自然信仰、动植物信仰、图腾信仰、祖先信仰、农业保护神信仰五个方面来解读《诗经》、《楚辞》,并由此寻绎泛神论形成的民俗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