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清芳 《民俗研究》2005,(4):183-189
在牡丹之乡菏泽的一些农村,新旧民居都有着一些造型精美的建筑装饰物--脊兽.它们高居在瓦房屋脊之上,远远望去,参差有致,给人一种新奇、神秘之美感.   脊兽出现的年代,当地传说起自商末周初,由姜子牙封“神“而后缘起.沧桑数度,历史几乎抹平了一切陈迹,却将这充满原始宗教色彩,记载当地风俗事象,集美学、建筑学、哲学和社会学于一体的脊兽,如此完整地保存下来,为我们考察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提供了诸多内容.粗略统计,现在可见的脊兽大约有30多种,主要有龙、凤、麒麟、鱼等以及十二生肖等.这些制作精美的脊兽,其造型千姿百态,或端庄古朴,或神采飞扬,或活灵活现,一件件各具风采,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2.
旧石器时代晚期佩带具的功能及含义安家瑗在世界一些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常可见到用兽牙、兽骨、鱼骨、贝壳、蚶壳、海螺壳、驼鸟蛋皮、石头等磨制、穿孔制成的佩带具。国内多数学者都称其为装饰品或人体装饰品,也有学者认为这些佩带具除去装饰外可能还含计数、...  相似文献   

3.
皮影戏,庆阳人又叫灯影戏。在庆阳北部由于皮影戏的全部戏箱常常被驮在一只毛驴儿的脊背上,走乡串户,所以,人们又给它送了个雅号叫“一驴驮”。皮影戏是庆阳民间文娱乐活支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周秦时代。宋代,皮影始由“北豳”走向全国;明清时代皮影戏在庆阳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檐角装饰所用的脊兽其制作技艺精湛、布局巧妙新奇、文化内涵丰富,并且寓意深刻,也有吉祥如意、驱除邪气等美好的寓意。不仅如此,脊兽也承载了千年的华夏文明,体现着古代皇家至高无上的皇权思想和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5.
王秀玲 《收藏家》2007,(5):11-20
首饰是人们美化生活的饰物,是用贵重金属金银等材料制成的,再镶嵌珍珠宝石,可显示出佩戴者的地位和身份。佩戴首饰的历史源远流长,原始人就知道用兽牙、兽骨、贝壳、海螺等作装饰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装饰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精美。到了封建社会,上层统治者  相似文献   

6.
贵州最早的骨制装饰品出自距今一万二千年至一万五千年前的普定白岩脚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装饰品有1件骨笄和1件穿孔兽牙。它们是贵州的首次发现,也体现了贵州远古人类最早的爱美意识。从装饰品本体携带的信息,探索其制作技能,反映出当时人类加工技术的复杂和进步,即对不同用途的装饰品采用不同的加工方式和对同一制品的制作技术逐步改良的处理能力。这既是思维进化指导行为的结果,亦是原始人类迈向更加文明时代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7.
靳彦乔 《收藏家》2004,(8):38-43
犀角与其他兽角、兽牙、兽骨一样,是动物身上最坚实的部分,以其制成的装饰品或器皿,美观耐用,深得人们喜爱。加之犀牛已成濒危动物,因而犀角越发显得珍贵,以犀牛角制成的艺术品,更是身价不菲。那么古人是何时认识犀角的?又是如何利用犀角并把它发展为艺术品的,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脊头瓦,有些考古发掘报告也称作脊头砖或兽面砖,并说明相当于日本的鬼瓦。其形制为平面略呈梯形,上端窄下端宽,四角为方形。正面均作兽面,类似狮面。背面光平。亦无纽,瓦上无穿孔。这种脊头瓦,在唐代的宫殿、陵墓、寺院、窑址多有发现。关于脊头瓦的名称及用途,似  相似文献   

9.
海宁海神庙位于盐官古城东南隅,为敕建官式建筑,是海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至1999年间由浙江省古建设计院和海宁市政府分五期对海神庙进行维修,在维修中发现了琉璃瓦件、脊兽、铭文砖和部分石刻等。  相似文献   

10.
<正>象牙器光洁如玉,质地细腻,穷工极巧,华贵端庄,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喜爱。牙器的制造和使用在我国起源很早。在旧石器时代的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以穿孔兽牙作为装饰品,喜欢用美丽而有价值的东西来装饰自己,可视为人们审美意识和原始艺术的萌芽。  相似文献   

11.
赵义军  吕朝 《沧桑》2009,(5):59-61
萌发于古庆阳先民,在上古周先祖时期扩充的一系列朴素伦理思想,在长期的发展和历史积淀中,孕育成了今天庆阳精神的核心价值。它以群体主义、道德教化、礼仪、务实创新等价值元为纽带,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精神链条。探究"庆阳精神"的形成,实质是整合庆阳的地域文化资源。本文拟从伦理的视角解构这种精神的产生及意义,以此作为推动庆阳发展的道德支撑,同时也在理论上为建设和谐庆阳、宣传庆阳形象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2.
余振东 《民俗研究》2002,(4):200-200
2002年6月6日-16日,由甘肃省庆阳地委、庆阳行署主办的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在庆阳举行。  相似文献   

13.
甘肃庆阳皮影以环县皮影为代表,是陇东皮影中影响最大的,也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庆阳皮影雕刻精细,风格古雅,吸收了庆阳民间剪纸、年画、香包、石刻、雕塑等艺术手法,创造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造型和风格,而且庆阳皮影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与强大的文化功能。庆阳皮影符号主要有图像符号和象征符号,其所指和能指是丰富的。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入手,探讨并阐释了庆阳皮影符号指涉的原始先民以和谐为主的处世哲学和以生殖崇拜为主题的本原哲学观,及以龙图腾和太阳图腾为代表的图腾崇拜,旨在深度解读庆阳皮影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牛玲 《沧桑》2014,(5):185-187
甘肃庆阳唢呐是一种以唢呐为主奏乐器,辅之以锣、鼓、镲等打击乐合奏的吹鼓乐合奏形式。经过漫长的发展,庆阳唢呐已融入到庆阳人的生活之中。本文将对庆阳唢呐的名称、历史、传承、编制、在仪式中的应用进行了考究,并对庆阳唢呐从乐种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庆阳在古代史上处于祖国西北边陲,地广人稀,往往需要补充劳动力。一些族群或个人为了寻找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来到庆阳定居。统治者出于巩固边防和发展边疆经济的考虑,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途径将大量的中原百姓或北方少数民族人民迁移到庆阳,增强了庆阳经济的活力,促进了庆阳一带经济文化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庆阳的地名     
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向历史的上游追溯。庆阳也不例外。按庆阳县志的说法,20万年前,这里便有人类的祖先活动,在殷商之际,属彭国。春秋战国时期,为义渠国辖地。秦及以后朝代,在此设北地郡、庆州、庆阳府等建制。我最先居住在庆阳的驿马,据说因唐时设驿站而得名。驿...  相似文献   

17.
洛阳西郊龙池沟唐代西苑宫殿遗址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辉 《文物》2000,(10)
在洛阳市西南16公里的辛店乡龙池沟村,近年发现一处唐代宫殿遗址。遗址有双阙、前殿、后殿等4座建筑基址,并采集到大量的唐代筒瓦、板瓦、瓦当、脊兽、条形砖等遗物。此遗址位于唐东都西苑遗址范围内,根据它在整个西苑遗址中的相对位置及形制规模,结合文献记载推测,可能是唐代的合璧宫遗址。  相似文献   

18.
王雪  李坤嶽 《神州》2012,(31):161-161
“五脊六兽”在北方的方言口语中常常能够听到,但对于这个词的来源及用法,大多数人都觉得有些模糊。“五脊六兽”来源于中国的古代建筑,本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装饰,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高大宏伟的建筑,中国的古代建筑是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统称五脊,正脊两端有龙吻,又叫吞兽,四条垂脊排列着五个蹲兽,统称“五脊六兽”。但这一词语被俗语化后却引申出了不同的含义,常用来形容抓耳挠腮、手脚无措、无可奈何、神不守舍、张狂炫耀、·心烦意乱的样子、心神不宁,无所事事的心理状态等,用于人们表达一种难受或高兴至极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9.
王趁意 《收藏家》2013,(8):77-80
笔者在《中日画纹带佛兽镜探秘:中日画纹带佛兽镜的同模镜考》一文中(以下简称为《中日同模镜考》),经过充分论证,确认了《中原》佛兽镜(图1)、日本御猿堂佛兽镜(图2)、京都佛兽镜(图3)是同模镜。三面中、日画纹带佛兽镜是同模镜的结论,对中、日画纹带佛兽镜铸制地、出土地的探讨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原》佛兽镜是十年前的收藏品。  相似文献   

20.
《通典》 (中华书局点校本 ,1 988年版 )卷一八八“边防典”南蛮诸国传中有“薄剌”与“焚”国 ,二国顺序前后相衔。“薄剌传”称 :“薄剌国 ,隋时闻焉 ,在拘利南海湾中。其人色黑而齿白 ,眼正赤 ,男女并无衣服。”“焚传”称 :“焚洲 ,《抱朴子》云 :焚洲在南海中 ,薰绿水胶所出 ,胶如枫脂矣 ,所以不可多得者 ,止患兽啖人。此兽大者重十斤 ,状如水獭 ,其头身及他处了无毛 ,唯从鼻上以竟脊至尾上有毛 ,广一寸许 ,青毛长三四分许 ,其无毛处则如韦囊。人张捕得之 ,斩刺不伤 ,积薪烈火 ,缚以投火中 ,薪尽而此兽不焦。须以大杖打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