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46年张伯苓获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1990年8月,张学良在台北寓所接受了日本记者的采访。记者问张学良:"先生在年轻时受谁的影响最大?"张学良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张伯苓先生!"此言不虚,张伯苓可谓影响了张学良一生。1916年,教育家张伯苓在东北考察时,应东北基督教青年会的邀请,发表了《中国不亡有我在》的著名演讲。热衷基督的张学良恰好那天聆  相似文献   

2.
早在西安事变之前,中共代表刘鼎,协助张学良以团结抗日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东北军,加强东北军与红军、十七路军的联系。并帮助张学良筹划军事,培养干部,创办刊物,又和张学良一起去延安,参加了与周恩来的会谈。为红军和东北军的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张学良寻找中共代表张学良是1935年9月从武汉行营主任调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他把全部东北军调来西北。当时他的态度如何呢?60年后他在答日本记者问时说:“我根本不愿意剿共。因为蒋先生对我很好,他要我挑一件事情做,我挑了。但实实在在地说,我对内战、剿共是不愿意的。”同时,蒋…  相似文献   

3.
张学良拒谈杨虎城 我是替我父亲去看张学良的,也算是完成父亲的遗愿.我的父亲杨拯民是祖父的长子,曾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1982年来到北京的引路人就是我父亲.张闾蘅曾告诉记者:“我到大陆的时候,找到了杨拯民,他让我转达对大伯的问候.后来大伯说想见吕正操、万毅.杨拯民就把我引荐给他们.” 张闾蘅和我的父亲,张、杨二人的第二代就这样联系上了.  相似文献   

4.
王国N- 《纵横》2012,(2):27-28
1936年11月间,我从国民党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毕业后,回到西安见到东北军首领张学良。当时,他没有让我回骑六师,对我说:“在这里住几天,你们白师长就来了。”又过了几天,张学良电告白凤翔回西安,我便上路迎接他。回到白的寓所后,他就让我到张学良那里报到,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抗战胜利又频频转移。1938年10月,张学良由湖南郴州秘密押送湘西沅陵凤凰山。幽禁于凤凰山时,张良有一点极小的活动范围,便经常荡舟垂钓,并一船工杨绍泉为他划舟。一次,小杨问张学良姓,张含笑答曰:“我叫‘老板’,以后就叫我这个好。”日子一久,小杨听人说他是“张司令”,就无意了一声,不料这突如其来的称呼使平时和蔼的张良顿时怒形于色,愤然道:“我是什么‘司令’,早被人撤了,以后再也不要叫我什么‘司令’,叫我板’。”张学良又红着眼说:“可我这个老板跟另一期张学良深知百姓贫困,要小杨来给他划船时说:…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1999,(3)
1998年元月6日,我应美国斯坦福大学欧森伯(又译奥克森伯格)教授邀请赴美访问,以“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为题进行学术交流。我的主要目的,是到夏威夷和旧金山访问张学良将军及其亲友,转达大陆同胞思念张将军,期盼他回家乡——辽宁海城看一看的信息。元月8日,我在旧金山会见了张学良的女儿闾瑛及丈夫陶鹏飞教授、张的挚友宁恩承先生(曾任东北大学秘书长、代校长),分赠《张学良年谱》(张友坤、  相似文献   

7.
一从1946年被秘密押解台湾到1956年,张学良在井上温泉已被囚禁了整整十年,这期间,张学良除了记日记,或有个别朋友来访偶尔写些诗外,大部分时间是在读书,往事、家事留在记忆中,他不愿去回忆……1956年12月是西安事变20周年,蒋介石似乎又想起张学良了,接连召见看守张学良的刘乙光到台北。11月15日,刘乙光从台北归来,专门到张学良屋内,表情冷漠。张学良在日记中写道“,蒋总统曾于13日单独召见他(笔者注:指刘乙光),面告二事:不准我收听中共的广播,不许我同警卫人员接近。”11月17日,刘乙光又连夜赶回台北,仍是被蒋介石召见。刘乙光20日回到井上,…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90年代初,张学良将军五弟张学森先生多次来北京,其间,我和丈夫耿其昌在有关方面介绍下有幸与他相识。在一次交谈中,张学森说:"大哥张学良非常喜欢你俩的表演。"听罢此言,我和耿其昌既惊讶又兴奋,惊讶的是我们从没去台湾演出过,张学良将军怎么会喜欢我们的表演;兴奋的是能受到张学良将军的垂青深感荣幸。于是带着一丝  相似文献   

9.
他坐在椅子上,把身倾前,诚恳地说,“甚至‘张学良’这个名字──我也不想要!我不想做‘张学良’!我只想当个普通老百性,自由自在地做我想要做的事,我不能接受每一个人的赞誉。” 1936年,他参与改变中国历史,发动了“西安事变”。他释放了蒋介石,并与蒋介石一起,乘飞机回南京。他从此受到软禁,销声匿迹半个世纪。 张学良在解释他决定接受惩罚时说,“我是个军人,有上级也有下属。这是造反的行为.我必须对此负起责任,我曾准备被枪毙。” 去年张学良90岁生日时,他是自1936年以来第一次公开露面,与敬仰他的人士在台北一家酒店庆祝寿辰。他的行动…  相似文献   

10.
任人评说的张学良张学良将军是很自谦的,远在1928年就曾以笔墨自遣:“两字听人呼不肖,半生误我是聪明。”就是到了晚年,他依然借诗明志,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白发催年老,虚名误人深。主恩天高厚,世事如浮云。抑或是暮年的张学良将军真的到了视“世事如浮云”的境界,他多次向新闻媒体坦言,他的一生任人评说,从不答辩。然而由于历史或张学良将军自身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他那光明磊落的一生留下了许多疑点。多年以来,这些疑点不仅成了史学界争论的焦点,而且也很自然地变成我此次美国之行的采访重心。我回到北京之后,向有关的朋友谈…  相似文献   

11.
对辩误的辩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希晨 《百年潮》2003,(5):79-80
张学良将军病逝后,我在2002年5月总122期《炎黄春秋》杂志,发表一篇题为《我听叶剑英谈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叶剑英是西安事变中的当事人之一。我当时访问叶帅,是想请他谈一谈,他在事变中的经历。  相似文献   

12.
方未艾  方朔 《文史月刊》2011,(11):32-36
张学良将军被囚禁多年之后,曾经对探望他的人讲过:他想好了给自己的一副对联:“两字听人呼不肖,半生误我是聪明。”每当我追忆起张学良,就不禁想起他的这副对联。  相似文献   

13.
全国政协机关办公的那个大院,原是清朝顺承王府,是张作霖的公馆,真正在这里办公、生活过的是张学良先生。我初到政协机关工作时,一位老同志曾领我参观了一遍。张学良先生现在在大陆还有一个姐姐,七个弟弟,五个妹妹。最重要的有两位,一位是张学思,行四,我人民海军少将;一位是张学铭,行二,与张学良一母所生,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城建局副局长。张学铭平时也常来政协礼堂开会、吃饭。  相似文献   

14.
方未艾  方朔 《纵横》2008,(2):18-21
开学典礼第一次听张学良训话张学良将军是我在第十期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校长,他早期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我在第六期东北陆军军士教导队、第九期东北陆军讲武堂候补生队  相似文献   

15.
正张学良曾对人说:"我和我太太(于凤至)一共生了三个儿子,都死掉了,都走在我前面了。"张学良一生三次白发人送黑发人,可谓悲痛至极。三子闾琪夭折于奉天1914年11月25日,张学良和于凤至在奉天完婚。1916年生长女张闾瑛,1917年生长子张闾,1918年生次子张闾,1919年生三子张闾琪。  相似文献   

16.
西安事变前后的张学良与父亲阎宝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西安事变”七十周年。又是张学良将军辞世五周年。使我回顾起张学良将军与父亲阎宝航等参与“西安事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赵杰 《百年潮》2001,(12):37-40
自1996年以来,我曾多次飞赴美国,采访张学良将军及与张学良将军有关的人士.关于采访张学良将军的情况,陆续撰文发表(本刊2000年第6期曾发表了作者<张学良为何离人未归>一文--编者).而采访的与张将军有关系的人情况,一直未曾见诸于世.张学良将军已于10月15日谢世,今年又恰逢西安事变65周年,特将我在美国采访时整理的有关章节预以发表,以纪念这位民族功臣.  相似文献   

18.
赵杰 《文史精华》2009,(11):10-17
吕正操身边的人,都理解他对张学良的敬意和思念。多年来,听他不止一次地说:“只要张学良将军出来,不论到哪里,我都要与将军见上一而。”吕正操曾多次试图邀晴张学良回大陆,特别是回东北看看,但终未成行。这些都使得周恩来和邓颖超一直关注着吕正操,并指定他做中共和张学良的联系人。  相似文献   

19.
张学良离台赴美时,我正在301医院住院体检.3月11日晚,张闾蘅和杨虎城将军之子、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拯民来医院看我,告知张学良夫妇赴美探亲的消息,问我怎么办.我考虑,他们刚刚离台,情况还不清楚,可暂不作表示,等等再说.而后,我通过新闻报道,密切注视着他的行踪. 为了冲破国民党当局的阻挠,恢复与张学良将军的联系,我党通过各种渠道,几十年来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现在,张将军脱离了国民党的直接控制,是恢复联系的极好时机.  相似文献   

20.
张学良对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印象之深,就连外国记者也表示惊讶。1991年张学良在美国纽约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采访,当记者问起":您觉得周恩来先生怎么样?您有无与毛泽东接触?"张学良当即回答说:"周恩来先生我非常佩服。我们初次见面,他说我反应很快,我认为他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