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彬  王哲石  李佳鑫  李杰  邓宏亚  张亮 《文物》2022,(2):64-81+2+97
<正>石院寺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大化镇劳动村十组的一处山坳中,名郭家沟,南距县城7公里(图一)。此处地势较高,三面环山,南山名青龙嘴,北山名白虎嘴,地形整体呈U形。山上植被茂密,作物以玉米、果树为主。造像刻于两个石包上,1号石包平面呈四边形,大致为南北向;2号石包位于1号石包西南方向约300米,为东西向。2010年,石院寺摩崖造像被列为眉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该造像点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并编号19座龛。  相似文献   

2.
位于四川中江县苍山镇的大旺摩崖石刻造像,是一处重要的唐代摩崖造像。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该处摩崖造像进行了调查,对露出地面的20龛造像进行了编号、测绘,并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蓬溪县在文物普查中,共发现唐至明清各历史时代的摩崖造像二十九处,填补了我县文物门类缺少摩崖造像的空白。现仅以新开寺刻有题记:“唐贞元元年(785年)”及“咸通元年(860年)”的两龛唐代摩崖造像,试述其造像特点。 新开寺,位于蓬溪县三凤区旌忠乡,新开村北约100米的黄桶坡脚。造像分布在长8米、高2.40米,距地表0.78米的青砂石石壁上。从左至右四龛,大小造像四十三尊。 一号龛:长方形平顶  相似文献   

4.
川渝地区拥有大量的佛教、道教石窟和摩崖造像,本文通过对四川、重庆两地八处摩崖造像的样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获得了岩石文物本体的力学性能参数,结果表明这八处岩石样品的力学性能之间存在差异;同一处摩崖造像的不同样块间也存在力学性能差异;同一处摩崖造像的同一样块在一个或多个参数一样的情况下,其他参数也可能存在差异;本文所得力学性能参数可对修复实践过程中补配材料的筛选起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物》1994,(2)
四川大足宝顶山摩崖造像,是著名的大足石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1961年即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顶山摩崖造像群位于大足县东北15公里处,是由大足名僧赵智风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约公元1179~1249年),用了近70年时间主持营造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宝顶山摩崖造像群主要包括大佛湾和小佛湾两处,其中大佛湾造像已作过较多研究和报道,而小佛湾佛教遗迹遗物的研究和报道则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6.
洛哇傍卡摩崖造像是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内发现一处重要的文物点,地处"唐蕃古道"与"茶马古道"交通要道之上,是一处有造像及藏文题记共存的摩崖石刻作品,其主要内容有佛像、佛塔及藏文题记。本文通过造像、佛塔及古藏文题记特征的比对,初步认为其年代为公元9~11世纪。洛哇傍卡摩崖造像、佛塔以及与佛教"戒律"相关的古藏文题记共存的现象,是目前所知的西藏境内摩崖造像中罕见的实例。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资中县重龙山摩崖造像是一处规模较大、造像数量多而集中的石刻造像群。1982年12月和1985年4月,笔者两次详细考察了重龙山摩崖造像,对现有像龛进行了编号、测绘、拍照和记录。现将该造像群的概况和主要像龛作一介绍,并就有关的年代、分期、类型及特征等作初步的探讨。一、地理环境和概况资中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图一),属内江地区,东距著名的石刻之乡大足、安岳不到100公里,全县亦有多处摩崖造像。重龙山造像又称"北岩"造像,与县内其他几处造像,如东、西、南岩摩崖造像相比,为规模最大、雕刻最精、年代较早的一处。重龙山造像按编号共有一百六十二龛,保存较完整的约九十龛,造像一千六百多身。像龛的形制与四川地区的摩崖造像大致相同,主要是平顶敞口长方形或正方形龛,深浅不一,  相似文献   

8.
北山佛湾石窟位于四川省大足县城北0.5公里处的北山之巅。它是大足石刻群中开凿时代较早的一处摩崖造像群,与大足另一著名石刻群宝顶山摩崖造像同为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湾石窟缘崖凿像,长达里许,形若新月,分为南北两区。全部造像,据大足县文物保管所现行编号计二百九十个龛窟。除其中部分碑刻、塔幢及一些残毁无法辨认的龛窟外,本文将现存情况较好的一百五十四个龛窟试作年代分期,并拟通过这一探讨,为大足石刻的全面分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房树辉  赵艳龙 《文物春秋》2013,(3):34-36,F0003
在2009年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于平山县东林山发现摩崖造像一处,雕刻于一块天然巨型岩石上,共有造像13龛19尊,从雕刻技法和造型风格上分析,其时代应为宋金时期。在东林山西边有一座万寿禅寺,传为唐时天寿太子出家处,此东林山摩崖造像应与万寿禅寺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足石刻是大足境内所有石刻造像的总称。其中,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凿于晚唐至南宋,规模宏大,技艺精湛,堪称我国晚期石窟的代表作品。 解放前,大足石刻一直处于荒山野草之中,无人看管,任人破坏。建国后,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先后多次拨款,进行维修,使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的环境和历史面貌基本上得到了保护,成了我省很有名的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内外旅游者无不神往。  相似文献   

11.
陕西耀县药王山摩崖造像调查简报张砚,王福民陕西耀县药王山摩崖造像是离古都西安最近的一处摩崖造像群,位于耀县东5公里药王山显化台太玄洞东侧500米南崖半山腰处,其上共凿大小佛龛23个,摩崖全长21、高5米。编号由右至左,依自然裂成的三块石壁分为东、中1...  相似文献   

12.
遂宁梵慧寺摩崖造像彭高泉,庄文彬,刘书林遂宁梵慧寺摩崖造像是遂宁保存较好、特色显著的唐代造像。1992年7月、10月,笔者两次考察该处,对现有像龛摄影记录,兹介绍于后:梵慧寺位于遂宁城南60公里处,南距安岳卧佛沟不足30公里。造像共汁二十龛,上千尊,...  相似文献   

13.
陈晓捷 《考古与文物》2012,(3):78-86,113,114,1
2008年我们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西部的小坵镇和照金镇调查了6处石窟与摩崖造像,其中柳家湾摩崖造像、前咀子摩崖造像此前都有记载,其余4处为新发现。柳家湾摩崖造像和前咀子摩崖造像以前被认为是北朝时期的作品,此次根据发愿文及相关特征判断,认为柳家湾摩崖造像为唐代造像,前咀子摩崖造像为北宋造像。新发现的4处均为金代造像。另外还对这6处石窟与摩崖造像的性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广西博白宴石山摩崖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冬,笔者随玉林地区文物普查组在广西博白县普查时,于县城西南35公里处南流江畔宴石山发现一组摩崖造像。宴石山高约200余米,西面临水,摩崖造像雕凿在距河面高约15米的一处天然崖壁凹面上。雕刻面宽5.5、高3米,共有3个排列在一起的尖拱形佛龛。正中的主龛内为坐佛一尊,左右两龛均为一佛二菩萨。因是红砂岩雕凿而成,剥蚀严重,但整体形象还可辨认(见图)。  相似文献   

15.
邛崃石笋山摩崖造像位于邛崃、大邑两县交界的大同乡(原名大兴乡)大佛沟。这里山势高峻,解放前是邛崃县三坝场(今属大邑县)和大兴场之间往返的必经之地。解放后由于行政区域的变化和修建公路导致交通路线的变化,而显得偏僻,行人稀少,石笋山摩崖造像三十余年便不为人们所注意了。1982年经过文物普查后,这处精美的佛教造像群才开始被一些学界人士所注目。下面就其概貌、年代、艺术成就及历史价值作初步的探讨。一石笋山在邛崃县西北约六十余里,因其附近有石如笋,  相似文献   

16.
旺苍县佛子岩唐代摩崖造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4年冬,旺苍县文化馆为编篆《文物志》,对全县文物进行了普查。调查中,在远景乡佛子岩发现了唐代摩崖造像群,共编号1—30龛,220余躯。 佛子岩,位于旺苍县城东南23公里的远景乡,东倚宝鼎罐,南连核桃寨,西临青江河,北接龙池。(图一)峭壁陡立,岩高约24米,摩崖造像自南至北绵亘120余米。佛龛坐东向西,  相似文献   

17.
重庆地区元明清佛教摩崖龛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20世纪80年代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显示,在重庆市范围内尚存有元、明、清时期佛教摩崖造像200余处,其中元代造像4处,明代造像60余处,清代造像180余处。这些晚期造像主要分布在重庆大足、潼南、合川、江津、荣昌、南岸等25个区县(图一),是研究唐宋之后石刻造像的珍贵材料。很久以来,由于晚期造像一直不被研究者和文物保护部门重视,许多造像  相似文献   

18.
《文物》2014,(1)
<正>2009年7月,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山西沁县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在南泉乡发现了一处北魏时期的佛教摩崖石刻[1]。同年9月,笔者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记录。南泉摩崖石刻共有两铺礼佛图,雕刻在长2、高0.6米的崖面上,造像保存基本完好。礼佛图构图独特,人物形象生动,是十分珍贵的佛教摩崖雕刻。对于研究北魏民间造像的特点、佛教的流传以及古代交通路线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一南泉摩崖石刻位于山西沁县西南35公里南泉乡南泉村东北约870米的大寺沟山麓。地  相似文献   

19.
方城佛沟摩崖造像,是豫西南地区最重要的一处摩崖造像.从摩崖刻十二臂观音造像可知,这是河南除龙门石窟外仅见的一处唐代中晚期密宗摩崖造像,是研究密宗在中原的传播和密宗造像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20.
《文物》2020,(10)
正龙门垭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黑坪镇龙桥村东南的小山崖壁上(图一)。小山西南有东、西两座山,对峙形成狭窄缺口,称为龙门,即此处地名"龙门垭"之由来。该处摩崖造像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2010年,盐亭县文物管理所对该处摩崖部分渗水裂缝进行简单封堵保护,同年盐亭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保护单位。2016年树立保护单位标志牌。2018年4月,中央民族大学考古文博系与盐亭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该处摩崖造像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