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山会议派的“联蒋倒汪”策略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的右派分子就活跃起来,竟与帝国主义和反动军官相勾结,于8月20日,在中央党部门前暗杀了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11月23日,以邹鲁、谢持、林森、张继、居正等为首的国民党老右派,又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召开了非法的一届四中全会(即西山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并宣布广州的国民党中央为非法,后又在上海成立了自己的中央党部,公开制造分裂,这就是西山会议派。在西山会议上,他们着重分析了广州的政治形势,研究了对待国民党领导人的态度,确定了…  相似文献   

2.
渝文 《文史天地》2013,(11):67-69
孙中山先生晚年亲手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局面。不料,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国民党内部急剧分裂,形成左右两派。而右派的势力日益猖獗,他们公开打出反共的旗号,竭力破坏国共合作。1925年11月23日,林森、邹鲁、叶楚伧等10人在北京西山召开非法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发表反共宣言,并通过了反共、反苏和分裂国民党的决议案。  相似文献   

3.
林雄辉 《神州》2008,(3):18-21
李大钊与孙中山,分别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领袖。他们为国共第一次合作走到一起。他们共处的时间并不长,但感情却非常真挚。孙中山称李大钊是真正的革命同志,并亲自主盟介绍李大钊加入国民党;而李大钊对孙中山更是十分仰慕和敬重,他盛赞新三民主义,积极参与改组国民党,由衷地高呼"中山主义万岁"。李大钊是受中国共产党委派会见孙中山的第一人,也是孙中山主盟加入国民党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成立与《开封民立报》的创建 1912年8月11日,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和共和实进会于北京安庆会馆集会,决议合并为国民党,13日发表宣言,24日孙中山抵京,主持25日在湖广会馆举行的成立大会,通过《国民党政见宣言》及政纲。国民党成立后为国内第一大党,因要选举大总统,始公开悬旗挂牌。袁世凯自任总统后,一意排斥共和,打击革命党人。1913年3月20日暗杀宋教仁,接着又非法向五国银行“善后大借款”。袁的面目逐渐暴露,孙中山、黄兴决心发动二次革命,“非去袁不可”。7月初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兴兵讨袁。  相似文献   

5.
沈伟东 《神州》2008,(11):96-97
1925年11月23日,以邹鲁为首的一些国民党右派在北京西山召开会议,史称"西山会议派"。这些人背叛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他们提出取消已加入  相似文献   

6.
陈文英 《史学月刊》2006,(6):121-123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病于北京行辕与世长辞.孙中山临终时,留下三纸遗嘱,即:国事遗嘱、家事遗嘱、致苏俄遗书.在孙中山签署的《孙中山致苏俄遗书》中,他对苏联满怀期望:“我遗下的是国民党. 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  相似文献   

7.
1924年11月,孙中山先生以大无畏的超人胆识,真诚的爱国精神,置生命于不顾,利用局势的变化,在宋庆龄陪同下再一次北上“谋求中国之统一”。自广州启程途经香港、上海,绕道日本抵天津。一路强调“北上力求和平统一”,“废除不平等条约”。12月31日扶病入北京,翌年3月12日病逝。孙中山逝世灵堂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古都哀悼,全城临吊,肃穆悲壮的时刻,留下永恒的纪念。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后,国民党改组,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成立,革命军队重新组织,广大工农群众和革命青年积极投入革命热潮。孙中山把革命的基…  相似文献   

8.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思想理论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振犊 《民国档案》2003,4(1):86-96
在孙中山时代 ,国民党内唯孙马首是瞻 ,无论是在领导权或是在理论权威性上 ,党内没有人敢于超过孙中山而凸现自己。那些舞文弄墨的国民党文胆们 ,如胡汉民、戴季陶等人 ,也只不过埋头于为孙中山的思想理论做进一步的诠释工作而已。但到了 1 92 6年 ,国民党进入蒋介石时代以后 ,由于蒋氏长于行动的特色 ,使其在理论上显露出不足。在这种情况下 ,国民党内出现了多种理论派别 ,他们都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继承者自居 ,并对之加以大同小异的各自解释 ,演变成为不同的“三民主义”理论流派。在 2 0世纪 30年代前后 ,这些论说成为蒋介石时代国民…  相似文献   

9.
朱洪 《百年潮》2005,(6):45-49
孙中山曾在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出面营救过陈独秀,促使北洋政府释放了陈独秀;陈独秀也因为在陈炯民叛变孙中山的关键时期支持国民党,而深得后者的好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时期,孙中山和陈独秀合作密切、融洽.孙中山请陈独秀担任改组国民党委员会委员,并指定陈独秀出席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也为支持孙中山,做了许多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从国民党改组到孙中山逝世前后的汪精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2年9月,为救国而孜孜以求的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作出了一生中最伟大的决策,和共产党人合作,以俄为师,重新改组国民党。9月初,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几位中共主要领导人先后参加了国民党,孙中山还邀请共产党人帮助改组国民党。孙中山确立新政策之初,作为得力亲信之一的汪精卫是有疑虑的。著名的《孙越宣言》公开发表后,有一次孙中山召集胡汉民、廖仲恺、汪精卫征求他们对允许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政策的意见,廖仲恺表示完全赞成,胡汉民表示有条件的赞成,只有汪精卫持反对态度,他认为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后,“本党的生命定要危险。譬如西游记上说:孙行者跳入猪精的腹内打跟斗,使金箍棒,猪精如何受得了。”  相似文献   

11.
正1922年11月,王伯群和李烈钧会聚上海,参加孙中山主持的改进国民党会议,当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时,他们两人一致表示支持和拥护。其实,在出席此次会议之前,他们已经为革命共同奋斗了7年。  相似文献   

12.
米哈依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是位著名的职业革命家。1923年10月,苏联政府应孙中山的邀请,派他到中国担任孙中山的政治顾问。来华后,他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对此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他是“一个无与伦比的人”。学习苏俄1922年1月,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列宁在重病中接见国民党代表张秋白、共产党代表张国焘,亲切询问他们:“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否可以合作?”以表达他对中国革命的关怀及国共两党合作的愿望。孙中山早就不满国民党腐败、涣散、软弱的现状,当相关信息被…  相似文献   

13.
坚持共和反袁专制──《开封民立报》评析文/一、《开封民立报》的创刊及其宗旨1912年8月中国同盟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后,河南同盟会支部按照孙中山先生函示,于10月间成立了国民党河南支部,并由支部负责人之一陈伯昂到北京铁狮子胡同向黄克强(黄兴)要款五千元...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我参加了民革北京市委孙中山研究学会成立会议暨孙中山思想学术研讨会。会上,民革西城区工委的王佐诗先生等宣读了题为《寻访孙中山在北京留下的足迹》的论文,详细地考察了孙中山三次来北京时的行踪,其中东城区有9处地方留下了孙中山的足迹。该文可谓瞻博翔实,然有遗漏。  相似文献   

15.
夏茂粹 《民国档案》2002,(4):100-102
早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的1912年3月,孙中山先生即同意设立国史院,后因政府迁北京而中辍。是年10月,北京政府决定成立国史馆,其后,又中断停顿。直至1940年2月1日国民政府才在重庆成立国史馆筹备委员会,并着手征集与编史有关的档案资料。1947年1月国史馆在南京正式成立,并以张继为馆长,直隶国民政府。至此,国史馆征集典藏了可观的民国档案。1949年国民党退踞台湾时,这些档案人都留存大陆,为人民政府所接收,  相似文献   

16.
罗翼群(1889~1978)是中国国民党的元老派人物,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民族民主革命。第一国共合作时期,是坚决拥护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左派。在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一直是中共的盟友与诤友。  相似文献   

17.
高云贵 《文史春秋》2008,(11):46-48
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陈果夫更被誉为“国民党教父”,他与其弟陈立夫跻身旧中国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代表人物之列。谈起陈氏兄弟的起家,人们大都知道是蒋介石为报答陈氏兄弟的二叔陈其美的提拔之恩。在陈家声名最显赫的是陈其美,当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成立了中华革命党,孙中山自任总理,陈其美任仅次于总理的总务部部长。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与民初国民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几乎所有论著对1912至1913年间国民党的组建与活动,都认为与孙中山无关,或说孙对这次组党“并不满意”,或言他仅是“勉强认诺”而已,对党事活动并未过问。然而有关史料说明,并非如此。国民党的组建与孙中山是颇有关系的,它实际上应视作是孙中山一生建党活动中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松懈和解除“党禁” 阎锡山从辛亥革命掌握全省军政大权以后,与广州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一向不与联系,追随北京北洋军阀政府实行“党禁”。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北洋军阀政府与阎锡山对共产党的仇视,更甚于对国民党,所谓“党禁”亦严甚于前。1923年,广州国民党准备北伐,孙中山特派樊钟秀从广东先期到河南、直隶间,作为铲除北洋军阀的先遣军,又密派丁惟汾等到北京,组织国民党分会:“黄河流域大同盟”,领导所组织的华北各省、市党务。丁在北京,又派李世军到甘肃兰州,王振钧到山西太原,分别进行工作,王并策动过  相似文献   

20.
李在全 《近代史研究》2012,(1):50-62,160
孙中山的革命学说因时势变化而变化,其司法思想也因而变动不居。党权政治学说引入后,晚年孙中山完成了从“主权在民”到“主权在党”、从“天赋人权”到“革命民权”的思想转变。与此相适应,孙中山认为,在革命时期,作为治权之一的司法权要掌控于国民党手中,而非超越党派政治。实践中,孙中山努力探索司法“国民党化”之道,但囿于国民党党势、党力之不足等原因,国民党掌控司法的很多举措不免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