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史天地》2008,(4):69-69
明朝县官:正七品每月俸禄7.5石大米或一年45两白银。其他收入:柴薪皂隶4个,马夫一个,这5个人工资由国家支付。冬夏官服和笔墨费由国家补贴。新官上任,还可以先拿到40两修理费。看起来七品县官45两白银跟马夫40两白银年俸差不多,但是县官、典史等的住房、出行、皂隶人员、衣食花费基本由国家支付和补贴,所以年俸基本是净收入,而且笔墨费都是固定按两算由国家拨给,还有多余。马夫就没有那些好处了。  相似文献   

2.
梁宪华 《文博》2007,(5):89-94
清初,宫廷戏曲沿袭明朝旧制,演戏由教坊司承应。康熙中期设立南府,南府隶属于"内务府"。乾隆时期南府设大总管一名,七品后升为六品。南府演员分[1]  相似文献   

3.
牧惠 《文史天地》2002,(5):44-44
《红楼梦》里当了奴才总管的赖大,“托主子的洪福”,“蒙主子的恩典”,儿子赖尚荣弄了州县官儿当当。纪晓岚家也有一位门人有此荣幸。他只带一个儿子和一个书童,出任云南省某县县令。官儿虽小,但也是个处级七品官了:于是,亲友们都陆续亲近此人留在河北老家的家属。有送钱的,有送礼的,有攀亲的,有争着借钱给他家的。村里有什么红白喜事,那位县官留在家里的儿子成了必不可少的座上客。  相似文献   

4.
毛立平 《清史研究》2012,(3):100-110
本文通过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县官对女性当事人的裁决和妇女对县官的回应及互动两个角度,探讨了清代嘉道时期下层妇女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意识。揭示出尽管县官在裁决中往往对妇女予以"优待",其实质是妇女本身不被视作完全的法律行为责任人,法律权利和地位极其有限,仍体现为男性的附属物。县官在审理女性案件时,其重心往往不在于司法公正,而在于整饬人伦风化。但另一方面,多数下层妇女对于自身的法律地位十分明了,并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她们利用供词和诉状等形式积极地与县官沟通,并巧妙利用自己的弱势地位博得同情、逃脱惩处,最大限度地为自己争得利益。  相似文献   

5.
1556年,在明朝楚王的封地湖北,楚王的一个儿子突然得了一种病,什么病呢?说白了就是抽风,找了好多医生都治不好。楚王很着急,慕名请来了当时很有名气的李时珍。李时珍给楚王世子开了一贴药。服完了李时珍开的药,世子不抽风了。为了报答李时珍,楚王就委任李时珍一个七品官,主管王府里面的祭祀。  相似文献   

6.
正明朝万历十年(1582)冬,浙江青浦令屠隆(1544-1605,字长卿,浙江鄞县人,明代文学家、戏曲家)离开任所前往京城,参加礼部三年一度的述职考评,即所谓"上计"。事毕,回到浙江老家,不久就接到了就任礼部仪制司主事的任职通知,由七品县令擢升从六品的京官。尽管这位"华丽派戏剧家"一向疏于政事,在辖所那几年基本上是个无为而治的甩手掌柜,但当他转道青  相似文献   

7.
正明朝人沈德符在其著述中提道:"(日本)大抵来贡不过利中国贸易……故或逾期不至,中国亦不诘责之,正合来不拒去不招之义。"这透露两个信息:一是明代士大夫们也知道,日本对明朝的"朝贡",其本质是为了赚取贸易利润;二是明朝政府尤其是中期以后的政府"来不拒去不招",对于同日本官方的交流、朝贡堪合贸易并不太积极。这也是两国"貌合神离"的官方合作必定散伙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通吃     
李日 《文史博览》2010,(7):51-51
<正>清朝有个名叫王寅的县官,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无恶不作,人民对他非常愤恨。于是有人在大年夜写了副对联贴到县衙的大门上,深刻揭露了王寅的贪婪嘴脸:  相似文献   

9.
1996年夏天,出产闻名全球的“挂绿”荔枝的广东增城,举行“荔枝世界”的奠基典礼。仲夷同志和我们都被应邀出席。刚巧我们都住在一幢别墅里,成了近邻,因此,聆听任老教诲的机会特多。有一次在闲谈中,谈到了反腐败的问题,大家都对陈云同志讲的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存亡问题有深切的同感。我们谈到了豫剧名丑牛得草主演的《七品芝麻官》,感叹于有的共产党干部,贪污腐败,还不如那位封建时代的“七品芝麻官”,为民作主,不畏权势。这个话题,触发了任老的感慨,引起了他富有创见的议论。他说:《七品芝麻官》中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唱词…  相似文献   

10.
明中叶以后,县级机构中出现了县官私人聘请的幕友,而“幕厅”一类的名称却并非幕友的办公地点。当为典史帮助知县办理文案的场所。县官幕友的雏形是“主文”,是以衙门中积年书手演变而来的,地位高于书算,其作用是协助县官处理刑名、钱谷一类的政务。  相似文献   

11.
清代县官制度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封建社会基层政权机构代表的县官,在国家政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清统治者也深刻认识到“亲民之官”乃吏治之基,因此建立并完善了一套完整的县官制度。笔者利用内乡县衙──国内唯一的县衙博物馆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清代县官的选拨和任用,品级和待遇,职权和考绩,县衙的规制和机构等方机进行了粗浅的研究,以作为县官制度研究的引玉之砖。一县官的选拔和任用清代县官的选拔主要靠科举和捐纳两种。科举制度始于隋,定制于唐,延续至明清,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明令废科举,在中国历史上沿用1300年,成为封建社会中…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广西的学校教育,分为官办教育和民间私人教育两个不同层次。 一、官办教育和科举制度 明朝实行科举授官的制度,所以从朱元璋起一直把地方官办学校教育看成为明朝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下令:  相似文献   

13.
通吃     
李日 《湖南文史》2010,(7):51-51
清朝有个名叫王寅的县官,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无恶不作,人民对他非常溃恨。于是有人在大年夜写了副对联贴到县衙的大门上,深刻揭露了王寅的贪婪嘴脸:  相似文献   

14.
萨尔济之战是明清之际一场重要的战争,对于当时的辽东形势以致后来长时期的明金(清)对峙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不少史家皆对之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相对来说,对于其中的朝鲜参战却未予充分注意,致使有关研究仍然有待深入。十四世纪末李氏朝鲜政权建立之后,即和明朝政权保持着宗主、藩属关系。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两国使节频繁往来,络绎不绝。尤其是朝鲜王辰倭乱期间,明朝政权出兵援朝抗倭,使得两国关系十分密切。李氏朝鲜政权一有机会就向明朝政府表示自己的“事大之诚”,而明朝政府也将朝鲜现为藩属中的…  相似文献   

15.
里耶秦简8—461简秦始皇更名方中有"王室曰县官""公室曰县官"的规定,它表明以"县官"称天子、国家的制度始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县官"一词源于《礼记·王制》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的王制理论。"王制"理论下的世界由"四海、流(荒)、九州、县内"组成,狭义的天下=国家=九州,广义的天下=四海之内=海内。这一理论约在春秋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形成,是分封制下王畿制度与县制结合的产物。战国时期随着人口的增加、交通的发达,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逐渐扩展,天下观也发生重大变化,遂产生邹衍"大九州"说,中国仅为广义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但由于王制理论深入人心,故秦始皇仍依照这一理论,将新王朝和帝室取名为"县官",意为从诸侯国君升格为天子,成为居住在县内(王畿)统治天下的官。  相似文献   

16.
<正>连江光临里,值省道之冲,凡邑宰参谒上司及公务往返,中伙概出本里,现役益创。自明季,里中富室之私敬也,迄沿成例,吏书夫役供亿浩烦,里民病之。无锡王侯讳仁灏,号遹林,来宰兹邑,廉其情,饬示禁革,夙弊顿除,勒石志德云。清康熙癸亥正月吉旦光临里士民公立【译文】连江的光临里(今贵安),处于省道的要塞枢纽,凡是县官参谒上司、夫役公务往返,中途伙食均由光临里供给,人民的赋役越来越重。自明朝以  相似文献   

17.
分析萧梁一代县官选任和调动案例可知,“县制七班”“大县六班”是当时客观存在的制度。但在制度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许多县官都会出现超班用人,即任职者官资超过县官对应内职班次的现象。正史所见高班大县全部位于扬、南徐二州境内,且主要隶属南朝国家腹心地区的丹阳、吴、吴兴、会稽等郡,这与史书记事的偏向性不无关系,但同时也是上述地区政治地理条件的直观反映。影响县官班次的最主要因素是人口,结合其他制度推测,等第最高的六班大县有可能是以领民满五千户为定等标准。探索县官班次,也可增进对当时人口地理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说他是个小干部,因为他在大部分的为官时间里只是一位公社书记,论级别只是一名科级干部;离休时才做到县长——一个"七品芝麻官"。他叫梁学孔,1930年农历11月出生于河南省永城  相似文献   

19.
海安花鼓     
海安花鼓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旧时主要以说唱为主,分为打场子(即开场)、杂戏两部分。其剧目主要以歌颂英雄豪杰,说唱传说故事,倾诉爱情为主。海安花鼓戏始于明朝中后期。那时,海安一带流传一折歌颂明朝抗倭英雄刘景韶的花鼓戏,其词曰:“花鼓唱起一条声,国泰民富出忠臣。刘公平  相似文献   

20.
程弓 《黑龙江史志》2012,(22):46-48
<正>7.明代的冰雪丝绸之路7.1令世人瞩目的两大壮举明朝永乐年间,中国丝绸之路出现了令世界瞩目的两个伟大壮举:一个是郑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另一个是亦失哈开创了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出使中国南海以西的国家和地区,他先后七次"下西洋",成功地开创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