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的马鞍山麓,有一古刹“万寿禅寺”(习称戒台寺),在该寺的山脚下有一墓地,坟园四角竖有青石界桩,上刻“英秀堂谭宅茔地”,墓内主人即于此长眠88年的“伶界大王”谭鑫培。  相似文献   

2.
蔡伦井之谜     
彭广业 《文史博览》2014,(11):61-62
蔡伦是伟大的造纸术发明者,《后汉书·宦者列传》云:“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 在湖南郴州桂阳县城西南有一口古井,称蔡伦井,位于桂阳县城蔡伦路与城南路交汇处,蒙泉宾馆西侧。蔡伦井呈正方形,每边长约一米,上有石砌井台,井旁有蔡伦盆。据清朝大儒王闿运撰写的《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记载:“州南门有蔡伦井,传云伦故居也。其井深不可测,下有隧道,石甃曲折,旁多刻识。”“旁多刻识”这几个字让人琢磨不透,究竟有多少刻识?刻了些什么?是什么年代何人所刻?关于蔡伦井更是众说纷纭,是井?是故居?是幽圹?是冢穴?  相似文献   

3.
蔡甸区的前身汉阳县,从公元606年(隋大业二年)置县到1992年撤销,已有1386年的历史.从境内永安镇的“陈址墩”、军山镇的“尸骨台”、索河镇的”鲢鱼台”、新农镇的“熊家岭”、黄陵镇的“诸葛城”等处发掘的商周时代文物、新石器时代遗址、战国时代墓群所出土的文物证明,早在几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就有人群在这块土地上集居,进行渔猎垦植、生息繁衍.  相似文献   

4.
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的马鞍山麓,有一古刹“万寿禅寺”(习称戒台寺),在该寺的脚下有一墓地,坟园四角竖有青石界桩,上刻“英秀堂谭宅茔地”,墓内主人即于此长眠88年的“伶界大王”谭鑫培。谭鑫培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九(1847年4月23日),迄今已158年。祖籍湖北省武汉江夏县大东门外田家湾,原名金福,字鑫培,号望重,曾艺名小叫天,堂号“英秀”,寓所位于京城宣武区大外廊营北口内路西1号,是一所三进的宅院,早年宅门外右上方曾嵌有一红色木牌,上有三个清隽的金字“英秀堂”。谭氏每逢外出均乘坐马车,现在门外东墙上仍存有当年用的拴马环。其…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代,晋国大夫伯牙(楚人)乘船行驶在汉水渡口上弹琴,与钟子期成为知音。最早记述此事的是战国末秦国的相国吕不韦集合其门客所著的一部杂家著作《吕氏春秋》。该书“本味”篇中云:“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  相似文献   

6.
江边旧宅     
去郁达夫故居的路上,富阳的朋友在短信里说,故居就在郁达夫公园.我一听在公园,兴致不高了.这些年见过不少因人而名的公园,大同小异,风格雷同,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然而,等到了郁达夫公园,我改变了最初的看法,这里人少,清静,三三两两的闲人躺在连椅上乘凉,交谈,打发无聊的时光.  相似文献   

7.
英国名人故居保护的蓝牌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国的遗产委员会下面,有一个名人故居保护的专门机构——蓝牌委员会。该委员会已经运作了近14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遗产保护组织之一。为名人故居“挂纪念牌”这一建议最早由威廉姆·爱华德议员在1863年众议院的会议上提出,并立即对公众产生了巨大影响。1866年艺术协会(即后来的皇家艺术协会)创办了官方的名人故居挂牌组织。协会从 1867年开始为名人故居挂牌,首位享有此殊荣的是英国诗人拜伦。艺术协会总共为35座名人故居进行了挂牌,目前,有近一半的纪念牌保存下来,其中拿破仑三世是享有此荣誉的时代最早的名人。1939  相似文献   

8.
约翰·拉贝故居的大门重新打开。在中、德四方近一年的共同努力下,拉贝故居修缮完工。从现在起,拉贝故居将成为“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和“拉贝和平与冲突化解研究交流中心”。2006年10月31日,南京大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江苏博西家用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在南京大学举行揭幕仪式,这标志着修缮一新的约翰·拉贝故居正式对外开放。经过各方为时近一年的不懈努力,饱经风霜的约翰·拉贝故居今天修缮一新,并将作为“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和”拉贝和平与冲突化解国际研究交流中心”对外开放。作为一个综合性学术研究的国际平台,该中心将不仅用来纪念在二战中协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拯救了超过25万人生命的约翰·拉贝先生,还将致力于促进国际和平研究和文化交流。故居修缮工程费用225万元人民币由各方联合集资,西门子为主要资助方,南京大学负责具体修缮事宜。  相似文献   

9.
公朱鼎及相关诸器综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与意义公朱铜鼎所见有三器。一是公朱左官鼎,1960年陕西临潼出土,铭文为:“公朱左官(盖面横刻)“十一年十一月乙已朔左官冶大夫杕命冶喜铸贞(鼎)容一斛“(腹外横刻)(图一)二是公朱右官鼎甲,出土地点不明,后流八美国,铭文为:“公朱右官”(盖面横刻),(图二)  相似文献   

10.
古典小说里常常会有“午时三刻”行刑的情节,如卢俊义要被处斩,“午时刻到了”一声喊,刽子手就要动手。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  相似文献   

11.
吴郡登科题名牌系宋代苏州进士题名碑.碑长1.80米,宽0.90米,厚0.22米,青石质地.碑额字体为篆字,碑文字体为正楷.碑阳系宋人题刻,共刻有从北宋端拱元年(988)至南宋绍兴十五年(1146)244个苏州登科进士姓名(见拓片).碑阴为元人所刻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府书《平江路重修 苏州儒学记》.此碑现藏苏州碑刻博物馆.一、疑难考该碑系碑阳、碑阴双面刻.如刻于同一时代,这并不奇怪,因为“双面刻”古来就有之.但为什么碑阳为宋刻,而碑阴为元刻?这是本节试图说明  相似文献   

12.
马鞍山欲打造“中国浴城” 以产钢闻名的安徽马鞍山,日前喊出了“中国浴城”的新口号,意在将浪漫的诗文化和山水美景融入到马鞍山的洗浴文化中。当地旅游局在一份网上发布的征求意见公告中,概括出了马鞍山未来四种营销形象:中华诗都、山水钢城、中国浴城和江东休闲新城。同时在介绍中提到:“马鞍山的洗浴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水文化,在全国首屈一指,以服务制胜,在安徽乃至华东地区有相当大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3.
《人文地理》2004,19(4):63-63
配合国家的“中部崛起”战略 ,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沿江大开发、大开放 ,打造“芜马铜”产业带的发展战略 ,“芜马铜”三地正积极实施 ,因势而为。马鞍山计委鼎力并与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成立课题组 ,约请马鞍山、芜湖、铜陵三市有关专家、学者和领导 ,就如何融入“长三角” ,打造“芜马铜”产业带进行了专题调研 (其成果见《马钢职工大学学报》2 0 0 3年增刊 )。毗邻长江三角洲边缘的马鞍山、芜湖、铜陵地区产业基础好 ,地域广阔 ,劳动力成本低 ,区位优势明显 ,交通便捷 ,再加之南京经济圈的自然形成 ,必将在融入“长三角”后形成后发…  相似文献   

14.
1995年山东省东平县洪顶山发现北朝摩崖刻经以及多种佛号、题记、署名,为北朝刻经研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其中,“僧安道壹”的题记、署名合有五种之多,可以断定,这位僧人是洪顶山刻经“工程”的重要人物。这一署名与铁山刻经书写者所署“东岭僧安道壹署经”、尖山刻经所署“大沙门僧安道壹”为同一人,而且洪顶山刻经的笔体与铁山、尖山刻经一致,  相似文献   

15.
赵兰英 《世界》2005,(8):68-69
“不要重建我的故居”巴金诞生于成都正通顺街。不少人到成都时都想去巴金故居看看,但无法如愿。因为,巴金故居已经不复存在。四川的父老乡亲对没有保留巴金故居而深感遗憾。1985年,四川省作家协会给省委、省政府写了报告,要求恢复巴金故居。省委同意,并且成立了筹备小组。巴金知道后不同意,对侄子李致说:“不要修复故居。如果将来要搞点纪念,可以在旧址钉一个牌子,上面写‘作家巴金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  相似文献   

16.
范文正公遗像碑现藏苏州碑刻博物馆.碑青石质地,身长2.14、宽1、厚0.34米.碑座长1.23、宽0.50、厚0.48米(见拓片)碑分上、中、下三方面内容.上为宋代(?)灏撰、宋之才书范文正公真赞;金代大文学家元好撰问范文正公赞;明代吴县知县冯渠跋范文正公像.中为冯渠所画范文正公像;像右侧有明代“钦差提督、监察御史谢廷杰立石”等字样;像左侧署名“长洲县知县邓鹤,吴县知县冯渠镌石”等字样.下为明代范仲淹的十六世孙范惟一“谨奏建并识”、“十六世守祠孙范以益、十七世主奉太学生允恒重督镌”等字样.整个碑由“郡人吴应祁刻”.该碑记有两个年号:“识”于万历元年(1573),“刻”于万历十三年(1585).  相似文献   

17.
大足宝顶山地区有佛塔建筑三座:小佛湾的“经目塔”、倒塔坡的“倒塔”、塔耳田的“释迦真如舍利宝塔”。过去,我们曾在《四川唐宋塔初探》(川大学报丛刊第五辑,1980年)中加以讨论,现在我们再对宝顶石刻中塔的造像作肤浅的考释。由于笔者对石窟寺考古见寡闻陋,谬误必多,抛砖引玉,以就教于诸位方家。 宝顶石刻中塔的造像比建筑多,集中在大佛湾,此外在小佛湾、佛祖崖亦有,下面按《大足石刻内容总录》(四川社科出版社,1985年)编号列出:  相似文献   

18.
僧伽造像的发现和僧伽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6年底到1967年初,在浙江瑞安县北宋仙岩寺塔(元延祐间改称为慧光塔)塔基中,发现一件木雕涂金的泗洲大圣像,高15厘米,身著袈裟,施禅定印,结跏趺坐,眉眼嘴细部皆用墨笔轻描,并用铅粉、朱色晕染;下有木座,座外包银片,四周有铭刻,前刻“泗洲大圣普照明觉大师”,后刻“四洲大圣”,左刻“弟子陈怀玉”,右刻“妻马氏八娘”,底部墨书“为三男小晟造佛”(图一、二)。仙岩寺塔的始建年代,根据塔基中发现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后比丘灵旦的题记说,是庆历三年(1043年)癸未二月八日其塔造成”。同出的《妙法莲花经》后孔氏十六娘题  相似文献   

19.
乾隆十二年(1747),清高宗下令开馆纂修《续文献通考》。修《续文献通考》的动议与清廷校刻“三通”的工作有直接联系,在校刻“三通”开始后,曾有人提议一并校刻明王圻的《续文献通考》。高宗皇帝否决了这一提议,并进而决定纂修一部新的《续文献通考》,遂成为开馆之肇因。乾隆三十二年(1767),高宗皇帝又下令将续修的范围从续《文献通考》扩大到同时续修“三通”,由此新开三通馆。根据内阁大库档案等相关材料,可以对续文献通考馆和三通馆诏开的经过有更详细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1992年甘肃省博物馆征收到象牙印1枚。该印方形,边长4.2、厚2、通高6.5厘米。带纽,纽为一法轮,置仰覆莲座上(图一)。印文为“庄严妙相”,阳文,九叠篆(图二)。有刻款,楷书。右刻“宣德二年月日”,左刻“赐剌麻班丹领占”(图三)。关于班丹领占,据《明宣宗实录》载,宣德元年(1426年)十二月,“陕西岷州卫等处喇嘛班丹领占等来朝贡马”。宣德二年(14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