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6月23日,一代报人黄炜老先生走完了他坎坷的七十八个春秋,悄然而去。省文史馆众友人为他写了一副挽联:“忠实报导世态民风,有功文献;热心扶持青年后进,无愧人生!”这是对这位资深报人、忠厚长者作了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2.
赵力光 《文博》2003,(3):65-67,72
《柳愔愔墓志》,友人相赠拓本,私人收藏,出土时间和地点不详。志盖为覆斗形,顶部24×24厘米,上篆书“柳氏淑女墓铭”六个字。四刹饰有花草纹。志高25.5厘米,宽26.5厘米,志文正书17行,行17字。柳公权撰,柳知微书。  相似文献   

3.
夏汇丰 《中国地方志》2023,(3):46-53+125
俞樾是清代晚期著名的文学家、经学家、书法家、小说家、戏曲家,一生著述丰富,以往学者研究大多集中在这些领域。事实上,俞樾在地方志领域也颇有建树,曾参与4部地方志的编修,并对地方志文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笔者以俞樾参与编修的4部地方志为基础,辅以他与友人的通信和年谱等文献,论述其在地方志编修上重视体例、广收博采、承袭古制而不守旧、直笔谠论、无官私之见等观点。  相似文献   

4.
1945年,蒋介石猖狂向解放区进攻。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在大敌压境时又因大雪封路而断粮,情况十分危急,幸得廖复初家慷慨送粮而解困。然而1951年廖却被以反革命罪判处无期徒刑。是三五九旅的一名老兵,怀着对历史负责和对友人不幸的同情,千方百计向王震反映情况,并主动担负起济助和申诉平反之责,最终使冤案得以平反昭雪。故事曲折动人,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广西学者闵光弼所著《诗经大义》,因晚清古文名家、同乡友人朱琦所撰《后序》而为人所熟知,但闵氏生平因文献记载稀少、分散而不为人所知。目前通过汇考相关方志、笔记、文集、书信等,可略知其家世、仕履、政绩和交游。其交游对象包括广西巡抚梁章钜及其子梁恭辰、同乡士人龙启瑞、周必超,晚清名臣左宗棠及其子左孝威。而闵氏的著作除了《诗经大义》,还有任职桑植时撰写的《移建奎星楼记》一文。  相似文献   

6.
殷志远 《收藏家》2023,(1):88-99
任伯年于1880年绘制的肖像画《拈花微笑图》的像主,一直被学界误认。在目前可见的任伯年相关出版物中,无论画册还是学术著作,皆未经严谨考证而将此画的像主当作“张益三”,实则不然。以《申报》为中心展开考察,笔者发现《拈花微笑图》像主实名吴溢(1851~1881),字益三。吴氏主要活动在19世纪70年代的上海,尤擅诗词,在《申报》上留下了大量作品。通过整理、分析吴溢及其友人唱酬的诗词,我们发现吴溢是一位“耽花嗜酒爱吟诗”的情痴、才子,并得到了当时文艺界的认可。缕析他的唱酬活动,可管窥19世纪下半叶上海的文坛、艺界风气、好尚、审美和社会风情等,也补充了任氏的交游圈。  相似文献   

7.
李健 《史学月刊》2005,(8):124-125
近日,笔在友人收藏品中发现了一封我国近代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的一封亲笔信,信中谈到他对中国新学运动上颇有影响的《学衡》杂志等问题的看法。众所周知,张謇在政治、实业、教育等方面立论颇多、可谓自成体系,但他对新化运动“评头论足”、对白话“说三道四”还少有所闻,因此颇感新鲜好奇。后翻阅杨立强、沈谓滨等于1987编撰的《张謇稿存》,发现并未收录此信,估计这是张謇的一封佚札。现将全信内容抄录如下,以飧读:  相似文献   

8.
申敏 《贵阳文史》2011,(1):88-89
茶乎名家 年初余尝因事急而宿夜少息,日久目赤并口涩,得友人赠青山绿水少许,嘱邑此青山绿水乃茶中佳物,泄火滤毒、明目清肝,望君常备。吾遵服月余则目清口甘,神情清朗异于常,白喜于此茶。  相似文献   

9.
小城情怀     
我居住的县城,在闽北甚至福建都可以小而称。有友人从远方来,半日不到就逛遍了县城,最后发出感慨:“小城,真小!”这就是光泽县城,福建西北与赣交界的“省尾”小县。说它小,是县境小,只有2245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5万。城区小,只有15平方公里,才三万多人。城区过去一条街到底,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纵横都才不到5里,骑自行车半  相似文献   

10.
徐明岐 《收藏家》2009,(2):51-55
汪野亭浅绛彩《山清水秀图》瓶,高11、口径5厘米。此器与其它器物相比,虽为青绿设色,器型稍小,画面用笔简逸,线条稀疏,色彩缺乏厚度。构图采用典型的一河两岸的面貌,真正达到了有意无意,若淡若无,给人以清幽静谧的感受。此图采用浅绛彩绘制,为汪野亭初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题款为“山清水秀仿友人法野亭作”。  相似文献   

11.
张加强 《古今谈》2006,(3):34-36
寻找鲁迅,如不得要领,易在寻找中走失自己。友人要鲁迅写点东西,遂有了惊世之篇《狂人日记》,大地震动。刘半农断言鲁迅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赠给他一个条幅:托尼流派,魏晋文章。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旅游》2004,(2):8-8
《旅游》杂志社编辑: 我是贵刊的一个忠实读者,或许是由于本人热衷于旅游,所以在7年前一次意外的机遇发现了这本杂志。从友人那里借阅几乎是一气看完的,于是直到现在,无一年间断订阅,我还可预言,这本杂志将会陪伴到我生命的结束…… 我热爱我们秀美的祖国,而且更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每当我在包览各地风景的时候,我就能深深体会“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的绝妙含义。在我每年1至2次的出游中,《旅游》杂志在出游的准备、景点的选择、景区文化深层的积淀、人文知识等方面,的确给我起到很大的作用。出游前,要了解;出游后,要品味。这本杂志,我已经与她建立起了深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3.
聂崇正 《收藏家》2000,(4):52-53
前些时,在友人家中,看到一幅明朝画家赵左的作品,甚精彩,一起品茗观画,颇为愉悦。此图现为私家所藏。这幅作品为绢本大幅,纵185厘米、横100厘米,纯以水墨画成,作者是明代后期的画家赵左。画幅的右上方有作者自题:“丙辰秋仲写,赵左”,下钤印章两方:“文度”(朱方)、“赵左”(白方)。赵左之名,见于多处画史之中。择其要者录如下:赵文度名左,华亭人。与董文敏同郡同  相似文献   

14.
严复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翻译家。他结合清末变法实践,翻译介绍的英国经验主义政治哲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界影响巨大。严复的影响无疑主要是在社会政治学说方面。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和世俗学者,他和西方基督教的关系如何?这原来不是一个非常必要的问题。除了早期翻译过友人宓克的《支那教案论》外,一般学者都认为严复和中国基  相似文献   

15.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他著名于唐代,是因为他与唐玄宗的政治生命相始终。他帮助玄宗取得政权、巩固政权,又随玄宗失去政权,最后又为维护玄宗的地位而被逐出京。他因受宠于玄宗首为内侍监。他为史官修史提供了重要资料,柳芳修撰《唐历》与他密切相关。他的终年是73岁而非79岁。  相似文献   

16.
林衍经 《史志研究》2002,(2):25-25,27
阳春三月,绿茵草长,桃李吐艳,景色迷人,心境分外愉悦。正当怡情舒心之际,收到了友人寄赠的《山西大典》,因而喜上眉梢,急不可耐地翻看了起来。《大典》为三卷本,卷下设编,编下设章(卷一章下设节),具体内容采用条目体。全书共设34编、262章、71节,18320个辞条,并有彩色图版1122幅,共为815万余字,是名副其实的鸿裁巨制。  相似文献   

17.
民国《贵州通志·艺文志》著录黄彭年撰《尔雅集韵》一书。而追索《艺文志》著录的史源,并取其他史料相印证,推寻其致误的原因,证明黄彭年曾批校《尔雅》《集韵》二书,但并未撰《尔雅集韵》一书。此外,又据各家书目题跋,梳理了黄彭年批校《集韵》的经过及其批校本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18.
斯诺在陕北苏区使用过的摄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林 《文史春秋》2004,(6):34-35
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中后期,有一位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友人,他用一台摄影机在陕北高原的苏区拍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他就是埃德加·斯诺。斯诺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新闻记者。还在少年时代,他就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到大洋彼岸去看一看那未知的世界。1928年,23岁的斯诺,怀着极大的好奇心,身挎一架旧式的柯达照相机,漂洋过海,以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他先在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当助理编辑,后又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趋报》的特约评论员,也曾在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任教。在目睹了当时国统区的种种现状后,他把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常私下议论的…  相似文献   

19.
《中华遗产》2012,(10):48-55
左页图为1896年8月17日,李鸿章拜会英国前首相格雷斯顿,就中国的税务和铁路问题与之商讨,会谈结束后,格雷斯顿亲自送李鸿章登车离去。下图为李鸿章在最后一站访美时,美国友人赠送的李鸿章与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塑像。李鸿章的环球之行,除了访问“干涉还辽”有功的俄德法三国,为什么还要访问英、美呢?因为他还肩负着一个重大使命,就是提高缴纳中国海关的关税,用以偿付《马关条约》应付日本的赔款。  相似文献   

20.
林鹏 《文物世界》2007,(6):71-73
1983年在山西省寿阳县五峰山找到了傅山的草书碑一通,友人带回了拓片,一见之下令人惊叹不已。草书碑写的是一首诗,诗的内容专论草书艺术,而且这草书碑正是草书艺术的典范。《霜红龛集》卷七载有此诗,抄录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