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绵山的传说     
《沧桑》1994,(1)
绵山,又称介山,在山西介休县城南20公里处。周匝百余里,山势巍峨,古木繁茂,溪流屈曲,鸟语花香,同蒲铁路沿山直去,汾河依峡南流,实为山西一大名胜。而绵山上自古迄今的那些神奇的传说故事,又给这名胜增添了许多迷人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正早就听说过介子推"割股奉君"被火焚烧的故事,殊不知,这一千古传奇的佳话,就发生在山西介休城东南20公里处的绵山境内。为了解26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轶闻轶事,探访晋文化的源头,这也成了我们去绵山猎奇的缘由。  相似文献   

3.
<正>早就听说过介子推"割股奉君"被火焚烧的故事,殊不知,这一千古传奇的佳话,就发生在山西介休城东南20公里处的绵山境内。为了解26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轶闻轶事,探访晋文化的源头,这也成了我们去绵山猎奇的缘由。  相似文献   

4.
介休因纪念介子推而得名,介休绵山是介子推的封田,是寒食清明节俗的源发地。两千多年来,人们为介子推过寒食节,在这一过程中创造积累了丰富的寒食文化、祭扫文化、介子文化及民俗文化等。这种文化凝结着民众的精神与感情,承载着华夏子民的血脉,凝聚着民族思想的精华,绵山也成为我国清明节民俗文化集大成地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绵山旅游成为山西乃至全国的热门景区,对介子推隐居介休绵山的质疑一直不绝于耳。面对这些质疑,作为绵山文化的工作人员,笔者在报刊或百度上发表过几篇论证介子推隐居地为介休绵山的文章。但是,由于未对省内其他绵山或介山进行过实地考察,仍觉不够踏实,甚至底气不足。从2015年8月25日山西省介子推文化研究会成立后的七十多天里,笔者跟随省会领导考察参观省内除万荣介山外所有介子  相似文献   

6.
介休绵山开放两年来,“五一”、“十一”两个长假期间,游人之多,均位列山西诸景区榜首,最多的一天,游客达3万余人,超过了著名的五台山与平遥古城,成为山西旅  相似文献   

7.
《沧桑》1995,(2)
介休故称“三贤故里”。三贤指的是:春秋时隐居在绵山的介子推,东汉著名的大学生郭泰,北宋的宰相文彦博。  相似文献   

8.
正介休暨绵山作为介子推隐居被焚地,自古以来就是传承弘扬介子精神的集大成之地。近日,仰赖文友冀成武觅获宋廷魁传奇剧《介山记》赠阅,仔细拜读后方知其无论是创作思想、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还是词曲文辞,都无愧序者"词义新惊,实有一段精光不可磨灭之气""几于打倒词场,场翻文案"之誉。现就阅读心得撰文,抛砖引玉,冀引世人读研兴趣,以传承介子精神,弘扬正能量。宋廷魁生平见乾隆《介休县志》卷九《人物》,后嘉庆《介休县志》和光绪  相似文献   

9.
洪山陶瓷     
正位于介休城东南十公里处的洪山村,是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名村,这里以几千年汩汩不绝的洪山泉而闻名天下。洪山泉是介休人的生命之泉,滋润了介休几万亩土地,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活和农业生产用水。自古以来,泉水发源地洪山及周边村落还发展起众多与水密切相关的产业,如制香业、造纸业和瓷器业。在介休民间歌谣《数村村》中有:"洪山的柏香和磁器,国内国外也有名。"嘉庆版《介休县志》卷四"物产"项中记载:"北乡芦苇,西南煤炭,辛武盐场,义棠铁器,洪山磁器,一邑之利溥矣。""杂产"项中亦有"磁(瓷)器,出石屯、磨沟、洪山等村;香,出洪山"等记录。  相似文献   

10.
法门寺,是周原孔道旁的一座千年古刹,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以北十公里处的法门镇(亦称崇正镇,即汉时的美阳县治,唐时的岐阳县治)。其东距西安一百一十公里;西至宝鸡九十余公里;南临渭河,隔水与秦岭主峰太白山遥相对峙;北依美山,土地平旷,风光绮丽。《诗经·大雅·绵》曰:“周原膴膴,蓳荼如饴”。是说这里长的野草也是甘甜可口的。三千年来,这里物华天宝,人文荟萃。1981年8月24日,明万历年间修造的十三级“阁楼式”砖塔(即“真身宝塔”),在经历了三百七十五年的风风雨雨后,因雨水浸渗而半边坍塌。1987  相似文献   

11.
跨过黄河,从乌鞘岭往西,是东西长约1000公里、宽十余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的狭长地带,位于南、北两山之间,形如走廊,因在黄河以西,被称为河西走廊。  相似文献   

12.
<正>郭峪村,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距阳城县城20余公里,是太行山麓一处城堡式村落,有"中国民居之瑰宝"之美誉。2003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相似文献   

13.
介休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明达,故素有“三贤故里”之称。介休位于晋中盆地的南端,经其西侧的鼠雀谷可到临汾盆地,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进行交流的必经之路,清嘉庆版《介休县志》记载:“(介休)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中南部为低山丘陵区"路""道"皆备,其西侧山前冲积平原地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又是南北交通要冲,古人类古文化遗址星罗棋布,人口稠密,自古就是风水宝地,邹城、曲阜均位于这个山前地带,京沪铁路从城西侧穿过,"邹鲁",被誉为"孔孟桑梓之帮,文化发祥之地"。邹城历史文化悠久,据城南6公里处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野店遗址发掘证明,境内即有东夷少昊氏族部落繁衍生息。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邹城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境内共有各类文物古迹3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孟庙、孟府、孟子林;汉鲁王墓;邾国故城;明鲁王墓;铁山、岗山、葛山、峄山摩崖石刻),本文主要讨论摩崖石刻的保护及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5.
山西灵石旌介村商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灵石县旌介村位于晋中盆地的南部边缘,汾河之东,太原到风陵渡公路的东侧;西南距灵石县城15公里,北与介休县相毗邻。墓地坐落在绵山山麓的向阳坡地,地形东高西低,地势平缓(图一)。在旌介村西到集广村附近有最厚达3米的仰韶—龙山文化堆积;村东主要是东周时期的文化堆积;村东部及村东地区是墓葬区,主要是汉代以后的墓葬,商墓很少。 1976年,旌介村群众修建窑洞时曾发现商墓一座,编为三号墓,出土十余件铜器,简报发表在《文物资料丛刊》第3辑。  相似文献   

16.
江苏灌云大伊山遗址1986年的发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伊山位于江苏省灌云县城北2公里处,北距连云港市33公里,东北距黄海燕尾港42公里,是一座海拔226.7米的孤山,南北长2.4、东西宽2公里(图一)。遗址位于大伊山东麓青风岭岗地上,海拔8米,地势西高东低,西依山峦,东向平原,下临桃花涧(图版叁:1)。遗址是1981年伊山乡砖瓦厂取土时发现的,东、南部已遭破坏,大量石棺墓被毁。现存范围东西长70、南北宽45米,面积约3000余平方米。 1985年2~4月,连云港市博物馆、灌云县博物馆发掘约200平方米,清理了38座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墓葬。1986  相似文献   

17.
芒山位于河南永城县东北30余公里处,面积20余平方公里,王引河从其西部流过(图一)。芒山是芒砀山、保安山、僖山、黄土山、铁角山、夫子山等山的总称。古时亦称砀山,《说文解字》“砀,文石也”。因此山出文石(制作砚台的石料)而得名。这里地处豫、皖交界,素有“豫东门户”之称,为历史上的豫东重镇所在。秦时设砀  相似文献   

18.
清明时节访绵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英 《旅游纵览》2012,(4):30-31
<正>清明发源地、历史文化名山绵山位于山西介休市,这里不仅雄、奇、秀、险,而且有因春秋战国时介子推事母尽孝而闻名的中国寒食文化节的传说。又到一年清明时,"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中描绘出了清明祭祖的场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宋代诗人吴惟信《苏堤  相似文献   

19.
李巍 《沧桑》2010,(5):154-154,170
介休宝卷说唱文学是山西地区延续了近千年的说唱文学曲种,直到今天的绵山脚下有些地区还有人在宣唱表演和受众听唱。山西大学"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组"在完成这项教育部项目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出版了《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调查报告》一书。本文即通过对这本书稿的阅读,从中总结出其成功调查的经验,以期探索其方法论的思想核心之所在。这将对于今后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起到一种示范和典型作用,对于山西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汤移平 《文物》2021,(10):88-97
<正>钓源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北8公里处,距吉安市区约18公里,由庄山、渭溪两个自然村组成。据钓源欧阳氏族谱记载,该村始建于唐代末年,现存古建筑150余座,主要为明清遗存,包括民居、祠堂、书院、庙宇等,有的始建年代可追溯至宋元。2003年,钓源村被评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评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图一)。本文主要介绍村中现存的8座祠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