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京彦 《丝绸之路》2013,(22):62-63
作为中国画的一种艺术形式,水墨人物画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在水墨人物画的多元时代,我们应在继承传统笔墨精神、适应新时代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当代社会笔墨意蕴和笔墨精神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刘奥 《文物天地》2022,(9):80-84
<正>一恽寿平对“米家山水”传统典范的鉴藏与传承米家山水谱系是在画法上完全使用水墨,以笔饱蘸水墨,横落纸面,利用墨与水的相互渗透作用形成的模糊效果,以表现雨前、雨中或雨后烟云弥漫、雨雾溟濛的江南山水,代表性画家除米氏父子外,尚有高克恭和方从义等。但同是云山,米氏父子擅长表现平远之境(图一),高克恭精于高远的纵深浑厚之景,  相似文献   

3.
张乾元 《世界》2003,(8):36-38
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绘画,是用刀刻形,笔涂色。商周时期,绘画、刺绣、染丝等工艺统称为“画缋之事”。汉魏时期,用“丹青”指代“五色”和绘画。自唐代王维提出“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张彦远提出“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之后,五采的艳俗谨细即被视为画患,水墨的清雅淡逸被提到意象核心层次,视为神妙。  相似文献   

4.
<正>“都市水墨”是顺应当代社会发展而诞生的新水墨语系,是继文人画之后传统中国画向当代性发展的一个趋势,其新的笔墨语言形式是当代都市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创造。在我的认知中,“都市水墨”的属性是中国水墨画,它的特性是当代性,它的技术性是“水墨为上”,它的前瞻性是与时代平行的大文化。“都市水墨”所涵盖的层面是当代都市文明的各个面、角、点,包括都市景观、都市人情、都市生态、科技现象等。“都市水墨”作为当代科技文明在艺术领域的折射,在世界经济文化渐趋一体化的现实中,  相似文献   

5.
羊城夜市图     
郎世宁在清朝宫廷内绘制了大量作品,目前所见多为历史纪实画、人物肖像画、花鸟走兽画。而我在美国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却见到了一幅署名郎世宁的作品,其题材和内容都十分别致,与通常所见到的郎氏作品大异其趣。这幅郎世宁的作品名为《羊城夜市图》轴,绢本,水墨淡设色画,纵260厘米、横155厘米,悬挂于博物馆的东方艺术展厅内。画面的右下角有署款:“乾隆元年春三月,臣郎世宁恭绘”,下钤印章  相似文献   

6.
杨万青 《神州》2012,(13):231-231
关于对中国画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人们议论很多。这种议论在许多方面源自于对“中国画”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在争论中人们会发现,中国画的道路无限宽广。文人水墨的传统会继续延伸,工笔重彩也会有新的生存空间。在创造方法上,以古开今是一条路,中西融合又是一条路,用探索、试验的方法探索水墨和重彩,也应该得到鼓励。  相似文献   

7.
南京博物院藏有朱耷《牡丹大石图轴》(图1),纸本,水墨,124.6cm×62.3cm,款署“八大山人”,下钤“驴屋人屋”白文印。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鉴定此画为真迹, 编入《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七册(文物出版社版)。此画曾多次展出过,笔者反复观摩,对署款“八大山人”四字的书法疑其为伪,因此查阅了与此作创作年代相近、署款  相似文献   

8.
林向东 《神州》2012,(12):26-26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中国山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可追溯到隋唐时期,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变化到现代产生了无数的珍品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鲜明的传统,它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的一个宝库。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相似文献   

9.
闫莉 《丝绸之路》2012,(14):81-82
“留白”是中国画的重要构图原则,从美学的角度审视中国画“留白”艺术,则可见其黑白互依的均衡美、跌宕起伏的节奏美、气韵灵动的空灵美,“留白”同中国哲学的虚实相生理论深度契合,也是其中国传统艺术的典型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董其昌命名自己的斋室为“画禅室”、“墨禅轩”。顾名思义,他要在书画创作中体现禅意。因此,研究董其昌的绘画艺术不能忽视其这一创作主旨。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对董其昌几件典型作品的评析,试以说明董其昌是如何画禅的,并进而说明他为什么要画禅,以及我们对这一艺术现象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顾吉辰 《安徽史学》2004,(4):93-94,77
南唐大臣张泌由于诸多原因,其姓名先后变成张原泌、张佖等,一人似成了几人.现在学者考证张泌、张原泌、张佖实为一人的基础上,根据历史文献再作补证.  相似文献   

12.
姜夔师事单丙文考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密在《齐东野语》卷十二《姜尧章自叙》后补充了一条姜夔与单炜交游的材料,由于他对原材料审核不精,沿袭了前人的一些错误,把两个"单丙文"混为一谈。我们依据南宋人所作的行状、序跋、字帖等第一手材料,发微显幽,还原了姜夔与两个"单丙文"交游的真相。  相似文献   

13.
孙大坤 《史学集刊》2020,(1):121-128
辽朝共有北南二枢密院,但每一枢密院可以由两名或以上枢密使共同执掌。辽朝的知枢密院事实乃未经正授的枢密使,因此当辽朝同一枢密院内有枢密使与知枢密院事并立,实际上也相当于该枢密院同时受两位同级别长官管辖。辽朝枢密院一院多使现象的制度渊源来自于五代,一方面因袭了晚唐五代两名枢密使共同执掌枢密院的传统,另一方面继承并推动了枢密院地位不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李喜所 《史学月刊》2004,(11):49-56
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现代新儒家队伍中有相当数量的归国留学生。这和百年来中国留学生的思想化走向不大协调。本选择冯友兰和吴宓两个典型,通过对他们出国前的化观的解析以及出国后的思想走向和化追求的具体考察,旨在说明出国留学何以反而让他们步入了化保守主义的行列,从而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来探讨中国留学生与现代新儒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学衡》是二、三十年代化保守主义的代表性刊物,是世界范围内反现代化思潮在中国的具体表现。代表人物大都在欧美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学贯中西。这里重点探讨《学衡》的灵魂人物吴宓对刊物的实际投入,以显示其信念的执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2年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梓木的基本性能分析表明,出土梓木已遭受严重腐蚀。显微分析、化学分析和红外分析均表明出土梓木的多糖类物质发生了严重降解和溶出,但木质素相对含量增加。多糖类物质的降解提高了木材纤维素的亲水性,增加了木材的孔隙,是导致出土梓木饱和绝对含水率增加、基本密度降低和力学强度降低的根本原因。富含木质素的胞间层保存完整是出土饱水梓木仍能保持完整的外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秘色瓷新考     
“秘色瓷”的名称反映了窑工追求“千峰翠色”的艰难过程,其产品是上林湖地区贡窑的杰出代表,它的出现改变了全国制瓷业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李凭 《史学月刊》2007,(5):21-26
密皇后杜氏与昭哀皇后姚氏均受明元帝的宠遇,又都于明元帝去世前三年的泰常五年死去,于是宫中再无皇后。明元帝去世后,太武帝的乳母窦氏受封为保太后,她不仅在后宫得势,还进而干预北魏朝政。对此一系列史实的考证说明,北魏为防止母权干预政治而确立子贵母死之规,但由此派生出保母抚养储君之成例,遂致保母干预政治,其结果竟与子贵母死之规的初衷大相违戾。  相似文献   

19.
《出师颂》作为无款作品,不存在真伪之辨,主要是定时代、判定前人诸说之是与非的问题。依据后纸米友仁题跋,本幅唐、宋诸鉴藏印和书法的时代风格,将《出师颂》定为隋人书是可信的。其艺术价值,从前人推测为西晋索靖书,或南朝梁萧子云写,或称“隋贤书”,以及历代著录的赞语评价,可证必出自名家之手。作为流传千余年的隋代名家墨迹,两度出入皇宫的内府遗物,故宫博物院有责任将其征购返宫。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