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论文基于华侨华人"本体"的视角,分析了欧洲右翼民粹主义的反移民特征、影响以及华侨华人对右翼民粹主义的认知、应对特征及相关性。研究显示,欧洲右翼民粹主义的回潮对华侨华人生存与发展环境带来多层次、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华侨华人对右翼民粹主义的认知和应对倾向在个体和结构层面存在着多样性与差异性等特征。华侨华人自身、住在国和祖(籍)国各界,不仅要提高对右翼民粹主义及其影响的认知与理解,同时在文化认同、经济竞争、制度结构、舆论宣传等方面要有所改观,以进一步消解右翼民粹主义的负面影响,推动和谐族群关系与健康社会环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袁志军 《神州》2013,(26):167+189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民主成为信息时代民主的新形式之一。网络民主作为一种新形式的民主制度,在促进平等理想的实现、自由精神的扩张、增进信息分享、社会共识的形成和社会多元化发展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同时对我国政党制度产生了深刻影响。但网络民主对于我国政党制度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也有消极的阻碍作用,甚至是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硕  王润孝  郭永建 《人文地理》2006,21(3):124-126
方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的发展是方言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基本条件。网络方言也同样是随着网络信息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本文就网络方言产生的原因、本身特点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针对网络方言研究背景,从网络文化社会方言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入手,提出网络语言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方言并从其简略化、图形化、符号化和时尚化等方面分析了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从而证明也只有在对社会全面关注和考察基础上才能发现社会语言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正>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文革爆发有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其中,民粹主义思想的影响是原因之一。一、夸大阶级斗争,把批判斗争绝对化,不断在政治、思想、文化、学术等领域掀起大批判民粹主义对旧制度、官僚贵族和反动派嫉恶如仇,对人民则充满同情和献身精神。这是民粹主义及其代表人物令人敬佩之处。但是,民粹主义者对待同一战壕的战友、革命队伍内的同志与可团结联合的朋友中的持不同意见者,却十分偏  相似文献   

5.
正民粹主义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产生的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既有政治含义,又是专属于特定地域和个别国家的历史范畴。本文评述的是委内瑞拉名闻遐迩的查韦斯主义;它既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社会发展模式和治国理政模式。拉美贫富差距大、收入分配极端不合理,是滋生民粹主义的渊薮。拉美的当代史常与民粹主义相伴,难分难解。民粹主义在拉美也叫民众主义。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巴西的"瓦加斯主义"和阿根廷的"庇隆主义",就是传统的民粹主义。  相似文献   

6.
王瑾 《丝绸之路》2011,(22):76-77
互联网技术与社会文化生活的结合催生出全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已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国际交往、国家安全产生了极为深刻而重要的影响。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将文化建设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为此,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相似文献   

7.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就伦理领域而言,网络给人类道德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效应,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伦理问题。我们要认清网络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寻求解决之道,使网络社会得以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力 《攀登》2009,28(4):125-129
网络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而出现的新文化。网络文化具有高科技、高时效、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征。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加强对网络媒体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确保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以计算机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技术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以及网络高速公路的开通,网络技术已经日渐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各类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网络社会在到来也对新世纪的大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和考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对高校的德育教育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推行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肖榕 《黑龙江史志》2008,(20):16-16
民粹主义作为一种产生并兴盛于19世纪的社会思潮,曾对很多国家产生过重大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政治社会的转型、台湾政治运作的启示、民粹主义的实质、民粹主义的内在逻辑的考察和分析,加深我们对民粹主义的认识并提高对民粹主义的警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社会中的传承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没有因为网络文化的出现而走向衰亡,相反,它们在网络社会中以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体现出来,并成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范成功 《神州》2013,(6):22-23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正在深刻地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网络文化,当代中国网络文化展现了强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当前网络文化的现状与前景需要我们继续研究以提出对策,推动网络文化的发展及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顾月媚 《攀登》2007,26(4):68-69
网德缺失是指违背社会主流道德观念的网络不文明行为。本文探究了网络反道德现象的具体行为类型:非犯罪的、未立法的、执法难的、法律道德边缘的行为等等;进一步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社会文化传统的断层、技术的快速更新与社会控制的相对弱化、物质利益的强大诱因、社会潜在心理的释放;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加强社会主义网德建设、加强虚拟世界的法度约束。  相似文献   

14.
孙逸 《丝绸之路》2012,(14):71-72
一个国家对于其公民道德观的塑造,直接反映出这个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健康性与整体性。在当代中国,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多元化的文化理念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消极的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正蚕食着道德体系的根基。因此,在网络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对大学生道德观的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在总结网络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消极影响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收集者和文化传播的机构,是人们学习和生产过程中梳理整合产生知识与技术的场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面临着崭新的挑战,其主要工作是围绕如何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这一问题展开。而在当今网络环境下,要求其服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以及自身的资源优势,以创新的读者服务方式充分体现公共图书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索昊政 《神州》2012,(33):35-36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中国网络社会也快速形成。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与世界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相互影响。网络社会的出现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渠道和方式,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核的世界性。在中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吸收外国文化产业先进管理经验,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17.
张海燕 《神州》2011,(9X):34-34
时代在不断地前进,社会也在不断地发展,事物也在不断地更新,新的文化也在不断涌现,发展着,并在人们的生活中慢慢渗透。当今网络给人们和社会带来许多新型的技术,但在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生活的影响和变更。近几年“非主流文化”在网络上快速发展,“火星文”在目前是很流行的文字,很多“90后”热衷于使用此“非主流”的文字形式。“火星文”的流行有它的原因,这种文字的出现带给我们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是借鉴。还是剔除,是要慎重考虑的。  相似文献   

18.
《攀登》2015,(2)
当代中国协商民主形式不断丰富、内容不断深化、主体不断扩大、场域不断拓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其发展也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面临着理论准备不足、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和网络技术因素等方面的践行困境。对此,当代中国协商民主发展须推进制度化、多层次、多领域化、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互促进、渐进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朱珠 《神州》2013,(1):209-210
本文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视角出发,重点分析网络公共领域的三个特征,进而从哈氏的公共领域角度分析网络公共领域的演变过程,包括主体、场域和民主机制。再从我国网络公共领域对社会的影响出发,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和发展趋势的利弊。  相似文献   

20.
经济社会学对于经济活动所根植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揭示,引发了网络思想的普遍关注。本文从经济社会学与文化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跨学科视角,探讨如何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将文化经济活动的地域关系网络可视化,提出"社会地理网络"的概念。论文以深圳传媒产业"大事记"作为数据来源,详细叙述了如何将影响深圳传媒产业发展历程的社会地理关系网络可视化的方法,揭示了传媒产业"社会地理网络"的存在;初步说明了社会地理网络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