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静强  张艳 《攀登》2023,(4):58-63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人类社会现实条件提出的全新价值体系。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这一价值体系的理论源泉,指引着全人类共同价值,以人类社会为哲学始基,在世界历史形成演进的背景下,引领全人类为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不断奋进。尽管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全球范围内落地生根依然任重而道远,但它无疑是超越西方“普世价值”、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推动全球善治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人类智慧结晶,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价值体系革新,有充足的理论潜力,成为当下解答时代之问与世界之问的价值密钥。  相似文献   

2.
论陈垣先生的民族文化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本是陈垣民族文化史观的主导思想。在数十年的治史过程中 ,他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本 ,深刻揭示中华文化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阐释中华文化对外来宗教、外来民族的巨大影响。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抗日战争中 ,激发起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抗日斗志 ;他一生致力于发展民族的新文化 ,念念不忘推动中国学术赶超世界的先进水平。陈垣以中华历史文化为本的民族文化史观 ,强调了文化的个性和以此为基点的文化进化的包容性 ,对于 2 1世纪的中国史学 ,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25年前,当遗产问题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时,中国作为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古国顺应国际潮流,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国际社会作出了为全人类妥善保护中国境内世界遗产的庄严承诺。在此后的25年间,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并积极  相似文献   

4.
25年前,当遗产问题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时,中国作为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古国顺应国际潮流,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国际社会作出了为全人类妥善保护中国境内世界遗产的庄严承诺。在此后的25年间,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并积极申报世界遗产,成为一个已拥有40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遗产大国。  相似文献   

5.
世界各国,无论强与弱、富与贫,都已行动起来,为了将那些珍贵的属于全人类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从消亡边缘中拯救出来而努力。"保护世界遗产,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最广泛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崔堂凯  李波 《攀登》2023,(5):28-33
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人类社会向何处去”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引领。和平与发展是重塑全球发展理念的价值共识,公平与正义是重构全球治理体系的价值准则,民主与自由是重建现代政治文明的价值目标。从本质特征来看,全人类共同价值充分彰显了全人类的主体特征、世界大同的目标特征、高阶正义的伦理特征。以此建立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性方案超越西方中心主义共同体、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现代性治理超越西方霸权主义实践、以合作共赢的现代性意识超越西方零和博弈狭隘理念,进而实现全球治理价值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7.
林弘 《丝绸之路》2010,(12):99-101
如何保护好文物,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关心的课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也为此付出了诸多努力。文物古迹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遗存,在日益物质化的今天,保护文物显得极其迫切和重要。与此同时,对文物的合理利用,对其历史价值、科研价值、教育功能、形象功能的充分开发,将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本文从文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文物古迹的重要作用及其保护和利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作为我国现今重大的开放战略,通过历史遗存和地缘关系将中国的发展与定位向更高更大的目标推进。这条路也无疑成为中国和东盟等国家交流的新通道。作为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以及当今茶叶作为世界重要原料作物的背景下,深入开发中国茶文化即是中国文化和东盟各国文化共同交流的桥梁,也是撬动中国同东盟国家合作发展的撬杠。对中国同东盟各国的贸易交往及国际传播具有深刻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嵩山建筑群具有重要的科技文化价值,代表了优秀的建筑文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独特文化景观。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都是不可替代的。本文力求从九个方面对嵩山建筑群进行审美守望,促进人们对它的保护与珍爱,以弘扬美轮美奂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优秀的道德传统美德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现代道德人格建设方面,我们既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又要特别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的精髓,珍视中国传统道德美德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昀 《南方文物》2022,(4):261-269
<正>世界遗产是指对全人类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世界遗产可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城镇、运河、文化线路作为一个特殊的类别,有其相应的评定准则,它们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共同杰作”。文化景观见证了人类社会和居住地在自然限制和(或)自然环境的影响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进化,也展示了社会、经济和文化外部和内部的发展力量。  相似文献   

12.
正时代在发展,世界在进步。国家的外交理念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理念不断升华。从"解放全人类"到建设和谐世界,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变化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的与时俱进,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美好追求;既是对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创新,也是对新中国六十多年外交优良传统的继承发展;既彰显了中国外交的大国担当,也表达了中国对国际事务和人类发展有所作为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外国汉学家对中国的方志文化日益重视和推崇,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更凸显出方志文化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文章以加拿大汉学家卜正民所著的《明代的社会与国家》为例,管窥外国汉学家对中国方志是如何认知、研究、评价的,其研究的动机、力度及特色,以及取得的成果。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和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中国的方志文化理应在世界文化的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包容性"时时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萦绕在我们的舌尖、耳边。这并非是一个新话题。包容性发展概念,源于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以"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为主题主旨演讲中,自此﹃包容性发展﹄开始频频出现在医疗、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在科技发达、经济繁荣、文化交融的当今社会,尤其我国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人口众多,地域跨度大,文化习俗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等,整个庞大的社会体系既需要法治的管理约束也需要全体公民包容。包容性发展在当下不容忽视,尤为重要,它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神州》2006,(3)
丽江纳西古乐是人类共同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音乐活化石,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研究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不仅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而且还将在今后的民族文化发展中继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居住在中国西南,云南省西北部“三江并流”地带的丽江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世界遗产具有很高的自然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由于自然力对世界遗产的长期破坏和20世纪的工业化进程的影响,一项旨在保护全人类共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世界遗产公约》应运而生。世纪之交,中国的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正面临着无节制的旅游开发行为的巨大威胁。本文以泰山索道工程为例,提出运用最低安全标准(SMS)界定遗产地保护与利用两者之间的度。文章指出,遗产价值的挖掘将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深入下去,功能分区是处理当前遗产地保护与利用关系的可行手段。  相似文献   

17.
"良渚"拥有多重内涵,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良渚文明是东方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它为东方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培育了众多的基因。在世界的同时期文化中,良渚跟苏美尔、哈拉帕和古埃及文明总体处于相当的发展水平,应该成为也必将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文化遗产大国,丰厚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在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力量,成为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积极力量,成为增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旅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此,在新世纪弘扬红军东征精神对发展先进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乃至世界的焦点,以文化的包容性著称,在文化创意生态发展进程中负有开创性和引领性的社会责任和政治使命.本文以北京街道为对象进行观察分析,文化业态发展情况归根结底体现在市民的文化生活中.城市是市民的城市,街道是市民生活质量的直接反映,而街道文化的形成更是加强了城市本身的文化属性.精心设计的街道促使人们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