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屯田是北宋西北地区守边宋军的一项重要后勤补给方式,因此,屯田的发展与宋夏战争的进程密切相关。康定、庆历时期,宋夏之间接连爆发了几次大规模战役,在这几次战役中,西北沿边屯田的分布与规模直接决定了夏军的进攻方向以及战役的爆发地;战斗结束后,战局结果又反作用于沿边屯田,大大促进了战役发生地区后勤经济的发展。后勤补给地理与战争进程的互动关系在这一时期的宋夏战争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宋夏战争中,饮用水是一种具有重要军事价值的资源。宋军对饮用水的认知与利用水平,是随着实战经验的积累而不断提升的。在技术层面,北宋通过修筑水寨、勘掘水井以及开发便于储运的装备,在饮用水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实战层面,北宋军政官员虽然多有重视饮用水安全的概念,但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地善加利用,却历经波折:从宋初至宋真宗时期的懵懂迟钝,再到宋仁宗、宋神宗时期的艰难探索,直至宋哲宗以降的熟稔利用。宋军对饮用水的认知与利用水平,既是管窥北宋战争观念和军事力量演进的对象,也是考察自然环境因素与人类军事活动关系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3.
古语云:攻心为上,攻城次之。 在战争年代,两军对峙,你死我活的斗争中,从战略的角度去观察战争的胜负,不在于一城一池之得失,而是思想工作是否做到家。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浴血战斗8年,终于取得胜利,日军屈膝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如其说以劣势战胜优势,以小米加步  相似文献   

4.
许璇 《黑龙江史志》2008,(16):41-41
宋代在经济文化方面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但相对于经济文化的辉煌,宋代的军事成就逊色了很多。宋军在战争中常败,致使宋朝历来被认为是积贫积弱的一个朝代。不可否认宋朝在军事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重文轻武,加强皇权,削弱将权"就是导致他军事力量衰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堡寨是北宋对夏作战中重要的防御工程。探讨其军事功能对于研究宋夏战争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堡寨守军性质前后变化的论述 ,力图展示北宋西北堡寨军事功能演化的阶段性 ,并在重新审视传统观点的同时 ,指出宋方堡寨的军事功能是与西夏争夺边境地区的人口和土地资源 ,以满足宋军的后勤补给需求。  相似文献   

6.
堡寨是北宋对夏作战中重要的防御工程。探讨其军事功能对于研究宋夏战争意义重大。通过对堡寨守军性质前后变化的论述,力图展示北宋西北堡寨军事功能演化的阶段性,并在重新审视传统观点的同时,指出宋方堡寨的军事功能是与西夏争夺边境地区的人口和土地资源,以满足宋军的后勤补给需求。(摘自《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1期)论北宋西北堡寨的军事功能@成龙  相似文献   

7.
一、调查发现地处大巴山南麓、渠江流域的四川东北重镇达县地区(199年8月分治达川、巴中两地区和广安地区一部分),在1987年文物普查中调查发现了5处距今700多年前的南宋抗蒙战争中宋军修建的山城遗址。它们是今平昌小宁城、巴中平梁城、通江得汉城、渠县礼义城、大竹荣城。另外有关资料记载还有:达州通川县龙爪城(曾迁洋州治所于其上,守将谢益,1275年为元军攻破).达州圣耳城,达州由山、石马、铁平、小城、三圣、油木、牟家、下隘诸城(1275年为元军悉数诱降)①。因为现在地址不详,文物普查中亦缺乏证明,故没有列入此文探讨。二…  相似文献   

8.
在宋夏战争中,引兵就粮是北宋政府所采取的重要后勤补给措施之一,其具体办法是将沿边士兵由原驻地回撤到后方粮食聚集地以获得后勤补给。本文认为,由于受到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影响,北宋就粮兵原驻地与就粮地之间存在着固定的对应关系,即某路宋军固定到某地就粮。此外,就粮措施的实施与战争形势密切相关,宋夏战局的发展使引兵就粮逐渐出现了就粮兵移动范围增大和就粮人数增多等情况。在肯定就粮措施重要意义的同时,本文也注意到引兵就粮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即守边军队回撤就粮削弱了沿边地区的军事力量。为此,北宋采取了分番就粮和分时就粮等办法来弥补其缺欠,这使引兵就粮得以长期实施,并在宋夏战争的后勤补给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郾城之战     
正1140年,金国撕毁和约,都元帅兀术(完颜宗弼)率10万铁骑,兵分四路大举南下,驻守鄂州的抗金名将岳飞指挥"岳家军"北上。7月,兀术两次突袭"岳家军"防守空虚的帅府所在地郾城,均遭失败,史称郾城之战。郾城之战是南宋初年抗金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是宋军和金军骑兵在平原地区的大规模的较量。郾城之战的胜利是岳飞实现连接河朔,直捣中原战略的关键性胜利,展现了宋军的实力。  相似文献   

10.
环庆路地处宋夏战场中心,流经其境内的马岭水一直被视为双方用兵的主要战线之一。然而,宋夏两军在环庆路展开大规模、高烈度会战的次数比之于邻近的鄜延、泾原等路,实际上是相对有限的,而造成环庆路这种战略地位与实战记录不相匹配的原因,或许就在于当地独特的水资源条件与河川地形。一方面,马岭水上中游水量不足、水质差劣,难以支持宋军的行军饮用或者屯戍所需,无法为其北上作战提供充分的保障;另一方面,环庆路正面狭窄、纵深狭长,宋军又依托纵贯其间的马岭水河谷设置了防守严密的堡寨体系,故而西夏军亦缺乏持续深入的把握。在上述两重因素的双向限制下,宋夏两军对于在环庆路发动大规模攻势均表现出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徐炳三 《民国档案》2016,(3):111-118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基督界发表了大量反战和平言论,并在实践上作出中日和解的尝试。但多数人并未认清日本对外战争的非正义性,他们反对的只是战争本身,而非制造战争的日本政府。这种不纯粹的和平言行本质上与真正的和平主义相去甚远,且缺乏稳定性。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基督教界之所以迅速转向支持侵略,直接诱因固然是日本政府的高压政策和舆论蒙蔽,但更重要的是民族主义语境下日本基督徒的自主选择。这种情形在日本宗教界具有普遍性,反映出战时日本宗教界并未真正清醒。扩大来看,战时日本国内的和平话语需要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12.
蒙古军于1205年首次入侵西夏时,就劫掠了位于西夏西北边陲的沙州、瓜州等地。1224年,蒙古军再度进攻沙州,攻城失利后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围困。1227年在灭夏战争中最终攻克沙州、瓜州,自此开始了敦煌历史上的蒙、元统治时代。文章对蒙古军历次攻打敦煌的行军路线、破城时间及相关史事进行钩沉。  相似文献   

13.
正北宋立国之初,为了收复战略要地"燕云十六州",先后两次出兵北伐辽国。但是由于骑兵战力较弱、宋太宗的指挥失误、北伐宋军各部配合不力,以及后援不济等各种主客观原因,北伐皆无功而返,满城之战、君子馆之战、岐沟关之战三次大会战,宋军更是损兵折将,元气大伤,被迫转入战略防御。而辽军在连番胜利之后,亦对宋军的战斗力不屑一顾,产生了挥军南下、寇略宋国的战略意图。在此大背景之下,震惊后世的宋辽"徐河会战"爆发。  相似文献   

14.
论金军编制     
论金军编制王曾瑜金军编制也与宋军一样,很不整齐划一。大致可分两类,一是按女真族猛安、谋克等六级编制,二是仿宋军编制。一猛安、谋克等六级编制及其演变此种编制大体是金朝正规军编制,实行此种编制者,不仅有女真军,还包括契丹、奚、渤海、汉等族的正规军。六级编...  相似文献   

15.
桂陵的地望在今山东菏泽而非河南长垣 ,孙膑擒庞涓在桂陵而非马陵。从列阵而战到机动运兵 ,从“攻城则力屈”到主动攻城 ,反映出桂陵之战具有重要的军事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西夏立国后,绥州因为位于横山之东,可以威胁宋之延州,而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三川口之战即是西夏由绥州攻击延州的例子。宋朝因此任命种世衡修筑青涧城以防绥州。种世衡之子种谔攻占绥州,企图西出横山,威胁西夏。然元丰四五年宋夏战争中宋军大败,加上"元祐更化"时期对边防的消极态度,使得种谔的计划无法实现。直到徽宗时期攻占银州,种谔的计划才有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7.
四川境内,目前还存留有二十多座宋元战争中宋军修筑的山城。这些山城都程度不同的遗留有当时的军政设施和战斗、生活用具等。它们为研究宋元战争史提供了实证,已成为重要的历史和军事文物。由于这些山城的有关资料贫乏而分散,有的已很少为人所知。笔者不敏,愿将近年调查所得,辍成此篇,供各地学者研究。 (一)四川山城建立的时代背景 公元1234年,南宋与蒙古之间爆发了  相似文献   

18.
崖山之战     
<正>1279年1月,元军开始以水师围攻南宋最后的基地崖山。张世杰率南宋的最后力量在崖门海域与元军展开了20多天的海上较量战,史称崖山之战,又称崖门之战。1279年2月3日,元军水师以炮火作为掩护对宋军发起猛攻,宋军战败,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自尽,10余万南宋军民投海殉国。崖山之战是元与南宋的最后一战,标志着南宋朝廷的灭亡。  相似文献   

19.
邢军 《神州》2008,(9):60-62
根据上级部署,我军73团在内城东南角发动攻击。9月23日上午,团里给3营营长王玉芝、教导员郭奎武下达了命令:迅速扫清攻城道路上的一切障碍,靠近内城护城河,做好攻城准备,不给敌人喘息机会,今晚立即攻击内城。原  相似文献   

20.
阎化川 《百年潮》2011,(6):39-42
革命战争年代,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军由于缺乏重武器,尤其是大炮,面对敌人坚固的据点、碉堡、炮楼,甚至是土围子,架梯子爬城墙,伤亡太大不说,还往往无功而返。毛泽东在七大口头政治报告中说,土地革命时期“一个吉安,攻了八次没有攻进去,一个赣州,攻了七次没有攻进去,原因不是热情不够,也不是马列主义不显灵,而是我们能用来攻城的东西太少了,想爬也爬不上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