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内外学者对此写本的著录与研究此写本为鄂登堡1914-1915年间掠自我国敦煌.现藏俄罗斯东方学研究所彼得堡分所.前苏联学者??孟列夫在他主编的《亚洲民族研究所敦煌特藏汉文写本叙录》第二辑(1967年莫斯科俄文版)中最早作了简略介绍.·??丘古耶夫斯基在其所著《敦煌所出汉文文书》第一册(1983年莫斯科俄文版)中首次公布了原件真迹图版,并附有汉文录文.我国学者唐耕耦先生据丘氏该书图版将此写本收入《敦煌社会经济文书真迹释录》第二辑  相似文献   

2.
日本石山寺藏《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写本是目前所见关于该书早期的古写本之一。通过与《赵城金藏》本、《高丽藏》本、《碛砂藏》本等诸版本进行比较,本文认为日本石山寺藏《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所据之底本极有可能与北宋《开宝藏》具有重要的关系:或者石山寺写本所据之底本与北宋《开宝藏》刻本所据之祖本一致;或者石山寺写本所据之底本就是北宋《开宝藏》刻本。  相似文献   

3.
敦煌石室《晋史》写本记录东晋太兴二年二月至六月间事,属编年体,其文献归属迄今未有定论。先唐众家编年体晋史,“多用《左氏》以易旧闻”这一特点为孙盛《晋阳秋》所专有,敦煌石室《晋史》写本与其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先唐编年体晋史记录东晋元帝朝事者有曹嘉之《晋纪》、邓粲《晋纪》、孙盛《晋阳秋》、刘谦之《晋纪》四家。敦煌石室《晋史》写本和孙盛《晋阳秋》为追求叙事的完整性而打破年月限制的特点完全契合。与此同时,敦煌石室《晋史》写本对王敦的评价和《晋阳秋》一致而与邓粲《晋纪》相左又为追寻写本的归属指明了方向。上述证据表明,敦煌石室《晋史》写本当钞录自孙盛《晋阳秋》。  相似文献   

4.
《文献》2017,(1)
《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已在国图馆藏范围内对部分敦煌文献进行了局部缀合,有的缀合存在误缀的问题。本文选取该书已缀合的93组《大般若经》写本为考察对象,从内容、行款、残字、书风书迹等方面加以综合检验,将《国图》误缀的五组归纳为四类,揭示误缀的原因,并就敦煌残卷缀合的方法试作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5.
文中通过丰富的实例详细论述了《敦煌写本文献学》取得的巨大学术成就及个别有待完善之处。该书是张涌泉教授三十年来在敦煌文献整理、研究和教学的长期实践中对敦煌文献语言文字、书写特征、校录整理等稽考探研的结晶,是学界有关敦煌手写纸本文献研究的"集大成、高水平"的奠基之作。它将成为每位研习敦煌写本乃至所有手写纸本文献学者的必读书。  相似文献   

6.
评《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注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字典,是我国古代极其珍贵的一座语言学宝库。我们现在看到的《说文解字》的传本,是南唐和宋初徐锴、徐铉的小徐本和大徐本。在晚清著名学者莫友芝发现《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残卷(以下简称《唐本》)之前,清代学者研治《说文》、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南唐以前的《说文》版本。因此,莫友芝考鉴的《唐本》,是迄今的为止海内外学术界最早的《说文》写本。莫氏为此精心撰作的《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以下简称《笺异》),在晚清以来学术界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现代著名学者丁福保先生在其《说…  相似文献   

7.
高天霞 《文献》2020,(1):128-136
从敦煌遗书中保存的9件与《籯金》相关的写本可见,《籯金》为唐人李若立所编的一部分类简明、注重时需的小型类书。《籯金》的编撰目的在于纠正当时类书分类苛细、不便检索的弊端,以突出类书的实用功能。《籯金》百篇,分为五卷,基本编排体例是"先录其事,后叙其文"。然由于该书成于一人之手,受当时的编纂条件及个人编纂能力所限,且在流传过程中又经过后人的改编和删略,故今日所见《籯金》众写本存在诸多不完善。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沿线的敦煌、吐鲁番及于阗出土有《尚书》写本60件,主要为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写本,是研究中古时期《尚书》文本的重要资料。文章从隶古定《尚书》文本的发现、《古文尚书》的版本与分卷、《尚书释文》原貌、《尚书》与唐代科举、中原文化西传的实证史料诸方面对这批《尚书》写本所反映出的中古时期尚书学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敦煌写本《佛说诸经杂缘喻因由记》共有两个完整写本,其中包含较多俗语词和俗字,对近代汉语研究有较高价值。许国霖和荒见泰史分别对两件写本作了录文,但对一些字词有误录、误释现象,造成对原文理解的障碍。本文即选取前人误释的13个字词进行考释、辨正。  相似文献   

10.
中外现存《史记》古写本数量可观,近百年来《史记》写本研究分为写本的著录、校勘以及传播研究三个阶段。即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前为第一阶段,主要是著录、影印新材料而不及细考。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上世纪末为第二阶段,学者开始比勘写本文字,研究文本特征,并试图构建传本谱系。本世纪初以降为第三阶段,研究者尝试新的研究思路,较为注意写本本身的文献特征。检视《史记》古写本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我们反思传统文本研究的不足,继续推进写本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新疆楼兰等地发现了大量古代写本文书,引起了中外人士的关注,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蔚为一门“敦煌学”。在古代写本流传、收藏的过程中,有些好事之徒乘机干起了造假的营生,遂有一些赝品混同真迹。这里,仅就《三国志·吴书·步骘传》写本残卷(图1)为例,从书法形态的角度探讨其真伪,兼谈鉴定古代写本真伪的方法。此卷作楷书,现藏甘肃省敦煌研究院,编号“敦研二八七”,敦煌研究院编《敦煌书法库·2》(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相似文献   

12.
文物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的王素先生编著《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是对中国传统经学的一大贡献,也是近年来敦煌吐鲁番学的又一重要成果。本书上卷是唐写本《论语郑氏注》的校录。《论语郑氏注》自南宋亡佚,明清以来不断有辑佚本出现,但都不足原书的十分之一,无从窥知其书原貌。本世纪初,人们在敦煌藏经洞和吐鲁番古代遗址发现的唐写本中,陆续找到了6件《论语郑氏注》残卷,从而对郑注《论语》有了新的认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易平 《安徽史学》2007,(6):33-36,42
"江南本"《史记》曾藏于北宋御府,至南宋时已残缺近半,后来亡佚.该书的情况,仅见南宋高似孙论及.本文主要依据高氏所提供的江南本《史记》例文,并参北宋景祐本等相关材料校证,得出以下结论:江南本《史记》为五代官写本.该本与北宋官方刊定的《史记》文本有密切关系,可能就是北宋时校刊《史记》用的底本,它是唐宋之间《史记》传承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喻意志 《文献》2004,(3):138-150
关于刘次庄《乐府集》,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增田清秀在《乐府の历史的研究》中就已进行了讨论,并有该书的辑佚稿.最近《文献》2003年第1期所刊《刘次庄《乐府集》考辨》(杨晓霭撰)一文,对该书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新疆楼兰等地发现了大量古代写本文书,引起了中外人士的关注,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蔚为一门“敦煌学”。在古代写本流传、收藏的过程中,有些好事之徒乘机干起了造假的营生,遂有一些赝品混同真迹。这里,仅就《三国志·吴书·步骘传》写本残卷(图1)为例,从书法形态的角度探讨其真伪,兼谈鉴定古代写本真伪的方法。此卷作楷书,现藏甘肃省敦煌研究院,编号“敦研二八七”,敦煌研究院编《敦煌书法库·2》(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相似文献   

16.
唐写本《论语皇疏》的性质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皇侃《论语疏》(以下简称《皇疏》)于南宋失传。此书的日本刻本,于清乾隆年间传入中国,曾引起中国学者的重视和争论。二十世纪初,在敦煌石窟发现了唐写本《皇疏》(伯3573号)残卷,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敦煌学专家王重民先生把敦煌写本与知不足斋翻刻本作了比较,认为日本刻本是日本人的改编本,敦煌写本才是《皇疏》的原形。此说至今似成定论。王重民先生学问渊博精深,但自云:"惜客中事冗,恨不得详考。"笔者有幸参加敦煌文书《论语》部分的整理工作,对写  相似文献   

17.
敦煌梵文于阗文医典《耆婆书》中的“十味酥”药方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中华文史论丛》2001,(63):112-132
《耆婆书》(Jivaka-pustaka)是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于阗和梵的双语卷子,入藏印度事务部图书馆,编号为Ch.ii003。该书开头完整,而结尾部分残缺过甚。从内容上看,它是一部印度古典的医学着作。虽然《耆婆书》是于阗和梵的双语写本,但二并不能完全对应,时有缺漏。  相似文献   

18.
敦煌古籍书卷内,保存了一些中古时代童蒙、家训方面的写本,为数并不甚多,对研究唐五代期间社会教育、举业诸问题颇有意义.今就阅读该等写本,并结合相关文献,就《李氏蒙求》、《新集文词九经抄》、《太公家教》等,疏通论说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关于《永乐琴书集成》二十卷精抄孤本的真伪问题,学界有针锋相对的观点。张允亮认为该书系明成祖敕撰,明内府朱丝栏写本;查阜西认为该书系明季书商抄袭万历年间刊行的《琴书大全》,冒充内府写本的伪作。本文试从内容和版本两个角度来考察这部写本,证明《永乐琴书集成》确系明内府写本,自乾隆廿四年(1759)三月由侍卫那尔泰买到庋于昭仁殿,就屡经御览,保存了《永乐大典》中宋元琴论的全部内容,堪称中古时代琴学的渊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对后唐李延范纂《敦煌新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辑考,共辑得群书征引该书佚文7则,其中有4则群书既引作《敦煌实录》,又引作《敦煌新录》,另有2则内容,群书征引仅作《敦煌新录》,前辈学者或辑作刘昞《敦煌实录》,或辑作刘昞《敦煌新录》.经过考辨我们发现,该书并非刘昞《敦煌实录》,更不是刘昞《敦煌新录》,而是后唐李延范所纂《敦煌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