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崔薇 《旅游》2004,(4):10-10
2001年,瑞典当地时间10月11日13时,瑞典文学院宣布,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定居伦敦的印度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作家维·苏·奈保尔(V.S.Naipaul),以表彰他通过“敏锐而真实”的文学笔调向世人展示前殖民地国家受压抑的历史现实。瑞典文学院称:。其着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我们从扭曲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一周人物     
《南方人物周刊》2012,(44):27-27,29
莫言 北京时间12月8日零时30分左右,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瑞典文学院发表演讲。这是莫言赴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的首次演说,主题为“讲故事的人”。40分钟的演讲通过网络直播后引来各方热议。12月10目,莫言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获颁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今年诺奖奖金约合114万美元。  相似文献   

3.
《南方人物周刊》2012,(44):40-44,46-56,58-73
12月10日,2012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出身于农民家庭的中国作家莫言身穿燕尾服,从瑞典国王手中领取诺贝尔文学奖。随后的晚宴即席致辞是礼节性的,谈不上精彩。较有意味的是之前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演讲。演讲中,奠言令人动容地提到母亲的悲悯与宽容:儿子不肯把他们全家一年中仅仅吃到一次的饺子分一点给老乞丐,儿子跟母亲卖菜时多收了一位老人一毛钱,这些芝麻大的小事,部让母亲感到丢脸。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拍卖     
《收藏家》2007,(10):81-81
太平洋2007年金秋艺术品拍卖会将于2007年11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京瑞大厦阳光大厅举槌,11月9日至10日为预展时间。  相似文献   

5.
《中国钱币》2008,(3):38-38
6月11日上午“世界各国货币展览”首都高校巡回展开幕式在我校图书馆新馆大厅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2月11日,是农历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家人团圆亲友会聚的节日,然而从微信中得知,廖东凡先生在当天上午的十时在医院去世。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不禁使人悲从中来,一些往事也浮现在心中。和廖东凡先生的第一次见面,是1991年秋天我从青海来北京参加第一届北京藏学讨论会。会议是在21世纪饭店举行,当时他是在中国西藏杂志社担任总编辑,经朋友介绍在会议报到的大厅认识了。此前我已经听  相似文献   

7.
1993年3月15日。人民大会堂灯火辉煌,人潮涌动。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即将召开。我随着众多人大代表一起从东门进入会议大厅,刚刚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定,就被眼尖的记者发现。顷刻间,我陷入了聚光灯和麦克风的重重包围之中。  相似文献   

8.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公布时,旅美学者刘再复正在泰国讲课,他于次日到达香港后,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电话专访。此时的香港,奠言的书一天之内几乎销售一空。这些年来,刘再复持续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向瑞典学院推荐中国作家。围绕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种种话题,他向本刊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争前夕,清廷一位大臣出使日本。谈判结束,双方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日本不但要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还想在文化上玷辱清国。各国记者涌满大厅的时候,日方突然袭击,向清臣提出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我们日本有个上联对不出下联,只好求教于汉语发源地的人了。”刚才还叽叽喳喳的大厅一下子安静下来。  相似文献   

10.
东西方文明的冲突,是帕慕克的一贯主题。在这之上,则是深陷这一漩涡的个人命运10月12日,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获得了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他也曾是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公告中说,帕慕克"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  相似文献   

11.
李川 《神州》2015,(1):100-101
2014年10月9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备受瞩目的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其颁奖辞中写道,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唤醒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揭示了占领时期的生活世界"。自1968年发表处女作《星形广场》以来,莫迪亚诺已经出版20多部小说,并屡获文学殊荣。莫迪亚诺的作品被称为"小调音乐",篇幅不长,语言简洁凝练、就像长篇小说里的"短篇"。《地平  相似文献   

12.
陈礼荣 《文史精华》2002,(12):21-25
中国总理的殷殷情怀 1972年早春时节,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大厅招待美国贵宾。宴会中,宾主双方频频举杯,相互祝酒,当乐队正演奏起美国乡村音乐《牧场之家》时,尼克松起身离座,举杯向邻桌的中国朋友敬酒。坐在宴会厅末端的一位美国记者见主宾席上的周恩来此时没有应酬,赶忙趁此机会,离开座位,匆匆穿过大厅向这边走来。  相似文献   

13.
莫言写书法     
《环球人物》2012,(33):34-35
瑞典·斯德哥尔摩12月6日,莫言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并开始了他在瑞典4天的行程。图为7日,莫言参观当地一所高中,向学生们  相似文献   

14.
《环球人物》2013,(20):8
驻瑞典特派记者商璐:儿童读物讲"阴暗"故事瑞典每出版10本书,就有1本是儿童读物。特别的是,书店里的儿童读物不光是美好的故事,还有"阴暗"的故事。《别了,穆非先生》是瑞典作家乌尔夫·尼尔松的代表作,讲的是一只叫穆非的豚鼠得了重病,知道和家人相处的时光不  相似文献   

15.
这一刻,全世界媒体的镜头聚焦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这一刻,全中国百姓的目光定格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2013年3月17日上午10时,共和国第七任总理李克强走进金色大厅,走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央政府"掌门人"的舞台。他的每一句话、每一种语气、每一个手势,都为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16.
《贵阳文史》2012,(4):5-5
6月4日凌晨3时许,镇坪县曾家镇渔坪村3组村妇冯建梅,在镇政府干部的强制要求下,被迫引产了已经7个月的女婴。面对记者时,冯建梅痛哭流涕说:"我不是自愿的,是他们几个人按着我的手,让我签字的!"  相似文献   

17.
文学家干预政治,政治家干预文学,都非明智之举。1958年10月23日,帕斯捷尔纳克以小说《日瓦戈医生》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在苏联引起轩然大波,形成了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帕斯捷尔纳克事件"(又称"《日瓦戈医生》事件")。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年)是苏联当代著名诗人、小说家、翻译家,于1890年2月10日出生于  相似文献   

18.
1991年8月9日傍晚,山西省侯马市政府招待所来了一位北京女客人,是位个头不高、身形瘦削、衣着朴素、精神矍铄的花甲老人。陪同来的是当时新华通讯社山西分社主任记者董荣贵和临汾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文学。正当王文学向我介绍客人时,她已经将名片递到我手上,上面印着“新华通讯社高级记者侯波。”  相似文献   

19.
当俄罗斯的"超级炸弹"——"炸弹之父"从天而降时,就连它的总设计师尤里·博连科都没料到,它会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那么多关注。"炸弹之父"初次亮相9月11日晚,莫斯科郊外的俄罗斯国防部武器研究所——第30中央研究所的食堂内,所有人的眼睛都盯向大厅中央的电视屏幕。电视台正在播出一条重磅新闻:俄军成功试爆了当今世界威力最大的常规炸弹——"炸弹之父"!  相似文献   

20.
施亮 《炎黄春秋》2008,(11):62-63
海内外华人新闻界享有盛誉的老报人陆铿先生于今年6月21日晚病逝美国旧金山。他的遗体6月26日上午11时在当地火化,骨灰由其子女带回国内安葬。依其遗嘱,归葬于昆明市金宝山的名人园,墓碑上镌刻:“中国一记者陆铿葬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