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古与文物》 2 0 0 1年第 5期刊有《新发现的“开元石幢”及相关问题》 (以下简称为《石幢》)一文。文章介绍了 1 993年在西安市西南郊带钢厂出土的唐开元年间石幢一块 ,并用较大篇幅对石幢的题记作了详尽考释。遗憾的是 ,这些考释大部分不能成立。我们先看《石幢》对题记的断句 ,即“故幢 ,主社 ,正郭 ,庆 1集 ,奉为开元神武皇帝 ,太子 ,诸王 ,公主 ,文武百官及法界苍生建立”共 33字。然后 ,《石幢》释“故幢”为“早年所雕”的幢 ;释“主社”为“主掌土地神”;释“正郭”为“正果”;释“庆集” (主要释“集”)为“生无量之义”;释“开…  相似文献   

2.
彼岸寺位于河南省郾城县城内,石幢在该寺院内。石幢雕工精湛,上部八棱千佛造像,伎乐仙人,中部四面小篆“许州郾城县彼岸寺碑铭”,下部四面造像,底部雕以海池,池壁上为佛传故事浮雕。明代僧人宗岩称其为“香水海石幢”,俗称“龙塔古篆”。它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进行拆修加固。  相似文献   

3.
冯夏 《成都文物》2006,(4):38-40
“后陵永庆院在成都大西门外不及一里,盖王建墓也,有二石幢,犹当时物。又有太后墓,琢石为人马甚伟。”此为南宋诗人陆游寓居成都期间,所作的《剑南诗稿》卷八《后陵》诗序。诗序中所谓“在成都大西门外不及一里,盖王建墓也”,即指1942年发掘于成都西北处的永陵(俗称王建墓)。而诗序中提到的“太后墓”究竟是谁的墓,它又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4.
杨全 《华夏考古》2020,(1):98-106
2016年8月,洛阳匾额博物馆前施工时挖出一件唐代石幢的幢身,据其刻铭可知,该石幢立于唐天宝三载(744年),为彭城县尉张悌所立,其上所刻经文为《佛说业报差别经·施灯明功德品》。经考证,该石幢应为唐代佛寺灯台的幢形灯身。此外,张悌为比丘尼之"养男"的身份也为同类刻铭中少见,为研究唐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5.
《幢记》若干问题考释——唐代洛阳景教经幢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洛阳景教石幢拓本,制作其《幢记》释文,并就现存残文,对《幢记》撰者、立幢人及其亲族的华化胡裔身份进行了考察,并分析了洛阳景教团的佛教化。同时,通过对相关历史的考察,作者推论《幢记》所云之洛阳“大秦寺”当始建於唐贞观年间。  相似文献   

6.
古代的陕西是全国佛教中心地区之一,所以经幢保存到今天的很多。据我会1958年全省文物普查资料,共查获登记经幢一百四十二座,这些石幢几乎都分布在各地区的寺庙内,或寺庙的废墟上,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蚀,其中十分之七以上都巳残缺,而字迹剥落现象,更为严重。根据幢身所刻记年,或据旁证材料,初步能确定时代者有唐幢八十二座,宋幢八座,金幢三座,元幢八座,明幢六座,清幢五座,时代不明者三十座。唐代石幢,保存完整并有绝对年代的为数更少,现将其中时代较早或艺术价值较高的,依次介绍如下: 一、永昌元年八月幢:位于富平县莲湖小学内(从别处移此),幢身现高1.36米,下半截残缺,  相似文献   

7.
峨眉山伏虎寺,在报国寺右,经来凤亭右上行1公里左右。寺何以名伏虎?其说有二。一曰以寺后山形如虎仆伏,山名伏虎岭,寺因山而取名。一曰宋代寺周多虎,常伤行人,行僧士性募猎者除之。并于虎溪北岸尊胜石幢,以志其事,寺因以得名。但以唐代寺即名伏虎,则以前者为是。 《峨眉山志·寺观》云:“伏虎寺在伏虎山下,行僧心庵开建”,据唐代末叶、四川人唐求《赠伏虎寺僧》诗云:“不知名利苦,念佛老峨眉”。可知峨眉山伏虎寺,在  相似文献   

8.
1997年3月,四川成都成铁二公司在拆除成都市老东门大桥过程中,在西岸桥墩发现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经幢被嵌立于桥墩的石条中,绕幢底部用规格不一的青砖垒砌一圈,高约30厘米。经幢为红砂石质,八面柱形,高179厘米,题书“佛顶尊胜幢”。八面中一面略窄,顶宽19、底宽21厘米,其余七面宽窄基本相同,顶宽19、底宽23厘米。  相似文献   

9.
刘成纪 《收藏家》2022,(9):91-98
殷商是中国历史的开幕时期,也是中国艺术观念的形成和奠基期。这一时期的甲骨刻辞虽然没有将艺术作为讨论对象,但其中出现的“艺”“乐”“舞”“画”“美”“丽”“丑”“品”“鉴”等字,却勾勒出了后世中国艺术形式和艺术批评的框架。刻辞文字按“依类象形”的原则构成,为“以形释义”提供了可能性。其中,“艺”“乐”“舞”“画”的构形方式,暗示了艺术与原始农耕文明的内在关联,“美”“丽”“丑”关乎艺术评价的维度,“品”“鉴”涉及艺术评鉴的方法。通过与殷商青铜器的相互参证则可看到,摹仿与变形是殷商艺术的创制原则,象征与暧昧是其主导性的艺术风格,自然认知是其对艺术价值的基本定位。据此,殷商时期虽然尚未形成自觉的艺术观,但却为中国艺术史提供了观念的本源。  相似文献   

10.
敦煌变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唱艺术是中国的优秀文化,在现知的我国最早的说唱艺术形式中的敦煌变文,对说唱艺术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与后世的词话、弹词、鼓词等关系密切。敦煌变文是清光绪年间在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变文亦叫“变”,是“转变”的底本。“转变”是唐代的说唱艺术,“转”是说唱,“变”是奇异或是变写文体,“转变”即讲唱奇异的故事。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变文即是转变的底本,是研究我国古代说唱艺术的重要资料,它对我国说唱艺术的影响极大。 散文与韵文交织、说与唱兼有是敦煌变文的主要特征。我国曲艺的起源一般认为始于唐代,虽然说先秦的…  相似文献   

11.
佛顶尊胜陀罗尼造像经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原在沁阳市城西北20公里王范村兴隆寺旧址内。清道光五年《河内县志·金石志》载:“唐,王范村兴隆寺陀罗尼经幢。正书‘开元十八年正’,幢凡八面,每面十行,第八面止五行,每行四十三字,高四尺,每面广九寸,在河内县(今沁阳县)王范村。经文不录。‘开元十有八年,岁次庚午正月□□□建。’此系篆书。”另外,关于经幢的发现情况也有记载:“李生家骐来告,其村有古幢,字甚完美,未知岁月,亟令拓之。”并说:“兴隆寺,在王范村,寺外植唐开元石幢,制作宏丽,则此寺之大可知,今至存数楹耳,”由此也可推知兴隆寺在清道光五年时已遭大  相似文献   

12.
钱币艺术是一门特别的艺术。有人说她是“口袋艺术”,不错,因为钱币不大,便于装在口袋里。而我则更喜欢称她是“跟随在人们身边的艺术”,因为她比其他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更贴近于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在昆明市博物馆原地藏寺位置上袁有一座大理国石经幢袁上雕密教诸佛尧菩萨及天龙八部共猿园园躯袁技艺精湛尧刀法遒劲袁造型生动袁服饰精美袁被中外专家推崇为滇中艺术极品遥关于石幢的历史尧文化尧宗教尧艺术尧释名尧释像等等袁前人著述颇丰袁可谓精彩纷呈袁美不胜收遥唯独野服饰冶一项袁似乎无人提起遥本文所说的野服饰冶袁是衣服和文饰尧饰件的通称袁并非专指文饰尧饰件遥对古幢造像服饰的研究袁最初只是想为辨识幢上神像寻找一点依据袁旁证或补充手印和法器的不足遥后来袁随着研究的扩展袁忽然发现袁它生动地在我面前展示出一幅造幢人生…  相似文献   

14.
窦忠如 《纵横》2012,(10):53-57
佛教造像是雕刻艺术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并非雕刻艺术之始。另外,“雕刻”与“雕塑”虽有一字之差,在国人观念和认识中亦可相互替换,但如果细加区别的话,“刻”要比“塑”更讲究精雕细琢一些,也就是说“雕刻”属于精细类艺术手法,而“雕塑”似有粗放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郑州市博物馆藏有一座唐中和五年(885年)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该幢原立于郑州开元寺旧址(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移至博物馆保存。经幢用多块青石雕砌组成,通体呈八棱形柱状,由幢座、幢身、盘盖、造像柱、幢盖等5部分组成,残高3.5米。幢座分上下两层。下层呈八棱形柱状,高0.26、每面宽0.35米(图一)。八个立面上各雕一壶门,内减地雕护法狮、  相似文献   

16.
与马共舞     
王铵 《世界》2008,(11):68-73
马术的“术”,不是御马之“术”,而是艺术的“术”,这是自然界中人与动物最完美配合达致最高境界才能完成的唯一艺术。  相似文献   

17.
2006年5月在洛阳出土的唐代景教经幢,上勒唐景净所撰《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简称《宣经》),乃继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之后,有关唐代景教石刻的最重大考古发现,其与该经敦煌残本正可互补。本文据经幢拓片与敦煌本对勘,并参考国内已发表的录文简体本,制作了经幢本《宣经》校勘本。本文尚考证《宣经》敦煌本与经幢本的差异,认为唐代存在不同版本的《宣经》,而敦煌本应较经幢本为早。本文还考察了该石幢选刻《宣经》的内外原因,认为石幢并未把《宣经》全文刻完。最后,本文指出该景教经幢的发现,再次确认了20世纪40年代现世的所谓小岛文书B系今人伪造的写本。  相似文献   

18.
近来报章上以“拜金主义”为名对若干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批评,所举事例为两地“大款”或“大腕”(均为不规范的汉语,一时流行的称呼,此处暂随俗)斗富,饕餮一席,挥金数万,乃至几十万。有的文章还指出“拜金主义”对人的思想和社会风气有极大腐蚀作用的意识形态”,已“不能不使人深感忧虑”。 查《辞海》1979年版本,并无“拜金主义”条目,仅有“拜金艺术”词条,大意是,“拜金艺术是英文Mammon art(财神艺术)的意译,指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化的艺术”。近来报刊批评“拜金主义”的文章都对拜金主义的危害作了很详尽的说明,如“导致个人主义和…  相似文献   

19.
保定西夏人探源──从西夏文经幢、老索神道碑看保定西夏人周圣国1962年,保定市韩庄发现了西夏文石幢,证明了在明代中叶保定附近居住着一批西夏人。据郑绍宗、王静如先生介绍:"幢文所记西夏人,不仅有建幢者、寺院住持、写西夏文字人和死僧姓名,更重要的是记出助...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诸种信仰中,唯道教为本土而生。因道家采儒、墨之善,集名、法之要,素来信徒弥众,与之有关的遗物也屡有所见。洛阳古代艺术馆石刻陈列室展出的《睿宗大圣真观施食台记》石幢即是其中之一,原由洛阳博物馆征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