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汗血马”与丝绸之路侯丕勋一、“汗血马”的神奇传说汗血马是古代西域的一种神奇之马,有关它的信息,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原的。张骞回国后向汉武帝报告说:大宛“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史记·大宛列传》)。张骞所谓“汗血马”之说,道出了大宛...  相似文献   

2.
汉武帝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曾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关于汉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11月出版的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上说,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关于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该课本却没有谈,只是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出使西域。”实际上,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是为了联络乌孙攻打匈奴,以斩断匈奴的“右臂”。那么,汉武帝为了攻打匈奴,为什么想到要联络月氏和乌孙呢?这当中有一段月氏、孙乌与匈奴相互关系的历史,有必要做一简要介绍。原来匈奴、月氏和乌孙都是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月氏和乌孙在匈奴的西边,他们都游牧于敦煌、祁连山之间,即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战国秦汉之际,月氏很强盛,有“控弦者可一二十万”(《史记·大宛列传》),因此也不把匈奴放在眼  相似文献   

3.
古代希腊人把兴都库什山与阿姆河之间(今阿富汗北部)的地区称为“巴克特里亚”。我国汉武帝曾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约于公元前128年到过此地,张骞称其为“大夏”。  相似文献   

4.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为了与西域各国联盟抗击匈奴,曾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先后共用了18年时间。张骞带领驼队到访了西域及中亚三十六国,踏出了一条举世闻名的亚欧通道“丝绸之路”(当时这条路并没有这个名称)。它繁荣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也为人们逐步发现、认识、保护、开发这块神奇大地创造了条件。丝绸之路是千古奇迹,是壮美的画卷,是探求者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从中学历史教材谈“闭关”与“开放”张益仓为了说明对外开放与闭关自守分别给中国带来的不同结果,我将中学教材中有关的历史知识作些归纳与分析。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可以说是最早跨越中国现有疆域而进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突出一例。尽管张赛出使西域的最初目的不...  相似文献   

6.
古核桃树     
王建国 《丝绸之路》2014,(17):67-69
核桃又名胡桃,在国际市场上,它与扁桃、腰果、榛子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干果。它的足迹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分布在美洲、欧洲和亚洲很多地方。其产量除美国外,即推中国。在国外,人称核桃为“大力士食品”、“营养丰富的坚果”、“益智果”;在国内,核桃享有“万岁子”、“长寿果”、“养人之宝”的美称。其卓著的健脑效果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在我国,核桃栽培历史悠久,公元前3世纪,张华著的《博物志》一书中,就有“张骞使西域,得还胡桃种”的记载。核桃的故乡是亚洲西部的伊朗,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7.
一、驼铃声声传物种 中外正常的进出口贸易,据史考,是从西汉武帝时开始的。武帝在位时期,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逐渐雄厚,先后派遣张骞等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原同西域各国的交通大道,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西域”的概念,是指玉门关以西地区的总称,狭义的指葱岭以东,广义的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非洲北部在内。  相似文献   

8.
喀什噶尔     
喀什噶尔今称喀什。古称疏勒,是汉代著名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张骞于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大月氏返回经过时,这里就是一座较大的“有市列”的商业化城市了。公元前60年,疏勒归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其都城就在今天的喀什市。此后不久,由于东汉政权决策失误,疏勒成了北匈奴的属国。公元73年。汉明帝派奉车都尉窦固率军西征,“投笔从戎”的班超随军来到了西域。  相似文献   

9.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见到“蜀布、筇竹杖”,从而推断有一条从四川经云南过缅甸到达南亚乃至西亚的交流通道。实际上,这条通道的出现要远远早于西汉时期。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新疆图志·金石志》、《西域水道记》、《西行日记》三本史书对《张骞碑》碑文的记述对比,考证了四个问题《西行日记》的记叙最早,最详细、完整;张骞通西域有题碑作证;题碑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所立;题碑是一块界碑.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许多史书中记载了张骞通西域、辟“丝路”的壮行。但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长达十六七年的往返行程中,是否有遗迹或者实物之类留给后人,却见不到有什么记载,使后人不无遗憾。倒是不属于正史的地方志类著作和游记等野史作品中,从记述的字里行间还能够寻觅到张骞出使西域时的某个遗迹或者是某件实物的蛛丝马迹。近年来,笔者在编修地方志类书稿时,有幸阅读了一些旧方志类著作,在大型地方志著作《新疆图志》中,发现了关于《张博望侯残碑》的记述。 清代晚期,由新疆布政使王树柟等编纂,成书于清宣统末年(1911)的地方志书稿《新…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是指:从中国出发,向西横贯亚洲.进而连接非洲、欧洲的陆路通道的总称。根据史书记载,约在3000年周穆王西征犬戎,就打开了通往草原丝绸之路的门户,在公元前138年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得以完全畅通。  相似文献   

13.
新疆史称“西域”,早在汉代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号为“西域三十六国”。张骞通西域以后,新疆成了中西交通的重要孔道,形成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在东西方各大文明的影响下,西域人民曾经创造过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以后,辉煌一时的西域文明逐渐走向衰落.最终消失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茫茫沙海之中。随着近代考古学的兴起,中外考古探险家.纷纷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城访古寻宝,西域文明终于被重新发现。人们很难想象,人迹罕至的中亚荒漠,竟然有过如此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正如南唐后主李煜诗中所言:“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相似文献   

14.
张凯 《收藏家》2009,(3):11-16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在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与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海上丝绸之路遗珍—越南出水陶瓷”展览。西汉时期丝绸之路自朝廷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对外贸易进入繁荣期,商品运输,除了通过横贯大陆陆路外,还从海上通往世界各地,其航道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笛""笙"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新 《史学月刊》2005,(10):118-119
我国古代对竖吹和横吹的笛在称呼上是混杂的。如汉代马融《长笛赋》中所指的邃,实际指的是今天的箫,关于笛、箫两件乐器的确切名称,约在南北朝以后,才逐渐分开,称笛为横吹或横笛。对于笛的产生年代,据文献记载,过去一直认为在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后,将笛传入长安。宋《陈旸·乐书》中载:“大横吹、小横吹并以竹为之,笛之类也。”《律书乐图》云:“横吹,胡乐也。昔张博望(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汉代马融《长笛赋》也说:“近世双笛从羌起。……京房君明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一。君明所加孔后出, 是谓商声五音毕。”而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文帝十二年,公元168年)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笛类乐器两支, 可以说明在张骞通西域之前约半个世纪,笛类乐器已在我国境内流传。  相似文献   

16.
古代中国具有影响的出使有两次:一是西汉时期的张骞出西域,二是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前者开辟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使西汉中央集权的政治势力扩展到西域地区。后者规模宏大,历时近三十年,并有强大的武装作后盾,由于明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郑和下西洋最终未能实现明朝向海外发展势力的政治目的.这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王蓬 《丝绸之路》2014,(11):28-41
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故胡奴甘父俱出陇西。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越使,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史记·大宛列传》 历史的呼唤 司马迁与张骞均为西汉同时代人,尽管史家讲究“生不列传”,但由于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出生入死,敢为人先,打击匈奴,交好西域,当时也为惊天地、泣鬼神之壮举,故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开篇即以数百字介绍张骞生平业绩及贡献。东汉班固作《汉书》时,则把张骞、大将军李广利并列建立专节作传,使得张骞“凿空”,开拓丝绸之路的历史功勋,名标青史,永垂后世。2000年间,非但没有被岁月淹没,倒因为中西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被誉为“欧亚大陆桥”,在我国对外经济交流上发挥着重大作用。追思先贤,当年张骞不畏艰险,“凿空”丝路的精神也益发应该彰显、发扬光大,张骞当之无愧地被列为世界级的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18.
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但在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得以完全畅通。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统治,从而使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考古发现新疆各地出土的历代中原王朝钱币,不仅仅限于历史上曾经对新疆行使过有效管理的汉、唐时期,而是自汉代至清朝,历代皆有。  相似文献   

19.
阿瓦提县的穆塞勒斯是类似葡萄酒的天然果汁传统民间饮料,它是以本地葡萄(主要是红葡萄)汁经浓缩、发酵酿成(一般成品与鲜葡萄的比例为1比3),干浸出物高,营养丰富。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将葡萄种带回中原。《史记·大宛列传》载有“以蒲桃多酒,富人藏万石,久者数年不败”(蒲桃,即今之葡萄。)。晋代张华著《博物志》,西域一段中有“西域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石榴树已绿遍黄河上下,石榴花已映红大江南北。新疆叶城、陕西临潼、山东枣庄、安徽怀远和云南蒙自的石榴,更闻名遐迩。特别是临潼石榴,还有“甲天下”的美名。如今,在居家院落,在名胜园林,在田间地头,都有石榴树枝干绞结、细叶繁茂的身影.夏天,翠叶托出橙红的花团,鲜艳耀眼,令人陶醉;金秋,红皮果实在叶丝中绽露笑脸,为中秋之夜增添节日的欢情. 也许不少人并不知道石榴的来历,不知道它是两千多年前从西域传人的。公元前139年和119年,西汉使臣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西域的石榴、葡萄、苜蓿等随之传入中国。《初学记》引晋张华《博物志》:“张骞使西域还,得安石榴、胡桃、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