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文强 《收藏家》2016,(4):59-63
克拉克(Kraak)是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的一艘葡萄牙商船的名字。船上装有大量的青花瓷器,因不明瓷器在中国的产地,欧洲人便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  相似文献   

2.
里斯本:七丘上下,浪漫之心 印象中,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三个国家,凭借着工业革命和航海技术,在全球开拓了大量殖民地,以至于今天这三国语言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三大语种.先锁定葡萄牙,从卡萨布兰卡转机飞里斯本的动机,是想穿越分割欧洲和非洲的直布罗陀海峡,同时想到了电影“北非谍影”的故事起源就是人们在卡萨布兰卡想获得一张飞往里斯本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3.
万立 《世界历史》2023,(1):25-39+160
地理大发现后,“发现论”“无主地论”“无主领土论”和“优先权论”等成为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等国占取殖民地的国际法理论工具。“发现论”完全否定土著的事实占有,以攫取殖民地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无主地论”也无视土著的事实占有,以攫取尚未被“有效占有”的土地;当欧洲殖民帝国面临殖民地日益复杂的情况而无法忽视土著的事实占有后,由“无主地论”衍生出来的“无主领土论”开始承认土著的事实占有,却否定土著法律上的占有,以剥夺土著的财产权;“优先权论”部分承认土著事实上和法律上对土地的占有,但欧洲殖民帝国将自身作为土著土地的唯一受让人。虽然这四种理论开始完全否定,后来部分承认土著对土地事实上或法律上的财产权,但都是将殖民地“财产化”,其目的都在于为所谓的“文明国家”的欧洲殖民帝国提供占领殖民地的“正当依据”,其内核都是种族主义和文明等级论。  相似文献   

4.
Cindy  崔薇 《旅游》2006,(2):26-35
“葡萄牙”.在拉丁语中有“温暖的港口”之意。气候用不到寒冷与酷热来形容.空气中弥散着海水.阳光.河流,泥土和葡萄酒的气息.生活贴着“南欧制造”的标签被用来日日享受.整个国度就这样一年四季从南到北地浸润在某种慢调情境中。当落日的余辉照耀在欧洲之角.随风飘进耳朵的是伤感的“法朵”……葡萄牙这个南欧小国.仿佛间就是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在往日的荣光中静静地咀嚼。  相似文献   

5.
青花双城记     
在荷兰代尔夫特和葡萄牙波尔图,两个和中国不搭边的小城中却隐匿着无数青花瓷。正值中国新年,《中国国家旅游》为您探访隐藏在欧洲的“青花瓷”情节。  相似文献   

6.
巴西是在1500年4月22日由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尔发现后,沦为葡萄牙殖民地的,葡萄牙人奴役和掠夺巴西三百多年,巴西人民反奴役、反掠夺的斗争也进行了三百多年。直到1822年9月7日,巴西宣布与葡萄牙脱离关系,独立成为“巴西帝国”。 葡萄牙对巴西的奴役与掠夺 葡萄牙人对巴西的奴役与掠夺,基本上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红木周期。葡萄牙人占领巴西初  相似文献   

7.
法国学者对丝绸之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学者对丝绸之路的研究耿欧洲的汉学研究最早是由几个航海大国发起的,如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与荷兰等国。但是法国人很快就成了执欧洲乃至整个国外汉学之牛耳者。法国于1814年12月11日在法兰西学院创设了国外的第一个汉学讲座,汉学从此堂而皇之地进入了...  相似文献   

8.
纪炜 《收藏家》2005,(11):5-10
今年9月下旬,“瑞典藏中国陶瓷展”在故宫午门城楼展出。本次展览的主要展品是从瑞典18世纪沉没的“哥德堡号”商船打捞上来的遗存。随着外销瓷在故宫的露面,明清时期中国与欧洲的“海上交易”及“外销瓷”一类话题引起收藏界的兴趣与关注。我们约请展览的中方主持、故宫博物院纪炜先生撰文作特别介绍。——编者  相似文献   

9.
“克拉克(Kraak)是荷兰人对当时葡萄牙的货船的称呼,至于从Kraak上缴获的瓷器,荷兰人称为Kraak瓷器”①。因为这些葡萄牙商船所运载的瓷器是中国明代万历时期生产的青花瓷,所以“克拉克瓷从广义解释是泛指明代万历时期的青花出口瓷器”②。今天的克拉克瓷,一般特指明代万历时期生产的一种中心饰花卉、禽鸟及动物等主题纹饰,四周饰一般为8个或6个扇形开光,开光内绘杂宝等图案的青花瓷(见图)。日本学者则把这种装饰的青花瓷定名为“芙蓉手”,以其形似一朵盛开的芙蓉花而得名。目前一般认为克拉克瓷是应欧洲一些国家的需要,明代万历…  相似文献   

10.
刘黎丁 《沧桑》2013,(5):102-104
“南海一号”的成功打捞和发掘,可以称得上是近年来最为轰动的新闻事件之一,受到了举国关注。这是一次在世界考古领域都没有先例的创举,“南海一号”从发现到成功打捞再到入住海上丝路博物馆的过程,每一个步骤都拥有世界领先水平。可以说这种整体打捞方式,堪称一次革命,是中国水下考古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从1987年发现,到2007年成功打捞出水,“南海一号”的打捞耗时二十年,这个过程见证了我国水下考古事业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林南中 《中国钱币》2014,(1):24-25,I0003
正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1143年成为独立王国,第一位国王是阿方索一世。15世纪初,在亨利王子的组织下,葡萄牙成为世界海洋技术及探险的领跑者。1488年,迪亚士绕过非洲好望角,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找到了通向东方的航路,随后葡萄牙船队便由印度洋继续东进,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中国南海,于1516年到达广州沿海。  相似文献   

12.
葛建军 《收藏家》2010,(2):43-46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就以“瓷国”享誉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沟通、促进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瓷器作为中国的象征早在唐代即沿陆路和海路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到了宋代海运发达,中国瓷器更是畅销世界各国,据宋人赵汝适《诸蕃志》记载,有近20个国家与中国交易瓷器。就欧洲而言,先是阿拉伯商人,后来是葡萄牙、荷兰商人来中国贩运瓷器。  相似文献   

13.
于文杰 《世界历史》2005,(5):138-138
由南京大学陈晓律教授主持撰写的《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历程》,以深邃的历史意识、敏锐的洞察力向人们展示出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俄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先后凭借各自独特的优势,在相互争夺与斗争中成为了发达国家主要成员的内在奥秘:地理因素是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出现在全球背景舞台上的原因。荷兰是靠海上贸易强大起来的国家。如果说,地理位置、人口数量、政治制度和经济实力是一个民族得以强大的基本因素的话,那么英国就是凭借这些因素获得充分发展的国家。法兰西人口和地域均约占整个欧洲大…  相似文献   

14.
[事件]用于整体打捞南海Ⅰ号的巨型沉井日前潜入海底,“南海Ⅰ号”整体打捞正式拉开序幕。此次打捞南海Ⅰ号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海洋考古项目,整体打捞的方式为世界首创。  相似文献   

15.
葡萄牙殖民者是近代西方列强侵略非洲的先驱。他们在1415年侵占了摩洛哥的休达地区,在北非建立起第一个殖民据点。之后,葡萄牙船队沿着非洲大陆西海岸逐渐南下。1488年,他们绕过了非洲最南端,进入南印度洋。十年后,葡萄牙船只北上抵达蒙巴萨和马林迪。随后,沿着阿拉伯人早就熟悉的航线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继之直抵亚洲东部。从占领休达到据有马林迪,历时八十余年,殖民者的足迹遍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沿海地区。十六世纪,他们在非洲继续扩大侵略范围,加强了殖民掠夺。如此“富有成效”的殖民活动在葡萄牙历史上是仅见的。在葡萄牙学者的一些著作里把十五世纪初以后的一百年称之为“奇妙的世纪”。有的西方学者称赞这是葡萄牙“光辉的一百年”。  相似文献   

16.
中山舰传奇     
近年来,围绕“中山”舰的打捞问题,在舆论界连连爆出了举国关注的热门话题。江苏省文化厅和旅游局首先向国家文物局,提出了自筹资金打捞“中山”舰的方案;广东省文化及旅游部门的负责人,更是亲自出马,直飞北京,游说国家有关部门,争取打捞权;令人吃惊的是广州市,准备拿出10亿元人民币,将黄埔军校旧址修建成6平方公里的长洲文化旅游风景区。他们还动员了13名粤籍全国政协委  相似文献   

17.
<正>当飞机缓缓降落在葡萄牙里斯本国际机场时,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尽管这已不是我第一次踏上欧罗巴的土地,但对葡萄牙的遐想与渴望,对里斯本的向往与好奇,常常萦绕于怀,总想一探究竟。终于在2018年冬季,开启了葡萄牙的浪漫之旅。葡萄牙位于欧洲西南部,有"天涯海角"和"葡萄王国"之称。它的全称叫葡萄牙共和国,面积为9.22万平方公里,到2017年底,人口有1029.1万。里斯本是葡萄牙的首都,也是我们这次在葡萄牙唯一游赏的城市。古老的建筑,历史的  相似文献   

18.
林唐欧 《文物天地》2020,(2):122-125
“南海I号”宋代古沉船从发现、整体打捞、室内发掘运用了很多具有创新的方法,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一项凝聚现代科技和现代考古理念的工程。“南海Ⅰ号”于2013年12月开始实施全面保护发掘工作,在博物馆封闭的水晶宫内进行。沉船所包含的文化信息量丰富而多样,除了大量的陶瓷外,还有金属器、凝结物、船体本身等。而在考古发掘现场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资料记录、数据釆集等问题,为更好收集“南海Ⅰ号”最原始的数据资料,为其量身定制了室外无法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邓玉梅 《南方文物》2005,(3):i0001-i0001
瑞典“哥德堡”号是一艘曾在18世纪三次来到广州,在东西方经贸化关系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商船。这艘富于传奇色彩的商船于1745年9月触礁沉没后,船上的货物在随后的两个多世纪内被陆续打捞出水并引起全世界专家学的广泛关注,瑞典与其它国家的不少专家学对“哥德堡”号的打捞与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然而,在与该船有极深渊源的千年港市广州,这一事件并未引起广泛注意,相关报道也较为简单。笔拟对这艘集神秘、财富和传奇于一体的瑞典古帆船略作探究,期望能有所启迪和收获。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陶瓷,源远流长,在世上享有盛誉。中国陶瓷的型制与纹饰,一直以中国传统形式为主,直至明代起,随着与西方国家的交往日渐频繁,出现了应海外要求而生产和出口的瓷品。这些瓷器,不论型制或纹饰出现了西洋风格,以迎合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的市场需求。我们常称这类瓷器为“出口瓷”或“外销瓷”。 绘以西洋纹饰的出口瓷上最初由葡萄牙商人订制。随后由于受到欧洲市场的欢迎,其他国家的商人受到启发,各式西洋风格的纹饰和设计陆续出现,18世纪时最为蓬勃。这些外销瓷上的西洋纹饰,除了西洋人物、楼宇风景、花卉虫鸟,以及徽章等以外,其中更有以圣经故事或希腊故事为主题的纹饰。了解这些纹饰所表达的故事,有助我们对这些瓷器的欣赏。 一 宗教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