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通史·远古时代>一书书稿的完成,为苏秉琦正式提出重建中国史前史创造了条件.他将研究中国文明起源作为研究史前史的一把"金钥匙",以实现他重建中国史前史的目的,着重解决中国从氏族社会到国家出现的历史.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与中国文化传统组合与重组等问题产生了新的认识,提出了"同世界上其它文明古国的发展模式不同,多源、一统的格局铸就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这一重要的学术观点.他还针对中国文明起源研究高涨而史前史研究低落的现状,解释"文明起源"的确切含义,就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相似文献   

2.
用图画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为人类最初、最朴素的“书面”语言。本文从人类学、民族学、民族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的角度,研究了原始图画、刻画符号与文字起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龙山文化时期,学术界所认可的文明形成的要素:青铜器、文字、城堡在黄河流域普遍出现。如把黄河流域与南方长江流域的文明进程相比较,黄河流域的文明进程相对较早。南北文明进程出现差异的原因与其地理环境、气候有很大的关系。北方四季分明,人们在共同劳动中和与严酷的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更容易形成严密的群团组织。龙山时期的长江流域与...  相似文献   

4.
主要从地下考古资料阐述了新石器时代东夷文化的有序性和承继性、先进性、影响性和辐射性等三大优势和特点,从而论证了东夷文化才是华夏文明孕育的真正母体、中华文明的主源头.  相似文献   

5.
2012年结项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得出结论:伴随华夏文明产生的神话想象有其深远的史前根脉,远远不是汉字出现的年代所能局限。华夏神话之根的主线是玉石神话及由此而形成的玉教信仰。从神话学视野看东亚地区的玉器起源,每一种主要的玉器形式(如玉玦、玉璜)背后都有一种相应的神话观念在驱动。考察出土玉器的年代及地域分布,可以大致勾勒出玉教神话信仰传播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6.
《中华遗产》2012,(4):16-27
作为史前陶器发展史上一个巅峰时期的代表,从来没有任何一种史前艺水形式,像彩陶一样前后延续近6000年。绘制于彩陶之上的精美纹饰随着文明的演进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多民族文学的视野下,族群写作凸显了文化学和人类学的价值理念。张承志在族群写作中建构的文化符号,如草原符号、歌谣符号等具有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8.
金蓉 《丝绸之路》2013,(20):50-51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趋势。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战略平台,建设目标与甘肃省旅游资源富集区、旅游产业发达区契合,对其进行旅游形象设计不仅有利于促进甘肃文化产业建设,对旅游产业的升级和旅游竞争力的提升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人起源于今陕西武功县一带,在翦商之前曾有一段迁居甘肃陇东地区的生活经历。居陇时期的周人在首领不窋、公刘等的带领下光大部族,为日后取代商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甘肃陇东地区所孕育的先周文化以农耕为基础,以礼乐为核心。随着西周正式建国,周制天下,农耕文化传统与礼乐文化精神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华夏文明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0.
古代羌族与华夏族在族源上有着渊源关系。古代羌族不但直接参与了华夏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 ,而且为华夏早期农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贾建威 《收藏家》2011,(8):57-64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甘肃彩陶从距今八千年的大地湾文化开始,经过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一直到沙井文化,经历了十二个文化类型、五千多年的延续发展,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彩陶发展史,其中马家窑文化达到了彩陶艺术的顶峰,是中国原始艺术中最绚丽多彩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陶寺晚期龙山文化与夏文化——论华夏文明的形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六大明古国之一,但有关中国明的起源问题,迄今学术界尚无定论,或尚无较为一致的意见。对此,过去一些学认为我国明起源较晚,大约是在商代。例如日本贝冢茂树曾说,中国古代明形成的时代,应在商代前期。也有人说:“小屯殷墟化便是中国最早的明,或说便是中国明的诞生”。为此夏鼐先生曾作过一个很好的比喻。他说:“小屯殷墟化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明,如果这是中国  相似文献   

13.
库库提尼的新石器时代陶器距今约5000年,它是Ariusd-- CucuteniTripolie古人类活动带的一部分,位于欧洲东南部。对这种三色彩陶器的研究是法国和罗马尼亚的合作项目,基金来源是Brancusi项目提供,研究方向是制陶的黏土成分、烧制温度、用于涂彩的颜料层(白、红、黑),陶器式样模型材料等。库库提尼文化是19世纪末第一个被发现的,它经历了约120年的流逝,由于过去对它的研究主要为考古调查,处于对它特殊性的好奇,才带出了本课题。本文报道了用岩相学分析的结果,通过对陶质材料进行SEMEDX,XRF检测,得到了库库提尼从A期、AB期到B期的不同进化阶段的岩相学陶层资料,现已发现的Scanteia,TarguFrumos,Ruginoasa,Cucuteni,Isaia,Poienesti考古遗址也符合这种进化阶段。本项目的目的是创建一个基础数据库,使有关库库提尼的资料数据能完整统一地输入古代欧洲研究数据库。  相似文献   

14.
强进前 《丝绸之路》2013,(10):42-43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甘肃在正确认识自身优势和劣势的情况下,提出的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决策,这是新时期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重点和亮点。平凉是陇右门户,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处于丝绸之路文化带和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历史文化区的交汇点,区位优势明显,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陶寺文化与唐尧、虞舜 论华夏文明的起源(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五、陶寺龙山文化的特征 和社会性质 陶寺文化在中原龙山文化中,有一群由铜器、木漆器、彩绘器、玉(石)器等组成的别具自身特征而又与众不同的器物群[22]。足以说明它的社会组织形态是一个部落联盟古国的国家载体。其中最具代表性者,为下列遗存。 (一)文化特征 1.铜器 在陶寺墓葬中,发现了一件铜铃或铜铎,它虽出自晚期墓葬,但却是一件工艺复杂的迄今年代最早的复合范的大型铜器。由于它是合范铸造,表明陶寺铜器由来有时,是其在早期就已出现的佐证。所以我们说陶寺文化的社会已进入了文明古国,铜器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 2…  相似文献   

16.
刘峰 《丝绸之路》2013,(18):42-43
微博在引入我国短短六年时间后,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的趋势,其技术日臻完善。作为新兴的网络传播平台,微博操作简单、传递信息及时,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微博用户群体广泛,已成为当下个人交流、政府问政、企业推广宣传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微博的特征和优势入手,以甘肃省"1313"工程为例,探讨微博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黄河从巴颜喀喇山的清澈雪水起步。纳百流.汇千溪,浩浩荡荡流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在流经永靖县域107公里的主河道上呈现出独特的“S”形,神奇般地造就了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三大峡,谷景观,加上因修建盐锅峡、刘家峡、八盘峡三座大中型水电站而形成了炳灵湖、太极湖、毛公湖置大西北高原上罕见的靓丽高原湖泊,构成了西北高原特有的黄河风情绚丽画卷,这就是著名的黄河三峡。  相似文献   

19.
武军斌 《丝绸之路》2014,(24):40-41
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国家文物局“十二五”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在当前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新形势下,该工程建设在传承长城文化、文保工程实践、实现文物价值、改善民生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建设中体现出来的有序组织协调、打造典范工程、实践中培养人才等做法,为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2013,(6):123-123
"从人类文明史的意义看,河西走廊的自然环境条件决定了它在构建华夏文明过程中的文化大通道、大传播的意义。"2013年3月17日,在由国家民委、复旦大学共建民族研究基地主办,复旦大学、甘肃省委宣传部、张掖市委市政府、河西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