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纪中 《中国钱币》2010,(1):29-29,I0008
2006年2月19日傍晚时分,我接到京城著名钱币收藏家李振如先生打来的一个电话,说他已回迁到原住的虎坊桥南横街附近新建的南华里小区,约我前去洽谈转让钱币一事。放下李老的电话后,我当即拨通了好友梁学义先生家的电话,同老梁约定次日一同前往李老家。第二天上午,我和梁学义如约来到李老的新居。  相似文献   

2.
2006年2月19日傍晚时分,我接到京城著名钱币收藏家李振如先生打来的一个电话,说他已回迁到原住的虎坊桥南横街附近新建的南华里小区,约我前去洽谈转让钱币一事.放下李老的电话后,我当即拨通了好友梁学义先生家的电话,同老梁约定次日一同前往李老家.第二天上午,我和梁学义如约来到李老的新居.想起自李老暂时迁往丰台的临时住所一别不觉已有四年,如今回迁新居,住房条件比起先前有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赵朴初先生于2000年5月22日17时05分在北京医院逝世.当天晚上,我和朴老的夫人陈邦织大姐通了电话.她心气平和地说: "……请放心,我身体还可以.有不少他没有做完的事,我还要尽力去做."……  相似文献   

4.
遇难,是在访友的时候伦敦,英国的京城。1896年9月下旬,孙中山置身于这座陌生的现代化城市,展现在孙中山眼前的是:工厂林立,交通发达,商铺满街,客流如潮,一派繁荣。孙中山完成对美国的考察后,于1896年9月23日由纽约乘麦谒斯地号轮,过大西洋,到了英国的利物浦。昨天刚到伦敦,投住在斯屈郎街的赫胥旅店。怀着对另一个世界的新奇,第二天,他就早早地起了床,沿街观看城市风光。说实在的,他走了西方这么多城市,伦敦雾都,名不虚传。在街的中心,一个公用电话亭内,他拨通了康德黎老师家的电话。当天的下午,位在罩文…  相似文献   

5.
三年前我赴台湾探亲,承《黔人》杂志社任社长时熨和李总编永久引导,拜会了不少旅台的贵州乡贤,在一次聚会时,笔者应从与会者之嘱,简略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经济发展的情况,大家都很感兴趣,充分表现了关心家乡建设的深情。在座的马空群先生兴奋地说:“贵州不仅是资源丰富,人的素质也好,家乡的迅速发展,显然是乡亲父老共同努力的结果,令人感奋;而旅居台湾的同乡,也都能自尊自重自强自爱,多年来没有一个贵州人为非作歹的,这也堪以告慰家乡父老。”几日后,承时熨、永久两乡长带领,笔者专诚到台北市四维路拜访了马空群乡长…  相似文献   

6.
悼念旦公     
1993年3月20日傍晚,听到俞旦初同志于当天下午突然去世的消息,不仅感到愕然,而且总也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因为就在前一天,3月19日,我还接到旦公的电话,他以他特有的认真细微、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我讨论我前不久代表《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向他约稿的事。电话中他还和往常一样,在告别前叮咛我要多注意身体,一句话也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我省六盘水市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刘国治先生,长期从事英语教学,退休后仍笔耕不授。他为了向国外宣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使西方学人对孔子有所了解,用英语编著了一部《孔子故事新编》,近十万字。该书得到台湾《黔人》杂志总编辑李永久先生资助,并亲自编辑校定,于1996年3月在台湾出版。由于刘国治先生早年就读于中央政治大学,曾受业于陈立夫先生,于是以学生身分敦请陈立夫先生题写书名,年近百岁高龄的陈立夫先生慨然题赠;李总编又为该书写了热情洋溢的简介文字,这都为该书增添了光彩。本刊特选出其中一些篇章,并由刘国治…  相似文献   

8.
动态     
《洛杉矶时报》发行人被解雇因为抵制集团公司推出的裁员政策,美国《洛杉矶时报》发行人、执行副主席兼总经理杰弗里·约翰逊于10月5日被解雇。《洛杉矶时报》是论坛报业集团公司旗下的最大资产,2005年营业收入占集团公司总营业收入的20%。今年5月份,该公司决定在属下几家报纸中开展裁员行动,由此引发业内人士质疑其可能出售《洛杉矶时报》。受杰弗里·约翰逊下台这一消息的影响,论坛报业集团的股价当天出现小幅度的下滑。  相似文献   

9.
明年5月,是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成立50周年。50年大庆,总该有些纪念活动的。王亨通所长请《丝绸之路》杂志社季成家总编代他约请几位作家到炳灵寺看看,写点文章。于是,就有了高平、孙一峰、杨闻宇、刘立波、季成家、朱子国等一行六人的炳灵之旅。然而,始料不及的是,半个月后,王亨通所长竟突然病逝。人生无常,建所50周年的纪念尚远在明年,而对所长、也是本刊编委的王亨通先生的悼念却突兀于眼前了。现刊发高平先生等诗文三则,以表达我们深切的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10.
炳灵的纪念     
明年5月,是炳灵寺物保护研究所成立50周年。50年大庆,总该有些纪念活动的。王亨通所长请《丝绸之路》杂志社季成家总编代他约请几位作家到炳灵寺看看,写点章。于是,就有了高平、孙一峰、杨闻宇、刘立波、季成家、朱子国等一行六人的炳灵之旅。然而,始料不及的是,半个月后,王亨通所长竟突然病逝。人生无常,建所50周年的纪念尚远在明年,而对所长、也是本刊编委的王亨通先生的悼念却突兀于眼前了。现刊发高平先生等涛三则,以表达我们深切的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11.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室原主任、紫禁城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著名编辑家、作家刘北汜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95年5月12日22时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刘北汜先生1917年11月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市,1943年8月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1946年9月到上海大公报任编  相似文献   

12.
一 “文化大革命”期间,《解放军报》的领导班子,像走马灯似地换了一茬又一茬。这些领导班子,虽然也经过审批、任命手续,但其名称或叫“总编小组”,或称“领导小组”,没有社长、总编之说。 冬上春来,到了1973年,经过“批林整风”,一大批被关  相似文献   

13.
1924年2月12日,范国荣诞生在四川省什邡城区青年街一个贫民家庭。由于家庭贫穷,范国荣没读过一天书,12岁时,经人介绍到成都李紫云烟铺学做卷烟,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天不见亮到公园里捡柴,除要煮饭、洗碗、洗衣服外,每天还要做500支工口烟,虽然很累很苦,他对整个卷烟的操作技术,仍埋头苦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今年5月5日晨,我正陪有关领导在南水北调丹江库区检查考古工地,接家里电话,告知恩师石泉先生因病于4日晚11时逝世。尽管5月1日夜,徐少华兄陪我到医院探视先生时,我们都有不祥的预感,但噩耗传来,还是颇觉突然,泪水浸润了眼眶,思绪回到了当年,先生对我的教育与影响,一点点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5.
楚翘 《中国西藏》2013,(4):51-53
5月16日上午,采访组一行终于在红原县安曲乡哈拉玛村找到了西南民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兽医学专家汤承教授及他的团队成员。三天前,汤教授在成都校内接到电话,草原上一批牦牛犊开始闹腹泻。放下电话,汤教授就马上组织学生,带上实验设备,亲自开车,奔向高原。在我们到达红原前他们已经在高原上连续工作了两天。  相似文献   

16.
冯大彪 《文史精华》2002,(12):55-60
张伯驹先生是著名的收藏家、诗词家、书画家和戏剧家,笔者对其“高山仰止”久矣!远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他主持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时,我尚是学生,虽然也忝列他的社员,但总无胆量到府上聆教。到了1980年,我已是一家通讯社的外宣记者,当时香港《镜报》为纪念创刊4周年,拟请内地著名书画家挥毫祝贺,画家我请的是王森然先生,书家我请的就是张伯驹先生。也因此,我们开始熟悉了,而且成了“忘年交”。  相似文献   

17.
复台湾来信     
《文史月刊》2003,(4):45-45
一赵政民、穆雯瑛主任大鉴:接李蓼源先生函,嘱以《山西文献》与《文史月刊》交换,至为欣感。自元月1日出刊之《山西文献》起,按期陆续寄上。本社地址“台北市和平东路一段256号12楼”。兹先寄上第59和60期《文献》各一册。另包付邮。《山西文献》每年二期,今已30年,由同乡义务供稿,编后发行,印刷等费由同乡乐捐,为寓台及海外同乡之精神食粮,青年乡亲藉以认识三晋,不忘故乡。谨先申谢,敬祝新年迪吉山西文献发行人原馥庭社长兼总编席涵静2003年元旦席涵静现任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台湾孔庙、关公庙均有,关…  相似文献   

18.
台湾《黔人》杂志总编李永久先生是吾黔学贯中西,译著等身的旅台学人。李先生1931年出生于贵州正安县,青少年时代就学业超群,英语尤佳。1949赴台后,考入凤山陆军军官学校24期骑兵科,继又考入台北军官外语学校英语正规班第9期。毕业后一直担任翻译官、特等编译官,退役后任华国翻译社社长,立足于社会,平生以翻译为职志,译书享誉海内外,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两岸沟通后,积极将《黔人》杂志与《贵州文史丛刊》、《山花》结成姊妹刊物,为两岸交流竭智尽力。早在六、七十年代李永久生先生便翻译俄人戈丁著《科学·…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著名金石书画家李立教授是齐白石大师的高足、得意门生。18岁时,他将自己的"初犊之作"寄呈客居京华的白石老人。齐白石先生阅后在回信中惊叹:"刀法是与余乱真。"在日后的14年鸿雁传书中,李立教授得齐白石大师指教和赠画不少。1997年4月,我去长沙看望李立老师并在他府上留宿。谈至深夜,李老师见我想观齐白石作品心切,兴起--遂将自己珍藏多年、轻不示人的齐白石原作一一拿给我看。其中一本齐白石早年册页《借山诗画》,共18图,每图配有一诗,是李老师九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20.
真正的学者     
石泉先生,1918年1月生于北京,安徽贵池人。他是武汉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的创立者,他对荆楚地区历史地理的研究成果,成为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份珍贵遗产。他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近几十年来为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5月4日,石泉先生在武汉逝世。本刊约请国内历史地理同行撰文,表示对石泉先生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