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即使是在史学史研究几乎无人问津的20世纪50年代,杨翼骧先生仍在默默地坚持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的编纂工作。以系统的资料编年为基础进行中国史学史研究,成为杨翼骧先生治中国史学史的重要特点。杨先生条分缕析、归纳综合的研究方法,对史学史研究有着规范性、严谨性和示范性的意义。杨先生很早就致力于撰写一部完整的中国史学史,他对中国史学史从古代到近现代发展的整体看法、对中国史学史学科理论的思考等,都对史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0月28日,南开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中心在天津南开大学津南校区成立。瞿林东、陈其泰、徐泓等知名学者参加中心成立仪式并致贺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史学史恢复活力,曾经形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开大学4大研究重镇。在老一辈史学家杨翼骧、白寿彝、吴泽、尹达等先生共同关心下,南开大学史学史研究作为重要阵地之一,曾经与上述3个单位的史学史研究机构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3.
《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清代卷)是清代史学史资料编年的拓荒之作。该书继承和发展了杨翼骧先生《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的特色和优点,体例谨严而完备,史料丰赡而翔实,考订精审,编纂独到,深具史识,是清代史学史乃至中国史学史资料编纂和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将为清代史学史研究提供基本史料和重要线索,将对清代史学史乃至中国史学通史研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翼骧先生是著名的史学史专家 ,也精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 ,他在这两个专业都有足以传世的学术论著。杨先生客观求实、审慎平允的治史风格 ,条分缕析的研究方法 ,奠基铺路、嘉惠后学的奉献精神 ,和明哲持正、独立思考的学者情操 ,皆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5.
自1936年相识以来,在四十五年的师生关系中,杨翼骧一直与老师郑天挺保持密切的关系。杨翼骧四年大学,郑天挺是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后来在西南联大历史系与北京大学史学系工作期间,杨翼骧是郑天挺的得力助手。1953年,郑天挺将杨翼骧调入南开大学,决定了杨翼骧随后五十年的学术生涯,也奠定了南开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基础。他们的学缘与交谊,也给我们后人以教益。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陈其泰先生就读于中山大学本科,期间曾受教于著名史学家刘节先生。1962年底,适逢首次统一招考研究生,陈其泰报考了刘节先生的"中国史学史"专业研究生并顺利通过了考试。但由于刘节先生在随之而来的政治运动中受到批判,陈其泰跟随刘先生学习中国史学史的愿望未能实现。1978年,全国恢复招考研究生制度,陈先生再次报考,终于有机会随白寿彝先生学习中国史学史。毕业后,他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走上了中国史学史研究和教  相似文献   

7.
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第一册) 杨翼骧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5月第一版 2.25元中国史学史专著,目前已出版了多种,但为研究工作者提供的资料,还不曾多见。解放初,出版过《史记书录》一类的书,是就一部史学名著裒集资料,只能作专题研究参考,未能在整个史学史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系统地把先秦以来的史学事迹按年编录,为研究工作者提供的资料书,杨翼骧先生编的这部《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还属于首创。俗语说:万事起头难。对于这种首创性的具有为后人修桥铺路性质的书,作为同行,应当表示热烈欢迎。阅读以后,觉得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应予肯定: 第一,按年编录史学事迹,做到了巨细毕收。本书既录有历史上史学名家名著的事迹,  相似文献   

8.
培养史学史研究生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这次来北京参加史学史学术座谈会的唯一目的,本是向到会的专家先生们学习。但承白寿彝先生之嘱,要我做个中国史学史研究和培养史学史研究生问题的发言,又不便有所推辞,也就只有把这两个问题合成一起作个简单的汇报,借以求得各位先生的指教。  相似文献   

9.
1927年梁启超提出“史学史的做法”。20世纪60年代以后,白寿彝、吴泽、杨翼骧、尹达等对史学史的编纂方法作了新探索。史学史述或循梁启超“做法”,或依社会形态则限,或按古、近代分段,各有优劣。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对史学作会通考察,适当处理史学史与通史之关系,分史学为传统与新史学两时期,注重史学理论的阐述,甚具特点,实践了白寿彝的史学史编纂思想,为史学史研究昭示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杨翼骧先生是史学界老前辈 ,一生治学严谨 ,著述审慎 ,为青年史学工作者树立了榜样。所著《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下简称《编年》)三册 ,将我国先秦至明代史学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关于史学方面的人、事、书一一加以记载和摘编 ,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是在“披沙拣金”。这样一部著作 ,帮助我们掌握和了解我国史学发展的梗概 ,对于研究具体史家或史书也创造了条件 ,嘉惠后学 ,其功大矣。因此 ,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部史学史研究入门之书。全书原计划分为四册 ,由于先生年事已高 ,健康状况欠佳 ,第四册清代部分已无法自己完成 ,不得不委托弟子们…  相似文献   

11.
耿淡如先生是现代中国历史学家 ,新中国成立后 ,以治世界中世纪史名闻史坛 ,晚年又致力于西方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他培养本专业的研究生、主编《外国史学史》、译介诸多的外国史学名著 ,撰写学术论文 ,是中国的西方史学史学科建设的先行者与奠基者。他关于历史研究的求真精神、史学史的基本概念、西方史学的新陈代谢、学术批判的工作原则、标本与模型兼备的研究方法等许多真知灼见 ,都是可供后人借鉴的思想遗产 ,也是他对西方史学史研究的具体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乔治忠,1949年7月生,天津市人。1978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81年考入杨翼骧教授门下,攻读中国史学史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随后,继续于杨先生门下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5年提职为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1996年为本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兼及历史文献学研究和古籍整理。曾几次到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立教大学等校任客座研究员,进行学术交流和专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主要撰述有《清朝官方  相似文献   

13.
钱茂伟著《明代史学编年考》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全书近 4 0万字 ,以编年体为序 ,依次叙述自明洪武三年 ( 1 370年 )至清康熙三十四年 ( 1 6 94年 )三百余年间修史之大事 ,间作有考订 ,于前人对史籍考述之误 ,有所补遗纠谬 ,是迄今为止对于明代史学史研究的一部较为完备之作。作者于“自序”中讲到 ,集其二十年对于明代文献调查研究而后得出结论 :“明代史学著作的数量是惊人的 ,其质量也是不可轻忽的。”以此纠正学界传统上对明代史学评价的贬抑 ,为明代的史学成就正名。本书的成书特点是将编年与系事相结合 ,体例介乎于杨翼骧先生《…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1月12日,有幸参加了商务印书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联合举办的尹达先生诞辰110周年暨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与发展座谈会,颇受启发。尹达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考古学家和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家,晚年十分重视史学史的学科建设。"文革"结束后,他不仅带病亲自指导了首届史学史研究生,还很快  相似文献   

15.
在纪念尹达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课题,谢保成主编的《中国史学史》三卷本,于2006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是中国史学史研究中一个具有阶段性标志的重要成果。尹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晚年致力于史学理论的研究,招收研究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成立中国史学史研究室,主持《中国史学发展史》的编写。这些具体工作,都是卓有远见的学科建设措施。从《中国史学发展史》的整体风貌来看,以社会性质分期考察史学发展进程,是其显著特点。全书上起奴隶社会的史学,下迄20世纪上半叶的…  相似文献   

16.
由吴泽先生主编,袁英光、桂遵义先生合著的《中国近代史学史》(上、下册),前不久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国内史学史研究取得的一项开创性成果。自本世纪二十年代梁启超、何炳松等人倡导对中国史学史展开专门研究以来,经过几代学者的辛勤耕耘,这门学科日具规模和体系化。近十年来,国内的史学史研究更趋活跃,成绩斐然,出版的专著已不下十余种,如白寿彝先生的多卷本《中国史学史》(第一卷)、尹达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发展史》、仓修良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刘节先生的《中国史学史稿》和朱杰勤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等。不过,这些著作,除尹达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发展史》对近代史学有较扼要的叙述外,其余的均为古代史学史。这就使中  相似文献   

17.
白寿彝教授同本刊编辑谈史学史研究1995年1月10日,本刊主编白寿彝教授同本刊编辑谈到史学史研究的问题。白寿彝先生说,近几年来,我们的史学史研究是有成绩的,但是,同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和从史学发展的要求上来看,还是不够的。史学史研究要发展。白寿彝先生说,...  相似文献   

18.
稿约启事     
本刊的宗旨是崇尚实学,去绝浮言。衷心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博士研究生赐稿!本刊以古籍整理研究、古文献学为主,也欢迎有关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史学、哲学、考古学、语言学和科学技术史等领域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三月 ,乍暖还寒季节 ,从北京传来白寿彝先生逝世的噩耗 ,中国失去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令我万分悲痛 !这是史学界的巨大损失 ,是史学史学科的巨大损失。早在六十年前 ,白先生即在云南大学讲授中国史学史课程 ,开始了对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解放后 ,白先生受教育部委托 ,于 1 96 1年着手编写《中国史学史教本》 ,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成立了中国史学史编写组 ,并且招收两名史学史专业的研究生 ,组织了几次关于史学史的学术讨论会 ,出版了几期《中国史学史资料》刊物。白先生还亲自撰写《谈史学遗产》、《中国史学史研究任务的商榷》等等…  相似文献   

20.
我们很早就希望有一个机会拜访王桧林先生。他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现代史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他不仅在中国现代史教学和研究的领域里有很高深的造诣,而且对中国史学理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注意中国史学发展的过去、现在,也关心史学的未来,希望中国的史学理论有一个大的发展,希望中国史学适应我们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后面一点,还是鲜为人知。九二年岁末,经过联系,王桧林教授接受了我们的访问,用整整半天,谈到他对史学发展的看法,对史学理论的历史和现状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