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城市群快速发展时期,而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是城市群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济南市为例,通过构建多指标体系,在测算城市中心性强度值的基础上,利用扩展断裂点模型在GIS软件支持下勾勒济南在区外、区内两个层次的影响腹地范围。研究表明:受不同城市作用力影响,济南在区外城市间的影响腹地范围基本吻合山东省西部行政边界,与当前济南都市圈的范围基本一致;而区内腹地范围明显大于济南行政区划,形成了中心城市的高地效应。结合研究成果,对济南城市发展提出诸如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改善基础设施和加强都市圈建设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清代新疆城市的占地规模由城池规模和关厢规模两部分组成,城池规模主要受城市的政治、军事地位的影响,而关厢规模则由城市所在腹地(如绿洲)的经济水平、人口数量及自然地理条件决定。这两方面共同形成和制约着城市的规模大小,使清代新疆城市不仅规模悬殊,而且这些不同规模的城市在地域分布上也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3.
韩信城遗址的平面布局及出土文物的研究表明:韩信城不是汉代建筑,城之所在应该是韩信出生的地方;韩信城在北宋时期为淮东转运枢纽,金元时期为军事重镇。  相似文献   

4.
北宋金元时期,"二十四孝"故事是北方地区墓葬壁饰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并且在题材方面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与后世流行的郭居敬《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内容有较大差异,但却与高丽《孝行录》记载完全吻合。这表明在中国南北地区,民间曾存在两套不尽相同的"二十四孝"故事系统。北宋金元时期,《孝行录》记载的"二十四孝"故事,应是中国北方地区最为流行的孝行故事版本。这为确认这一时期的墓葬壁饰题材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济南是中外驰名的泉城,济南泉水由独特的地质地貌形成,有十大泉群,834处泉,最著名的有72名泉。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使泉、山、湖、河、城融为一体,构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城市风貌。实实在在地说,济南泉水有以下一些价值;一是泉池多。最近一次普查的结果,全市有834处泉池,仅在老城区2.6平方千米内,就有四大泉群、113处。二是涌量大。十大泉群正常日涌量近100万吨,丰富充沛的泉水,对植被发育、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改善生态  相似文献   

6.
宋金元时期陇西、青东黄土高原地区城镇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金元时期是陇西、青东地区城镇发展的重要阶段。北宋为经略陇右而在陇西、青东地区大修堡寨,促使城镇数量激增,形成畸形发展之势;金元时期,城镇数量的显著下降是城镇建设回归常态的反映。这一时期城镇数量的剧烈变化主要存在于县以下的小城镇,而县及县以上城镇的变化相对稳定。特殊的政治、军事、民族形势和国防的需要,是影响这一时期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陇西、青东地区的城镇在功能上形成综合性区域中心城镇、军事性城镇和商贸型城镇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7.
凌申 《人文地理》1990,5(4):18-22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创作的一幅风俗画长卷,全图长525厘米,宽2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画图展示了800多年以前北宋开封(其时称东京)东郊以虹桥为中心的都市人文景观与生活风貌,对研究北宋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但画卷中留给我们的关于北宋开封城市地理方面丰富的、极为宝贵的史料,却未引起世人瞩目。本文力图通过对该画卷的分析、结合有关史料,揭示北宋开封城市地理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济南与南京城市发展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城市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新世纪的强国之梦具有重大意义。但城市发展战略模式的不同会带来最终结果的显著差异。文章通过对济南和南京两个城市发展的长时间、多因子的深层次比较,阐述了在区位、自然条件、发展基础、发展契机等基本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两个城市在经济发展质量、城市建设、外向型经济、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分析结果和城市化发展规律,提出在新世纪初期为避免我国大城市发展可能出现的战略性失误,需要妥善处理质与量、表与里、古与新、城与乡四大关系,即城市经济应以质为主,质量融合;城市建设应以人为本,表里统一;城市形象应以特为先,古新交融;城乡一体应以城带乡,城乡互补。  相似文献   

9.
正元代于钦在《齐乘》一书中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盖他郡有泉一二数,此独以百计。济南,城因泉而立,人依泉而生,文化也因泉水的滋育而发展繁荣,富有泉城特色而独具魅力。济南古城若从龙山时代舜泉泉畔的泉水聚落算起,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此后,不论是商周时期的历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下邑、秦汉时期的历城,还是中古时期的济南郡城、齐州州城,及至近古以来的济南府城、山东省城,各个历史时期济南古城的布局和建设,无不充分因借山水之形胜,尤其是得天独厚的泉水,更是济南古城赖以兴起和发展的核心环境要素。曾巩《齐州北水门记》曰:"济南  相似文献   

10.
清代是新疆历史上经济开发规模最大、开发成效最显著的时期,也是新疆城市发展最快、城市地理变化最明显的时期,因而,从总体上研究这一时期该地区城市人口及城市规模,对西北历史地理的研究应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却相对薄弱。本文首先分析了清后期新疆城市人口的统计原则,从清前期天山南北主要城市的人口数量及城市规模、清后期新疆主要城市的人口数量及城市规模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述论,初步探讨了形成这种人口规模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及考古资料,探索分析龟兹都城的发展演变及规模布局,认为龟兹都城历经多次扩建,汉晋时期龟兹都城逐步扩为"城三重、方六里"规模,初唐时期达"城周十七八里".该城是龟兹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布局凸显政治、宗教、商贸和军事防御等功能,受中原城市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宋辽金元建制城市的出现与城市体系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辽金元是中国古代"城市革命"的重要时期。主要表现为:在城市空间上,由封闭到开放,由坊市制转变为厢坊制;在管理制度上,宋代以拥有专门行政管理机构府属都厢为标志,出现了个案建制城市。辽金元则以拥有专门行政管理机构诸京警巡院、路府节镇录事司、防刺州司候司为标志,出现了更多建制城市。在此基础上,金元时期形成了联系密切、分布有序的古代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13.
郑柳容 《神州》2013,(11):2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血脉,也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当今时代已经是一个"以文化定输赢"的城市竞争新时代,也就是说文化软实力在城市之间的竞争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 ,雄州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以及位于宋辽边界要冲的独特地理位置 ,迅速崛起 ,成为北宋的北边门户。本文试图分析雄州城出现的历史、地理条件 ,论述其在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所处的特殊地位及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武汉都市圈经济社会要素流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都市圈城际经济联系与相互作用空间表现形式为城市间、城市-区域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经济社会要素流。基于城际功能集散效应影响量建立城市流模型:F=NE,揭示出:武汉都市圈各中心城市经济社会要素流强度空间差异明显,对外经济联系呈现显著规模等级分布,空间结构上已经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鞍形"圈层结构。通过统计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从实证角度分析得出:武汉成为圈域经济社会要素流集散中心,城际经济社会要素流不同程度表现出以武汉为中心的"等级放射状"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6.
五代宋元时期古都长安商业的兴衰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汉唐时期相比 ,五代、宋、元时期古都长安的市场格局、商业面貌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其中最突出的变化表现在 :长安的市场逐渐由以前封闭型的市场而演变为开放型的市场。这一变化不论在经济史上还是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五代、宋、元时期 ,长安商业的兴衰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 :(一 )唐末到北宋初 ,长安商业处于严重萧条期 ;(二 )宋真宗以后至北宋末 ,是长安商业显著恢复和发展期 ;(三 )金朝至元初 ,长安商业陷入徘徊不前的状态 ;(四 )元初到元末 ,长安商业有一定的恢复和发展。本文还对以上四个时期长安商业的兴衰状况及原因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杨晓国 《沧桑》2015,(2):54-62,73
中国古代历史名城——蒲州,自公元386年建城始,经历代不断经营和建设,至金元战争前已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体系,规模可观,成为黄河流域的名胜荟萃之地。其城市景观的构成内容大致可概括为10种类型:城垣、中潬、蒲津桥、衙署贡院、祠庙、寺观、建筑名胜、园林、渠堰堤坝、街市民居。十三世纪初的金元战争无疑是蒲州古城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饱受战火蹂躏的蒲州古城一度残破不堪,走向了衰落期。此后在元明清时期虽有逐渐恢复,怎奈又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终究难以挽回颓败之势,1959年最终被废弃。但蒲州古城遗留给今人的地上遗址和地下遗存的文化遗产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18.
经济的发展,对北宋东京(开封)城产生了重大影响。地处大运河中枢、水陆交通发达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因素,使平畴沃野,无险可守,战略地位不如洛阳、更不如长安的东京城成为全国之都城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第一次把全国首都移出了西安、洛阳之范围;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使五代和北宋统治者为适应城市经济诸因素发展的需要,分别对唐汴州(开封)城和后周东京城多次扩建整修;城内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春秋以来的封闭并实行宵禁的坊市制,变成临街设店的开放性的新型城市。城市的经济意义更加突出,进一步改变了城  相似文献   

19.
中华路街区的昔时前身今之中华路街区,是昔时武昌城市兴起的发源地。其前身为"江夏山城"。据考证,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即有孙权"城江夏山""依山负险,周回二、三里,版筑土夯"之载述。所谓江夏山,即今之蛇山。那时的城区范  相似文献   

20.
西方多中心城市区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功能及其边界不断扩张,城市区域日益取代城市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单元。多中心城市区域是城市区域发展的新形态,它作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或者工具在欧盟的空间规划中得到了应用。目前,关于多中心城市区域的研究已经成为西方城市和区域空间研究的一大热点。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都对多中心城市区域进行了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多中心城市区域内涵和定义、多中心城市区域测度方法、多中心城市区域演进,以及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功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