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近代中国社会与经济的现代转型,铁路、轮船等新型交通运输方式应运而生,一批新兴交通型城市逐渐形成,青岛便是其中之一。作为青岛港所在地和胶济铁路起点,青岛市在1898至1937年间的变动与港路休戚相关:港路运输体系的构建,极大改善了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使青岛成为陆上交通枢纽并跃居山东省沿海第一大港;凭借路港联动,物流与人流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内陆—青岛—海外地区间流动,带动了青岛工商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为青岛集聚了人气,大批务工、经商人员移居青岛,青岛市人口规模增大,街市不断扩展。在青岛港和胶济铁路的作用下,青岛完成了由小渔村到现代化城市的嬗变,并由此带动了山东省乃至近代华北地区交通和经济格局的变动。  相似文献   

2.
韩丽丽 《文史博览》2015,(2):33-36,47
中国自开口岸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新事物,是在列强对华侵略加深,我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产生。山东"自开商埠"政策的推行,即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借助胶济铁路的开通应运而生。晚清山东自开商埠包括济南、周村和潍县,而济南也成为我国第一个自开的省会城市。本文力图搜罗对于以上三个自开商埠进行整体或是个案研究的作品,以期了解山东自开商埠的研究情况,并且着重梳理开埠与山东社会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沪港两埠虽权属性质有别,但同为中国沿海地区仅有的两个航运枢纽港,也是头等重要的贸易型城市,两埠之间的贸易联系十分密切。在上海口岸洋货进口贸易领域,香港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中转功能,成为上海口岸第三大或第二大洋货进口间接中转地或直接供货地。在上海口岸土货出口贸易领域,香港所发挥的中转功能则稍逊一筹,只是上海口岸第四大或第五大土货直接出口地或间接中转地。此外,经沪港两埠接力转运的小宗特产品贸易非常兴盛。沪港两埠贸易联系的增强,促使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格局从早期的“三角贸易形态”向以三角贸易为主体构成的“多边贸易形态”转变,进而有助于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实现收支滚动平衡。  相似文献   

4.
正汇兑代表着资金在异地间的流动。在近代中国,既存的银两制度纷繁紊乱,影响着国内汇兑业务的如期开展。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汇兑形成了以上海为终极汇兑中心,以天津、汉口、镇江等区域为一级汇兑中心,连接次级汇兑商埠,覆盖全国的立体型汇兑网络,在旧中国的金融市场中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贸易的发展与金融的汇兑业务如影随形。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必然伴随着大量的资金流动和款项收解,要求金融业为之提供信贷支持与资金流通上的服务。各重要商埠与上海的汇兑行市,即为申汇行情。东北的重要商埠城市,均与上海建立了以申汇为纽带的直接汇兑关系,而次一级的商业汇兑中心,则需要以间接行市为转移。近年来,关于民国时期内汇的研究成果集中于为数不多的相关金融史论文中。石涛认为,申汇作为一种通用的信用工具,成为被金融业经常使用的一种埠际资金汇兑方式,逐步奠定了上海在近代中国的金融中心地位。[1]马建华认为,  相似文献   

5.
张珺 《近代史研究》2023,(4):119-131
日本煤、抚顺煤、开滦煤等外煤及外资煤凭借产、运、销环节的优势,长期把持近代上海煤炭市场。而华资煤矿多在内地,因生产成本及运费高昂,难以进入煤炭需求旺盛的沿海市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人抵制日本煤及抚顺煤,引发长江一带煤荒。1932年日本煤与抚顺煤的倾销,导致煤炭市场价格整体大跌。这一系列的动荡,使华资煤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政府推出降低运费、提高关税等“国煤救济”政策,使华资煤重获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沿胶济铁路经济带城市化发展优势、问题及战略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东省胶济铁路沿线产业带经济发达、产业高度密集。该经济带从1840年到目前经历了低水平均衡性空间结构的雏形期,多核心空间结构的发展期,带状点轴空间结构的成熟期。城市化水平也呈相应程度的发展,从城市化水平低、增速慢,城市化滞后于国民经济增长;城市规模结构不尽合理,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不强,规模偏小,城市主导功能和职能构成分类明显,对农村人口转移的吸引力不大;一直发展到区域性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城市群的开放性和边界的模糊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胶济铁路经济带城市化发展更要抓住机遇,通过尽快实现胶济铁路电气化的同时,实现腹地西扩,加大城市规模,搞好城市的产业升级和城市升级。  相似文献   

7.
近代岭南商埠格局的变迁(1843-1939)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1 8 4 3年广州开埠后 ,岭南的商埠格局就由传统的一口朝贡贸易逐渐演变为一个近代商埠贸易体系。本文从时间演进和空间推移的角度 ,描述了这一商埠格局的初步形成、发展变迁以及趋于稳定的历史进程 ,分析比较了各个商埠的开放及其腹地的调整 ,动态地重现了岭南近代商埠的格局及其变迁 ,并通过对商埠格局变迁的把握初步展示了岭南早期近代化从沿海、沿边向内陆的推进历程。  相似文献   

8.
上海孤岛与大后方的贸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孤岛与大后方的贸易袁燮铭“八·一三”战后,上海沦为孤岛,但它与国内其他各埠的经济联系并未因此中断。研究这一时期孤岛经济与国内后方各埠的联系,对全面评价孤岛的历史地位不无意义。本文拟就上海孤岛与大后方的贸易,作一初步探索。战前,上海不仅是中国对外贸...  相似文献   

9.
位于浙江省西北部的湖州地区,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蚕丝产地之一。在近代前期国内外对生丝需求猛增、尤其是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该地区的蚕丝业获得了迅速发展,一度成为当地最主要的生产事业和人民生活的主要来源。然而,这一发展又具有引  相似文献   

10.
龙州的设置,是宋代中越边界广西段形成后中原王朝加强对广西沿边地区治理的产物。明清以来广西段中越交通重心西移,龙州成为入越干道和中越边境重要互市地点,龙州在广西沿边地区的地位日益上升。近代特别是中法战争以后,龙州成为广西边疆军事重镇、重要商埠和太平归(思)顺道的治所,使其在近代广西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广西近代化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1.
芜湖开埠与安徽近代经济的发展王鹤鸣在近代中国众多的通商口岸中。无论从开埠时间,抑或所处地位及其影响而论,芜湖商埠是颇为普通的一个口岸。从微观角度论述芜湖开埠后进出口贸易的特点及其对安徽近代经济的双重影响,有助于从宏观视野加深认识中国海关与近代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2.
陆茂清 《百年潮》2003,(11):69-72
少帅张学良首次到东南巨埠的大上海,是在“五卅”惨案发生之后。拿他的话来说,此次上海之行,旨在保卫华人生命财产。言出行随,果然一鸣惊人,给了上海民众的反帝斗争有力支持,留下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发出通电声援爱国学子1925年5月15日,上海的日本商人以存纱不敷为借口,故意关闭内外棉七厂,停发工资,工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化时代,亦是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城市发生巨变的一个时期。上海不但在自身经济结构上实现着新的转变,而且其作为新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也得以固化,并逐渐成长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工业中心、商贸中心,甚至是该地区乃至全中国的金融中心。工业化成为这一重大变化的动力源。工业化不仅凸显了区域中心城市的聚散功能,还导引了上海周边中等经济城市的相继崛起,这些城市与上海建立起密切的经济联系,展现出各种不同的发展特色。这样,以上海为龙头,以无锡、南通、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等为次级城市,以各城市周边市镇为三级市场,层层递进,网络成片,联系成群的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渐趋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东北区域是中国的边疆地区,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随着移民大规模的涌入与通商开埠高潮的出现,中国东北社会经济、文化变迁趋势愈来愈明显,开始呈现出向近代转型的趋势。19世纪中叶以降至清亡,奉天(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共有28个地区陆续被开辟为商埠(包括约开商埠、自开商埠、约定自开商埠和租借商埠四种),资本帝国主义肆意倾销商品、开矿建厂、置办银行、构筑铁路,  相似文献   

15.
近代的上海是中国第一大都市、远东巨埠、世界名城。既有“东方明珠”的美称,也有“藏污纳垢”的恶谥;有“文明窗口”的令誉,也有“罪恶渊薮”的臭名。 下面就上海近代城市的历史发展、特点及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作一概括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论文聚焦于晚清南洋各埠中华商会的创办及其在保障当地华人华商权益、增进海内外同胞沟通与交流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从章程文书和案例两个视角剖析南洋中华商会的角色定位。20世纪初,清政府倡导创办商会,南洋各埠华商积极响应。由于清政府在海外的护侨保侨作用有限,南洋中华商会在近代海外华人社会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不仅是商业联合组织,更是维护海外华侨权益、增进海内外同胞交流的重要支柱。早期中华商会的一系列努力奠定了其在海外华侨社会中的影响与地位,并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7.
<正>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而被迫开放的商埠,通常称为"约开口岸"或"约开商埠",上海、广州、天津、汉口、重庆、芜湖等城市均属于此类。在这些口岸,列强通常设立租界,攫取领事裁判权、土地承租权、行政管理权、关税权、警察权、市政权等特权。另一种为中国政府自行宣布开放的通商口岸,通常称为"自开口岸"或"自开商埠"。由于自开商埠系中国政府主动开设,此类商埠的主权当然完全归诸中国政府。它  相似文献   

18.
正安徽芜湖在历史上,除了叫江城,最早叫"鸠兹",始于秦国时期,历经2000多年。芜湖繁华之地,便是元代位于扁担河畔的"鸠兹古街"——当时芜湖的重要商埠。此外,肩挑长江与青弋江的扁担河,在北宋时期,科学家、政治家沈括在此修圩,仁宗皇帝还赐名"万春";也因此让芜湖物产富饶、资源丰沛,成为近代"江南四大米市"之一。诸多因素,造就了鸠兹老街、鸠兹古镇的历史地位和在其当地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胶澳志》是民国初期由胶澳商埠局组织编修的关于青岛地区的地方志书,详细记录近代青岛地区开发初期的历史发展状况。而在其艺文志一门中收录了数量斐然的外文文献,其中收录德、英、法文为主的西文文献书目特色鲜明。这些书目在其排目结构、著录体例以及收录内容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对于进一步了解近代殖民问题和中西文化碰撞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地方志收录相关外文文献所应采取的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中外通商,欧美印度的产品随即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相比之下,日货畅销的局面似乎出现得很晚,一直要到甲午战争之后、乃至20世纪以后日货仿佛才在不平等条约庇护之下突然间铺天盖地到来,进而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但实际情况并非转变得如此突然,早在甲午战争前的三十余年间,以煤炭为代表的一部分日货已经打入上海等沿海口岸城市的燃料市场,进而逐渐将其他产地的煤炭挤压至一种微不足道的地位。日本煤炭输华贸易经历的市场竞争活动和采用的营销手段,为日后其他类日本工业品称雄中国市场摸索了经验。此后其他类日货基本上都遵循了煤炭贸易的营销模式,从而在中国市场上开拓出广阔的销路。这种为学界所忽视的现象对若干约定俗成的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