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景名胜》2008,(6):58-59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佛教传入中国后,石窟作为佛教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一并传入中国,因此中国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从北魏至隋唐,是凿窟的鼎盛时期,唐代以后逐渐减少。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甘肃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以其规模之庞大、历史延续之悠久、艺术成就之高被称为中国的四大石窟。在今天,这四大石窟早已超出了佛教范畴,成为属于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而这四大石窟各自不同的命运,也记录着中国千年的命运变革。  相似文献   

2.
唐荣尧  范书财 《中华遗产》2009,(10):131-145
如果说佛教石窟进入中国是一场诗意而久远的旅途,那么,克孜尔石窟就是这场旅途的零公里界桩处,也是最古老、最初始的中国佛教文化宫殿。这里的石窟艺术既承接了来自印度石窟的原始风味,也带有明显的希腊化的佛教艺术痕迹,更是印度佛教石窟进入中国内地的“二传手”。克孜尔千佛洞,是佛教石窟东渐的最早见证。  相似文献   

3.
佛教传入吐蕃 ,随之而来的 ,是佛教艺术也传入了吐蕃。起源于印度佛教开凿石窟、设像行教的仪轨 ,也通过不同的途径开始影响传播到西藏高原。从考古调查的资料表明 ,吐蕃时期 ,已经出现了早期的石窟造像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考古遗存 ,是被称为“吐蕃第一窟”的拉萨市札那路浦石窟。近年来 ,笔者利用在西藏高原进行考古调查之便 ,对这一石窟作了实地考察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有一些新的认识 ,特撰成此文 ,以求正于方家识者。一、关于札那路浦石窟的早期造像札那路浦石窟位于今拉萨市布达拉宫西南药王山的东麓 ,石窟开凿在距地面约 2 0米处的…  相似文献   

4.
石窟寺,梵语称"僧伽蓝",是在洞窟之中陈示佛教雕刻、塑像或壁画,以此宣传和弘扬佛法的一种佛教寺院建筑。公元3世纪,佛教在西域落户,随着佛教的东传,我国最早的石窟寺也在西域诞生。最初的石窟寺现存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名为克孜尔石窟。继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我国盛极一时,石窟开凿也在这一时期经西域传到甘肃。  相似文献   

5.
马媛 《神州》2011,(7):16-17
石窟是佛教艺术的综合体,包括了建筑、雕塑以及壁画几个部分。克孜尔石窟是现今新疆石窟遗迹中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处,同时也是我国修建时间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克孜尔石窟由于历史的变化,遭到了重大的破坏,其雕塑群已基本无存,但是壁画却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克孜尔石窟的壁画主要有三大类主题:佛本生故事画、佛因缘故事画以及佛传画。这三类不同主题的壁画,基本上概括了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内容形式。本文将对克孜尔石窟壁画进行一番探讨,希望由此能够表达出我对佛教美术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6.
北齐时期的石窟造像内容主要反映了佛教思想和佛教文化,是北齐时期佛教文化的代表,分地点有山西太原天龙山、河北南北响堂山和分散在山东中部的几个规模较小的石窟。  相似文献   

7.
马媛 《神州》2011,(14):16-17
石窟是佛教艺术的综合体,包括了建筑、雕塑以及壁画几个部分。克孜尔石窟是现今新疆石窟遗迹中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处,同时也是我国修建时间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克孜尔石窟由于历史的变化,遭到了重大的破坏,其雕塑群已基本无存,但是壁画却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克孜尔石窟的壁画主要有三大类主题:佛本生故事画、佛因缘故事画以及佛传画。这三类不同主题的壁画,基本上概括了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内容形式。本文将对克孜尔石窟壁画进行一番探讨,希望由此能够表达出我对佛教美术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8.
1991年4月,随傅熹年先生一行前往邯郸,得国家文物局与邯郸市文管处大力协助,考察了响堂山石窟之大部。现据此次考察所获,从建筑角度,对石窟的总体布局、洞窟形式、窟内空间以及窟檐部分略作分析。南北朝是我国佛教石窟开凿最为兴盛的时期。北魏中期,云冈、敦煌、麦积山、龙门等处相继开凿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北魏政权分裂后,各地开窟造像的势头并未因之而消减。西魏北周境内,最主要的石窟实例是甘肃天水麦积山;东魏北齐境内,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继北魏洛阳之后成为新的北方佛教中心。在邺城、晋阳(今山西太原)以及两都间往来的路上,即今河北、山西、  相似文献   

9.
1996年底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0处,其中石窟与石刻共计10处。虽然数量较少,但这10处石窟与石刻包含了石窟寺、摩崖造像、岩画、经幢以及碑刻等。就文化内涵而言,它又包含了佛教、道教、摩尼教等。尤其是山西太原龙山道教石窟、河北易县龙兴观道德经石幢和福建晋江草庵石刻均是国内罕见的宗教遗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下面对本次公布的石窟与石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北魏佛教受凉州佛教及其它十六国佛教影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文成帝复兴佛法直到北魏灭亡,佛教持续兴盛.以云冈、龙门等为代表的大量石窟寺的营建,以及其它佛教遗存都是北魏佛教发展和兴盛的实证.泰州一带,麦积山石窟也开始大量开凿,终成为陇右地区规模最大的石窟寺,也成为陇右佛教的中心.史料中高僧的活动、地方官员的奉佛以及佛教势力的增长等,都表现出秦州佛教的发达,并且与麦积山石窟的开凿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河北武安千佛洞石窟开凿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前后。石窟分内窟、外窟两部分,外窟的南、北两壁上现存造像龛106座,造像156身。造像内容以单尊结跏趺坐佛为主,兼有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土地三侍等组合。通过分析石窟内现有的71条造像题记,可知石窟是一处由都保正侯进发起,僧人惠开引导,侯进下辖保丁及乡里作为从众而建造的民间性公共佛堂,供养人身份包括基层管理者、僧侣和普通民众三类。普通民众中,女性供养人群体的地位较为突出。千佛洞石窟造像题材多样,年代明确,是研究武安地区北宋佛教发展及石窟艺术的珍贵材料。同时,石窟题记可与北宋保甲法相互印证,填补了武安地区关于保甲法的文献资料空白。  相似文献   

12.
新河 《丝绸之路》2013,(15):52-54
新疆大地上分布着许多佛教石窟遗址,经过近一个世纪中外学者的考察研究,大多数石窟的历史情况和壁画内容已为人所了解,但是,新和县境内的托乎拉艾肯石窟群,却因为诸多原因,至今依然独处荒山野地,保持着一种鲜为人知的神秘。2009年夏天,我来到了托乎拉艾肯石窟,开始了我的探秘之旅。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中国石窟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一点甚至是印度佛教艺术也望尘莫及的。但要真正了解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必须了解佛教石窟艺术之源─—龟兹石窟艺术。全文从这种观点出发,论述了龟兹石窟艺术模式。  相似文献   

14.
响堂山石窟造像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自公元一世纪中期的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后,在统治阶级的支持下得到广泛的传播。随着佛教的广泛流传,从南北朝到隋唐相继开凿了数以万计的石窟,点缀在我国境内的各个名胜地区。在分布于全国的石窟寺网上,有一座河北省西南部的石窟——响堂山石窟。就石窟的规模而论,它不及莫高窟、云岗、龙门、麦积山,就雕刻内容的丰富精彩,响堂山石窟不亚于这些石窟;再就石窟创建和营造的时代而论,我国的石窟造像绝大部分开凿于北魏、隋唐、五代和宋,而北齐雕造的石窟,著名的仅以山西的天龙山和河北的响堂山两处石窟最为集中。天龙山石窟的全部作品,由于帝国主义分子和我国的  相似文献   

15.
位于河北涉县唐王山的娲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奉祀女娲氏的古代建筑群,它不仅有珍贵的佛教遗存北齐石窟和摩崖刻经,还有巧夺天工的依崖吊庙型建筑娲皇阁。本文对娲皇宫的历史沿革、主要建筑、北齐石窟及摩崖刻经等分别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学术界尚无关于西藏地区佛教石窟寺遗存发现的报告,这一地区一直成为从南亚印度、西域到我国内陆地区佛教石窟寺分布链条上的一个缺环。1992年,随着东嘎·皮央石窟的调查发现,尤其是其中东嘎第1、第2号石窟以其宏大的规模和保存精美的壁画,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日本学者曾以“高原敦煌”的美誉盛赞西藏石窟艺术的高度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7.
李良 《四川文物》2002,(2):49-55
石窟及经变相是佛教化的产物,也是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而四川石窟形制与中原、北方早期石窟寺一脉相承,唐以后的变相题材受其影响。洞窟形制的类型多样性,丰富了佛教石窟艺术宝库,经变相的雕刻表述了对佛教理想境界的向往,并且每个石窟都以佛界为主体,自成一个世界,隐藏着教化的历史,蕴含着神秘哲理。虽然四川石窟寺遗存不多(以摩崖龛为主),但唐以来的经变相无论是题材、数量在全国仍占优势,摩崖龛像的大量遗存,突显了蜀地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崔惠萍 《丝绸之路》2009,(16):34-38
北石窟寺是陇东地区早期规模最大的一座佛教石窟寺院,是佛教艺术的精品。它有着千年历史,是人类历史的瑰宝。本文从多方面梳理了北石窟寺建所以来的主要研究成果,以期对社会各界研究、保护北石窟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石窟寺的建造也随之兴起,在距太原市西南36公里的群山之中,隐藏着一处集结了400多年佛教石窟艺术精华的巅峰之作——天龙山石窟。石窟现存25窟,大小石佛造像500余尊,藻井、壁画、飞天1144幅。东魏大权掌握者高欢执政的16年内,在天龙山修建避暑宫开凿石窟,拉开了天龙山佛教史的序幕。  相似文献   

20.
石窟艺术,准确地说“佛教石窟艺术”是佛教神学观念和宗教神学文化相互作用下生成与发展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佛教的广泛传播,就不会有石窟艺术的真正繁荣。石窟艺术是佛教、佛教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 佛教石窟艺术的生成、发展和繁荣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间过程。我们可以将这个漫长的过程概括为:利用与创造、无像与有像、印度式与中国化之“二段三过程”。最后,其逐渐形成艺术分类学上的石窟建筑、石窟雕塑、石窟绘画(或许还应再有石窟书法),整合为一门独立的实体性综合艺术。 二段三过程表述如下: 一、利用与创造 佛教石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