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人高熊徵纂辑的《安南志》(又名《安南志纪要》),系采用万历《广西通志》或康熙《广西通志》中的《安南志》等有关文献纂辑而成,全书共一册,不分卷,内容完全,并非近年学者提出的“残本”,亦非缺失数万字的“旧志正文”。今传越南《安南志原·总要》之后的三卷内容,与刻本《安南志》无关,其归属如张秀民先生旧文所考。  相似文献   

2.
《石窟一徵》是一部完成于成丰年间的私修志书,主要记述清代广东嘉应州镇平县(今梅州市蕉岭县)历史沿革、民众生计、社会风俗、方言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以社会日常生活方面的内容居多,因而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受到时人的好评。随着晚清民国以来客家意识在广东嘉应地区的兴起以及客家研究的开展,该著开始被认为是客家文化研究的重要文本,特别是书中所记述的文化事象,常常被研究者视为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但笔者以为这是以后起之观念和价值去解读该著,这一做法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3.
史学家柳诒徵在《国史要义》一书中对史德进行了系统阐述,其在章学诚、梁启超史德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其论史德,既强调“从德而史”,更突出“由史而德”,主要从“治史以畜德”的角度论史德。柳诒徵的史德既是对中国传统史德论的发展,从中亦可看出柳诒徵以一贯之的经世致用的治史特色。  相似文献   

4.
高熊徵《高渭南纪年录》存世有清中期抄本及晚清铅印本,旧志未见著录。本文以此两版本互为释校,考其异同,述其概要,参考有关文献就《纪年录》记载清初广西重要史实以及高熊徵擢升盐运使等问题作疏证。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与传世的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的三个相关问题:文徵明与拙政园主人王献臣的密切关系;文徵明没有直接参与拙政园的设计;现存《拙政园图咏》虽有存疑处但依然无确凿证据说明其伪。  相似文献   

6.
高熊徵《郢雪斋纂稿》清康熙年间先后两刻,又有清早期抄本因《四库全书》编纂而进呈,道光年间据康熙本重刻本收录篇章及编次版面有改易,本文考证各版本编刊时间、版本及卷帙等问题,并就集外文、未收诗文及失收问题稽考辑记篇名。  相似文献   

7.
作为民国时期以所谓文化保守主义者著称的柳诒徵,其晚年代表作《国史要义》,与近世言史学的其他著作比较,既不似文化守旧者之迂,又不像以西法论史学者与传统史学之隔阂,庶几可视为使我们脱开些西方学科理论影响,一窥传统史学堂奥的密钥。而在理解中国传统史学的同时,面对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观念的纠缠,或在现代的学科格局中,怎样完成传统史学学术的创造性转换,也是我们阅读《国史要义》时有必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茅瑞徵,归安望族茅氏之后,茅坤从孙.为官二十载,著述颇多,尤通军政.目前学界对其研究仍较薄弱,多为转引其著,或研究茅氏家族时捎带涉及.本文从茅瑞徵家族背景、生平事迹、著作情况三方面加以考证,力图厘清茅瑞徵的成长、入仕、退隐线索,明晰茅瑞徵作品的流存情况.  相似文献   

9.
据南京大学藏清刻本《安南志》,结合其他中、越古代文献,《安南志》可能为明代佚名的《交阯志》,后为清人高熊徵增补刊刻。高氏增补是书后,其逐渐在中越两国流传开来。现存的中、越《安南志》诸本可能均为高氏增补《安南志》残本,应综合清刻本《安南志》和标点本《安南志原》来还原《安南志》的原貌。  相似文献   

10.
《太平御览·咎徵部》所引"史记"之不见于司马迁《史记》者,论者谓其来源大抵有二:其一为《纪年》之误;其二谓"史记"自为一书。通过考察刘向《洪范五行传论》及《汉书·五行志》,可知《御览》所引的这些并非出自《太史公书》的"史记",可能来源于《洪范五行传论》,其本附着于《洪范五行传论》中五行、五事、皇极各条之下。故而,这些"史记"既非《太平御览》误引,亦非自为一书。而《咎徵部》之外所引的"史记",或与《洪范五行传论》有关,或为《史记》佚文,或为《史记》注文。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的柳诒徵 ,他早年的学术活动是其学术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早年并未留学日本 ,而是对日本进行过一次教育考察。这次教育考察的具体时间是在 1 90 3年初。这次考察可以说是柳诒徵进行现代教育与学术活动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2.
柳诒徵是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活跃于学术、思想界三十多年,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即后来的中央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担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大二十年之久,为近代中国的图书馆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柳诒徵先生一生勤于治学,著述宏丰,在史学理论、中国文化史、东南亚史、民俗学、方志学、图书目录学等多个领域均有杰出贡献。柳诒徵先生诲人不倦,提携后进,为中国学术、思想界培养了一批重要学者。本文梳理、总结了近三十年关于柳诒徵研究的主要成果,也提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百年潮》2006,(6):F0003-F0003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原名《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5年创刊,1980年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双月刊,大16开,每期136页,单月15日出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关于留学生与近代中国、文学、语言文字、哲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学科研究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唐初著名政治家魏徵生于何处,历来史书记载不一,《旧唐书·魏徵本传》说他“生于周大象庚子,名徵,字玄成,巨鹿曲城(今河北巨鹿)人”。《新唐书·魏徵传》说他是“魏州曲城人”。近现代人编著的史书分歧意见更大,张(木为)辑《唐文选集》称魏徵“巨鹿人”,《名人大辞典》称魏徵“曲城人”,而《辞海》“魏徵”条却载:“魏徵,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又称魏徵是“巨鹿下曲阳人”,其根据是《北史·魏长贤传》有“魏长贤为巨鹿下曲阳人”的记载,魏长贤系魏徵之父,其父生于此,其子的籍贯亦当是此了。无论近现代人的意见怎样分歧,最有说服力的当然应该是古代  相似文献   

15.
作为民族主义史学的重镇之一 ,柳诒徵一向主张史学要为培育民族精神服务 ,三十年代他明确批评古史辨派的疑古为破坏古史 ,大力发掘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特别注重探寻汉唐盛世中国所以强大的因由 ,从而培养国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柳诒徵在抗战时期的著述以及为光大民族精神的一系列文化活动 ,既是其经世致用学术思想发展的逻辑结果 ,更是在民族危机下中国知识分子作出的自然反应。他有关民族精神的论断 ,可为我们新世纪文化重建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田炜 《江汉考古》2008,(2):115-117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至五册出版以来,已经有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但在字词考释方面仍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利用其它古文字材料与楚竹书进行对比,并通过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对照,对《容成氏》中的"其德酋清"、《内豊》中的"奂"字以及《弟子问》中的"登年"等字词进行重新考释。  相似文献   

17.
现存殿本《明史》地理中的若干失误或待斟之处,多由《明史》成书时徵引原始史料的失误或不审所致;而点校本《明史》地理中的若干瑕疵,多属误校或漏校。追源溯流,查考《明史》纂修所据的若干原始文献,并认真复核点校本的若干点校,发现其中的错漏或待斟之处,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明史》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柳诒徵(1880-1956)字翼谋,晚年号劬堂,又号龙蟠迂叟、盔髯,江苏镇江人,清末优贡,毕业于南京三江师范学堂.继在南京高等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等处任教:1927年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抗日战争期间,任教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1945年抗战结束.  相似文献   

19.
敦煌发现的道骞《楚辞音》残卷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它在《离骚》经方面的文献价值有三:一是异文,其中既有未见于其它版本的异文,也有虽见于他本,而《楚辞音》可对其有所佐证的异文。二是破除通假,还原本字,这一类以"某字宜作某"的形式出现。三是辨析异文,定夺是非。《楚辞音》在王逸注方面的文献价值主要表现在提供了一种早期文本形态,并对《文选》各版本王逸注起到无可替代的佐证作用,同时也使王逸注在流传过程中的历史面貌有了更为清晰的展现。  相似文献   

20.
周氏《涉笔》一书在传世文献当中鲜有记载,只有《文献通考》对该书引用较为集中。而此书究竟包括哪些内容、著者为何人,这些情况目前学界关注甚少。本文主要根据《文献通考》所提供的线索,并结合《宋史》及宋人文集等相关文献,初步判定此书全称当为周氏《西麓涉笔》,成书于南宋中晚期;其内容主要涉及对先秦子书的真伪及其思想的研究、对古代兵书兵制的研究、兼有对宋人文集的评述等;该书作者周氏即周端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