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魏北齐在中国历史上以政治极端黑暗著称。鲜卑勋贵凶残腐败,搞得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注意到了掌握鲜卑军人的京畿都督府的作用。当时,战争频繁,社会矛盾复杂,毫无疑问,军权是政治权力的核心。东魏北齐并没有象北周那样实行府兵制,而是由京畿都督府统领京畿兵和地方上的州兵维护统治。只要认真研读史书就会发现,京畿府是一个  相似文献   

2.
周渝 《贵阳文史》2014,(5):43-46
正1944年,是中国抗战史上最艰难、最黑暗的一年。那一年,每个中国人都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危机;那一年,国民政府发出了"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那一年,有一群不愿做亡国奴的莘莘学子毅然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经层层选拔,这些热血青年学生兵中的一小部分人,幸运地成为了中国的第一批伞兵(空降兵)。本文所述的杨勤槐老人,就是其中一员。  相似文献   

3.
1966年,狂潮陡起,中国神州大地上一场史无前 例的大动乱开始了!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 兵时,"万岁"声如雷,广场上百万红卫兵哭着、吼 着,成为一片躁动翻腾的红海洋。文革初起时,80岁 的斯特朗也热血沸腾,在《中国通讯》中以8页半的 篇幅介绍"文化大革命",向国外心存疑惧的外国人 解释说:它不是"一场接班之争",而是"改造人的灵 魂并建立新世界的梦想"!  相似文献   

4.
一 绿林各帮概况 东北三省从清朝末年以来,就以产生土匪著闻。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它的历史根源的,这是甲午、庚子两次战乱的产物,是清朝反动统治黑暗腐败、对人民残酷压迫和剥削的产物。它是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对于东北的侵略和荼毒所造成的结果,并非由于东  相似文献   

5.
1945年农历三月五日,是广西都安六也乡荼油村新力屯最黑暗的日子,也是相邻的吞依村吞万屯韦振录灾难临头之日。这一天,新婚不久的他,在新力屯遭遇日本兵,被抓去当挑夫。历  相似文献   

6.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天晚上在院里散步时,发现有人不守寺规——翻过墙游玩去了,因为墙角放着一把椅子。老禅师想了想,便把椅子搬开,自己则蹲在原处等小和尚回来。没过多久,果然有人翻墙而入,在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落地时,小和尚才发现刚才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  相似文献   

7.
“我把中国的古代人文精神介绍到韩国,不是因为这是古代的,而是因为这是适应现代需要的。对我来讲,中国古典不是古典,而是21世纪所有人类应该注重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自杀并不是道德缺陷,而是一种反抗。找出中国人自杀的特殊模式和文化解释,以此为切入点,理解中国人的苦与乐,寻找一种中国式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9.
李平 《神州》2014,(3):14-14
<正>相传,仙崖禅师有一个贪玩的徒弟,常常偷偷溜出寺院玩耍。一天晚上,禅师看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就知道有人越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而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小和尚深受震撼,从此再也没有偷偷溜出去玩耍,而是一心一意跟随师傅学习本领,最终成为一代  相似文献   

10.
任建敏 《清史研究》2023,(6):120-132
堡兵制度是明清广西一种独特的地方兵制,兴起于明朝中叶,鼎盛于万历年间。清初,堡兵制度并未像卫所制度一样被直接废除,而是根据广西各地兵防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置。一部分堡兵“化兵为民”,堡田归入正赋,融入当地民户民田之内。还有一部分堡兵堡田,仍然得到清朝在制度层面的承认与延续。地方官府通过“清查造册”“另立军田户名”“给予印照管业”“承田充兵”等一系列制度进行管理,以求实现“寓兵于农”的效果。部分地方的堡兵制度,甚至延续到民国才被正式废除。  相似文献   

11.
正《华彬讲透〈孙子兵法〉》一、"以正合,以奇胜"。这里的"奇"不是奇(qí)谋诡计,而是奇(jī)兵,即在以正兵与敌人交战的时候,永远要预备一支多出来的兵力,出其不意,突然打乱敌人的部署,这是"分战法"的基本法则,是致胜的关键。二、"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此处"计"是全面准确  相似文献   

12.
曹祎婷 《丝绸之路》2013,(10):56-57
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的创作中突出人文主义,在时间和回忆的叙述中运用碎片化的表现方式,通过讲述一个孤独与绝望的故事,展现给读者的不是人类在社会或历史中的地位,而是通过孤独与命运的坎坷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的真实存在。黑暗、死亡、性压抑、人性的沮丧、绝望的情绪弥漫在文字之中。  相似文献   

13.
白起是中国军事史上继孙武之后的又一伟大军事统帅。是秦国历史上战功最卓著的将领,是战国时期唯一保持不败战绩的将领。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这样描述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汉书》曾经引用古谚说:"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这里的"关"不是指山海关,而是指函谷关,而白起便是"关西出将"最有说服力的证据。[1]"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战阵遵循着自己的准则和规律,至于白起滥杀降卒应该以历史客观的眼光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铁的根本问题不是项目的上与下,不是速度的快与慢,不是营运里程的长与短,而是决策论证过程的明与暗。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一直期望着一种万能的思想,不但用以安邦定国,还要用以指导一切。有了这种万能的思想,只要照着去做,世界就会归于至善。中国在先秦之时,还没有确认这样的思想。老、孔、墨、杨,农、兵、名、法,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其中有同有异、有分有合,使一段思想史异彩纷呈。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终于推出了一种万能的、惟一的思想。不是说当时就没有别的思想,而是不准有别的思想。从此中国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按孔子的理论去说,才叫“名正言顺”,然后因名设教,“天下太平”。各行各业,也都要依此行事,断案不以刑律而以《春秋》,退敌不以军旅而…  相似文献   

16.
《越绝书》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绝书》不是地方志,而是一部地方史;它的作者不是东汉的袁康、吴平,而是战国后期人追记而成,东汉时期会稽也不曾有过袁康、吴平这两个人,在历史上乃属子虚乌有;本书的主要内容,记载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时一些政治家游说两国君主时的言论,包括和两国君主的对话及所上富国强兵策略,也记载了两国争霸的某些过程和结局,因此,它主要是研究吴越争霸的历史。当然,既要强兵,因而书中军事思想非常突出,要富国,因而经济思想很有特色。尤其是强调发展农业又同时主张商品流通。其它方面价值很多,但都只是副产品而已;书中所记为吴越两国之事,作者又是吴越贤者,因而在今天来说,它应属江、浙两省所共有,而不是浙江所独有;该书的书名,近代学者俞樾所说比较可信  相似文献   

17.
汉斯·冯·赛克特(V.Seeckt)陆军上将在1920年至1926年负责组建和领导德国国防军工作。1933年和1934年他作为退役军人两次应蒋介石邀请来中国。1933年5月中旬赛克特到达上海,7月6日离开上海经南方回国,在中国的时间大约两个月。6月30日他在北京写给蒋介石一封长信,并且在7月4日请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将此信转交蒋介石。在这封原稿长达21页的信中,赛克特首先谈到了中国军队的重新组建工作。他认为,中国军队的规模不是太小,而是太庞大。按照他的意见,应该在大量削减冗兵的基础上建立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这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亲手组建一支10万人国防军和此后在外国担任军事顾问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18.
《风景名胜》2008,(10):125-125
踏上苏州这片土地的时候,我被各种私家园林所感动。不是因为高大,不是因为精致,而是有一种情怀开始苏醒:我可以触摸过去的历史,不是教科书上的,不是官方文本中的,而是几百年来曾经生活在这一片片  相似文献   

19.
引子:在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前夜,毛泽东在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指出:"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30年后的1976年,中国又一次走到了两种中国之命运的决战关头。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又摆到了中国人民的面前。两种中国之命运和前途,又一次进行了激烈的决战……  相似文献   

20.
上海,作为一个在现代文学作品中被多次塑造的城市形象已经成为了被赋予了众多的象征意义。杨骚,因中国诗歌会而成名的诗人在《夜的上海》一诗中塑造了上海黑暗颓靡的形象。这不是一个孤立特殊的存在,是时代以及诗人自身性格、境遇在文学中的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