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刘保刚 《史学月刊》2022,(4):92-102
天下观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国天下观如何形成?内在理念是什么?对中国自身有何影响?作为中国文化的辩白者,钱穆先生对此有系统的阐述。钱穆认为中国天下观不是地理、政治、文化等意义上的中国中心观。中国天下观是一种心胸,一种道义,它以人文关怀为本。它追求的是人与人相处的大通之道,而不是消灭差异的大同标准。中国人所说的大同是大处同,而非处处同。由人总是人,人性善这个大同,求人与人能够心灵、情感相通。中国天下观是由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中国历史发展过程所造成。中国天下观对中国疆域、民族、文化的形成都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体系内容丰富,本文就中国特色的“文物”概念,中国的文物三大价值观、中国的文物功用观、中国的保护同时代文物观,中国的文物保护单位系列理论等十个方面特色理论,构架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体系,并述其概要。  相似文献   

3.
论中部地区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独特功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魏晓 《人文地理》2005,20(1):126-128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环境多样、人口分布、社会经济水平区域差异大的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分析了中部地区的优势,论述了中部地区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独特功能,指出中部地区是:①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食品供应基地;②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水源地、③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能源地,④中国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中枢地带。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中国的崛起必须是全领域发展,在开发西部地区的同时,必须把中部地区的开发提高到中国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独特功能,进而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原元 《黑龙江史志》2008,(16):134-135
韩国的中国研究历史悠久,但当代韩国的中国学肇始于朝鲜战争。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韩国的中国学经历初创期、发展期、勃发期三个阶段。当代韩国中国学的发展,与中韩关系、国际形势以及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息息相关。随着中韩关系的密切,韩国的当代中国研究更趋活跃,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海外中国研究力量。  相似文献   

5.
1981年,《中国地方志》创刊。为了重温《中国地方志》创刊30年来,特别是创刊之初的艰辛岁月,总结《中国地方志》期刊工作的宝贵经验,2012年9月18日,《中国地方志》编辑部在北京召开《中国地方志》创刊始末采访座谈会。特别采访《中国地方志》原编委、中国地方志协会原学术委员傅能华,《中国地方志》原编委、中国地方志协会原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6.
《旅游科学》2014,(2):F0003-F0003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中国梦”,其卓越之处是对中国传统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提炼和升华。中国正迅速崛起成为国内游、出境游、入境游的全球引领者。旅游业与中国梦关系紧密,是实现中国梦的表现力、推动力。本次对话第一次汇聚中澳和其他国际知名专家,共同探讨如何最有效利用旅游业为中国梦做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张勇 《神州》2011,(9X):17-18
在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的今天,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继承与发展便显得尤为重要了。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它不仅拥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思想和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发展的必然选择,还是中国人文化艺术审美方式发展的重要体现。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精神、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精神、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精神以及中国传统绘画的古典精神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直在探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错综复杂,这给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提出了难题和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困境,是时代交给我们的历史任务。正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处的困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正确态度,我们才能完善现今在实践、理论、制度上的不足,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行。  相似文献   

9.
周威 《神州》2013,(14):239-239
中国文化渊源流传,中国舞蹈据记载早在纪元前四千年新石器时代的韶山文化中就已经存在。然而,中国古典舞却是个新生事物。中国古典舞自20世纪50年代提出概念伊始,中国古典舞工作者根据中国传统戏曲舞蹈、武术、石窟壁画、出土文物等整理创造出风格雍容大度、精确严谨、优美清丽的古典舞蹈。古典舞蹈源出于中国传统文化,一动一静中传达出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的底蕴。本文仅自"变"与"韵"的基本范畴对中国古典舞进行简单的审美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许洪卫 《神州》2013,(6):232-232
艺术家的作品影响着观众,观众的欣赏要求又培养了作者。中国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与艺术精神。中国的文化艺术陶冶了中国观众,中国观众欣赏的习惯是具有中国独特艺术精神的作品。传统的文学、诗歌、绘画、戏曲、舞蹈和雕塑等艺术只需手势、眼神、动作或唱腔就能表现环境和人物的心情,而每一个手势、动作、眼神和唱腔又是写心达意的造型所必须。中国的  相似文献   

11.
宫恺 《神州》2013,(31):234-234
钢琴艺术是来自西方的音乐艺术,自从100多年前传入中国,在接受、学习、借鉴这一人类优秀音乐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中国钢琴音乐在声韵、旋律、节奏等多方面都通过吸取中国民族音乐的精华,呈现出浓郁的民族化特色。要对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有更明确的认识,我们应该了解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发展历程,探究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发展路径,进而领悟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2.
中铎是指中国本土传教士。西洋传教士要把天主教输入中国,深知必须有土著人员的配合,因而重视中国神职人员的培养。如在中国本土开办初修院,在意大利开办中国学院,招收中国青少年信徒。中国教徒中的执着者,在洋教士的资助下进入澳门、周边国家地区和西欧各类教会学校,学习神学,成为修士、神父。教会与信徒两种力量结合,造就了中国神职人员。在清代前期的禁教环境下,中铎协助潜匿、潜入的西洋传教士在广东、福建、江苏、直隶、湖南、湖北、江西、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奉天等教区持续活动,延续了中国教徒的宗教生活,以至发展新教徒,使得中国天主教不绝如缕。从法显、玄奘到清朝前期郑玛诺、殷若望、杨执德等人的留学经历可知,中国早期的留学生均是以学习宗教神学为目的,亦是民间自发进行的,这种现象值得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3.
史念海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和历史地理学家,不仅在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地名学、方志学等学科领域中作出了杰出贡献,还是中国古都学的创始人,为中国古都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开创性贡献。概括起来,史念海先生对中国古都学研究的开创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1、发起和创立了中国古都学会,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学术队伍;2、创建了中国古都学,奠定了中国古都学研究的理论基础;3、坚持“为世所用”的治学理念,指明了中国古都学研究的目的和方向;4、总结和勾划出了中国古都发展的基本面貌和规律,推动了中国古都学研究的发展;5、不断开拓中国古都学研究的新领域,开辟了中国古都学研究的广阔前途;6、对古都西安进行了综合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于存在共产国际这个信息传播中枢,中国的红色革命信息,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得到了持续传播。《共产国际》、《中国论坛》、《今日中国》等英文刊物,是传播中国苏维埃运动信息的主要途径。此外,中国红色革命信息也曾通过一些公开出版的著述、共产国际和中国党之间的联络人员的报告、公开播音的广播电台等途径得到了传播。  相似文献   

15.
杨雪飞 《收藏家》2014,(1):15-21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与中国本土文化水乳交融中不断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佛教造像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在吸收印度、中亚、西亚等地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的技艺和审美,发展形成中国美术的重要门类。  相似文献   

16.
花芳 《神州》2011,(11):187-187
中国古典舞身韵不同于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泛指具有传统古朴风格,表现古代题材的舞蹈。而中国古典舞身韵则是在中国古典舞的基础之上对人体“身韵”的强调。“身韵”,即是对人体的形体和神韵的训练方法。它包括形、神、劲、律。  相似文献   

17.
张翠莉 《沧桑》2012,(1):95-97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就提出和实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实现途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14年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完成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修订版针对中国在从文物保护向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保护类型,中国文物保护存在的社会参与、合理利用问题,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和理论讨论的基础上,在延续2000年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核心精神的前提下,提出了保护对象价值、保护原则、保护措施、合理利用等新的内容。《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修订版反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提高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基准线,对未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山茶》2009,(1):85-93
清乾隆年间,英国画师威廉·亚历山大随知名的马戛尔尼代表团来华,走遍了中国沿海城市。返国后,他出版了彩色铜版画的中国游记,内容涵盖中国人的衣食衣住行及各地民情风俗,在欧洲造成极大的轰动。亚历山大对于中国运输工具描绘最多的就是舟楫,可见船只在中国交通运输中的普遍。其实,即使在民国时期,船依旧是中国人远行的主要工具,一张船票就意味着长别离。然而,西方文明也不可阻挡地进入了中国,飞机、火车、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在战乱年月,这些洋制造带来一股清新的风潮,也装点了中国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我的中国:翻译家沙博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博理(Sidney Shapiro),1915年生于纽约,1947年只身来华,1963年加入中国国籍,是在中国生活、工作了半个多世纪的翻译家、作家、中国问题学者,曾任中国外文局英文版《中国文学》、《人民画报》译审,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人们通常把他与爱泼斯坦、陈必娣并列,称他们为“陪伴中国人民走过半个世纪的外国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