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昌桥头,蛇山之首耸立着一座古香古色的石灯,名叫孔明灯。关于孔明灯的传说很多。相传,诸葛孔明能神机妙算,知过去未来。他临终前安排建造此灯给后人舵船渡江作“灯塔”用。 有人说孔明灯一直不加油,从建成到清朝初年从未熄过,也无人揭开灯盖,到了清代乾隆年间,一个姓刘的巡抚大人路过武昌,兴游黄鹤楼,来到孔明灯前,听随从说孔明灯千百年无人揭开盖加油,但灯从不熄灭。  相似文献   

2.
灯会     
正灯会(肥东洋蛇灯),主要流行于肥东县包公镇大邵村及附近区域的民俗活动,距今有400余年历史。洋蛇灯起源于当地"洋蛇救命"的传说,以此为基础扎制蛇灯,祭拜神蛇,后吸纳民间舞龙元素,加入信俗仪式,逐渐形成具有节庆娱乐性质的民间祭祀活动。邵姓宗族男丁代代相传,每18年玩一次灯,每玩一次蛇身增加一节,通常在春节期间玩灯。2008年,肥东洋蛇灯被列入第二  相似文献   

3.
秦淮灯彩是我国传统灯彩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制作集中国传统的编扎、绘画、书法、剪纸、皮影、刺绣、雕塑等手工技艺于一体。秦淮灯彩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六朝。自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倡导元宵灯节活动以后,秦淮灯彩艺术得以迅速发展,出现“家家走桥,人人看灯”之景象。1985年以来,一年一度的名扬海内外的秦淮灯会和灯市,使灯彩这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得到恢复,得到了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提升。1996年,秦淮区获“民间艺术(灯彩)之乡”美誉。2008年“秦淮灯会”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12年“秦淮灯会”启动申报“世界非遗”。历史上的秦淮灯会,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秦淮灯彩的传承人大多也就生活在秦淮河两岸。其中,陆有昌便是国家级“非遗”秦淮灯会传承人,出生于1944年1月,中专学历,南京江南龙灯厂厂长、总工艺师。1954年他跟随父亲学做荷花灯、飞机灯等十多种传统的秦淮灯彩。2006年扎制的莲花灯入选国家特种纪念邮票。  相似文献   

4.
元宵、七夕、中秋……都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有关月神的节日,其中,元宵,又是保留了最纯粹民族精魂的民俗,值得我们去触摸它的生命底蕴。月圆“一年明月打头圆”,元宵节既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又是春节结束的庆祝之日,在中华民族的节庆民俗生活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最早的元宵节起源于秦汉年间,秦末已有“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说。可见元宵节是从“敬神送年”这一民族风俗演变而来的。汉代,刘恒平息吕氏家族叛乱,恰巧是在正月十五日。刘恒为了庆祝胜利,大赦天下,普天同庆。一时间,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彩灯布满了大街小巷。相传到了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开始有了街头放灯的习惯,从那时开始,正月十五元宵节也被称之为“灯节”。唐代玄宗时,每逢正月十五就在宫廷中用绢丝扎成二十节、高150丈的灯楼,上面悬挂珠玉金银穗坠,铮铮有声。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渐渐南移,元宵节的中原文化色彩之中日益融入了长江以南的许多民间文化元素,特别在今天的江苏地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风情。到了明朝,朱元璋建都南京,规定从正月初八挂灯,到正月十七收灯。当时王侯封地都扎制万盏“鳌山灯”,唯独南京在午门前扎制规模更加宏大的“鳌山万岁灯”,数万盏灯彩叠为山形,另有数百伶...  相似文献   

5.
中国早在五代时期就发明了利用热空气升空的“孔明灯”来进行军事联络。18世纪末,法国人蒙哥尔费兄弟俩在“孔明灯”的启发下,成功研制了载人热气球。此后气球更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在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及1894年意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韩艳 《神州》2011,(25):66-69
"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所扮有耍和尚、耍公子、打花鼓、拉花姊、田公、渔婆、装态货郎、杂沓灯术,以博观者之笑。"这是清代文学家,吴锡麟在《新年杂咏抄》中关于商河鼓子秧歌盛  相似文献   

7.
1958年“大跃进”,河北省和全国一样,“天上有多少星,地上有多少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搞得热火朝天。1959年反右倾运动中,全省脱产的党员干部有5802人被戴上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和严重右倾帽子;全省八个地、市委书记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这就像在“大跃进”的基础上又点燃了一把火,人们的思想更加混乱,言路更加闭塞,“五风”继续泛滥,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相似文献   

8.
乔光辉 《文献》2006,(1):123-126
十二卷本<剪灯丛话>是一个罕见的文言小说选本.陈良瑞在<文学遗产增刊>第十八集、程毅中在<文献>1990年第2期先后撰文考述.然而,书前武林虞淳熙的题辞并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惟程毅中先生称:"这本书没有编辑者的姓名,但书前有一篇武林虞淳熙的题辞,称编者为'自好子'.……如果不是刻书人冒名假托的话,那么自好子编辑<剪灯丛话>的时间大约在万历、天启年间.因此董康和戴不凡把<剪灯丛话>定为明刻本还是有根据的."很明显,虞淳熙题辞的真伪对于判定<剪灯丛话>的成书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戏曲纸扎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鲁建 《民俗研究》2000,(3):175-179
供奉纸扎,是宋代以来丧俗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遍及我国各民族和地区的纸扎的种类不外乎四大类:其一是神像,多流行于河北、陕西、福建、台湾等地,西北地区扎制大件的较多,闽南地区多流行小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经幢与石灯、灯幢三者形制上的比较,提出了金华万佛塔出土的所谓“经幢”,是宋代所刻经文的幢子配装在唐代石灯部件上而成的,进而认为此“经幢”兼有经幢和石灯的功能,故改为“灯幢”之名称更妥当。  相似文献   

11.
“背灯祭”。在深夜举行,关闭门窗,熄灭灯火。司祭者多为童子萨满,祭祀时边诵祭词,唱神歌,边婆娑起舞,同时用神刀、腰铃、卡拉器(一种用木板组成的乐器)合奏出沉重和诣的声响,象征神祇在夜风中行走的脚步声,制造出一种肃穆,神秘的气氛。 有一首《背灯调》的歌词是: 夜深人静星出全, 严禁犬吠与鸡鸣。 紧闭门窗熄灯火, 肃穆跪祭献虞诚。 描述了祭祀的情景和崇敬、虔诚的心理。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于荥阳市苜蓿洼村M18、M19两座晋墓中各出土多枝灯一件。这种类型的灯具,多见于中原地区的东汉墓葬,晋墓出土较少。本文认为这两件多枝灯应当属于典型的树枝型样式,而非考古报告的复原图类型;且从出土位置和墓葬组合来看,这两件多枝灯具有典型的祭祀和礼仪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赋旗类考     
汉赋为“一子之学”,最资学问,其突出表现在广取名物,无所不包。其中旗类在汉赋中频繁出现,然祖述为少,鲜本《诗经》,多为赋家临文自创,并不能据此为实,凸显汉赋凭虚铺陈的本色。同时也可见赋家临文创制求异类推、自夸学问的心理趋向。旗类多伴随天子出行,或见于狩猎、或见于祭祀、或见于出征、或见于巡行,星、旗、伐、祭紧密相关,这真切反映出汉代的天人感应观念。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西安市北郊尤家庄战国墓地出土铜灯的铭文中“龙阳”是楚国地名,“邑子”,文献习见,在铭文中是墓主的同乡。秦墓中伴出楚漆器、楚铭文和秦铭文,这为墓葬之中多元文化共存提供了新颖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在汉代西王母信仰的影响下,四川地区东汉晚期出现了西王母陶灯。这类器物有两种类型:单体式和组合式。它们分别属于同一文化系统中的两个地域子传统,有着各自的构思来源和发展体系。西王母陶灯颇具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它不仅是四川汉代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四川汉代西王母图像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江苏地区出土的汉代铜灯制作精美、数量众多,根据铜灯的基本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七个大的类别,分别为:豆形灯、豆形灯的变体、行灯、多枝灯、卮灯、辘轳灯、釭灯等。秦汉时期,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礼器作用逐渐式微,更多地向实用器转变。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青铜灯具即可反映出这种转变。  相似文献   

17.
正2月25日,2016中国(新县)乡村复兴论坛(以下简称"乡村复兴论坛")组委会在清华科技园召开新闻发布会,盛情邀约各界人士4月去大别山畔踏青、到西河村参加乡村论坛,瞧瞧复兴之中的"一城三线",看看精准扶贫的传统乡村。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家媒体、10多家致力于古村镇保护与发展的政府部门、学术机构、企业、公益组织、基金会等代表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8.
在汉代西王母信仰的影响下,四川地区东汉晚期出现了西王母陶灯。这类器物有两种类型:单体式和组合式。它们分别属于同一文化系统中的两个地域子传统,有着各自的构思来源和发展体系。西王母陶灯颇具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它不仅是四川汉代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四川汉代西王母图像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饽饽磕子     
张从军 《民俗研究》2020,(3):F0003-F0003
饽饽磕子,又称点心磕子、面磕子等,是民间制作面点的模具。过去农村,货物流通不便点心都是自家制作,面模也同样出自农民之手。民间用品,多就地取材。饽饽磕子为便于雕刻和长久使用,多选用硬度较高的枣木、梨木的材质。这件饽饽磕子用的是柳木,质地比起枣木、梨木来要软得多,但易于挖凿。在磕子的正反两面,雕凿了8个花样的面模,每面4个,正面4个较深,反面4个较浅。  相似文献   

20.
雷金息 《旅游纵览》2016,(11):68-72
正资江万盏河灯漂流千年祈愿当夜幕下的湛蓝渐渐褪去,风雨桥上人如潮涌灯光璀璨,盏盏孔明灯或飘或浮点缀夜空,满江的河灯载着美好的祈愿,在资江的柔波里随波逐流……舜帝斩龙、河灯仙子的故事在夜幕中娓娓道来。这是天上的街市?这是银河的天灯?这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资源河灯节。"古来滔滔资江水,月半歌节放河灯;山歌阵阵表心迹,河灯盏盏祈太平"。农历七月十四日中元节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资江河畔人山人海,焰火腾空,烟花绽放,盏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