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史学界对 5至 1 3世纪的中古西欧政治史鲜有探讨 ,迄今只见少数论文涉及。孟广林先生的新著《英国封建王权论稿》一书 ,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中的第一部学术专著 ,我国著名史学家马克先生为之作序。这部著作近 33万字 ,共 7章。各类数字统计表 1 3幅 ,插图 4幅 ,并附有主要译名索引表与对照表以及大量参考书目。作者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在认真梳理西方学术史与大量搜集史料的基础上 ,将传统政治学与新政治学的方法结合起来 ,对从诺曼征服到大宪章时期英国封建王权的形成发展、王权与世俗贵族、教会、城市市民…  相似文献   

2.
岳蓉 《史学月刊》2006,2(9):59-64
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互动的结果。从权力政治学的角度考察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政治动因,可以发现,中世纪王权在权力政治发展中的演变历程正是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积累过程。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政治动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国家原则对封建原则的消解;二是以王权为代表的世俗权力与教会权力的冲突与斗争。在这两方面作用的互动过程中,王权在国家原则的制约下巩固与发展起来,为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创造了决定性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前期英国封建王权与基督教会的关系 ,处于“二元统一、对立”的状态中。从总体上看 ,英国封建王权和基督教会基于共同利益的政治联合 ,必然居于支配地位 ,而双方权益的纷争则处于从属地位 ,最后常常以相互妥协而告结束。这种看似矛盾而实则存在合理性的状态 ,稳定着英国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在东西封建政治史上 ,9— 1 3世纪的西欧封建王权 ,可谓是非常晦暗而复杂的一个问题。由于奠基在日耳曼人的原始军事民主制、“西方式”的封建制与基督教神权政治文化传统上 ,西欧封建王权的属性、地位及其政治基础并不明朗 ,各国王权的发展趋势也不尽相同 ,因而对这些问题的诠释难度很大 ,且存在着学理上的差异与纷争。同时 ,西欧封建王权也是一个富有学术与理论意义的研究领域 ,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将大大深化对西欧封建社会的认识 ,有力推动对西欧封建政治史之特殊历史规律与东西方封建政治史之共同规律的求索。新近问世的《英国封建王…  相似文献   

5.
一般而言,西方学者将10至14世纪的西欧王权称为封建王权。西方的酉欧封建王权理论主要包括如何估价王权的性质、地位、权限、发展等重要问题。这些问题极为复杂,要对它作出理论上的界定和论证颇为不易。当代英国著名史家N·扎考尔曾指出,由于日耳曼原始民主传统、教会王权神授理论和封建“契约”关系等诸种相互矛盾因素的影响,“中世纪社会中的国王地位变得模棱两可”,难以论证。一个世纪以  相似文献   

6.
一二五八年至一二六七年英国贵族改革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258年开始的英国贵族改革运动是由于王权在发展过程中触动了部分贵族的利益而引发的,冲突在1258年爆发与当时的具体历史环境也有重要关系。反对国王的贵族一度控制了政权,他们动机各异,合作难以持久,尤其是1263年开始的内战和贵族执政更缺乏法律和传统的正当基础。贵族改革运动并未使王权脱离向上发展的轨道,但这场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亨利三世对王权的过分扩张,一些积弊得到了纠正。《牛津条例》作为贵族的行动纲领,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贵族组织的议会也为中世纪英国议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中世纪后期的英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动与议会君主制的形成,世俗贵族在层级划分上渐趋严格,形成了爵位贵族、男爵、小贵族三个阶层。而在爵位贵族、男爵中,则有一个享有显赫政治特权的议会贵族群体,他们对王国高层政治活动的直接参与,直接影响到了封建君主政治的历史走向。同时,由于"变态封建主义"的盛行,在议会贵族中,区域性大贵族———超级臣属———日益崛起,他们通过承接国王对"合同军"的征召,以付酬军役组建私家军队,强势干预国家政治,操控议会,甚至借助议会这个平台武力篡夺王位。由此,君权与贵族的冲突,构成了中世纪后期英国政治史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有关洛克分权学说的文章发表了不少,但多是从洛克分权学说的理论依据、三权间的一般关系及历史地位入手的,而对洛克的“议会至上”思想谈之甚少,对其议会改革主张更是不曾论及。对此,我想略述拙见。一17世纪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其斗争的主要焦点是:王权服从法律,还是法律服从王权;以国王为首的行政权应隶属于资产阶级参加的立法议会,还是议会隶属于国王。围绕着上述问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议会为阵地,以议会军为后盾,与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展开了激烈斗争。革命经过内战、  相似文献   

9.
孟广林 《世界历史》2000,2(1):43-50
在中世纪封建时代,作为英王国的最高地方政府的郡,在加强国王的政治集权、维护王国的地方统治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从诺曼征服至大宪章问世前的百余年间,前期英国封建王权尤为重视对地方郡政的控制,通过对郡政弊端的大力整饬,使郡成为王权支配地方的强有力的政府机构,史家由此而称中古英国的郡制是“西欧君主所设计的最有效的地方行政制度”①。对这一时期英国封建王权整饬郡政的历史现象作一剖析,将有助于深化对中古英国政治史特别是英国封建君主政治的理解与认识。鉴于国内史界同仁对此重要问题尚无专文论析,笔者愿就…  相似文献   

10.
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马克思所给予的评价是“被钳夹在贵族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1)由此可见英国贵族给予英国近代政治以十分深刻的影响,所以研究英国的近代政治制度必然要关注贵族阶级。有关阶级史的研究中,经常出现有关英国的新贵族问题,史学界对英国的新贵族的理解还未尽一致。鉴于此,本文准备对新贵族作一些分析,并对新贵族与各阶层的关系发表一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马克思所给予的评价是“被钳夹在贵族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1)由此可见英国贵族给予英国近代政治以十分深刻的影响,所以研究英国的近代政治制度必然要关注贵族阶级。有关阶级史的研究中,经常出现有关英国的新贵族问题,史学界对英国的新贵族的理解还未尽一致。鉴于此,本文准备对新贵族作一些分析,并对新贵族与各阶层的关系发表一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姜德福 《世界历史》2002,(4):121-121
阎照样教授的《英国贵族史》一书,由人民出版社于2000年6月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综述英国贵族演变的专。全书分为6章:贵族起源、封建贵族制的确立、兴盛与衰落、衰落与变异、“贵族时代”、真正的衰落,揭示了英国贵族演变的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13.
刘畅 《史学月刊》2024,(2):76-86
自1066年诺曼征服至1215年《大宪章》的颁布,是英格兰封建王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封建王权与地方社会的关系以国王和郡守为典型代表,大致呈现三个阶段。首先,三次郡制改革体现了诺曼征服后国王加强地方统治的决心,且国王在二者关系中占据主动。其次,郡守的身份地位和职能属性反映了国王所推行的地方代理人制度,表现为封建王权对地方社会的主动介入。最后,郡守对国王的反抗代表了这一时期地方社会与封建王权之间的权力紧张。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国王和郡守的关系不仅透视出王室政府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博弈与妥协,也凸显了封建王权介入地方社会的最终目的和行为本质,进而二者在权力调适下趋于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十六世纪英国“王权至尊”的确立与教皇权的衰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权至尊”的确立是英国16世纪宗教改革的核心事件。它的确立直接导致“教皇权至尊”原则的衰落,削弱了教皇和教会管理社会和宗教事务的功能。在“王权至尊”确立后,英国16世纪僧俗两界的权力体系得以重组,宗教改革演变为政治变革。“王权至尊”由亨利八世创立,确立了王权在宗教和世俗世界独一无二的统治地位。“国王在议会中”使国王拥有了立法权。国王可以联手世俗立法机构直接面对教职会议并使其职能削弱,最终一身二任的国王实现了对教会的直接管理。但“王权至尊”的确立并非终局,质疑其合法性的声音从未停歇,膨胀的王权最终还得面临进一步的“被革命”。  相似文献   

15.
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 ,就阶级属性而言 ,英国先后出现了原始部落军事贵族、封建贵族、资本主义土地贵族、工商业资产阶级贵族和中产阶级“工党贵族”;而贵族等级制和名号的变化则主要有五次 :先后在盎格鲁 -撒克逊时期、诺曼征服之后、1 4— 1 5世纪、1 7世纪初和 1 958年。  相似文献   

16.
《大宪章》是英国封建王权与贵族、教会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无论是表述话语、思想框架还是权益诉求上,《大宪章》都彰显了那个时代固有的封建性。《大宪章》条款的主体部分,乃是要将君主肆意独裁所跨越的封建权益边界厘定下来,恢复贵族、教会的传统特权。同时,其中对城市特权的承诺及其一些模糊的表述,也为后人的解读提供了宽泛的想象空间。在其颁布后的数个世纪中,《大宪章》不断被确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但另一方面,《大宪章》又不断遭到王权的践踏,直至在都铎"新君主制"扼制下处于"沉潜"状态。只是到了17世纪初,随着社会政治现实的变动,《大宪章》才被赋予了"自由""权利""法治"等"现代性"思想内核,并为19世纪后期勃兴的"辉格诠释模式"加以阐扬,但这一将现实与历史机械对接的做法在西方史学界不断遭到质疑。由此,如何解读《大宪章》的历史底蕴及其政治影响,应该引起中国史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中世纪对于西欧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封建政权与教权的依存和斗争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主线。罗马城内的教会是西欧天主教的精神统治中心,教皇是其中的首脑。当教会的势力发展到鼎盛时期,教皇则拥有了无可比拟的权力,并将权力延伸到了世俗领域,权势超过了世俗君主。从十一世纪末到十三世纪末,教权超越了西欧各国的王权,不管是在精神领域还是在世俗领域都可以与世俗王权相抗衡。  相似文献   

18.
乔治·蒙克是个臭名昭著的历史人物,正是这个乔治·蒙克在1660年实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造成了英国历史的重大曲折。蒙克是什么人,他是怎样实现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本文试做简单的论述。蒙克是个没落的封建贵族的纨袴子弟,是个死硬的王党分子。蒙克于1608年12月6日生于英国得文郡特林顿附近的波赛勒吉领地里。1625年经亲友多方帮助,到理查·格雷维尔那里当兵。由于蒙克肯为专制王权卖命,善于投机钻营,到1640年英国革命爆发  相似文献   

19.
论日本大化改新的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认为,日本大化改新是一场不成功的社会经济改革。大和朝末期,日本氏姓贵族崛起,开始与朝廷抗衡。孝德天皇为维护王权发动了以班田制为核心内容的大化改新。班田制是以中国唐朝的均田制为母体而制定出来的土地制度。它不是日本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冲破旧的生产关系束缚的结果,而是孝德天皇出于压制氏姓贵族的政治需要,引进隋唐律令,自上而下强制推行“新政”的产物。七世纪时,日本已经出现了变革生产关系的趋势,大化改新使这一趋势受到压抑,导致氏姓贵族通过曲折道路建立起领主封建庄园。最后,地方贵族、豪族势力逐渐壮大,压倒了中央贵族,王权随之衰落;到镰仓幕府倡立御家人制度时,就形成了领主制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中世纪欧洲的教皇权与英国王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世纪欧洲的教皇权与英国王权刘城教皇权与王权,是并存于中世纪天主教各国的两种权力体系。正确地评价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中世纪的西欧社会和16世纪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以英国为例,对教皇权与王权的关系以及这两种权力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