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盛京(今沈阳)皇宫中的“崇德五宫”后妃,即中宫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是清太宗皇太极于崇德元年上尊号称宽温仁圣皇帝后册封的,距今已有三百五十年的历史。三百多年来,“崇德五宫”建筑历尽沧桑,几经重新修建,至今仍保持着其历史的面貌,供中外来宾观赏。本文拟对“崇德五宫”及其当年的主人作一些简略的考释。  相似文献   

2.
50年代初在平泉县蒙和乌苏乡八王沟村发现辽大长公主墓,墓内随葬品早已洗劫一空,仅存石棺和墓志。…据墓志载,大长公主是辽景宗与萧皇后之长女,名为观音女,她的丈夫为北府宰相萧继远(《辽史》表传为萧继先),辽圣宗为其弟,兴宗为其侄儿。在景宗时期,大长公主被封为齐国公主,到了圣宗时期,加封晋国长公主,赵魏国长公主,兴宗重熙元年特加“大”字,册封秦晋国大长公主。重熙十五年冬十一月十七日薨于龙化州(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八仙筒一带)。于第二年十二月十五Ft葬于马盂山(即今平泉柳溪乡光头山)脚下。享年76岁。大长公主的墓葬  相似文献   

3.
本文围绕叶家山M107所出土的一件曾伯爵铭中"西宫"铭文,讨论了西周金文中的"东宫"和"西宫"问题,认为金文中的多数"东宫"和"西宫"可能是不同于传统所认为的后宫之制的名称,由已发现的西周宫殿建筑基址格局分析,作为官署的东宫和西宫西周可能是存在的。从西周青铜器铭文所映的职掌分析,有别于王室后宫的处理国之政务的官署之宫,"东宫"和"西宫"可实指主政于官署的具体的人,"东宫"和"西宫"的主政者必定是王或侯之子及宗亲,由其官署演变为官名。由此认为叶家山M107墓主就是主政曾国西宫官署的人,并再次论证了西周早期金文中的"南公"非南公适莫属。  相似文献   

4.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不久,即确定了公主、驸马封号。洪武四年(1371)正月礼部奏曰:“按唐、宋会要,皇姑、皇姊、皇妹、皇女皆称公主,其夫称驸马;若王以下女止称郡主,其夫止称所授官。今皇姑称大长公主,皇姊妹称长公主,皇女称公主,其夫称驸马,秩从一  相似文献   

5.
清代自太祖至咸丰九位皇帝中,共有皇女86位,另有12位亲王、郡王、贝勒之女为宫中抚养者,计98位。其中有23位幼年早殇,清室实际有皇女65位,清代的等级制度非常严格,对后妃生育的皇女也有等级规定。荣安固伦公主为清代最后一个皇女,是咸丰的女儿。荣寿固伦公主是清代最后一个公主,为恭亲王的女儿,被慈禧抚养宫中。但因两者都被封为固伦公主,以至有人把两位公主弄混了。本文以一些史料和清代的公主制度进行分析比较,加以考证。一、清代公主制度的建立在祟德改元(1636年)以前,公主统称格格,格格是满语,汉语译为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大唐故临川郡长公主墓志铭》为中心,结合唐临川长公主墓出土的两通诏书刻石,对李孟姜公主由郡公主升为郡长公主的历史原因进行考察,得出结论——"皇之姑,封大长公主,皇姊妹,封长公主,皇女,封公主。"  相似文献   

7.
彦杰 《中华遗产》2021,(3):60-63
公主,长公主,大长公主,王姬,帝姬,格格……历史上,帝王女儿的称谓五花八门,其中隐藏了多少故事?记得1998年电视剧《还珠格格》开播后,全家老幼每天都要准时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兴味盎然。一边看一边还要热烈地讨论剧情。有意思的是,有的长辈不会说普通话。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叶家山M107出土的"西宫"铭文爵等相关材料进行梳理,尝试探讨西周金文中"西宫""东宫""南宫"的问题,并结合相关材料分析M107及叶家山西周墓地的特征。本文认为"西宫"长期为寝、庙之称,用于人名或族姓名的情况不多,且地位不详。"东宫"则多为高等级贵族之称,亦有作为宫室名之情况。"南宫"为族氏名,极少用于宫室、处所名。"东宫"铭文较集中地与王室活动相关,而少见于各封国,"西宫"的情况与"东宫"基本一致,仅有两个特例都出在曾国,"南宫"器物则散见于各诸侯国。基于现有材料,将M107定性为曾国一般公卿贵族较为稳妥。  相似文献   

9.
在海内外众多关帝庙中,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是面积最大、规模最完整、建筑最恢弘的武庙,被誉为“武庙之冠”。占地约17万平方米。庙区分为三条轴线,中为庙堂,两侧为东宫、西宫,庙堂又分为主庙与结义园两部分,主庙为“前朝后寝”的帝宫建制,  相似文献   

10.
《文史月刊》2013,(10):73-73
据何休注《公羊传》说:"西宫者,小寝内室,楚女所居也。"后称妃嫔居住的地方为西宫。东宫则是太子所居之宫,也用以指太子。 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什么"东宫娘娘"、"西宫娘娘"的称谓。尽管戏剧或小说中常有这样的称呼,但那毕竟不合史实。直到清朝末年,才有了东太后、西太后的叫法。  相似文献   

11.
清和硕恪靖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赛汗路公主府街11号,现为呼和浩特博物馆馆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硕恪靖公主”,亦称“恪靖固伦公主”,她一生三次受封,三迁府邸,与蒙古草原的和平安宁息息相关,与蒙古民族的繁衍生存血脉相连。她的品级、封号以及金册,圈点了她不同寻常的一生。公主的名称·品级“公主”之称,始于战国,始用于诸候之女,周朝时称王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有:“公叔为相,尚魏公主”。又《李斯列传》:“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战国时期,又把诸侯之女称为“君主”。《史记·六国表》述:“(秦)…  相似文献   

12.
李晋平 《中华遗产》2021,(3):142-151
宋明两朝面临北方民族的威胁,却无一公主出嫁外蕃,坚决拒绝和亲,究竟为哪般?和亲哪有纳币好“我朝长公主出嫁,嫁妆不过十万缗(min)钱,一次付清就没了,哪能比得上年年给岁币实惠呢?”  相似文献   

13.
张传伦 《收藏家》2004,(6):42-46
九格格爱新觉罗·毓霖嘉的阿玛(阿玛为满语中的父亲)溥伒,号雪斋、雪道人,为清代宗室觉罗,正宗的天潢贵胄,封固山贝子,后以书画名世。格格是清朝皇族女儿的称号,遵清制,亲王女称和硕格格;郡王女称多罗格格;贝勒女亦称多罗格格;贝子女称固山格格;镇国公、辅国公女只称格格。九格格的四世祖是宣宗道光皇帝,父为贝子,自是血统高贵的固山格格。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九格格无法选择的是,她降生人间时,大清的龙旗已降  相似文献   

14.
帝王之家 神秘童年 韫和的祖父爱新觉罗·奕 ,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受封为醇亲王。奕的第二个儿子叫载 ,在短命的同治皇帝驾崩之后,被慈禧太后立为皇帝,这就是光绪。韫和的父亲载沣即奕 的第五个儿子。他的长子溥仪就是末代皇帝宣统,他自己即受命监国摄政王。 载沣曾娶一妻一妾,按清代皇族的俗习,妻子叫福晋,妾即称为侧福晋。福晋并生有两男三女,即溥仪、溥杰与韫 、韫和、韫颖。在这个帝王之家,福晋生下的男儿都称为阿哥,女儿即叫做格格,如果按汉人的习惯,就是公主的意思,所以韫和在王府里排是二格格,或说二公主。她是光绪的侄女,宣统的妹妹…  相似文献   

15.
努尔哈赤是明末女真族的民族英雄,后金政权的创建者,清王朝的奠基人,属建州女真人。而东哥格格(格格,满语小姐、公主之意),后来明人称其为叶赫老女,姓叶赫纳喇氏,是海西女真叶赫西城贝勒布寨之女,贝勒布扬古的胞妹。二人虽然同属女真族,但却隔着千山万水,天各一方。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1,一桩不幸的政治婚姻把二人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十五岁的东哥格格被其兄布扬古许婚于三十九岁的努尔哈赤。自此以后,东哥格格就变为叶赫贝勒从事婚姻外交时握在手中的一枚颇有分量的筹码,屡屡地被置于权位、领土与婚姻相争的旋涡之中,一幕幕国破家亡的惨…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在科尔沁草原陆续发现了几座清代公主墓,扎鲁特旗固轮雍穆长公主墓就是其中的一座。确定地说,能称为公主墓的,应是出身皇室或育于宫中的诸王之女。《清史稿·公主表序》记载,清代皇后的女儿封为固伦公主妃嫔的女儿和由中宫抚养长大的宗室成员家的女儿封为和硕公主。公主的丈夫,满语称为"额驸",这是汉语"驸马"的意思。这些下嫁给外藩王公的公主死后,所葬的地点都是有规定的,据有关文献记载,清代  相似文献   

17.
吴风 《中华遗产》2021,(3):112-117
和亲是中原王朝外交关系中的一个常规武器,但所嫁真的都是“公主”吗?亲疏不同,尊卑有别。这背后,藏着大家心知肚明的“游戏规则”。皇后之女,才配和亲?汉高帝七年(前200年),大汉开国皇帝刘邦轻敌冒进,被匈奴人围困在平城(今山西大同)白登山,长达七天七夜,后来,靠着大臣陈平妙计才侥幸脱险。  相似文献   

18.
陈引奭 《风景名胜》2009,(11):34-35
荣兴堂上陈列被誉为临海钱氏三宝之首的钱氏铁券(复制件)。铁券为唐昭宗皇帝所赐。券上原刻有诏书333字,全部用黄金镶嵌。初供于杭州钱氏祖庙,再藏钱景臻之驸马府,后随大长公主携藏于临海。宋代诗人陆游曾观而跋之:"余年十二三时,尝先太夫人于台州得谒见大公主,铁券尝卧内,壮如筩瓦……。"  相似文献   

19.
礼亲王代善(1583—1648)是努尔哈赤第二子,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和硕礼亲王。清代规定亲王之女例应由皇帝、皇后指婚,指婚后由亲王报宗人府转咨礼部请封品级。和硕亲王之女定例封为和硕格格,即满文“hosoigege”之汉文音译,其汉意称作郡主。清初规定,册封郡主授给纸质制册,制册每页高一尺一寸,宽七寸五分,硬质封面上贴用金黄潞绸,页面糊黄纺丝,册文由翰林院撰拟,用朱笔书于黄纺丝之上,其页面上下花纹用贴金云龙。封面之文即选自康熙元年(1662年)七月册封礼亲王代善第十一女为和硕格格时颁给…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历史文献记载、考古发掘资料和实地考察对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大夏国都统万城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认为统万城是由汉奢延城改筑而来的 ,今统万城东城遗址即当时的外郭城 ,西城即内城 ,而内城之西南部别有一个宫城 ,从而形成三重城垣的城市形态。关于统万城东城与西城的城垣、马面和城门问题 ,目前所见的有关调查报告记载的数据颇多分歧 ,除了毁圮和风沙掩盖等多种因素外 ,也与考察者方位判断的差异有关。统万城的主要宫殿西宫位于内城西南部 ,今统万城西城南部中央有高大的台基遗址 ,为城内最高之建筑遗址 ,应当就是当时西宫正殿即路寝 (永安殿、永安台 )所在。统万城内城 (西城 )的东南部另有一个东宫 ,西宫之北有别殿 ,离宫在城南 ,西宫之中还有温宫、凉殿 ,社、稷在内城 (西城 )之南部 ,内城北部为苑囿区。至于外郭城 (东城 ) ,目前仅可推测其东部偏北处有一官署区存在 ,居民区估计主要是在该城的西部及南部。统万城的城市形态与内部布局 ,很明显是受到了汉长安城即后秦长安城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