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张庄桥墓出土铜器谈“蜀西工”诸问题郝良真70年代初,文物工作者在邯郸市南效张庄桥村北发掘了二座砖拱多室墓①。其中,在一号墓出土了1件鎏金银铜酒樽;在二号墓出土了1件带刻铭的铜酒樽托盘和1件铜酒樽盖。三器现藏邯郸市博物馆。该墓出土的这三件铜器,均通体...  相似文献   

2.
贾麦明 《文博》2000,(1):64-64,,66,
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最近收藏一件西汉时期铜铫。富平县出土,出土情况不详。但此器较为重要,现介绍如下: 铜铫平沿圜底,浅腹。口径17.5、高5.5、沿宽1厘米。器薄,沿略残(图1)。器底部有多处修补痕迹,显然系长久使用所致。此铜器周身无纹饰,唯口沿刻有九字,其文为:“华阴铜五升铫重八两”。(图2) 华阴即华阴县,战国魏阴晋邑,秦惠文王六年,更名宁秦。汉高帝八年,改日华阴,属京兆尹,为京输尉治。后汉武帝十五年,改属宏农郡,晋田袭,后魏属华山郡。 铜五升,汉一升约为200毫升,五升即1000毫升。查汉1升…  相似文献   

3.
“单”匜     
时代:春秋早期出土时间: 1972年出土地点:河南省罗山县高店村尺寸:通高20.7厘米,长37厘米重量:3.3公斤 此匜是罗山县高店乡高店村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的。同时发现的有三件铜器,另两件分别为盘和壶。 铜匜作兽状,口沿外饰窃曲纹,腹饰瓦纹,四足饰云纹。为一兽首,卷尾。(封三:下)匜内铸有铭文3行15字: “□□单自作 宝匜其万 年子子孙用之” 据观察,“单”字前的两个空字是有意刮去的,痕迹较为明显。 从该匜的形制、纹饰观察,其时代应属春秋早期。后经对出土地点──“龙埂”进行调查,发现这里原是一处早…  相似文献   

4.
殷商后期较早阶段的铜器铭文都很简短,仅用一个字或几个字标明器主的族氏或祭祀的对象;较晚阶段出现记事性内容,字数有长到四十多字的,如小子(?)卣。传世与出土的具有长铭的商代铜器不多见。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重要的商代长铭铜器流落海外。近年在我国考古工作中商代长铭铜器偶有发现,如安阳殷墟出土的戍嗣子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传世的毓祖丁卣、(耳口)簋、小臣缶方鼎,也是商代长铭铜器。这三件铜器的器形、花纹特征与商末帝乙、帝辛时代的青铜器一致。三器的铭文均见著  相似文献   

5.
《文物》2016,(12)
正羊子山墓地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20公里处的安居镇。自1975年以来,这里先后发现过三座西周墓葬,出土有多件"噩侯"铭文铜器。1975年,安居羊子山出土鼎、簋、尊、爵4件西周早期铜器,其中单鋬尊铸有铭文"噩侯弟■季"~([1]);1980年,这里的一座墓葬出土鼎、簋、卣、尊、爵等18件西周早期铜器~([2]);2007年,羊子山M4又出土27件西周早期铜器,其中有8件"噩侯"器和2件"噩仲"器~([3]),M4的墓主应为一  相似文献   

6.
2000年7月25日,黄堆乡姚家村许家组砖厂文物通讯员许高智同志电话报告二:“许家砖厂取土时出土了一件似盆形的青铜器。”我馆随即派员前往征集和考察青我铜器出土现场。该砖厂取土地位于村西正北300米处,向西310米为许家河(现为干涸沟)。许家河以西为周原遗址核心区。土场断崖上暴露有大小不等的西周时期灰坑,内含有陶片、杂骨、碎石等,陶片中可辨认的有绳纹平沿■、瓦片等。从器形、绳纹等分析,器物多具西周中、晚期特征。出土用器现场因取上而毁坏,据当时挖土者讲,铜器出土时距地表约1.3米。从现场的地形、地势…  相似文献   

7.
1971年4月,在邹县化肥厂基建工程中出土了一批商代铜器,有觚、爵,觯、戈、削、弓形器等六件,共存的尚有陶器十件(见《文物》1973年5期第3页)。继化肥厂出土这批铜器之后,1973年5月小西韦大队生产队平整土地时又发现了商代铜器爵、觯各一件,出土地点距化肥厂很近,只有一河之隔。铜爵(图一)通高20、腹深9、足高8.5厘米,腹部饰三道弦纹,鋬内有铭文三字(图四)。第一字右上角笔划中断了一点。  相似文献   

8.
孟德会  刘余力 《文博》2022,(2):69-73
洛阳伊川徐阳墓地出土两件铭文铜器,一件为西周时期的铜戈,另一件为春秋时期的铜勺。铜戈上铸有铭文“成周”二字,铜勺上铸有铭文“宔之”三字。成周戈是洛阳地区首件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带“成周”铭文的铜器,成周戈的发现进一步证明西周东都位于洛阳一带,也证明自西周中期始“成周”是西周东都的唯一称呼。“宔之”,“宔”读为主,“”为“斗”字的异体。“主之斗”铜勺是目前发现的第一件自名为斗的铜勺,铭文表明此勺是内迁至伊洛河流域的戎人首领所用之勺。  相似文献   

9.
山东微山县出土铜洗、■斗、铁犁铧1988年12月,微山县夏镇洛房村民刘广壕等人将出土的铜洗、斗、铁犁铧上交给文化馆。3件器物是村民烧砖取土时在距地表2米下发现的,铜器下1米处发现的铁犁烨。次日,杨建东去现场调查,砖窑周围,地面上散置许多陶片,有绳纹筒...  相似文献   

10.
江陵出土吴王夫差矛铭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11月,湖北江陵马山砖瓦厂5号墓出土1件青铜兵器,因其形制与矛相同,故一般称之为矛。器中脊两侧近基部有错金铭文两行8字:"吴王夫差自乍用(?)。"春秋时期的吴国铜器传世较少、铸有铭文的吴国兵器,过去只见有戈及剑,这件吴王夫差矛的出土,是近年来吴国铜器的重要发现。这件铜矛铸造工艺极为精美,与江陵望山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堪称为吴越兵器中的双璧,是稀世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1.
1975年3月陕西省扶风县法门乡庄白村发现一批西周铜器,经扶风县博物馆派人现场清查,系一墓所出。共出铜器18件,其中有铭文的11件,涉及的人名有 、父乙、 父和伯雍父等。此墓无论是器物组合、器形、纹饰还是兵器种类都是很有特色的,因此引起学术界关注。罗西章、吴镇烽等先生根据器形、花纹及铭文字体,把此墓定为穆王时期,认为 是墓主①。本文在上文基础上,对墓主家庭、族属及伯雍父其人作一探讨,以求教大方。 伯雍父其人 墓出土一盘,腹底有铭文7字,曰:“伯雍父自作用器。”伯雍父用器出自 墓,是很有趣的现象。 …  相似文献   

12.
王宏 《文博》2023,(5):73-79
2007年,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M1017出土一件霸伯高圈足方形铜器,发掘报告称该器为“方簋”,但其铭文却自名为“釴”。本文从此器入手,对与之相似的铜器的定名问题进行了考证,认为这类器应该定名为“釴鼎”,并对这类鼎进行了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南阳博物馆征集的应国铜器盖及晚商铜觚徐俊英河南南阳市博物馆馆藏的青铜器中,有1件带铭的“应国”铜器盖及1件带铭的晚商铜觚,这2件铜器均系在南阳废旧公司仓库拣选征集。现介绍如下。“应国”铜器盖:呈圆形,盖顶微弧,顶端有一镂孔式圆形捉手,捉手上饰陶纹一周...  相似文献   

14.
孟倩 《文物春秋》2023,(4):19-26+95
李三孤堆楚王墓是目前发现的规格最高的战国晚期楚国王室墓葬,出土有72件带铭文铜器,其中以带有“铸客”或“铸器客”铭文的铸客类铜器数量最多。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经全面梳理国内外文博机构所藏铸客类铜器,共统计出42件(套),其中有6件铜器铭文中虽无“铸客”或“铸器客”词组,但在造型、纹饰或铭文写法上与铸客类铜器存在紧密关联,亦可纳入。结合楚简和楚国玺印材料对铸客类铜器铭文进行分析和考证,铸客可能是地位高于冶师与佐的掌管铸造的楚人职官,其所铸器物的使用/保管机构大多为与饮食相关的内府机构,服务对象为楚国王室成员。  相似文献   

15.
江陵出土焊有五铢的东汉和平二年铜斗1981年5月江陵城草市唐家山东汉晚期墓内出土一件铜斗。铜斗底铸一直行阳文“和平二年堂狼造”,两旁各焊东汉五铢3枚(如图,为原大1/3)。此器形制与成都西郊出土的西汉铜斗基本相似,和故宫博物院陈列的东汉铜量几乎相同。东汉和平二年(151年)正月,桓帝改年号元嘉,是年即为元嘉元年。故宫另一件东汉“建宁三年”双鱼洗也铸有“堂狼洗”,此铜斗应为东汉器。同墓尚出有五铢等。(《文物》1992年9期王毓彤)江陵出土焊有五铢的东汉和平二年铜斗@王毓彤  相似文献   

16.
春秋嚣器浅议周书灿,郭玮1982年6月间,河南确山县竹沟镇西侧修筑确山至泌阳的公路时,民工掘出窖藏的铜器及玉器多件。这批器物的出土为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以后,《中原文物》1992年第2期及《考古》1993年第1期分别刊登了李芳...  相似文献   

17.
读扶风县五郡村窖藏铜器铭文小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日,陕西扶风县五郡村窖藏出土青铜器27件组,其中6件有铭文。这些铭文对研究西周晚期文字、族徽、铜器形制、土地宗法制度都有重大意义。此述一孔之见,与相关学者讨论。一作父辛簋腹内底铭:“乍(作)父辛,戈。”亡父用日名辛,是殷或殷人后裔的习惯。簋为殷人或殷后裔器,与同出五年?生尊为周人器、仲衍钟为夷器不同,窖藏并非同一家族之器。戈为族徽。戈是臣服于商的方国、强族。《甲骨文合集》8397:“贞:惟黄令伐戈?”《合集》14915:“戊戌卜,争贞:惟王族令戈?”今所见戈族铜器或说有191件①,或说有230件②,出土于河南安阳、辉县、三…  相似文献   

18.
绍兴坡塘出土徐器铭文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32年3月,浙江省考古工作者在绍兴市坡塘公社狮子山发掘一座春秋时期的墓葬,出土了一批青铜器。经初步整修去锈,发现三件器上铸有铭文。其中一件鼎盖内有铭文五行,共四十四字;肩部与盖同铭,环绕二周。根据铭文可知铜器系徐国制造。徐器在浙江境内出土,实属罕见,这为研究春秋时期浙江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1996年4月,涿鹿县大堡镇倒拉嘴村砖厂在取土时发现春秋晚期墓葬一座,出土青铜豆、舟、戈、削刀、马形饰及金项饰等10多件文物。县文物保护管理所闻讯后赶赴现场作了调查,因该墓葬已被破坏,其墓向、形制、葬式已无法弄清。现将出土的铜器与金项饰介绍如下:1.豆1件(已残)。高足,直口,附两环钮,盖及盘腹部均饰条带蟠虺纹(图二:1-3)。残高16.7、口径16.2厘米(图一:3)。2.舟1件(残)。平面椭圆形,直口,上腹部附两环钮。平底、素面。通高8.4、口长径11.2、短径10、底长径8.2、短径6.9…  相似文献   

20.
邯郸出土的“蜀西工”造酒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70年代初,文物工作者先后发掘了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南郊张庄桥村北的两座砖拱多室墓(居南的一座编号为M1,居北的一座编号为M2)。墓葬虽遭多次盗扰,但仍出土了陶器、铜器、玉器、骨角器、铁器等文物160余件和5万多枚五铢钱。在出土铜器中,既有战国早期的铜鉴,又有东汉建武廿三年造酒樽托盘和“永元三年”、“永元四年”造铜鉴,还有带支架铜熨斗等。故关于张庄桥墓的年代,或说东汉,或说魏晋,目前学术界尚存不同看法。舍此不论,器物中确有东汉“蜀西工”造铜器。在M1出土了1件鎏金银铜酒樽;在M2出土了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