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恢复拓展的历史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 1 978年以来 ,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宗教问题给予了高度关心和重视 ,把宗教工作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宗教政策得以恢复拓展的前提条件 ;从世界总体发展的高度面对中国的宗教问题 ,考虑和解决中国的宗教问题 ,是新时期党的宗教政策恢复拓展的重要条件 ;新时期的宗教研究 ,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 ,也加深了人们对宗教现象及其社会地位、历史作用的认识 ,为党的宗教政策恢复拓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宗教自身世俗化倾向的加强 ,一方面可以说是党的宗教政策作用的结果 ,另一方面也是促成党的宗教政策恢复拓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宗教信仰多元,教派林立。历史上多种宗教在这里传播、演化,宗教与新疆社会发展关系密切。杨增新执掌新疆时期的宗教政策有其特殊性,与其他地区的宗教政策有差异。研究杨增新执掌新疆时期宗教政策,对当今新疆的宗教政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蒙元的宗教政策,在尊道、崇佛和善待外来宗教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但其国家宗教政策在法律、政治、经济等方面又具有明显的极端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加剧了社会矛盾,并为元朝覆灭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4.
马琼莹 《神州》2014,(17):37-38
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来看,民族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回族的形成及发展史正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开启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的核心观点是把宗教作为一种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而伊斯兰教正是回族最主要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本文浅谈甘肃省临夏州回族文化的伊斯兰教色彩。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民族与宗教问题考察团历经欧洲和非洲主要国家,考察了这些国家的民族与宗教问题,以及各国家政府解决本国民族与宗教问题的政策和措施。考察团通过与专家交流、实地参观等形式,对世界民族与宗教问题形成几点体会。主要有:民族问题是国家政治永恒的主题,解决民族问题是各国政府长期的任务;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缩小发展差距,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尤其在欧洲发达国家更是如此;城市化进程中民族问题日益突出;宗教对社会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因而,国家的宗教政策直接关系政治稳定、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日本利用宗教侵华之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群众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现象。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在一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对支配自己命运的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观点,但却发挥着深远的影响。作为和某些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情感密切相关的宗教,它不仅涉及到其民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心理状态,而且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成为一种不可忽  相似文献   

7.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一种崇拜,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演变,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宗教对人类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人类社会的明深深的打着宗教的印迹。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名名的政治家、学,黄遵宪正是站在一个世界的高度上注意到了这一点,在他一生的主要作中有着许多对国内外宗教的论述,他趋时实用的宗教观作为他庞杂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处在传统与现代过渡夹缝中的一代政治家、学的深层化思考。  相似文献   

8.
从宗教的产生、发展看宗教存在的长期性映雪,刘翠花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头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不正确的反映。由于目前在我国还有不少人信仰宗教,对宗教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还会长期存在.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一样,宗教的产生、存在...  相似文献   

9.
编写宗教志应注意的问题谢春明编写宗教专志,这在我国历史上是首次。宗教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是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它与同属社会上层建筑范畴的各种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部高质量的宗教志书,不仅是当地宗教历史的客观反映,而且也是执政党制定宗...  相似文献   

10.
影响晚清西方来华传教士宗教旅游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金刚  杨桂华 《人文地理》2007,22(5):114-117
本文从旅游的视角,认为西方来华传教士的活动是一种宗教旅游活动,论文选取西方传教士大规模进入我国的晚清时期作为研究时段,根据旅游系统三体论的思路,对晚清西方来华传教士宗教旅游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影响晚清西方来华传教士宗教旅游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其一是西方传教士旅游客源地的文化和经济因素;其二是中国作为西方传教士旅游目的地的政治开放、宗教政策以及安全保障因素;其三是西方传教士从其客源地到中国旅游目的地之间及其内部的交通因素。  相似文献   

11.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兴起而兴起,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最早的唯一有决定性影响的社会意识就是宗教意识。人类早期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神话幻想就是实实在在的证据。从史学角度看,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其影响和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在今天,全世界约有40亿人信仰各种各样的宗教,总数超过世界总人口的80%,其影响之广、之久、之大,让人瞠目。对许多国家和民族来说,不了解宗教和宗教发展史,就不能认识其文化、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从…  相似文献   

12.
明代内地佛教、藏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萨满信仰及民间宗教性活动在宗教生活中角色各不相同,国家宗教政策也因应其差别而有不同。原本来自南亚的佛教虽然深深溶入了中国文化中,但其与经典儒家思想的冲突始终没有平患。明中叶以后,受皇室宗教活动加强的刺激,佛教与儒家的矛盾尖锐起来。这种矛盾促使部分士大夫强烈反对寺院修建并发表辟佛言论。明朝政府对藏传佛教政策与对汉地佛教政策有同有异。其重要差异之一是,明朝对藏传佛教政策与对西部边疆政策紧密相关,而对汉地佛教政策则于周边关系政策基本无关。此外,部分士大夫以藏传佛教为“番教”,认同程度逊于内地佛教。明朝一些皇帝因喇嘛多擅长某些“法术”,对其有特殊兴趣,并因而导致士大夫针对相关政策的批评。道教起源于本土民间信仰,在明代与儒家士大夫的冲突比较和缓。但明朝君主中信奉道教者多,既影响到国家政治,也影响到士大夫与君主的关系。士大夫在反复重申儒家原旨的同时,对道教的批评也日趋尖锐。伊斯兰教在社会生活中相对封闭,在明代政策中大体上表现为一个民族政策问题而不是一个宗教问题,基本与国家以及其他社会成分相安无事。明中期以后,天主教再度传入中国,当时士大夫寻求改革,明朝对天主教大致宽容。明代流行对不同宗教兼容并取倾向,民间宗教性信仰、习俗多样而活跃。明朝政府将民间宗教基本看作民俗,一般无干预,对视为“陋俗”者加以排斥,在涉及秘密社会活动时则严厉禁止。明朝宗教政策之基本精神,一在信仰自由主义,二在保持国家政治世俗性质,三在维持社会稳定和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集中体现这些政策精神的仍是儒家政治社会理念并倚赖士大夫群体的努力。其变动因素和矛盾来源,则一在诸教向国家政权机关的渗透,二在皇室特殊化行为,三在民间泛神论多元信仰倾向,四在部分士大夫的信仰综合主义。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介绍了东南亚国家宗教的基本情况和特点,阐述了东南亚区域发展中宗教在整合意识形态、维护地区国家主权、促进地区经济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而对宗教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流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具体建议。认为儒教、道教、佛教作为维系华人社会的重要纽带,促进着华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儒教、道教、佛教的宗教感情实际上寄托了华人的民族感情。东南亚华人宗教与中国传统宗教血脉相连,要在平衡发挥五大宗教作用的基础上,注重发挥东南亚国家华人宗教在与中国交流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宗教与文化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千百年来几乎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社会出现之前,宗教一直“高高在上”,雄居于上层建筑的顶端。宗教,既虚无缥缈,又触处皆是。耸入云端的佛塔,庄严肃穆的教堂,香烟缭绕的庙宇,五体投地的皈依,念念有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每一个一定历史时期”的宗教观念,是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与其相适应的社会经济结构即经济基础的思想意识的上层建筑。根据目前收集到的考古资料,可以十分有根据地断定,女真一乌底改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有前阶级社会和早期阶级社会固有的宗教信仰观念。只有女真一乌底改人中的极少数,主要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信奉佛教。由于阶级关系的发展和继续深化,促使女真社会当权的封建贵族阶级的上层人物,在很大程度上开始感到需要符合他们利  相似文献   

16.
何启林 《攀登》2000,19(6):76-79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仅是宗教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当前我国落实宗教政策,维护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必须在准确把握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内涵的基础上,加强宗教工作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宗教自身的组织和制度建设,调整与社会主义社会不相应的宗教制度和教条,弘扬积极的宗教教叉、教规,为社会主叉服务。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青海民族宗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官却加 《攀登》2008,27(3):62-64
青海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信仰宗教,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民族宗教工作在全省工作大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坚持从青海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与宗教政策,不断加强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巩固和发展党的爱国统一战线,坚决抵制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活动,不断加强民族团结,才能切实做好青海的民族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8.
伟人谈宗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是社会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生的一种表达和实现方式。迄今在世界上还没有发现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没有宗教。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彻底的无神论者,毛泽东对宗教始终相当重视,并坚持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待宗教。建国后,毛泽东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抓紧时间阅读一些宗教方面的著作和文章。毛泽东阅读宗教典籍,既作为哲学的问题来研究,也当作群众工作问题来看待。1959年10月13日,毛泽东在与北京大学任继愈教授谈话时说:“我们过去都是搞无神论、搞革命的,没有顾得上这个问题。宗教问题很重要,要开展研究。”在他…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有着本民族自身的神灵崇拜与宗教生活。有鉴于人类社会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受区域及自身民族文化的制约而直接影响着本民族自身的宗教生活。宗教做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方式,直接影响着每个民族的社会生活。各民族之间的宗教生活在不同历史范畴内,由于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而相互产生影响。满族民族共同体形成伊始,其成员将自身的原始信奉神灵带人到民族共同体的宗教生活之中。在满族民族共同体中,民族宗教生活的相互交融与发展,在赫图阿拉地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并由此而出现了一个多头宗教共存的社会局…  相似文献   

20.
正一、引言国家社会象征图形符号系统是指国家政府创制与推行的、为国家政治与意识形态服务的特殊图形符号系统。现代国家社会当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国徽与国旗图案。现代国家社会是从古代国家甚至史前时期的早期国家一步步发展来的,那么早期国家同样也应存在相应的象征图形符号系统。以往,学者常常对象征图形符号系统进行宗教崇拜分析,而缺乏象征图形符号为国家政治与意识形态服务的分析视角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