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娟 《民俗研究》2016,(2):90-98
长期以来,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被看作是文学创作的土壤,是文学创作的原材料,被视为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特殊时期、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实际上,从文学的整体性上看,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并非二元对立,它们在文化传统中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作家文学是一种文学创作,而民间文学则表现为口头讲述,目的在于交流和沟通,不以创造作品为宗旨。当代新传媒形式的出现不仅没有威胁到民间文学的存在,反而为民间文学的讲述和民间文学资源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使得民间文学在当代民众的生活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漱渝 《百年潮》2006,(10):62-65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以他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短篇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坦言,他之所以能以这些小说为中国的新文学奠基,"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相似文献   

3.
陈辽 《民俗研究》2000,(3):152-155
民间文学被视为俗文学,但它是正宗文学、雅文学的底气和基础。《诗经》中的“风”,多数是民间诗歌,但它的思想和艺术明显高于“雅”和“颂”。孔老夫子把民间恋歌《关雎》作为《诗经》的第一篇,可见他老人家  相似文献   

4.
笔者拜读了本国华同志的《论雅俗文学的概念区分》(原文载1996年第4期《文艺理论研究》,以下简称朱文)一文之后,疑惑不解之处甚多,对其文中所持观点,也响不敢苟同之处,特不揣冒昧,提出来与朱先生商榷。首先需要指出,朱先生所认定的俗文学概念与其文中引述的郑振锋先生所说的俗文学概念并非一回事。郑振蜂在《中国俗文学史》第一章“何谓俗文学”中即开宗明义地明确指出“‘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因此,郑振蜂提出的“俗文学”的六大特征,实质上是“民间文学”的特征。是民间文学相比于文…  相似文献   

5.
毛巧晖 《民俗研究》2020,(1):90-98,158
1949-1966年民间文学被纳入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进程,成为文学领域接驳、实践国家话语的重要场域。1962-1964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研究部编纂了九辑《民间文学参考资料》,它们除了展示全国民间文艺实践外,还集中呈现了《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修正草案)》对民间文艺发展规划、组织以及民间文艺学新体系的设想。一方面,它们呈现了新中国初期民间文艺的研究宗旨;另一方面,既有对民间文艺概念、范畴、价值以及基本特性之讨论,亦有对苏联民间文学理论的集中引入,同时译介欧美民间文学理论现状,形成了与苏联、日本等"新中国的民间文学研究"对话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范子烨 《文献》1999,8(2):177-183
十九世纪末在日本发现的"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以下简称"残卷"),是与《世说新语》原本最为接近的古抄本,其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举世公认."残卷"向称唐人写本,近百年来,学术界众口一词,绝无异议.然而笔者在研读的过程中,从避讳学的角度对"残卷"加以审视,发现它本来是一部更为珍贵的六朝古卷,具体言之,乃是梁代之写本.而为人们所深信不疑的"唐写本"之成说,殆不能成立.兹考论于下,以发千古溟没之幽光.  相似文献   

7.
解放三十年来,我省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工作曾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在指导搜集整理工作上已见了成效。但是,一些问题还有待探讨,一些禁区还有待突破。要研究的问题当然很多,和云南关系密切的我认为大约有三个,即:关于民族民间文学的科学价值问题,关于社会发展对民间文学的影响问题,关于文学和宗教的关系问题。一、关于民族民间文学的科学价值问题民族民间文学所以存在科学价值问题,那是因为文学来源于社会,又反映着社会。一个民族所处社会发展阶段愈低,其文学对社会的反映愈加直接。当着我们评价一部民族民间文学作品时,如果我们既注意他的文学价值,又注意它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年致读者     
送旧岁,迎新春,《山茶》也跨入了它创刊后的第七个年头。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向一直关心和支持《山茶》的读者们、作者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七年来,《山茶》为发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学遗产,研究和交流各民族的文学做了一些工作,为民族民间文学和其它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资料,为民族民间文学爱好者开启了一个个新的有趣的窗口,因而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关注和爱护。当然,对于蕴藏极其丰富的各民族文学宝库来说,我们所做的工作只是微乎其微的一小部  相似文献   

9.
施爱东 《民俗研究》2007,(2):F0002-F0002
口头程式理论在现阶段的民间文学研究中.远未发挥它的阐释效力.更遑论在作家文学研究上的应用了。也许在20年后进行学术史回顾时,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口传史诗诗学》在中国文学研究史上的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我省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工作进展比较快,成果比较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仅举一些项目和数字为例:1979年至1980年,我们编写了云南二十二个少数民族的文学概况;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的学者、专家和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已有四百五十篇之多;这几年,还出版了《西南少数民族风俗志》、《傣族诗歌发展初探》、《论白族神话与密教》、《少数民族文学概论》、  相似文献   

11.
由杨继中、左玉堂、芮增瑞合著的《楚雄彝族文学简史》(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本有多种价值的书。全书以三十二万字的篇幅,把流传在楚雄地区的彝族民间文学作品和书面文学作品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对其从远古直到当代的发展脉胳作了较为系统的勾勒和论述。它是第一本较为全面地研究楚雄地区彝族文学的文学史,它的编著出版不仅是楚雄地区彝族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整个彝族文化界乃至民族文学界一件值得道贺的好事。  相似文献   

12.
《史记》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文学巨著,标志着我国传记文学的开始,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无韵之离骚"。同时,《史记》记载了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武帝时期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和时间,对我国的历史研究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本文只从《史记》的语言方面出发,对它语言的张力之美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陆闻 《民俗研究》2008,(1):209-239
作为我国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中的一部基础性著作,刘锡诚著《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自2006年底问世以来,引起了民间文艺学史和现当代文学史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河南大学出版社协办的《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座谈会于2007年7月23日在北京和敬府宾馆会议室召开。  相似文献   

14.
谢泳在《胡适的一些旧事》一文中,比较了对鲁迅和胡适的一些评价后,提出"总体上看,也可以说胡适的骨头是硬的"的观点。接着,《羊城晚报》发表了丹祖的文章《胡适的骨头是"硬"的么?》,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胡适的"硬"是反映了反动派内部的一些争论或国民党内部高层人物之间的某些分歧罢了。他的性质,同革命派、革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坚决斗争的性质,显然完全不同。从胡适28岁以后的大半生经历来看,正好表现了他敌视革命人民、进步人士的'反骨'之顽固性是多么'死硬'罢了"(转自《中华读书报》2003年5月28日21版)。如果说谢泳先生的观点过于"新"的话,我以为,丹祖先生的话则过于"旧"了。  相似文献   

15.
口头交流是民间文学的存在形式。历代都有一些文人并不以为口头文学为“文学”,致力于将当时的民间口头文学书写为书面文学。至今,仍有许多民间文学工作者在从事这一转化的工作。在过去,广大民众不识字,不能运用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思想感情,他们从事的文学活动只能停留在口头语言的层面,民间文学只能在口  相似文献   

16.
刘宗迪 《民俗研究》2010,95(3):F0002-F0002
<正>在西方.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文类,最初是以儿童文学(童话、精怪故事)的形式进入学术视野的。格林童话是西方第一本民间故事集,它本来的书名就叫《儿童和家庭故事》(Kinderund Haus Maerchen)。在中国,"五·四"前后提倡民间文学的那些开风气之先的学者们,如周作人、孙毓修.赵景深等人,也主要是从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的角度提倡民间文学的。  相似文献   

17.
正王瑬提出"钞无尽"的不兑现纸币论,为我们理解传统中国富有独自特色的货币名目论提供了典型材料,也为我们理解今天热议的"现代货币理论"(MMT)提供了参照坐标。然而,就是在当时,王瑬的不兑现纸币理论,突出以纸币的自然特征强调其易于制造和无限供给货币的优点,便遭到了许楣的坚决回击。许楣从货币的性质和形式,以及价值保证和货币职能角度,逐条驳斥了王瑬的纸币论,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有尽故贵"金银独重的货币金属论。他的《钞币论》,为我们认识历史时期乃至当今的货币形式和本质问题提供了经典的文本。第一,深刻分析了传统中国纸币使用的历史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戚良德  李婧 《民俗研究》2006,(3):212-221
刘勰论民间文学,一直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民间文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兴起,便开始有人探讨《文心雕龙》中的民间文学思想问题。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民间文学的复兴和繁荣,刘勰的民间文学论也得到了新一轮热烈的探讨。有的学者认为刘勰不仅肯定了神话、歌谣、谐辞、隐语、谚语等民间文体,而且进一步揭示了民间文学的人民性、斗争性,因而刘勰“在民间文学研究史上,是有其重要贡献的”1;有的学者则认为刘勰并不重视民间文学,而且对谐隐、乐府等民间文体持批判态度,这成为《文心雕龙》理论上的“白璧之微瑕”2。两种观点…  相似文献   

19.
笔者将《诗》、《书》、《礼》、《易》等初原、根本的典籍称作“中华元典”,尝试探讨中华元典的文化功能。以下分论之。 一、《诗》的文学价值与教化功能 作为中华元典重要组成部分的《诗经》,其历史作用可从文学价值与教化功能两个方面加以探讨。先论其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西湖老人繁胜录》是南宋时期都城纪胜性质类的史料笔记。明《永乐大典》收此书,作者"西湖老人"本名不见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及涵芬楼秘笈丛书收录此书时均言作者姓名不可考。经笔者考证,《西湖老人繁胜录》作者当为南宋泉州人林洪。林洪南宋时另有诗名,是"江湖诗派"的成员之一,他自称林逋七世孙,所创作的"晚唐体"诗歌也追慕林逋疏散平淡的诗风,并引起了时人唱和。《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南宋临安繁荣之状,文中相关文字有补史料之阙的价值,所记勾栏瓦市中的各类艺术形式,对我们了解南宋时期民间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