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2年,全国各省佛教徒于上海留云寺召开中华佛教总会成立大会,公推敬安为首任会长。佛教总会设本部于上海静安寺,设机关部于北京法源寺。这是中国各地佛教最初的联合组织。  相似文献   

2.
王慧 《文史月刊》2009,(8):43-44
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时期,人们对中西之间差距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器物层面,认为西方比东方先进的只是“船坚炮利”等一些技术方面的东西,根本看不到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落后的封建制度的否定,看不到先进的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对落后的农耕文明的否定。封建统治者们试图以“经世致用”、“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在器物层次上进行弥补,但“中体西用”、“西学中源”的“变器不变道”的做法,注定了洋务运动的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留日学生人数多、规模大,对中国政治和社会变革影响深远,因而广受学界关注。考释近代中国留日运动的兴起时间、留日学生人数及其所学学科专业、分析留日热潮的原因、考察留日学生的爱国政治运动、探讨留日学生与中国社会变革之关系等,是中日学界关于留日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的焦点和主要内容。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存在"重清末轻民国"的倾向,以及中日学者彼此利用对方档案文献和研究成果不足、部分领域亟待细化和深入研究等缺憾。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更需广泛搜集相关史料,充分关注中外学界成果,不断引入新的研究方法,从而推进留日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的高度、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4.
5.
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国留学活动中,以留日的学生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本文对辛亥革命前中国学生选择留日的原因、日本政府及国民对待中国留学生的态度以及留日学生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及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6.
近代留日学生与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的留日学生,不仅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而且,他们与20世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留日学生的抗日救亡活动王奇生在30年代的留学界,留日学生人数最多,约占当时出国留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与欧美留学生相比,留日学生因置身敌邦,外受日本军阀的压迫,内忧故国家园的陆沉,对国难感触最敏锐,其民族情绪最激昂。本文试以1931-1...  相似文献   

8.
家父吴绪华,字协安,1878年生于贵阳,1897年被保送入贵州经世学堂,1905年至1912年留学日本,毕业于国立日本大学专法科和明治大学高等研究科,1906年经章太炎介绍加入同盟会,任中国留日学生总会会长,曾在经济上帮助过孙中山先生。学成回国后,1912年秋至1915年底,  相似文献   

9.
1905年底,中国留日学生爆发了一场反对《取缔规则》的斗争。这是中国留学生史上发生的一次重大事件,也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所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斗争。 日本《取缔规则》的出笼 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清政府为了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向外国派遣留学生。甲午后一些开明人士大声疾呼:“非选派俊才出  相似文献   

10.
为缓和留日学生与日本政府之间的矛盾,以培养留日学生的"中日亲善"感情,日本政府顺应国际上列强退还庚款以资助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趋势,于1923年3月在第46届国会上通过了《对华文化事业特别会计法案》,并以此为基础,经与中方协商建立了一般补给生制度,正式开启了庚款补给中国留日学生工作。此后,日本政府为垄断庚款补给中国留日学生的大权,独自推出了特选留学生制度和选拔留学生制度,并在九一八事变后将一般补给生制度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由于中国停付庚款和对华文化事业经费的扩张,日本政府的庚款补给中国留日学生政策也是几经变化,并随着日本的战败投降而彻底终结。  相似文献   

11.
1940年3月汪伪政权成立后,为了推行奴化教育向日本派遣了一些留日学生,沦陷区也有部分学生自费留学日本,那么他们的情况如何呢,本在梳理档案的基础上,就当时留日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描述.以图再现一段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2.
正徐志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26.7万字,98元近代中国留日学生人数多、规模大、影响深远,与中日关系极为密切。近代日本面对蜂拥而至的中国留日学生,如何接受、教育、管理他们,在留日运动起起落落和中日关系的变化中,又如何调整留日学生政策,以及这些调整又怎样反作用于留日学生与中日关系?本书从西力东渐的时代背景和近代东亚国际关系史的宏观视角出发,  相似文献   

13.
自芦沟桥事件发生以后,展开全面抗战,国家民族,已临存亡绝续之最后关头;全国人民,一致奋起,在最高领袖指导之下,从事抗敌救亡之伟大任务.我劳工群众,为全国人民之一部分,职责所在,自应统一组织,集中力量,以作政府后援;全国工界同志,懔于此义,在第二期抗战紧张之际,由邮务、海员、铁路等  相似文献   

14.
从1896年至1937年,中国留日学生总数大约达到11万人,而在各类学校毕业的却只有1.1万人。同时,在留日历史上,留日学生曾多次决议集体回国。为什么世界上接受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日本,不能培养中国留日学生对日本国家的亲善感情呢?可以认为在这个时期,民族纠纷、政治冲突是中国留日学生和日本发生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东北成立.该伪政权采取了鼓励留学日本的政策,以便训练为日满合并效力的骨干分子,培养汉奸政权的中坚及接班人.除以各种形式派遣公费留学生外,还重用留学回国人员.1936年末,伪满统治下的东北各主要城市举行第一次留学生考试,卒业者全部被伪政府及各特殊会社录用.从而使留学日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职位的诱惑下,一些青年乐于赴日镀金.更有一些汉奸亲日分子,为表其对日本侵略者的忠心,都积极地将子女送往日本.由此造成了公费、自费留日者络绎不绝,人数大大超过关内同期留日学生数的现象.据1936年“日华学会”统计,在5909名中国留日学生中,伪满的学生有1833人,几乎占到1/3.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广大留日学生在“教育救国”理念的感召下,视义务教育为救国图强、富国强民的根本途径,积极地从事义务教育的宣传、推展工作,使中国教育近代化事业得到了大幅度的拓展,近代中国社会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拟从义务教育的思想传播、政策制订及师资培养等方面来探讨留日学生为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1918~1926年日本政府改善中国留日学生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政府在1918~1926年的大正中后期一改此前相对冷漠的中国留日学生政策,支持成立"日华学会",颁布改善中国留日学生待遇的系列法案,退还部分庚款建立中国留日学生学费补给制度等。其原因主要来自中国留日学生日益剧烈的反日斗争和欧美各国争夺中国留学生教育权的国际压力,以及本国各界人士要求反省和改进中国留日学生政策的呼吁与建议。因此,这些政策虽在客观上为中国留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方便,但并未改变日本政府通过留日学生培养中日亲善意识和亲日分子以配合侵华扩张政策的主观目的,所以具有明显的功利性、选择性、象征性和国际性特点。  相似文献   

18.
徐志民 《近代史研究》2022,(2):124-138+161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通过伪满政权选派学生赴日留学,对口接受,安排进入相应的学校和机构实施定向培养,既通过常规的课程教学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也灌输亲日思想,以培养“日满融合”的“楔子”,服务于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和侵华政策。为防止伪满留日学生产生反“满”抗日思想,日本采用特殊管理,限制伪满的留日学生与中华民国及其他伪政权的留日学生交往,并借助社会团体“辅导”伪满留日学生,利用留日学生会影响和控制他们。日本政府对伪满留日学生的特殊政策,体现了日本“以华制华”“分而治之”,并吞中国东北的战略企图。  相似文献   

19.
20.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通过伪满政权选派学生赴日留学,对口接受,安排进入相应的学校和机构实施定向培养,既通过常规的课程教学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也灌输亲日思想,以培养“日满融合”的“楔子”,服务于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和侵华政策。为防止伪满留日学生产生反“满”抗日思想,日本采用特殊管理,限制伪满的留日学生与中华民国及其他伪政权的留日学生交往,并借助社会团体“辅导”伪满留日学生,利用留日学生会影响和控制他们。日本政府对伪满留日学生的特殊政策,体现了日本“以华制华”“分而治之”,并吞中国东北的战略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