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定兴县南旺村发现两件有铭铜兵器,后入藏定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分别定名为"燕王喜戈"和"燕王喜矛"。经与《殷周金文集成》中收录的燕王兵器上的铭文进行对比,认为这两件兵器应为"郾王■"兵器,应定名为"八年郾王■铜戈""八年郾王■铜矛"。由铭文中的"八年"纪年推断,郾王■即燕武成王。  相似文献   

2.
戍甬鼎,又称戍革鼎、俎子鼎、宜子鼎,商代晚期帝乙、帝辛时器物,内壁铸铭文27字,研究价值较大。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部分铭文进行了重新释读和断句,认为鼎上的族氏铭文为"亚见"","为"俎"",省"为地名","为"甬"。  相似文献   

3.
《江汉考古》2021,(1):128-131
曾侯钟出土于文峰塔M4残墓,由于其铭文并不完整,加之部分文字残泐难辨,因此学界对其关注的不多。本文更正了曾侯钟铭文的阅读顺序,对原释文部分字形如"臧""呁"等做了订正,并对"■弗是?"一句的释读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吴伟 《文博》2009,(3):30-32
利簋铭文涉及周初史实,且可与文献相证,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释读和研究文章不断,然聚讼多年,迄今未有统一意见。目前,争论的焦点在于“岁”的释义,岁星说和岁祭说相持不下。细审持岁星说的学者所列诸证据,皆不足信,故岁祭说是恰当的。我们对铭文重新断句,参考文献、甲骨文和金文材料重新释读铭文,梳理过后,基本上做到了文通字顺。  相似文献   

5.
吴镇烽、朱艳玲的《二十九年弩机考》公布了新见的一件战国有铭弩机,有着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此弩机的铭文,二位先生的释文十分精审,但偶有不准确之处。本文就铭文中的"则"提出新的考释意见,并对其所在文句进行重新释读。  相似文献   

6.
首先,本文通过对广西平乐银山岭墓地出土"孱陵"铜矛和"江""鱼"铜戈形制特征的分析,判定两者均属战国晚期秦兵器。其次,在铭文内容释读、刻铭时间以及它们出现在岭南的缘故等问题,提出了与蒋廷瑜先生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程鹏万 《江汉考古》2008,(1):126-128
本文是对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的大鼎上的铭文第八字与第九字的重新考释,认为此二字当释读为"鸣腋"。鸣腋应是当时负责饮食的机构的名称。  相似文献   

8.
2019年,随州枣树林曾国贵族墓地M190出土的曾公(田求)编钟与同墓地出土曾侯與编钟、嬭加编钟铭文可以互相印证,内容非常重要。本文对该编钟铭文进行释读和初步的注释,考订出编钟年代在公元前646年。文章指出曾国的爵称为侯,但是因为曾公(田求)重新得到了周王室的册命,取得了"公"的爵命。文章还利用铭文资料重新探讨了曾国疆域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1952年在新乡辉县出土了一批商代晚期带有"聑须婦■"铭文的青铜组器,该组器为商代贵族使用过的青铜礼器。本文对青铜器纹饰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组青铜礼器上铭文的含义和构成进行考证、分析,认为"聑须"应释读为族氏铭文,"婦■"应释读为父族之族氏名,"聑须婦■"应视为复合族氏铭文。  相似文献   

10.
汉印中有些文字由于和常见写法不同而被误释。本文结合秦汉篆隶文字资料,对四方汉印中过去被误释的"膂""华""犊""野"四字进行重新释读。  相似文献   

11.
王子杨 《江汉考古》2022,(2):131-137
本文对湖北叶家山 M107 出土的方座铜簋铭文进行了重新释读,认为铭文首字当释作“■ ”,即“邓国”之“邓”,并在此基础上对“邓监”以及周初的监官制度作了一定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关于许公买瑚的一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市文物商店在《武汉市收集的几件重要的东周青铜器》一文中介绍的许公买瑚(《江汉考古》一九八三年二期三十六页图三),铭文释读有误。现将铭文重新释读如下: 佳(唯)王正月初吉丁亥,?(许  相似文献   

13.
汉印中有些双名因字形与常见写法不同而被误释。本文结合秦汉篆隶文字资料,对四件汉印中过去被误释的"牵女""终根""臘时""翁伯"四个双名作重新释读。  相似文献   

14.
对山东青州西辛战国墓所出银器铭文进行重新释读。原释"又卅"合文应为"■",即量名"升";"■"与齐陶文的"■"意义相同,表示校量验证的确认证明;"平"和"■(容)"分别表示对银器容积的测定或记录。  相似文献   

15.
《文博》2017,(5)
在前人释读的基础上,对1987年陕西陇县边家庄M12号墓出土春秋早期秦式铜戈铭文进行了新的考释新的释读表明铭文与铜戈铸造有关,对比其他多条记载铸器金属原料的铭文,将该戈铭文前四字新释作"卜(镤)(氵夫)(釒膚)□喬(鐈)",指用于铸造铜戈的金属原料:铜和锡铅。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士山盘铭文中"于入"、"(?)"、"宾贝金"三个关键词进行了释读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殷周金文集成》12023号、12024号著录两件车辖铭文拓本,其中12024号车辖原器为罗振玉旧藏。本文指出,车辖铭文在内容上与《殷周金文集成》11036号"陈■散戈"十分相近,对戈铭中"■"、"散"两形体的旧有释读意见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分析了戈铭所表达的含义即此戈为齐国贵族"陈■"所有或由其督造的"杀伐之戈"。在厘清11036号戈铭文释读及含义的基础上,对车辖铭文的书写风格与内容进行了考察,指出铭文本身存在着很多疑点,并从辖铭"散"字书写方向、"月"讹作"夕"、文字笔画完整性及铭文含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从而认为车辖铭文很可能是根据《殷周金文集成》11036号"陈散戈"铭文伪作的。本文还讨论了《山东金文集成》著录的两件"陈散戈"及《殷周金文集成》11591号"陈■散造剑"铭文真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尹光方鼎"(旧称"逦方鼎""乙亥父丁鼎")与"听簋"(又名"逦簋""京簋")的定名素有较大争议,"逦""唯各""■""享京"等字词的断句与解释是整篇铭文释读与确认器主的关键所在。"逦"是动词,佐匹、襄助之意。""读为庭或廷。"各"与"享京"分别是两器的受赐对象与铸器者,故应定名为"各方鼎"(或"各鼎")与"享京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仲父盘上一个旧认为是从辶、舟、禾的字提出新的释读意见,通过字形分析,认为此字应分析为从辶、■,其中的"■"为声符,在铭文中可读为"菽"。相关铭文可组成"菽麦"这样一个词语,可与文献用语相互印证。"菽"为五谷之一,此字的释读在农业史研究方面也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20.
《集成》著录传世之"安右矛"三件,编号11488—11490,本人曾于2011年《东周有铭兵器考释三则》一文中讨论过其中的一件(编号11490)。本文对前文做了修正,认为此器的铭文当释读为"安平右"为妥,是器当为战国早期齐国兵器,齐之安平即是春秋纪国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