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定州开元寺塔内石刻保留了大量北宋定州区域的佛教社邑组织的信息,参加的有军人及其家属,本文利用这些珍贵的石刻资料,对北宋定州区域各番号驻军参加佛事活动进行了分析统计,认为定州军人,尤其是中下层军人,是参加佛教社邑组织及日常佛事活动的重要成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当时佛教兴盛、受军人家属的影响及基层军人的生活困苦。  相似文献   

2.
现存河北定州开元寺塔内壁二层的《李德泽等修塔记》碑,是清人陆续辉所录《定州开元寺僧俗修塔记并题名》碑中的首块碑刻,碑文记载了北宋定州开元寺塔的建造缘起和落成时间,反映了以定州开元寺为主体的僧俗佛教信仰状况.本文对这则碑刻加以录文考析,并初步探讨了其题名部分所具有的史料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3.
北宋前期,佛教邑社遍布定州城乡、军队,出土于静志寺、净众院两座塔基地宫的文物铭刻、题记等资料,以及现存开元寺塔内的建塔时期的碑刻文字,含有大量相关信息。对这些文物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当时定州的佛邑种类、规模、领导设置、人员身份以及与寺院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4.
定州系白石佛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州系白石佛像艺术是一个颇具地方风格的雕刻流派,在佛教美术史上占有特殊地位。该系佛像主要分布在以定州为中心的华北平原北部以及太行山东麓地区,已发现的地点北起河北易县,南至河北临漳,东自山东博兴,西及山西昔阳。随着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的进展,其外围可能还会有所扩大(图一)。定州系白石佛像始刻于北魏晚期,东魏后期、北齐、隋代盛极一时,唐代逐渐衰落,北宋、辽时期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5.
定州开元寺塔北宋石刻中的军人题名是目前所知记录北宋军队番号最多、反映北宋军队部署信息最为丰富的石刻文献,题名中共出现10支厢军番号,计16指挥,其中分驻定州厢军6指挥,非驻定州厢军8指挥,驻地不明确的2指挥;题名中共出现3支乡兵,均分布在靠近宋辽边境的河北路保州和定州。  相似文献   

6.
定州开元寺塔一层回廊的斗拱彩画绘于宋初,早于《营造法式》的编纂时期,是较为罕见的宋代彩画遗存,为研究北宋初期彩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文章对这批斗拱彩画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文物》2014,(1)
2003~2004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对临朐白龙寺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佛寺建筑基址1处、陶窑2座,并发现大量造像残件、陶片、瓷片及建筑构件等。佛寺建造年代为北魏末年或东魏时期,沿用至北宋中晚期,而兴盛的佛事活动主要发生在北朝时期。遗址出土的造像为佛教造像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贾敏峰 《文物春秋》2021,(1):62-72,F0002
定州开元寺塔北宋石刻中的军人题名是目前所知记录北宋军队番号最多、反映北宋军队部署信息最为丰富的石刻文献。题名中共出现了15支禁军番号,计40指挥。其中19指挥为分驻定州禁军指挥,另21指挥为分驻其它州禁军指挥。由题名中的驻地信息,可知非驻定州禁军有河北路6指挥,均为骑兵,包括骁武1指挥、云翼5指挥;其余15指挥均为步兵,包括开封府4指挥、京西路5指挥、京东路2指挥、河东路4指挥。  相似文献   

9.
涿州永乐村旧有辽代石塔一座,其保存至今的塔身铭文记述了一村之内的几个佛教邑社30多年相继不辍的佛事活动,生动反映了辽代民间佛教邑社组织崇佛的情形。当时位于燕京南部的涿州是中国北方佛教活动的中心,其佛寺之众多,佛事活动之频繁,均盛于辽南京析津府所隶之其它州县。  相似文献   

10.
邓影  张高丽 《南方文物》2022,(4):103-108
佛教与道教的相互文化交流向来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但由于文献缺乏的缘故,北宋初期佛教对道教文化的融摄问题却罕有研究。2004年江西赣州慈云寺塔所出的五代宋初绘本《行瘟使者皈佛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图像资料。通过对此图中“五方行瘟使者”的源流及其与梵僧灵严大圣关系的分析发现,北宋初期的佛教依然在积极融摄道教知识,并且将道教神祇(行瘟使者)佛教化,但此一融摄过程却并非显而易见,而是通过满足民众需求与对民俗知识的继承来隐晦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藏区要闻     
《中国西藏》2004,(4):77-78
十一世班禅在雍和宫举行佛事活动并接见蒙古佛教代表团6月2日,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北京雍和宫举行佛事活动,接受了甘肃和青海两省藏传佛教30位活佛的朝拜,并接见了来中国访问的蒙古国佛教代表团。他希望广大僧众爱国爱教,以实际行动来带动广大僧人和信教群众,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自己的贡献。他对蒙古佛教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真诚的欢迎,希望通过佛教的交流,进一步加深中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安州绫锦院记”的印文及铸造时代的探讨,取得认识如下:“安州绫锦院记”当释为“定州绫锦院记”;印文中的“定州”指河北之定州;对该印时代探讨表明,该印印文带有典型的宋代篆刻风格;以宋制、宋尺计算的尺寸最接近该印的实测尺寸,应为依宋制铸造的铜印;该印与多个有明确纪年的北宋“记”或“朱记”铜印尺寸相当;该印为宋印,铸行时间不晚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  相似文献   

13.
云门宗为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北宋曾盛极一时。北宋灭亡后,云门宗传承依政权疆界(南宋、金元)大致可分南北两大系统,其中北方系统多出自真定洪济禅院(大洪济寺)慈觉宗赜法脉,目前可考者主要有佛觉法琼、慧空普融两支。佛觉法琼在北宋末曾任洪济禅院住持,后北上燕京,其法脉成为金元时代北方云门宗的主流。慧空普融则住中山(定州)天宁寺,法脉亦主要分布定州及其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一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一○八六年宋哲宗赵煦亲政后,苏轼赴定州出任中山府知事(定州一度改为中山府),曾于府治后的中山后圃(定州曾是古中山国之地,汉代曾置中山郡)得一黑石。石高广二尺余,上有白脉,涵有水纹,甚为奇特。东坡极爱此石,据黑  相似文献   

15.
位于四川简阳市境内傍沱江东岸的奎星阁摩崖造像,开凿于咸平三年,真实反映了北宋初期民间宗教信仰状况和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思想,以及佛教造像进一步世俗化的地区性特点,颇具宋代写实、朴素、简约的造型艺术风格,其纤巧生动的混合型护法群神的表现形式较为少见,是研究蜀中沱江两岸佛教造像及其流变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6.
广西地处边陲,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虽然在汉末三国时期沿着南北交通线就有佛事活动,出现过牟子《理惑论》那样的佛学著作,但就整个广西来说,佛教是不发达的。特别是在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原始巫术长期以来顽固地占据着统治地位,佛事活  相似文献   

17.
孙彦平 《文物春秋》2000,(1):47-47,49
木雕力士(见封面),1969年出土于河北省定州市考棚院内的北宋塔基地宫。据地宫题记,此塔名为“静志寺真身舍利塔”。  相似文献   

18.
日军对南京佛教事业的破坏与利用,是日本侵华史的组成部分,是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内容,也是日本文化侵略的内容。本文基于史料,重点分析战时日军破坏南京佛教古建筑、杀戮与迫害佛教信徒、掠夺佛教文物、摧残佛教文化事业、将日本宗教纳入战时体制、扶植伪化宗教、导演“佛事”闹剧诸方面,揭示日军摧残与利用南京佛教的本质及危害,以深化我们对...  相似文献   

19.
妇女占社会总人口的一半左右,对妇女佛教信仰的研究是古代社会佛教信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的一些北齐时期佛教造像、刻经题记是研究妇女信佛的重要物证,表明当时很多妇女参加了造像、刻经的礼佛活动,她们参与佛事活动的形式与男性没有什么不同,而且很多是与男性共同参与的。  相似文献   

20.
有明一代的敦煌,自1372年至1516年之间,属于蒙古后裔统治时期;1516-1715年为吐鲁番回鹘统治时期。在蒙古后裔统治敦煌时期,仍有不少回鹘、蒙古、藏族信众时有礼佛及举行佛事活动,另有不少回鹘、蒙古、藏族高僧演习佛学,礼佛弘法。于敦煌从事军务的明代军人亦巡礼过莫高窟,明初蒙古瓦剌部的首领顺宁王脱欢的一位"医工"在宣德、正统年间到过莫高窟巡礼。吐鲁番统治敦煌时期,敦煌处于崇信伊斯兰教的吐鲁番回鹘的统治下,其统治者对佛教极为反感,因此有明一代,敦煌佛教极其衰微,但也有笃信佛教的回鹘人在明代的敦煌有巡礼佛教洞窟及抄写佛经的佛事活动。有明一代,整个敦煌石窟并无绘塑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