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民国时期是离我们最近的历史,而民国史是现在的中国人最应该重视的历史,因为那是中国人最长、也最艰难的一段民主政治的实践,我们从晚清到民国一直在做的考卷,其实并没有像一直以来很乐观的教科书史学家所讲的那样,早就得出了答案。我们中国人在100多年前就在说转型,但是100多后依然还要说,说明在历史的答卷上,我们虽然不间断地涂抹了很多文字,却并没有答到点上。下面,我想就民国史的三个问题,谈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满族社会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清朝满族定居乌鲁木齐,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其间经历了清代、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乌鲁木齐满族在人口、政治经济、风俗等方面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同时,为乌鲁木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研究古代中国的人常常羡慕研究近代中国的同行 ,这是因为近代文化史的研究空间不像古代文化史研究那么逼仄 ,一是未经开发的文献还相当多 ,左右采撷不仅本身就是乐趣 ,可以多所发现更是让人常常有自豪感 ;二是近代思想、社会与学术演变的头绪复杂 ,传统、现代、东方、西方在这里交汇 ,而越是复杂的历史 ,解释的空间就越大 ;三是这段历史一头连着悠久的古代 ,一头连着自己生活的当代 ,历史的回忆和想像、当代的观察和体验 ,都可以在这里参与历史的制作和解释。特别是 ,它不是一个孤悬遥远的“古代” ,而是一个切近真实的“当下” ,当代社会的…  相似文献   

4.
“满汉全席”作为与宫廷食礼密切关涉的官场食制和上层社会的筵席模式,在清代经历了产生和不断发展演变的诸多形态;而作为食文化现象,它则贯通了清、民国,直至当代。然而,对这样一个关乎清代饮食风尚、典章制度甚至折射政治、风俗、文化演变的问题,人们却有种种误解,使其成为无限奢华、神秘莫测的“虚幻的饮食”。尤  相似文献   

5.
清代至民国年间的关中地册,基本为黄河滩地册,地域范围局限于黄河沿岸,具有独特的生态、经济社会背景.滩地的特点主要是地块规整,地权分散,买卖率低,这是滩地村社公有,家户均分的结果.然而,滩地家户私有现象也同时存在,地权分配并不平均.针对"关中模式"历史溯源的资料运用,文章指出运用较小区域的滩地地权状况,不能推导出清初至民国的"关中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自唐宋以来西湖孤山区域纪念白居易、苏东坡祠堂的变迁历史进行了梳理,再通过对《阮元年谱》等确凿史料的分析,结合白苏二公祠碑廊内三块清代原碑内容,证明了专门祭祀白居易、苏东坡二公的"白苏二公祠"应建于民国后期,而非《杭州通鉴》误记的清嘉庆三年(1798)。  相似文献   

7.
《文献》2010,(2)
<正>在清代文学史和戏剧史上,江南安庆府望江县之龙燮具有一定的地位。其少负"神童"之誉,屡赴秋闱不第,由"恩例北监"荐举康熙十八年宏博,官终工部员外郎。诗有《和苏诗》三集,现存康熙刻本和抄本,民国徐世昌以"诗多逸趣,而不掩其神骏之气"相许。所作戏曲知有杂剧《芙蓉城记》和传奇《琼  相似文献   

8.
章立凡 《江淮文史》2011,(2):130-142
我注意到我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的时代引人瞩目的有两次,一次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一次是在近代,从鸦片战争以后一直到民国这一段,这两段是学术界  相似文献   

9.
30 年前,我刚刚来到武汉二七纪念馆工作,在全面熟悉"二七"史实的过程中,听前辈们讲述了很多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我记忆深刻的是馆里珍藏着的三块怀表,这三块怀表虽外观老旧,但正面、背面仍可见其产地和年代的字样.一馆三表,承载着"二七"那一段段真实而厚重的历史,让我们将时钟拨回到那风雨如磐的历史岁月.  相似文献   

10.
"闯关东"与东北区域语言文字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至民国,华北人民"闯关东"的移民潮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它对东北地区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大量汉族移民的进入,最终造成了东北地区的语言由以满语为主向以汉语为主的转变.在满族逐步放弃了自己的语言而改说汉语的同时,满语的文化走向并没有消失,满语对汉语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和广泛的,这使得满语原来以民族为主的文化特征转化成以地域为主的文化特征.这一文化迁移现象既是汉族传统文化被异化的表征,也是满汉民族互相融合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1.
<正>《土默特历史档案》指现仍留存的清至民国土默特地区官方所藏档案文件。档案系因特殊的历史原因偶然留存,共建有5个全宗。清代部分建有一个全宗,起于康熙二十四年,迄于宣统三年,为226年间归化城都统、副都统衙门及土默特两翼旗务衙门处理两旗旗务形成的档案,共18206件(册)。民国部分建有4个全宗,为1912年至1949年土默特旗公署施行政务形成的档案,共47941件(册)。目前清代档案部  相似文献   

12.
清代道咸以降,学术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经学相对于乾嘉时期总体上渐趋式微,而史学有所更新和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晚清民国的经学不仅论著繁多,而且对史学、子学乃至文学领域的影响并未消退.夏曾佑、刘师培是清末"新史学"的主要实践者,而经学渊源不同,史学观点也多差异.其所撰历史教科书尤为典型地体现了经学传统的深层影响,反映了清末经、史之学的复杂关联.  相似文献   

13.
<正>一、黄宗智与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20世纪80年代,黄宗智先生开始进入中国法律史研究领域。在一次讲座中他曾说起:"从1988年开始,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法律史研究,转眼已经二十年了。"[1]在这二十年里,黄先生在中国法律史领域做出了卓著的成就,主要著作有《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论文集《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以及不胜枚举的相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民国大校场"于2017年5月5日正式上线。作为我馆新开辟的一个对外宣传交流窗口,"民国大校场"将及时报道二史馆有关最新资讯,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需要,提供快捷便利的对外服务。同时,还将依据历史档  相似文献   

15.
溥仪所著《我的前半生》,自出版以来,一直是畅销书。这本书的内容,确有很多是有史料价值的第一手材料,但其中从宣统元年到民国十三年溥仪出宫这一时期的章节,涉及清代历史的部分,有个别的地方,或属于作者听来的讹传,或属于作者对于历史遗留的事物有误解,也有的是注释中有错  相似文献   

16.
王云  崔建利 《民国档案》2007,(4):132-136
沈云龙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在近代史研究方面成就卓著。由他主持编纂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续编和三编系以汇集民国史料文献为主的大型丛书,呈现出极高的文献学价值,在中国丛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为民国文献的保存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杨剑利 《清史研究》2022,(6):139-156
<正>清史研究一直是中国断代史研究中相对活跃与多产的一个领域,2021年亦不例外。宏观层面,越来越多的研究将清代历史置于从元明至民国或当代的历史长线中进行考察,理论自觉和着眼于现实关怀的问题意识日渐凸现;微观层面,得益于新发现的档案文献资料,探究的问题日趋具体、细致、丰富。清史研究成果数量多,内容广,囿于眼力,笔者万难备述周全,兹就国内(不含台港澳)2021年成果择要汇辑,遗珠之憾在所难免,望识者见宥。  相似文献   

18.
<正>带钩始于五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从那时起,带钩就与中国人不离不弃,成为人们最为常用的物件。带钩最初是腰带两头的连接物,也挂在腰间当钩子用。到了清代,带钩的艺术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常被文人置于案头把玩,或作为文房笔架搁笔。汉代的带钩简单而写实,清代的带钩追求雕工繁复和寓意吉祥,如"苍龙教子"之类,材质大多选用和田玉和翡翠。现在经常可以看到民国许多西洋镜的手柄就是用带钩做成  相似文献   

19.
关于民国史研究几年来的成绩,大家已有目共睹,有的先生已作了详尽的介绍。我想就如何把民国史的研究引向深入的问题,谈几点意见和感受。我要讲的几个问题是:一、充分发挥历史档案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二、深入实地考察,纠正史实的谬误和克服史料的不足;三、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一、充分发挥历史档案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修民国史没有民国的档案资料是不行的。古今中外著名的传世之作,大都是使用和分析了大量档案资料的结果。司马迁写成《史记》,是和他身为封建王朝史官,掌握了“石室金匮之书”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这几年为什么冒出来"民国热"?我想很可能有这样一个逻辑:对于民国史的禁锢扭曲,在国民心中埋下了好奇、求真的种子,这几年环境有意无意的宽松,令这种子萌发,而民国真相让人觉得新奇、有趣的同时,还使人们产生了恍然有悟、"原来如此"之感,甚至现实的困惑、无奈和愤懑,竟然也能在"民国回味"中得到一些启示、排解,于是,萌芽便长成了"民国热"这样一棵时尚文史之树。不过,当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民国趣味和民国价值,远没有挖掘到应有的深度和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