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来信     
<正>4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怀念胡耀邦,建议《文史博览》转载。(湖南衡阳傅长智)编者答复:对于温家宝总理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再回兴义忆耀邦》,已见诸全国各大报刊网站,我刊特编发了另外一篇回  相似文献   

2.
《文史博览》2010,(8):71-71
4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怀念胡耀邦,建议《文史博览》转载。 (湖南衡阳 傅长智) 编者答复:对于温家宝总理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再回兴义忆耀邦》,已见诸全国各大报刊网站,我刊特编发了另外一篇回忆耀邦同志在信阳农场劳动的文章,刊发在本刊2010年第6期,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3.
一、学习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情况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发国务院第467号令《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5月30日网上发布,5月31日《人民日报》全文刊发.  相似文献   

4.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发了第46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向全国正式公布新中国第一个《地方志工作条例》。5月30日晚中央电视台和31日《人民日报》等全国各大新闻媒体都报导了这一重要消息,有的媒体还刊登了《条例》的全文。《人民日报》于同日配发以《依法编纂,确保地方志质量》为题的《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地方志条例答记者问》的访谈记录。  相似文献   

5.
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这是一篇重要社论。当时党中央领导非常重视这篇社论,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对社论的修改工作,并五次作出批示。  相似文献   

6.
在文革时期的前半年中,红卫兵有两次冲击《人民日报》。 1966年8月26日,大约上午十点钟左右,在王府井的《人民日报》读者接待室,来了一批红卫兵。他们身穿军装、臂佩红袖标,气势汹汹、蛮不讲理,在接待室的桌子上把鞭子甩得“叭、叭”响,说是要编辑去见他们,并气势汹汹地贴出大字报:“勒令人民日报立即停刊!”  相似文献   

7.
组这一期稿件时,正值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在长江流域的上空演绎。跟大部分人一样,我也去买了一幅日食观测镜。随镜附送的宣传卡片上的几行字吸引了我的注意——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上网一查,才知道这几句话其实是温家宝总理在某大学所作的一个即席演讲中提到的,后来随同他的《仰望星空》一诗一同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相似文献   

8.
邹雅林  龙山 《百年潮》2010,(7):47-51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人民日报》撰文,以亲身经历,谈胡耀邦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我深有同感,非常激动。我在甘肃省青年团以及其后的甘肃省委、省政府工作期间,曾有幸七次见到耀邦,并聆听他的谈话。他的一言一行都让我深受启迪。我以为,把这些往事整理出来,在今天也还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钱江 《炎黄春秋》2012,(4):55-58
林韦是一位忠诚于人民的新闻记者,一个毕生追求真相和真理的人。他在前半生中经历了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华北《人民日报》和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创建,始终是人民日报的重要干部。他成长在人民日报,挫折在人民日报。晚年,他是《中国社会科学》杂志负责人之一,是在  相似文献   

10.
1951年1月31日《人民日报》第三版上,有一篇文章名《我家两年来的变化》,是北京贝满女中女教师步春生写的。毛泽东主席看后,邀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也看,二人未拍即合,认为此文反映了知识分子解放后思想感情的  相似文献   

11.
1978年9月9日,为纪念毛泽东逝世2周年,《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三首诗词,其中有《吊罗荣桓同志》一诗并附手迹。诗题标署写作时间为“一九六三年十二月”。  相似文献   

12.
<正>1989年4月15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逝世。2010年4月15日,《人民日报》当日在显著位置发表温家宝总理的纪念文章《再回兴义忆耀邦》。作者回忆了当年陪同胡  相似文献   

13.
5月31日,《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温家宝总理签发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从事地方志工作20年的“老方志”,捧读该《条例》,顾往瞻来,既感慨良多,又深受鼓舞。我从1986年3月参加并主持省辖市的地方志编修工作,到现在仍在地方志编修工作的第一线。这20年中,多次享受收获的喜悦,然而,更饱尝了修志工作的艰辛。修志工作难,难就难在它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无法可依的“软任务”,修志工作不容易排上位置。我作为市地方志办公室负责人,这方面更有非常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正我研究生读的是新闻学,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新闻所,当时新闻所在《人民日报》的院子里。1983年毕业后,我本来是留在《人民日报》经济部的,但当时调家属进京的户口有指标管制,很难解决,可能要等七八年的时间。正好这时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筹备新闻系,学校的刘大元(人事处领导)、李白超(新闻系筹备组成员)到《人民日报》和新闻所招人,和我谈了很久,给我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和筹办新闻系的情况。刘大元有一句话给我印象很  相似文献   

15.
他的新闻事业开始于战火纷飞的年代。60年来,他见证了"中国第一报"——《人民日报》的诞生、成长和发展。他说:"我的一生都在《人民日报》度过。"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家协会从1953年9月到2006年11月先后举行了七次代表大会,我有幸都参加了。第一次是作为《人民日报》工作人员列席,后六次都作为代表。每次大会,都有中央领导同志致祝词或者做报告。我印象最深、感受最强烈的有四次:第一次是1953年周恩来总理对文代大会的报告,热情鼓励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参加社会主义祖国的文艺建设。  相似文献   

17.
五十年代杂文悲欢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鹰 《炎黄春秋》2005,(10):10-15
《况钟的笔》和杂文家的笔 1956年暮春,浙江昆剧团来首都演出经过整理的昆剧《十五贯》,一时轰动京华,出现“满城争说十五贯”的盛况。《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从“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谈起》的社论,认为一出《十五贯》使昆剧这个濒于冷落衰颓的古老剧种看到复兴的希望。周恩来总理要求公安、检察、司法部门干部都去观赏,从中得到防止官僚主义和主观武断、仓促定案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钱江 《百年潮》2010,(3):60-63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是1949年8月1Et由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升格而来的。而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则是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和晋察冀中央局机关报《晋察冀日报》合并而成,并于1948年6月15日创刊。中共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是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大解放区合并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9.
《百年潮》2000,(5)
我和水拍认识是在1950年7月,我调《人民日报》文艺组做编辑工作的时候,他是我的顶头领导,时任文艺组第二组长。第一组长是李亚群,李很快调离报社,水拍成为文艺组组长。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由4版扩为6版,后改为8版,文艺组改为文艺部,水拍任副主任、主任。我们一起共在报社工作10年。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初几年。那时文艺组的主要任务是编每周一期的副刊《人民文艺》和编文艺评论文章发其他版面。当时《人民日报》编辑部在王府井大街西侧的平房里,文艺组最初只有三四个人,最多时为五六个人,大家挤在一间座北朝南的屋子里办公。屋北有爿大玻璃窗,窗  相似文献   

20.
《炎黄春秋》2014,(9):93-93
贵刊今年第6期《我知道的名流佚事》一文中“周游的两难处境”一节,说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登出文章,标题叫《工人说话了》。”我记得这是“反右”运动的第二篇文章的标题,第一篇文章的标题是《这是为什么》。请查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