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国初期,文人中不乏"怪人"、"狂人"、"疯子"、"癫子"一类人物。单学林中的文人"疯子"最著名的就有两个,一个是人称"章疯子"的章太炎,一个是自称"辜疯子"的辜鸿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历史     
"历史"一词,起源于希腊语historia,意为"研究知识和通过研究获得的知识"。历史作为研究对象,被大致"切割"成两种形状,一是作为主流的"断代"划分,即将历史分隔成"线状"的古代、中古、近代、现代;二是非主流的"片状"划分,如将世界各区域划分为"文化"或"文明"进行考察的"文化(文明)形态史"。历史研究有三个必备要素,即史实、史料、史家。由于史家必须通过史料认识历史,因此史家治史所采取的基本态度,一是"叙述",一是"解释"。  相似文献   

3.
行云流水     
【真题再现】境界,是一种状态,一种境况,一种情景;境界,也是一种态度,一种品质,一种追求……请以"生活的境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写作指导】"境界"的意思是"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现代汉语词典》),那么题目的整体意思即为"生活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题中提示语仅是分解并列举其内涵的一小部分,因为"程度"和"情况"涵  相似文献   

4.
姚蘇杰 《中华文史论丛》2013,(2):371-382,403,404
對清華簡《尹誥》"一德"的理解存在多種意見,《禮記·緇衣》引《尹誥》,將"一德"闡釋爲"君不疑於其臣,而臣不惑於其君",這應是最合理的解釋。《詩經·鳲鳩》中"其儀不忒"是達成"一德"的手段,全詩則是"一德"的極好注解。"一德"應包括"相同"、"正確"、"教化萬民"三層內涵。清華簡《尹至》篇則敍述了伊尹和商湯達成"一德"的過程。  相似文献   

5.
正老诗人苗得雨说,民谣中有一种"颠倒歌",叫"小孩子语",也就是童谣。譬如,"蚂蚁过河踩塌了桥,葫芦沉底碌碡漂,花椒树上结樱桃"。"颠倒歌"相当有意思,宛如用一段炊烟抹黑了脸,让人哭笑不得。"颠倒歌",是一种将事物倒转过来的游戏,是一种思维穿越而来的幽默态度,是一种无所不能的另类情趣。  相似文献   

6.
伍振 《旅游纵览》2010,(3):42-45
鄂尔多斯最值得一去的地方要数成吉思汗陵。毕竟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的大英雄,也是古今中外著名的历史人物。毛泽东主席《沁园春·雪》一词中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让我深深地记住了成吉思汗,也让"一代天骄"成为了"成吉思汗"的代名词。瞻仰这位伟人的陵墓,自然也是我的神往之事。  相似文献   

7.
臣谏簋铭文中的一些字,旧没有得到很好的释读,如"处于軝"后面一字,旧或误释作"从",或误释作""。本文根据不其簋、不其簋盖、引簋铭文等相关金文资料指出它应释作"■"而读为"同",意思是聚合,并讨论了甲骨文中与之用法相同的一些"同"字。"引又"下一字,或释作"■(忘)",或认为是"闻"字之省,或释作"长",本文赞同最后一种意见。"灷",旧或读为"■(媵)",或读为"告",或读为"朕",本文认为它可读作"遵"或"顺"、"训"。"灷皇辟侯"下一字,或释作"令",或释作"余",本文赞同前一种意见。"侯令"下一字,或释作"■",或释作"!",本文赞同前一种意见,指出它仍是虚词。"■"下一字,或认为是"服"字稍残,或释作"■",或隶作"■",本文赞同最后一种意见,又根据铭文文义,指出它应该是一个虚词,并且讨论了金文中与之相关的一些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志向,每个人都有,它是事业的动力,一个人的精神依托。"胸中有志日月长",不但是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更是一份坚持,一份恒心。我胸中的"志"虽然不太长,但也有十年了。这个"志"就是修志的志。要说修志,刚工作时觉得这项工作比黄连还"苦"。  相似文献   

9.
在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中,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一种视"河""山"为人间世界与神灵或鬼魂世界之间的"间隔地带"的观念。也就是说,古人很早就形成了一种以"河""山"来间隔人间世界与神灵或鬼魂世界的观念。梳理这一观念,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从"不到黄泉不相见"的"黄泉",到泰山脚下的"奈河"和汉墓中的"冥河",一直到"送瘟船"祭祀活动中的"地河",可见一脉相承的痕迹。它主要代表的是由空间和时间组成的"地下他界",其中"奈河"是重要一环,其与现世界存在着一种"连续性",与活人世界保持着一种"间隔性",是古人冥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上古幽冥观和佛教地狱观的"扬弃"。  相似文献   

10.
刘爱成  刘畅 《环球人物》2012,(24):20-34
年事已高,时不我待,祈盼两岸早日统一台湾人说:"他是大陆来的和尚。"大陆乡亲则视他为"台湾和尚"。星云大师,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台湾人说:"他是大陆来的和尚。"大陆乡亲则视他为"台湾和尚"。星云大师,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11.
道家的“无为”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为"是道家最基本的精神之一,是一种精神境界,它与"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是完全一致的。"无为"的本质就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的精神境界就是"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的直接体现。是顺应自然的变化,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不人为造作,达到"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道家伦理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启示意义。"无为"是追求一种精神境界,如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精神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长沙市主要的"创新文化"旅游资源,指出长沙市发展"创新文化"旅游是城市名片设计、旅游业内涵发展及城市软实力提升的需要。提出了长沙市"创新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策略。"创新文化"旅游是指挖掘旅游资源中的"创新文化"元素,整合后进行开发的一种旅游形式。是以创新为主题的一种旅游方式。长沙市拥有丰富的"创新文化"旅游资源,非常适合进行"创新文化"旅游开发。一、长沙市发展"创新文化"旅游的意义(一)长沙市发展"创新文化"旅游是城市名片设计的需要如果把"选秀之都"、"娱乐之都"做为长沙市城市名片设计中的主要形象定位,会使得长沙市的形象显得肤浅而浮躁。城市名片设计中,应该有文化内涵,有特色。长沙市名片  相似文献   

13.
杜佳佳  王根富 《南方文物》2010,(4):120-132,142
"土墩墓"的研究是长江下游地区吴文化考古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探讨吴国历史发展脉络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考古发掘工作进展,有助于我们对"土墩墓"进行深入的研究。"土墩墓"研究中有些问题必须首先加以明确,才能确保研究走上正轨。文章从"土墩墓"的名称问题、"一墩一墓"与"一墩多墓"问题、"土墩墓"研究中的"分研究区"问题等等诸方面,对土墩墓这一特殊的遗迹现象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土墩墓"的一般特点进行了探索性的概括。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职教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将就吉林省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双师型"教师基本内涵有二点:一是认为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认为教师既能担任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简言之,"双师型"教师应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  相似文献   

15.
"离恨天"是一个深受佛教"天"影响而又完全中国化的文学意象。"离恨天"一词最早出现在元曲中,尔后出现在《西游记》及其相关的系列小说中。其大量出现是在清代的言情小说中,尤其是"红楼"系列小说。前者的出现往往依凭于一定的佛教术语;后者则已完全中国化,脱去了佛教术语的外在依凭。"离恨天"所指向的文学意蕴集中在男女情爱与色空观的关系处理上,所表达的文化意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男女情爱的否定,是宗教"色空观"的文学阐释,表达了对欲望彻悟后的人生超脱;一是宗教观念的世俗化蜕变,这种蜕变表现在它不仅是超越欲望的净土,而且是延续生命以进一步实现现实世界所无法实现的欲望的理想国。然而它们的终极目标都是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中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6.
一、"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主义"一词从德文Nihilismus意译而来,源于拉丁文nihil,意即"什么都没有"、"虚无"。据海德格尔考证,在哲学层面率先使用"虚无主义"一词的是雅可比,在1799年致函费希特  相似文献   

17.
王超 《文史精华》2013,(5):63-63
张作霖是个标准的大老粗,口头禅"妈拉个巴子"向不离口,但他却并非蛮不讲理。有一次张作霖和他的智囊杨宇霆为一件事争论起来,张生气了,随口秃噜一句"妈拉个巴子"。杨噌地一下站起,说:"你骂谁!"张知口误,马上作揖赔罪,说:"这是咱的口头话,一  相似文献   

18.
<正>在当前修志中,遇到许多学术上的难题,其中之一是竖写志稿的"画蛇添足"与"画龙点睛"问题。本文试就此题谈点意见。历来文章最忌"画蛇添足"。目前志书中的"蛇足"表现大致有下列七种:一是不必要的评论。记事后,还一段"这就说明,本县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且是必需的。针对学生的差异,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合作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差异(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水平、对同一事物认识理解等不同),正是交流和合作的前提。一、"分层合作"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分层合作"教学是针对学生的知识差异、能力差异、智能差异而实施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自主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是一种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它包含两层含义。1.教师"分层"教,学生"合作"学。"分层"教是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的"新中国"构想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从1889年到戊戌维新之前,是其"新中国"构想的第一阶段。此一阶段的"新中国"还不是一个国家概念,是希望中国人移民巴西开辟新地域。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的"新中国"构想主要体现为大力宣扬变法维新,希望通过改良方式变清王朝为君主立宪国。这是他"新中国"构想的第二阶段。这时的康有为开始从国家体制着手,他构想的"新中国"是资本主义式的君主立宪国家。民国时期,康有为多次使用"新中国"一词,拟定新中国政府议章和新中国宪法草案。这一时期,他的"新中国"构想主要是倡导虚君共和制,明确政府职责及宪法。康有为"新中国"构想的内涵始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救亡"始终是其"新中国"构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每一阶段"新中国"构想的内涵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