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评柯庆施     
在中共八大的20名政治局委员中,至今没有出版传记的,只有柯庆施一位了,看来对柯庆施的评价还有难度,对柯庆施一生进行研究的人可能也不多。最近终于出现了两篇专门讲柯庆施的文章。一篇是冯锡刚的《“好学生”的最  相似文献   

2.
"文革"开始时我是上海《文汇报》教科部体育组的记者。我原是上海市建工局属下一个业余学校的教师,共产党员。1960年柯庆施提出文化单位里面要"掺沙子",我被选进了报刊编辑训练班。训练班结束后,被分配到《文汇报》社。1967年1月初,我、邵传烈、周国荣为负责人的"星火燎原"革命造反总部接管了《文汇报》社。到2月初"上海人民公社"成立时,我被推为"公社"的政宣组长,2月下旬"上海人民公社"改名为"上海市革命委  相似文献   

3.
恢复安徽团组织1923年,共产党员柯庆施受命来安庆开展工作。柯庆施来安庆时,携有陈独秀的引荐书函。一封给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江彤侯,一封给陈的表弟濮德治(濮清泉)。到安庆后,通过江彤侯的关系,住在省教育会内,以教育会为掩护所,开展革命工作。此时,国民党人柏文蔚正出资在安庆创办《新建设日报》,经安徽大学筹备处蔡晓舟的介绍,柯庆施参加了报社工作。柯庆施利用负责编辑该报副刊及国内新闻的有利条件,经常转载《新青年》和《向导》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同时,柯庆施还通过陈独秀在安徽省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表弟濮德治联…  相似文献   

4.
周密 《炎黄春秋》2011,(4):48-52
大约是1966年2~3月,肺部手术后的父亲到无锡休养.后来听说,是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邀请他去的.路经上海时,张春桥还登门拜访,表现十分谦恭.在热情接待的背后,他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做一件大事,策划着"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  相似文献   

5.
<正>各位《炎黄春秋》的老朋友们,谢谢你们每年邀请我参加例会。我盼望《炎黄春秋》的朋友们再接再厉,勇往直前,把杂志办得好上加好。今年初我出了一本百年口述,取名《逝者如水》。我在这本书的尾声中提出"不怕错主义"。因为我的口述史不完美,也不完整,因此我非常愿意听到不同的意见和声音。因为任何人和任何主张都不可能不出现错误,科学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都依赖于对错误的不断克服而后做出改进。我盼望得到各位的批评。趁此机会,也要感谢朋友们对我的惦念。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如何及因何决定邀请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 这一段是中美“乒乓外交”的关键部分,是毛主席打开中美关系的战略决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生涯》转引吴旭君的回忆说: “主席让我看完文件退给外交部 办理,办完这件事后我觉得主席有心 事……至于有什么心事,我不知道。 就在4月6日那天,他要提前吃安眠  相似文献   

7.
就辛亥革命性质问题答台北学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感谢北美亚洲学会的盛情邀请,今年4月2日,在芝加哥举行的该会第34届年会“辛亥革命与民国肇建——七十年后的回顾”学术讨论会上,我国台湾海峡两岸历史学者得以共聚一堂,并且就辛亥革命性质问题,首次直接交流了各自的学术见解。但由于到会人数众多,讨论发言时间限定每人不得超过2——5分钟,彼此都未能畅所欲言。因此,我想借《近代史研究》的篇幅,就  相似文献   

8.
八十五年来甲骨文材料之再统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四十七年以前,我曾写过一篇《甲骨文材料之统计》,登在1937年4月2日天津《益世报·人文周刊》第13期,转载在开明书店出版胡愈之先生主编的《月报》第1卷第5期。在当时曾经引起一般学人的注意。抗日战争期间,1942年在成都编印《甲骨文商史论丛》,我又写过一篇《甲骨文发现之历史及其材料之统计》。《论丛》1944年由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出版,印数不多,但后来台湾大通书局和香港文友堂书店都有翻印。解放初,我根据新的情况,把它改写成  相似文献   

9.
陈永奇 《沧桑》2012,(2):1-2
正(2012年4月5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山西省志》编纂工作推进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山西省地方志工作"十二五"规划》,对《山西省志》编纂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动员。下面,我就做好《山西省志》编纂工作,讲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1954年秋,党中央调我爸爸、时任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的柯庆施,到上海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是王力先生诞辰120周年,收到王力先生的儿子王缉志先生的电话,他说,《文史春秋》杂志要出一期纪念国学大师王力的专刊,邀请我写一篇纪念文章,而我也正有这种意愿,自然就满口应允了。前不久,见到知名作家、摄影家邹士方于2019年在《文学报》上发表的一篇回忆王力先生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王力教  相似文献   

12.
柯友兰 《江淮文史》2004,(4):144-162
我的爸爸柯庆施于1902年7月10日(壬寅年六月初六)出生在安徽省歙县南乡的竹溪村。  相似文献   

13.
我是蠡县人,小时候就常听大人们念叨反"割头税"和"高蠡暴动"的故事,及长,又甚喜阅读《红旗谱》、《播火记》。1965年大学毕业时的论文,写的就是《评<红旗谱>中的朱老忠》。我对《红旗谱》虽说不上有什么"研究"。但可自诩"比较熟悉"。所以,中央电视台2004年9月间播出28集电视连续剧《红旗谱》时,一集不落地认真看  相似文献   

14.
正拙著《言不亵不笑:近代中国男性世界中的谐谑、情欲与身体》一书于2016年4月在台北联经出版公司出版之后得到不少的回响,该书涉及男性史、情感史、心态史、身体史等史学领域,也与本土心理学之趋向有关。2016年8月上海《东方早报》曾刊出"黄克武谈近代中国的身体观转型"的专访,介绍了近代中国男性气质如何由"文弱书生"转向"健美"。王晴佳!授也关注此书,他是史学史的专家,十分关心历史学研究的新动向,为此特别邀请几位学者谈谈情感史研究的一些问题,希望能推动中国  相似文献   

15.
正侥幸存在的《农村青年》文革是"革"文化的"命",不用说,也就是"革"文化的载体——刊物的"命"。到1966年年底,除了《红旗》等几家刊物外,大批的刊物都先后停刊。有一份叫《农村青年》的刊物,居然办到1967年底,发行量高达30万份。《农村青年》怎么会如此幸运?它原名《农村知识青年》,文革前由上海办的。中共中央华东局成立后,第一书记柯庆施认为,未来是属于青  相似文献   

16.
一1964年毛主席和党中央下决心搞三线建设的时候,我在上海担任华东局经委副主任,兼国防工办副主任。后来怎么会到西南三线去的呢?有一个过程。一开始,我没有到成都西南三线建设指挥部去,只是做上海和华东地区工厂往三线的搬迁工作。这项工作的试点在1964年年底就开始了,全面准备和行动是在1965年的春天。大约是1965年3月,朱德、董必武、聂荣臻、贺龙、柯庆施到成都,李井泉陪他们观看青羊宫花会。这个花会,不单展览花卉,还展览四川的工业产品。这儿位政治局委员看了以后,对李井泉说"你们四川太落后了"。又对柯庆施说:"你们上海工业那么多,搬一点来帮帮他们嘛。"1964年6月,党中央和毛主席已经下决心搞三线建设。西南三线包括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和湘西、鄂西、豫西。当时西南三省工业基础确实很差。在旧中国,西南是军  相似文献   

17.
首先向《文博》创刊10周年表示祝贺!我是第二次参加《文博》杂志座谈会的.第一次是在1986年,那时《文博》刚诞生不久,座谈会就在编辑部办公室里举行,被邀请来的一些作者代表连同编辑部的  相似文献   

18.
周七月 《炎黄春秋》2011,(12):67-70
当下,"唱红歌"几乎成为专业词汇。对此,我倒有资格说点往事。我是唱着红歌长大的一代,因为自打我会唱歌,普天之下就没有不红的歌了。我母亲王昆是以唱红歌为职业的歌唱演员,她从唱《秋收》《翻身道情》,歌剧《白毛女》……再到《农友歌》,虽然她当过几乎十年的"黑帮分子",但她这辈子没有唱过任何一首不红的歌。我父亲周巍峙从上世纪30年代就参加革命,先是在上海搞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以何立山的笔名写过《上起刺刀来》等一系列抗日歌曲;后  相似文献   

19.
临近2006年暑假时,《河南文史资料》杂志常务副主编高蓉生先生打电话告诉我,到2006年底,《河南文史资料》就出版总第100辑了,届时要举行一些庆祝活动,将邀请我参加,并嘱我写篇文章。  相似文献   

20.
王甲瑶 《神州》2013,(16):234-234
2013年央视春节晚会的小品舞台上,《想跳就跳》、《大城小事》、《今年的幸福2》、《我骄傲2》、《搭把手不孤独》5个小品各具特色,本文就以上几个小品的编剧特点和手法进行比较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