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934年,为策应中央红军转移,红二、六军团在木黄会师后,迅速进军湘西,同“湘西王”陈渠珍展开了决定意义的一战。  相似文献   

2.
凤凰县地处湘西边陲,东连泸溪,南接麻阳,北与吉首、花垣接壤,西与铜仁,松桃毗邻。自古以来,有“连黔通蜀,西南门户”之称。1949年11月7日,“湘西王”陈渠珍审时度势,通电全国,宣布凤凰和平解放。陈渠珍率部起义,初步稳定了湘西局势,为第47军进驻湘西,剿匪建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二野大军进军大西南铺平了道路,扫除了障碍。  相似文献   

3.
桃青 《文史博览》2006,(10):22-23
1934年,为策应中央红军转移,红二、六军团在木黄会师后,迅速进军湘西,同“湘西王”陈渠珍展开了决定意义的一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凤凰朝阳宫原名陈家祠堂,是湘西古建筑的精华。1923年,时任湘西巡防军统领的国民党中将、凤凰籍人陈渠珍又率众族人扩建。  相似文献   

5.
抗战之前,湘西实际上处于后土司时代,国家权力非常薄弱。抗战之初,国民政府利用湘西苗民革屯抗日运动,结束了湘西后土司时代的统治。张治中治湘时期,他通过全面推行保甲制度、“试行”新县制,设置沅陵行署,发展国民党与三青团组织,进一步强化对湘西的控制。薛岳主湘时期,清除陈渠珍势力,抢夺湘西军政大权,全面推行新县制,快速发展国民党与三青团组织,使国民政府对湘西地区控制空前强化。国民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加强成为民族地区政治现代化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6.
品读凤凰     
正我一直想去湖南的凤凰古城,不仅是因为湘西给人的神秘感,更因大师沈从文是凤凰人,还有现代著名画家黄永玉、民国第一任总理熊稀龄,还有那一位英雄情长的陈渠珍。从吉首到凤凰古城,全是山路。一路的烟雨,一路的颠簸,一路的向往和想象,终于来到这座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凤凰古城。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之所以成为蜚声文坛的沈从文,与20世纪上半世纪纵横湘西的"湘西王"陈渠珍,几乎有不可断裂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没有陈渠珍,就没有沈从文。沈从文的祖父沈宏富,曾经是显赫的贵州提督,"因觉宦海莫测,辞官归田",于1886年在湘西凤凰建造了一座四合院,以"颐养天年";意料不到的是,3年后因枪伤复发,  相似文献   

8.
吴楚婴 《百年潮》2023,(1):75-79
<正>“拉”字方针,就是湘西军区在湖南省委的领导下,在对顽固的土匪武装实施军事打击的同时,大力开展政治攻势,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许多土匪改过自新,放下武器,主动向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政府投降,站到人民一边。“拉”字方针在湘西剿匪中广泛运用,对取得湘西剿匪斗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奠定“拉”字方针全面实施的基础渡江战役胜利后,解放军迅速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国民党反动政府为了阻止解放军进入大西南,想利用湘西土匪武装这股力量来对抗解放军,并计划把湘西建成所谓“反共救国”的前沿基地。为此,  相似文献   

9.
艽野尘梦     
今天的人们谈及《艽野尘梦》,更津津乐道于女主人公、神奇藏女西原,与原书作者、一代“湘西王”陈渠珍百年前的爱情故事。的确,以通俗一点的眼光来看,一个年仅十八九岁的藏族少女,与…个汉人青年相濡以沫、情贞意坚的爱情故事;其枪林弹雨中数次挽救陈渠珍性命,无人区盟生死存亡、命悬一线的生死关头,俩人相依相伴、不离不弃的传奇经历;绝处逢生、渡过难关后,西原却又不幸恶病侵身、溘然而逝的爱情绝唱,的确都无不催人泪下、弥足珍贵。这样说来,人们对这段爱情的浪漫想象与解读,也并无太多不是。  相似文献   

10.
斌卿 《文史月刊》2009,(6):22-23
中国最后一个土匪头子是湘西的罩国卿,他在公安部挂了号。罩国卿是大庸县青安坪一个恶霸的儿子,据考系明代农民起义领袖覃后的后代。此人身体颀长如杆,小时因出天花,脸上留有麻点,加上一生好抢,故绰号为卿杆子、卿麻子,性情怪戾。  相似文献   

11.
《湖南文史》2002,(3):12-20
“湘西军区和平解放官员训练班”的学员,都是败阵于解放军的原湘西地区国民党党、政、军、特、土匪中的头面投诚、俘虏人员。他们的职务是军、师、旅长和国大代表、行署专员、中、军统特务站长及县党部书记长。  相似文献   

12.
柯云 《文史春秋》2005,(7):10-12
1919年盛夏的一天,贺龙(又名贺云卿)因过于军务繁忙劳累,身体陡感不适,便拿上钓杆。到河边钓鱼,刚抛下钓钩,警卫员突然送来两张委任状:一张是湘西王陈渠珍的,一张是澧州镇守使、慈利籍王子豳的,两人都是袁大头的命官,过去交过手的仇人与对头。他便与大姐贺英等人商量,如何对付。贺英的意见是投靠王子豳有好处,历来澧州难管湘西,鞭长莫及,完全可以独立行动。贺龙沉思片刻,点了头。可是与贺龙一起到慈利两水井夺过枪的表弟谷膏如却极为不满,暗中勾结陈渠珍,想杀掉贺龙,拉开队伍搞独立、掌兵权。  相似文献   

13.
喻春梅 《文史博览》2013,(7):9-11,14
民国前期,湖南土匪问题非常严重。从民国前期湖南政府的治匪措施来看,基本上属于治标。这种治标的方法主要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勉强应付于一时,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匪患问题。针对日益严重的土匪问题,当时舆论提出治匪应标本兼治。振兴实业,发展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社会上游手好闲之人,这是治理土匪等社会问题的根本方法。但这些治本的方法,是当时政府不可能办到的。靠当时的政府实行这些彻底的社会政策,无异于与虎谋皮,希望统治阶级推翻他们赖以生存的剥削制度是不可能的。最终根本的解决还是由人民来负责,通过革命,改变军阀割据、贫穷落后的病态社会,直至实现社会主义,建立一个统一有序、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匪患泛滥,绑架人质为票便为土匪行径之一端,而绑架外国人为“洋票”则尤为引人瞩目。这些洋票中不乏在华传教士,其中被绑后惨遭杀戮者甚多,而一些得以匪窟余生者旋即写下了回忆录。这些回忆录无疑有助于民国社会史和民国传教史等诸多史学领域的研究。这里选译同类回忆录之一篇,以便参考。译文已收入徐有威、贝思飞主编之《与中国土匪同行—洋人眼中的民国社会》一书中。 本文原载《“We Are Escaped”》(F·Strauss主编,英国伦敦“中国内地会”1931年初版)第1~33页。原标题为《In Perils of Robbers》。  相似文献   

15.
刘迟 《福建史志》2003,(4):41-43
民国时期,尤溪县出了个统辖闽北18县的土皇帝、大军阀卢兴邦,这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一般人只从书中记载,知道他是从当土匪起家的,然而他究竟为何去当土匪,当土匪又是如何发迹的,就鲜为人知,语焉不详了。  相似文献   

16.
第二章北伐的战将一晓大义不报族仇1919年盛夏的一天,贺龙因过于繁忙,身体感到不适,便拿了根钓杆,去池塘里钓鱼,忽然有警卫员同时送来两张委任状:一张是湘西王陈渠珍的,一张是澧州镇守使、慈利溪口籍王子函的,两人都是过去交过手的仇人与对头,都是袁大头的命官。他便与贺英等人商量,如何对付这两张委任状。贺英的意见是投靠王子函有好处,历来澧州难管湘西,鞭长莫及,完全可以独立行动。贺龙沉思片刻之后,点了头。可是与贺龙一起到慈利搞过枪的自家亲戚谷膏如却极为不满,暗中勾结陈渠珍,想杀掉贺龙,拉开队伍搞独立,掌兵权。…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中华民国是个土匪泛滥的历史时期,现在对这段时期土匪的研究,也并不是个新鲜的课题。但据长期以来的研究成果显示,土匪的定义尚不甚明了,因而对土匪的界定也还有问题。于此,我将对土匪的定义和对它的界定作些浅论,以图使土匪的本身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18.
宋明彪  任建 《黑龙江史志》2008,(5):48-49,57
众所周知,中华民国是个土匪泛滥的历史时期,现在对这段时期土匪的研究,也并不是个新鲜的课题。但据长期以来的研究成果显示,土匪的定义尚不甚明了,因而对土匪的界定也还有问题。于此,我将对土匪的定义和对它的界定作些浅论,以图使土匪的本身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19.
徐有威 《民国档案》2000,3(1):109-112
“洋票”者,旧中国土匪对被其绑架的外国人之称谓也。民国时期,特别是从民初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土匪绑架外国人(即所谓的洋票)则是这一时期萌芽并迅速蔓延的新现象。 事实上,有相当人数的洋票因种种原因被土匪杀害了事,但大部分洋票最终获救返回了他们自己的文明世界。在惊魂甫定之余,一些人拿起了笔,记下了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历。这些以“亲历、亲见、新闻”的“三亲”者身份娓娓道来的传教士回忆录──其中有些是在被绑架过程中那常人无法想象的情况下开始撰写的──向民国社会史研究者提供了极为翔实生动的第一…  相似文献   

20.
<正>遇土匪劫去包裹,无奈做了小学教师王一知,原名杨代诚,侗族人,1901年出生于湖南湘西芷江县城一个封建家庭。王一知的父亲杨凤笙少时曾与熊希龄在沅水校经堂一起读书,后来二人一起到日本留学。留学回国后,熊希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