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注意观察地震现象的国家之一。公元二世纪,张衡就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近三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积累了大量的地震史料,这是绚丽多彩的祖国科学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在地震史料中,清康熙帝的一篇題为《地震》的文章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此文写于公元1721年(康熙六十年),刊印在1732年(雍正十年)编录的《御制文》第四集第三十卷内(图一)。  相似文献   

2.
陈衡山,名矩,贵州省贵阳府贵筑县(今贵阳市)人,生于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家为贵阳世族,其兄陈灿(昆山)、陈田(嵩山)皆清末名士。陈衡山早年曾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考上。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才由监生考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报纸、电视常称贵阳为“筑城”。友人问我其原委,我告诉他李梦骅先生(笔名“牂牁叟”)曾写有《贵阳与竹》(载1996年8月16日《贵阳晚报》。以下简称“李文”),已作了解释,读者有的可能未见到。随着这一名称使用的增多,似有再谈的必要。本文沿用李先生的观点,对有关史料进行了核实,并作一点补叙。  相似文献   

4.
雷高林 《旅游》2012,(5):64-67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花溪旅游线的尾端,也是这条兀起平畴秀拔如画的风景带上最醒目的一个旅游点,原为明代军事要塞。"军营"背后的一段风景《明实录》有载:明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驿道。因为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主驿道中段,于是在驿道上设置传递公文的"铺"和传递军情的"塘",于双狮峰下驻军建屯,史称"青岩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批  相似文献   

5.
据有关史料记载,我县从竹坪、朱砂堡、平阳堡、邱家坳、漫坡、关口直到龙塘约50多华里的这一狭长地带,蕴蓄着丰富的矿藏,其中尤以褐铁矿为最。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日本人井上曾到我县青溪一带进行过实地考察,并写有考察报告。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民间开始起用小炉(象现今补锅用的炉)炼铁。将矿石倾入炉内,加入木炭煅烧,使之熔化成铁饼,再进行加工,制成铁器;此外,还有采用  相似文献   

6.
水东宋氏从唐初至明末(公元620-1630年)长期先后统治以蛮州(今开阳)和贵州(今贵阳)为中心的水东地区(今鸭池河以东贵阳地区,并一度包括龙里、贵定及惠水县地),明代又称为宣慰宋氏或洪边宋氏。水东宋氏在统治水东地区的千余年间,对早期贵州经济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拟就已发现的水东宋氏遗迹,并结合有关史籍作简要考述。  相似文献   

7.
公元2007,岁在丁亥,我们居住和生活其间的这座城市,开启了一场重塑自身城市形象的求索之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斯年以降,经过5年来的不懈努力,"爽爽的贵阳"已然成为贵阳这座城市的品牌形象,成为"他者"认识贵阳、读懂贵阳的醒目标识。其中,"爽爽"的意涵源于自然,更在人文。  相似文献   

8.
屹立于贵阳东门月城上的文昌阁,是我国千百年来实行科举制度的产物,是贵州全省上百座文昌阁中仅存的规模最大的一座,它建于十六世纪末(公元1506年、明万历二十四年),迄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为保护这一文物,2001—2002年贵阳市人民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经过近两年的大力维修,恢复了昔日的古建筑群和古城墙,并拓宽面积约10000平方米,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和  相似文献   

9.
据有关史料记载,清康熙朝重臣鄂海曾任“陕西总督”一职,但《清史稿·鄂海传》、《八旗通志》、《清史列传》、《满名臣传》、《国朝耆献类征》等鄂海传记均载:鄂海,温都氏,满洲镶白旗人。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鄂海由云贵总督移督川陕。六十年(公元1721年)五月,鄂海办理军前粮饷而以四川巡抚年羹尧代为总督。事实上,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允任抚远大将军,指挥西部对策妄阿拉布坦的战事。因军机紧要,康熙帝特授年羹尧为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而鄂海由四川陕西总督改为陕西总督。这一过程是鄂海的以上五种传记所忽略的。据《清圣祖实录…  相似文献   

10.
苻秦碑在宇内存者仅有两通,一是《魏故邓太尉祠碑》,系苻秦建元三年(公元367年)刻,一是《广武将军碑》,为荷秦建元四年(公元368年)刻,两碑皆在陕西境内。这两碑不仅在书法艺术上各具有特色,在史料上也具有价值,以《邓太尉祠碑》史料价值更高,可补史籍缺误之处甚多。以前历史研究者虽曾涉及,如清人洪亮吉的《十六国疆域志》及近人唐长孺《魏晋杂胡考》都曾依据过此碑,但缺欠之处尚多,现在仅就碑文作一些考释。碑为隶书,正文共八行半,行十九字,  相似文献   

11.
一、北宋铸币的概况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王朝灭亡的二千一百多年间,历代铸币的数量、品种以及在钱币上铸有汉字的,要数北宋时期最多。在数量方面,据史料记载,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是盛唐时期,年铸量只有三十万贯,至中晚唐时期的年铸量,一般只有十几万贯。但是到了北宋的宋真宗(公元  相似文献   

12.
雷山设治局改置雷山县的时间,有的认定为一九四八年,有的认定为一九五○年,到底哪种认定为妥呢?在修省、州、县地方志中是应该予以解决的。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置丹江厅驻丹江(今老丹江),属都匀府。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迁丹江厅驻肇庆堡(今县城)。民国二年(1913年),改丹江厅为丹江县,属黔中道(驻贵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驻独山)。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驻独山)。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第二行督察区(驻独山)。民国三十年(1941年)六月,因丹江县面积仅九百余平方公  相似文献   

13.
让时光倒流723年,那是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沉寂千古的贵山之阳盆地上,破天荒地响起了建筑城墙的夯土声。这是贵阳城市建设史的开篇第一章。那时称顺元城,是一座土城。小如弹丸,面积1.25平方公里,北门只及今省府路。 历史翻到21世纪。2001年金秋十月,在贵阳城区西北方向的金华、阳关浅丘陵开阔带土地上,金阳新区建设正式破土。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动笔描绘。 从贵阳旧城到金阳新区,距离12公里;建成后高速行车时间约15分钟。然而历史老人穿越这段时空距离,却足足走了723年! 从历史大跨度看金阳,人们对贵阳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应该有一个更理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明玉珍大夏政权与鄂西关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土家族聚居的鄂西自治州,在元末至正十五年(公元1335年)左右至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间,曾是农民起义军明玉珍部活动与建国后的领辖之地。然而,有关明玉珍部属在这一区域的活动与地方政权建设情况,史籍记载十分缺略。为了探讨这一问题,笔者依据解放以来所发现的有关文物资料,和调查民间的口碑史料,并结合史志中之点滴记载,对明玉珍大夏政权在鄂西地区的活动与地方政权建设,作一初步的研究。 一、文物与遗迹  相似文献   

15.
正贾功台(1886—1968),原名光,贵州贵筑县(今贵阳)人。出生教育世家,父亲系学官(教谕)。他自幼入私塾读书,宣统元年(1909年)考入贵州通省公立中学。民国元年(1912年),贾功台中学毕业,被聘为贵阳私立正谊小学教师。自民国八年(1919年)到贵阳南明第二分校担任校长开始,他就和志道小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民国十二年(1923年),任可澄、唐尔镛、华之鸿共同  相似文献   

16.
正鹿冲关之名据史料记载比黔灵山之名还要早,是老贵阳的风景名胜区,过去地势又高又险,令古人惊叹。而如今的鹿冲关已旧貌换新颜,并且成为了森林公园。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步伐,探索发现鹿冲关的"新颜"。披一身朝霞,乘一缕春风。"六冲关高遮半空,疑是碧玉长屏风。樵夫欲上先惊胆,飞鸟思渡叫声洪。"这是一首古风叫《六冲列翠》。是古人惊叹六冲关又高又险的写照。鹿冲关(六冲关),贵阳地名,已录入中华百关隘之列,为"贵阳九门四阁十四关"之一。如今的鹿冲关已高山变通途,鹿冲关森林公园就建在鹿冲关上。  相似文献   

17.
王学是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创立的心学体系以及阳明后学的统称,它是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也有广泛影响。 王学的诞生与贵州贵阳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在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时为朝廷命官兵部主事的浙江余姚人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专权而犯“抗上”之罪,被廷杖四十逐出京师,谪贬为边远荒凉山区的贵州龙场(今贵阳修文县城)驿丞。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王阳明医养好杖伤后,经过艰难曲折的旅途来到龙场,过着住山洞、居茅屋、种粮蔬、采薪蕨的艰  相似文献   

18.
辽太宗耶律德光(902—947),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天显元年(926)太祖死,耶律德光继位,仍沿用太祖天显年号不改,凡十三年。辽太宗曾“置五冶太师。以总四方钱铁”,天显年间铸有“天显通宝”小平铜钱。公元938年,改元会同,行至公元947年,凡十年。会同年间曾否铸过年号钱,前不见实物,史料无载,故无定论。  相似文献   

19.
清代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由于新学兴起,黔省师资需求骤增。贵阳创办了公立师范学堂,自此师范教育在黔省逐渐兴起,师范教育培养的师资也逐渐成为贵州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但在师范学堂创办之初,还没有毕业生及后只有少量毕业生时,贵州各中等实业学堂、普通中学堂、小学堂及师范学堂和法政专门学堂等,师资来源。主要有五个部分: 1、聘请外国籍教员任教。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贵州武备学堂为培养具有现代军事知识的军队人才,聘请日本人  相似文献   

20.
公元3年,高句丽(前37年—公元668年)由卒本川的纥升骨城迁都到了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城),自此之后至公元427年,历四百二十四年的漫长岁月,高句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始终在集安。今天的集安县保存有丰富的高句丽遗存,这一地区是高句丽考古最重要的宝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