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0年前,瑞士专利局的一位三级初等专利审查员,在一年之内连续发表了四篇有关光电和热力学,以及质量与能量关系的论文。论文就光速与时间、空间三者之间关系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新观点,令世界科学界为之震惊。这一年因此而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这标志着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诞生。  相似文献   

2.
在1933年纳粹掌握德国政权前夕,爱因斯坦流亡到了美国.1940年10月1日,在二战的连天烽火中,爱因斯坦和他的养女玛戈、秘书杜卡斯宣誓成为美国公民.1955年5月,爱因斯坦在美国去世,艾森豪威尔总统在悼词中说:“他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过程中,于此地找到了自由的气息,为此美国人民深以为傲.”  相似文献   

3.
佚名 《文史月刊》2009,(5):78-78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半年多,仍没有找到工作。无奈之际,他给自己崇拜的一位化学家写信,请其帮助找一个能够挣钱的差事。过了些日子,又寄去一张明信片,再次恳求帮忙。但这个化学家根本没有理他这个茬儿,连信也不回。一年以后,在大学同学格罗斯曼的父亲帮助下,爱因斯坦才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找到一份专门审查各种新发明的技术职位,终于摆脱了可怕的失业阴影。爱因斯坦一生都念念不忘这位同学的帮助。他多次说:“这是格罗斯曼为一个朋友所做的最伟大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4.
热爱科学的人都欢迎爱因斯坦20世纪20年代,德国出生的犹太裔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已经在狭义相对论的基础上,创建了广义相对论。他断言,时空在大质量面前是弯曲的。1919年,天文学家爱丁顿通过天文观察测量证实了这一点。爱因斯坦一夜之间成为全球最出名的公众人物。当时爱因斯坦在全世界的巡回讲座十分火爆,1920年,在挪威奥斯陆和丹麦哥本哈根,他的演讲超乎寻常地受到公众和报纸的欢迎。各大报纸纷纷发表文章和访谈,强调这位“当今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的巨大意义。1921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听众处于一种莫名的兴奋状态中,他们不在乎听…  相似文献   

5.
26岁时,爱因斯坦接连发表了几篇有影响力的论文,被誉为"物理天才"。于是,不少高校慕名而来,请他去任教。衡量再三,爱因斯坦决定去瑞士的伯尔尼大学讲授物理理论。不过,伯尔尼大学有个规定,如果一门课的听课学生少于5人,就会被取消。开始时,学生们仰慕爱因斯坦的才学,纷纷来选听,他也讲得神采飞扬。可没多久,学生们发现压根儿听不懂那些高深的理论,上课如坐针毡,来的人也越来越少。3周后,  相似文献   

6.
鲁迅对自然科学的探寻研究始终秉持着一颗由衷地热爱之心.他著作和翻译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因此,要全面了解、认识鲁迅,那么,鲁迅与自然科学关系的研究是不能忽略的.在新时期初期,涌现出近十篇关于鲁迅与自然科学的研究论文.这一阶段对鲁迅与自然科学的研究重心主要表现在对鲁迅关于科学论述的初步整理;对鲁迅单篇科学论文的分析解读;对鲁迅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作整体上的探讨研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3月14日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2018年的这一天,当代杰出的物理学家霍金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76岁。而这一天恰巧是爱因斯坦的诞辰日。霍金生于1942年,他的生日是伽利略去世300周年纪念日。作为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霍金最后与同样获得这个头衔的伟  相似文献   

8.
国际上知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生前曾到许多国家讲学,传播相对论,1922年到日本时还曾在香港停留,却始终未能来华。是中国没有发出邀请,还是大师没有接受,恰恰都不是。就在爱因斯坦到日本旅行那次,中国也发了邀请,爱因斯坦也做了来华的准备,但种种误解致使爱因斯坦没能成行。 据载,联系爱因斯坦访华早在1920年就  相似文献   

9.
9·18事变爆发至《淞沪停战协定》签字期间的蒋日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8事变爆发至《淞沪停战协定》签字期间,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至抗日战争前十年间蒋日关系的第二个阶段.谨就所接触到的史料,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这一阶段蒋日关系加以剖析,作为抗战前十年蒋日关系系列论文继《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至9·18事变前的蒋日关系》之后的续篇之一.水平有限,史料不足,错误疏失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途经上海的短暂旅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正当爱因斯坦遭到莫须有的口诛笔伐,被诬蔑为“自觉地充当资产阶级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喉舌’”之时,周恩来总理却于1971年11月与意大利前副总理彼得罗·南尼会谈时特意指出:“犹太民族出了一些杰出的人才,马克思是犹太人,爱因斯坦也是犹太人。”历史仿佛又回到了上个世纪的1922年11月13日的上海。爱因斯坦在夫人爱尔莎的陪伴下,怀着异常激动与好奇的心情,健步迈上古老而神秘的中国大地。“爱因斯坦热”升温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879年3月14日生在德国多瑙河畔乌尔姆城一个犹太人家庭。1905年,他先后发…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89 ~ 2008年刊载论文的载文量、载文选题、篇密度率、高产作者的分布、论文的地域分布、论文的机构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这为文物保护领域科研活动、学科建设和信息交流等方面提供了量化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国外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1930年美国地理学家麦克默里在《地理评论》上发表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一文,被世界地理学界公认为地理学家研究现代旅游的第一篇论文。1946年美国公布第一篇旅游地理学的硕士论文,1949年首篇旅游地理学博士论文在美国问世。但是,旅游地理真正得到发展在欧洲是在60年代之后,在北美和日本是70年代之后,这与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1981年,在山西曲沃曲村的西周墓中出土了一件商代方鼎,其铭文与研究商末年代有重要关系,业已受到学者的注意。1984年,张颔先生为纪念于省吾先生,撰写了《宀帚孳方鼎铭文考释》一文,对该鼎作了详细的论述①。这篇论文在《文物季刊》发表时,附有铭文摹本;在...  相似文献   

14.
读爱因斯坦会发现,他很正直,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且极富亲和力;他天生波希米亚人的艺术气质和长相,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幽默风趣;他那纯朴、善良、茫然,忧郁的表情,打动着世界各地人们的心。喜欢爱因斯坦的文章,很有些年头了。手边一套三卷本的《爱因斯坦文集》(许良英、范岱年译),从贵阳带到北京,北京带到昆明,又从昆明带回贵阳,放在书架上最方便的地方。尽管后来出了《爱因斯坦全集》,我还是喜欢许良英、范岱年老先生的译本。毕竟是老先生,  相似文献   

15.
近读1999年第3期《纵横》杂志,刊有《科学界的憾事:爱因斯坦访华未果》一文(以下简称“憾文”)。 今年3月14日是爱因斯坦诞生120周年纪念日,为表达对这位本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的崇敬之情,笔者在收集一些有关“爱因斯坦与中国”的参考材料,所以,很高兴读到如“憾文”这样的文章。读过之后,觉得受益匪浅,丰富了许多原不知晓的具体情节,例如当年经过外交途径,沟通爱氏与中国邀请方的往来过程,材料详细,十分难得。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是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发表狭义相对论100周年,因此;德国隆重举办了全国性的爱因斯坦年的纪念活动,包括各种展览、讲座、书籍出版等。  相似文献   

17.
《文史天地》2013,(4):92-92
前不久,以色列希伯来大学首次公开了爱因斯坦的一批私人信件,向世人展示了他鲜为人知的一面。这批信件中,一共提到了爱因斯坦的6位情妇,其中,有金发碧眼的奥地利女郎,有腰缠万贯的犹太寡妇,还有风情万种的花店老板、善解人意的女秘书等。在爱因斯坦写给第二任妻子艾尔莎及继女玛戈的信件中,他毫不忌讳地坦白了自己的婚外情。他直言,有些女人对自己展开狂热的追求,实在无法抗拒,其中一位是女儿玛戈的朋友、柏林名媛米哈诺夫斯基,这个女人比爱因斯坦小15岁,还一直跟着他去了英国牛津。1931年,爱因斯坦写信给女儿玛戈说:“M跟着我,又追着我,简直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18.
秦元勋1923年生于贵阳市,1937年14岁时,就读贵阳达德学校初中,16岁进入浙江大学数学系,是浙大高材生。1944年考上自费留学、就读美国哈佛大学,1948年学成回国。 他从30年代开始读相对论的普及书,60年代经常运用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公式于中国的“核弹研制”,90年代他皓首穷经仍在继续研究“时间、空间与质量”这一主题,他发现并证明了“最小总运动质量”是一个在洛伦兹变换下的新的不变量,在此基础上他建立了一个新的分支一《时间—空间—运动质量的相对论性的绝对性》,它也可简单地说:“最小总运动质量是绝对  相似文献   

19.
前言 在研究界里,法会仪式和讲唱文学之间的关系很早就引起了前辈学者们的注意,在敦煌文献被发现不久就开始研究了.最早入手的是罗振玉氏,罗氏在<敦煌零拾>(1924)一书里,用"佛由"的名称来介绍了他所藏的三种讲唱文学作品,即现在所谓的<维摩经讲经文>、<降魔变文>、<欢喜国王缘>,然后其跋文里把这些作品视为宋代说话四家之中佛经演说的"讲经"源流;其次有向达的<唐代俗讲考> ①,这篇论文里,向氏第一次谈到了"俗讲"一词,并论及敦煌变文与俗讲仪式的关系,还提及了押座文在仪式上的功能及其与变文之间的关系.另外,孙楷第<唐代俗讲经轨范与其本之体裁> ②,泽田瑞穗<支那唱导文学的生成> ③等论文里更加深入探讨了仪式在俗文学演变史之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姚金果 《百年潮》2005,(1):77-78
在我国,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的研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兴的课题.198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译的<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问世,为我国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打下了一定的资料基础.也就是从这时起,"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或者"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这一命题开始出现.老一辈开拓者不仅为这一命题的成立付出了心血,而且在资料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对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式的研究.在他们的带动下,从80年代中期开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涉足这一课题,并且取得了一批具有开拓意义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