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学者汤球在晋代史料的辑佚方面成就斐然,但在编年体史书孙盛《晋阳秋》的辑录上却大失水准,大量出自檀道鸾《续晋阳秋》的史料被误收入孙盛之书。究其原因,因檀道鸾《续晋阳秋》又被称作《晋阳秋》,自唐代起,《北堂书钞》等书便将大量出自檀道鸾《续晋阳秋》的史料署名《晋阳秋》,且不提撰者。由于孙盛《晋阳秋》颇负盛名,后人就误将署名《晋阳秋》者皆看作孙盛之作。汤球受此影响,在孙盛《晋阳秋》的辑佚上也出现此类错误。  相似文献   

2.
现在通行的《旧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一部辑本。辑本《旧五代史》与原本有相当大的差别 ,而点校本也只是辑本的尚非完善的点校本。本文从内容、编排和文字三方面分析了《旧五代史》辑本及其点校本存在的问题 ,论证了重新整理《旧五代史》辑本的方法及可能达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傅子》辑本考略曹东方,陈见微《傅子》,哲学著作,晋傅玄(217─-278年)撰。玄字休奕,魏晋之际哲学家、学者。北地泥阳(今陕西省耀县)人。少孤奋。学识渊博,精通音律,善为文章。历官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封鹑觚男。武帝受禅迁司隶校尉,性亮直刚劲,贵...  相似文献   

4.
<陈留耆旧传>是一部记载古代陈留地区先贤言行的重要书籍,曾被唐刘知几定为"郡书"(<史通·杂述篇>)之首,可惜该书早已亡佚.后代对此书的辑佚,早在元代就有陶宗仪辑本,到清代有黄爽、杜文澜、王仁俊三位学者进行辑佚;当代学者刘纬毅、吕友仁二先生在前人辑佚成果的基础上,对此书进行了补辑,合计共得18人31事,相对前人的辑佚成果有明显突破.但笔者细考后发现,刘、吕二先生的辑文又均有值得商榷之处.故此次辑补,在前人的辑佚成果基础上,经过多方搜讨,共辑得22人33事.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小说,至唐代开创了一个新局面,虽尚“不离搜奇记异”,但已进入了“有意小说”的时代.这一时期作品繁多,人才济济,许多佳作一直流传至今.《王氏见闻录》是五代时期的一部笔记小说,文字洗炼,篇幅短小,但内容却十分丰富.惜其早已散佚.《崇文书目》归入史部传记类,《通志》、《通考》均未收录,《宋志》归入子部小说类.为了便于更好地了解历史,从宋人李昉的《太平广记》中钩辑出此书,仅得三十二条,实在令人惋惜.  相似文献   

6.
郑慧生 《史学月刊》2008,(4):113-121
<晋书·天文志>是中国古代继<史记·天官书>和<汉书·天文志>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天文学著作,它记叙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天象变化及当时的天文学研究成果.问世之后,少有校勘,本来就有的和多年传抄印行过程中续加的错误都未能得到清理和纠正.1974年中华书局校点本出版,使用范围极广,但其<天文志>的校点工作也不能尽如人意.在多年伏案研究的基础上,只就学力所逮加以辨析,凡147条.  相似文献   

7.
8.
史论的创立,由来已久。《左传》有“君子曰”,《史记》有“太史公曰”,《汉书》有“赞”,《三国志》有“评”,《晋书》以下,则多为“史臣曰”。《晋书》往往在有些例目前加一段序言,说明设立之原由凡例,有时也进行评论,亦可视作史论。自史汉至晋书,史论总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梁慧皎《高僧传·道普传》末谓:“有竺法维释僧表,并经往佛国。’唐杜佑《通典天竺条》亦引《佛国记》,但其书《隋书·经籍志》不曾著录,则其亡佚已久。 竺法维的遊踪,据佚文所记,以中印度各地为多,如迦维国、罗阅祗国、摩竭提国、波罗奈国皆是。他所经之地,与支僧载约略相同,他的时代不易断定。如从佚文中进行推测,大月支国佛钵条可能提供一些线索。他说:"佛钵在大月支国,起浮图高三十丈,七层,钵处第二层……国王臣民悉持梵香、七宝、壁玉供养。”又说:“佛牙、袈裟、顶相、舍利,悉在佛楼沙国。”这个记录和支僧载所记略有异同。值得注意的是他以大月氏国与佛楼沙国并谈,很显然,在他巡礼印度佛迹之际,大小月氏已经同时存在。《魏书·西域传》有关于寄多罗的记载,说:“大月氏国都卢监氏城,在弗敌沙西,去代一万四千五百里。北与蠕蠕接,数为所侵,遂西徙都薄罗城,去弗敌沙二千一百里。其王寄多罗勇武,遂兴师越大山,南侵北天竺,自乾陀罗以北尽役属之。”又云:“小月氏国都富楼沙城、其王本大月氏国寄多罗子也。寄多罗为匈奴所逐西徒后,  相似文献   

10.
尸子本先秦诸子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尸子》为20篇,该书至南宋末年而全书散佚。自元代起,学者们对《尸子》展开了大规模辑佚,其中汪继培辑本晚出,得以吸收众本精华,成为《尸子》辑本中最善之本。虽则如此,个人藏书及精力终究有限,汪继培亦如此,其《尸子》辑本虽资料详尽,但仍不免有遗漏,笔者不揣浅陋辑出佚文十多条,望方家多多指教。  相似文献   

11.
《文献》2017,(6)
四库馆臣以两淮盐政采进本《江湖小集》为参照,将《永乐大典》中引载的不见于《江湖小集》的江湖佚诗辑录出来,形成《江湖后集》二十四卷,入编于《四库全书》中。将四库本《江湖后集》所载诗歌逐一进行检核,可发现其中存在许多漏辑、重辑、误辑之处,这些疏误的造成不仅由于辑佚过程安排不够妥善,或者四库馆臣工作态度不够认真,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永乐大典》编纂和抄写过程中存在误抄、阙抄等情况。认识清楚这一点,有助于进一步整理和利用四库本《江湖后集》。  相似文献   

12.
子思学派是介于孔孟之间的重要儒家派别,但体现其主要思想之著述——《子思》却亡佚了.本文首先对《子思》之结集、流传与亡佚情况作了梳理,认为《子思》最初结集时称《中庸》,流传过程中或称《子思》,或称《子思子》,这表明它们的史料来源是各不相同的.其次,对现存《子思》的七个辑本作了对比研究,发现诸辑本各有优劣,皆非善本.最后,认为有必要对《子思》进行重辑,并提出了重辑《子思》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3.
《晋书》卷七十六《王彬传》曰:“彬字世儒……以营创勋营,赐爵关内侯,迁尚书右仆射。”据本传载,王彬死后被加封特进卫将军和散骑常侍,《晋书·职官志》曰:“散骑常侍,本秦官也。秦置散骑,又置中常侍、散骑、骑从乘舆车后、中常侍,得入禁中……魏文帝黄初初置散骑,合之,于中司掌规谏,不典事……至晋不改,及元康中,惠帝始以宦者董猛为中常侍,后遂止,常为显职。”又曰:“特进,汉官也。二汉及魏晋以加官从本官车服,无吏卒。”这是官上加官的意思。可知这两  相似文献   

14.
唐朝初年,房玄龄等修撰的《晋书》,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东京处士何超为之做了音注,这就是现在流传的《晋书音义》。中华书局点校本《晋书》后附录了何超的这部《晋书音义》,并对其做了相应的点校,这对于古籍的保存和流传无疑有其特殊的价值。但不无遗憾的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  相似文献   

15.
宋志英 《文献》2002,(3):4-15
东晋史家王隐所撰纪传体《晋书》,是在东晋建国之初奉命撰修的国史,历时二十几年方才告成.然由于该书早佚,其史学价值及史学特色未为后世学者所充分认识.本文试从史书体例、史料来源、史料价值、编纂方法等几方面对王隐《晋书》予以探析,以明确该书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所做的贡献及在史学史上应占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晋书》点校商兑汪维辉近读中华书局标点本《晋书》(1993年印本),偶见点校欠妥之处,辄随手笺识。有些虽无关宏旨,然终有白璧微瑕之憾。现一并整理如下,供研读是书诸君及再版修订时参酌。宣帝初辞魏武之命,托以风痹,尝暴书,遇暴雨,不觉自起收之。家惟有一婢...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晋书》里某些可疑的文句略作辨析,所举25例,涉及通行本(中华书局版)中的校点问题,但愿能对《晋书》的整理研究工作不无小补。  相似文献   

18.
一《晋书》 (中华书局标点本 ,下同 )卷七八《孔愉传附孔坦传》云 :“咸康元年 ,石聪寇历阳。王导为大司马 ,讨之 ,请坦为司马。会石勒新死 ,(石 )季龙专恣 ,石聪及谯郡太守彭彪等各遣使请降。”按诸史实 ,此叙述讹误。(一 )晋咸康元年 (公元 335年 ) ,“寇历阳”的是石虎 (石季龙 )而非石聪 ,《晋书》卷七《成帝纪》载 :咸康元年四月 ,“石季龙寇历阳 ,加司徒王导大司马、假黄钺、都督征讨诸军事 ,以御之”。又同书卷一○六《石季龙载记下》载 :咸康元年 ,“季龙自率众南寇历阳 ,临江而旋 ,京师大震。”同书卷六五《王导传》亦载 :“石季龙…  相似文献   

19.
<正>一《物理论》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部重要子书,吴末人杨泉撰。《隋志》著录此书"梁有十六卷,亡",两《唐志》、《通志》亦著录为十六卷。然在宋初,参与编纂《太平御览》的吴淑即有言:"凡谶纬之书及谢承《后汉书》、张璠《汉纪》、《续汉书》、《帝系谱》、徐整《长历》、《玄中记》、《物理  相似文献   

20.
梁元帝萧绎《职贡图》一卷,见《唐书.艺文志》,《遂初堂书目》作《梁二十八国职贡图》,宋以后不见著录,而原图的摹本一直流传不绝,在收藏家的谱录中往往见之.所惜者,错误地把它定名为阎立德《职贡图》,掩盖了事实的真相.解放后,南京博物馆得到此图的残卷,保存列国使者十二人,这十二人是(滑国)、波斯国、百济国、龟兹、偻国、狼牙修国、邓至国、周古柯国、呵跋檀国、胡蜜丹国、白题国、末国的使者.在每一使者之后均有简短的题记.在偻国与狼牙修国之间,又残存宕昌国题记的片段.题记中的国名,如滑国、宕昌国、狼牙修国、邓至国、周古柯国、呵跋檀国、胡密丹国.白题国,在隋唐时代有的更名,有的已经灭亡,在史书上已无传记;而且这些国家,大都不见于《宋书》和《南齐书》,而和《梁书》诸夷传相合.不仅所记土俗、事实相符,文章中的纪年也至梁大通二年为止.末国使条称今王姓安,名未深盘.《梁书·末国传》称:“其王末深盘者,普通五年遣使来贡献”.所以图卷文中的今,就可能是普通、大通或稍后.金维诺先生根据上述情况,结合《石渠宝笈》卷三二以及《艺文类聚》卷七四的引文,定为梁元帝《职贡图》.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亡佚千余年的古籍,一旦重出人间,真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