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2017,(12)
<正>十二桥遗址是十二桥文化的代表性遗址,十二桥遗址的分期研究是讨论十二桥文化发展阶段的基础之一。十二桥遗址F1毁于洪水是考古学界的推测,十二桥遗址在埋藏过程中可能受到洪水的干扰是研究者心中的疑问。但研究者多将关注点集中在对遗迹和遗物的分析上,并未深入探讨十二桥遗址早期堆积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事实上,对地层堆积形成过程的认识是我们理解遗址变化的重要参考,而离开现场再去做地层形成过程的  相似文献   

2.
吴文化初探     
长江下游太湖地区的吴文化,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远在勾吴建立以前就已经形成。泰伯奔吴,被后人尊为吴文化之祖,是指泰伯在三让王位的同时,将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入吴地,并与当地原有的古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与重组,终于形成了新的吴文化,至今仍在发展壮大。这一承前启后之创举,正是泰伯奔吴后对吴文化的发展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吴文化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暨课题研究规划会,于1998年11月14日在镇江召开。江苏省吴文化学会常务理事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陆九皋、徐湖平理事长主持。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在跨世纪之际,如何从深层次进一步推动吴文化的研究,加强课题规划,加强学会与文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联合,发挥学会学术团体的作用,加紧培养跨世纪吴文化研究人才。会议首先回顾了近百年来特别是吴文化学会成立近二十年来吴文化研究走过的历程。大家一致认为,从研究中华民族整体文化到研究吴越区域文化,从吴越文化不分到吴文化研究学科的形成,是近…  相似文献   

4.
陈胤 《沧桑》2011,(4):133-134
吴大顺博士的《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辞研究》,是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辞研究取得的新成果。该著作有学术视野宏通、论证逻辑严密、立足旧说提出新解等特征,表现出现代学术研究的新气象,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详实的史料文献和新的阐释角度。  相似文献   

5.
吴文化研究的新成果─—评《吴文化资源研究与开发》唐茂松无锡吴学研究所所长高熨初主编的《吴文化资源研究与开发》专集,最近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公开发行,它标志着在“学术走向民间,研究面对现实”的倡导下,吴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6.
“话语”分析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中,真正以带有后现代倾向的“话语分析”法来透视问题的学者为数还很少,但受到影响的研究者却越来越多。话语分析对该研究领域的积极影响,至少已在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凸显了将思想与社会更紧密融合起来的思考向度;强化了思想史研究者对语言本身的敏感性;促使人们将重要的思想文化事件和现象与后人的历史书写、阐释结合起来予以双重透视,增加了认知的复杂性和深度。这类探索本身也带来一些认知困惑,需要进行新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吴城遗址文化性质的研究已有了十几年的历史.持“中原文化论”和“土著文化论”者,均可谓言之有物.80年代,江西境内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文物普查,并对万年商遗址作了复查,一批新的资料说明,这里还有另一支土著商文化.我们将这两支不同性质的商文化,暂时划为“吴城类型”和“万年类型”.《殷商文化区域研究》一书还提出:“我们认为从江西鄱阳湖地区殷商时期考古学文化内涵入手,可将它们分为三个不同地方的类型,即神墩类型、吴城类型和万年——角山类型,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它们同商文化接触也有多有少,因此,在三个类型中,商文化因素和地方性的文化因素不同”.对江西这段无文字记载的历史,确应多方探讨.本文拟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吴  相似文献   

8.
史学精粹     
黄兴涛:《“话语”分析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历史研究》2007年第2期)目前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中,真正以带有后现代倾向的“话语分析”法来透视问题的学者为数还很少,但受到影响的研究者却越来越多。话语分析对该研究领域的积极影响,至少已在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凸显了将思想与社会更紧密融合起来的思考向度;强化了思想史研究者对语言本身的敏感性;促使人们将重要的思想文化事件和现象与后人的历史书写、阐释结合起来予以双重透视,增加了认知的复杂性和深度。这类探索本身也带来一些认知困惑,需要进行新的反思。瞿林东:《说魏晋…  相似文献   

9.
土墩墓主要分布于江浙地区,它以丰富多采的文化内容和独特的埋葬形式,越来越吸引着考古界的关注.土墩墓的起迄年代大体与当地的印纹陶遗址相一致,是吴、越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吴、越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涉及到土墩墓.近些年开展的一系列对土墩墓的调查和发掘工作,对于探索吴、越的历史文化而貌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试就至今所调查发掘的土墩墓材料,通过对其分布情况的分析和各地内涵的比较,对有关土墩墓的国属、文化区别以及渊源问题作些粗浅探讨,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6月27-29日,由江苏省吴文化学会、苏州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交融与碰撞:青铜时代的吴越文化’学术研讨会暨2017年江苏省吴文化学会年会"在苏州博物馆举行。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研究员,江苏省吴文化学会理事长王奇志研究员,南京博物院邹厚本研究员,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研究员先后致辞。邹厚本先生在致辞中对吴文化学会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指导性要求。吴文化学会的研究工  相似文献   

11.
崔金生 《北京文史》2010,(1):104-107
北京历史上有三座大桥,丰台区的卢沟桥。西城区的万宁桥,昌平区的朝宗桥。这三座古桥可称北京桥中三老,北京人不知道这三座桥的极少,没走过这三座桥的也不多,但是有关这三座桥的一些逸事,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故有必要向人们介绍“三老”的一二。  相似文献   

12.
统万城遗址是中国古代匈奴族聚居区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址,位于陕西省靖边县,该遗址具有重要的考古、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近十年来,统万城遗址的考古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果。本文从统万城遗址考古调查发掘新发现、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方面的研究及考古成果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三个方面,对统万城遗址考古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供研究者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13.
沁水  王巨 《旅游纵览》2008,(7):8-13
"沁县三件宝,鸡蛋、瓜子、吴阁老"。总结一个地域里的宝贝,大都是当地的特色产品,比如"东北三件宝,人参、鹿茸、乌拉草"。而当人们把人物当成一个地域的宝贝并且列进特产行列,那该多极致,极致得举世无双,谁、哪里,还有把人当成三件宝之一的吗?"吴阁老",为什么就能视为沁州特产的"宝"呢?这实在是给了我们一个文化探寻游的大兴致。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吴文化研究正迈着沉稳坚实的脚步走向成熟,学者们更加注重以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进行学术研究,围绕学术问题展开百家争鸣。而这也正是吴文化研究所必经的一个反思过程。只有坚持积极的反思,吴文化研究才会更加具有明确的方向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吴文化作为特定空间分布的综合性文化.是一个内涵深邃、结构复杂的庞大系统。既有原生态文化在世代传承中所构筑的草根平台,又有多民族文化共同体形成后中华文化的渗透,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文化的浸润,还有东晋南朝玄学兴起后道家文化的影响等等,难以尽述。分析吴文化中的道家文化因子,对于深刻认识吴文化的内核与精髓,乃至区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连云港市赣榆区赣马镇孙桥村西南处有一座古代石板桥,具体何时建造地方文献上并无记载,当地也无相关传说,仅知先有桥后有村。赣榆地方史研究者从文献方面判断该桥为明代末年所建,文物工作者从文物角度断为清中后期所建。不同观点相互碰撞,互相争论,孰是孰非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争论探讨,实现了学术研究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活跃了赣榆地方历史研究、文物研究的治学风气,进一步推动了赣榆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成为连云港市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意外收获。  相似文献   

17.
1992年12月14-16日,来自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昆明等地的专家学者41人,兴致勃勃地相聚在无锡北郊的西高山上,参加由吴文化公园暨吴文化学术研究所联合召开的“92届吴文化学术研讨会”。会议提交论文35篇,对吴文化这一既古老、又时兴的课题进行了探讨。“什么叫吴文化”?从三十年代卫聚贤先生创办吴越史地研究会起,把生发在春秋吴国带有鲜明特征性的区域文化,称之为吴文化。但人们仍不断提出疑义:难道吴国灭亡。连同这一文化也灭亡了?当各种区域性文化汇融到中华民族大文化圈中后,是否就真的只存在共性,不存在区域文化的特殊性了?吴地近代工业的率先发展,改革开放后乡镇工业勃然崛起的“苏南模式”,苏绣、苏昆剧、吴郡玉雕、苏杭雅扇等闻名海内外的吴地艺术,难道不是吴文化的鲜明特色的反映?当代学者为什么又对区域性文化的研究产生巨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会议的交流,敞开了专家学者的心扉,在这个问题上的共识明显加强了,感到我们今天研究的吴文化,是一种自石以采生发与流传在吴地的区域性文化,虽融汇在中华民族大文化圈中,仍具有其相对而又鲜明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吴真人信仰在漳台已延续数百年.是研究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真人研究对弘扬传统文化、推动两岸交流、加深两岸人民情谊、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试就吴真人信仰的内涵、入台传播、社会作用等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华俊红 《南京史志》2023,(40):46-47
<正>我园坐落于吴文化发祥地,这里蕴含着丰富、独特、优秀的文化资源。我园致力于开发以吴文化为内核的“田野之旅研学”课程,让幼儿徜徉在吴地独特的山水、天地之间,自然地接收新知识、新信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和生命成长。一、“吴文化田野之旅研学”资源创生之路课程资源是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我园进一步分析园本特色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秦汉史研究的三次高峰都缘于新资料的发现:第一个高峰是居延汉简,第二个高峰是云梦秦简,目前正在高歌猛进的第三个高峰则是因为张家山汉简、长沙走马楼吴简、里耶秦简的问世,其中里耶秦简还在整理中,走马楼吴简主要是吴国初年的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