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0年8月14日至16日,由西南大学、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正文教基金会(台湾)主办,重庆市渝台交流促进会、重庆图书馆等协办,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承办的"海峡两岸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市北碚区召开,来自大陆、台湾的学者90人与会,提交论文60篇,内容涉及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社会诸方面。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杨天石、台湾中国国民党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主任邵铭煌分别致辞,冀望在大后方抗战精神鼓励下,两岸学者进一步深入开展抗  相似文献   

2.
《史学月刊》2020,(11):138-138
抗战大后方工业史资料丛刊·期刊文献作者简介:张守广,历史学博士,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抗战大后方工业史研究,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项。内容简介:本书从1949年以前发行的期刊中,选编全面抗战以来有关大后方工业的各种综合性资料,以期能够概括地呈现大后方工业发展的全貌和趋势。作者通过梳理相关历史文献,力图系统展现抗战时期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展现在民族危亡局面下,  相似文献   

3.
2011年11月25日至29日,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西南大学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中日战争暨抗战大后方史料整理与研究学术讨论会”,在重庆西南大学举行。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承担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日本侵华史料整理与研究”各子课题的研究论文,以及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阶段性成果,展开了学术讨论。兹将会议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潘洵著,柳英武译,徐勇、波多野澄雄监修,岩波书店2016年2月出版,33万字,6048日元2016年2月,西南大学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潘洵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成果《重庆大轰炸研究》,由日本岩波书店出版。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成果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道、深化中外学术交流与对话的一项重要进展。作者在书中根据档案文献资料,深入考察和探讨了日军轰炸重庆的缘起、战略与战术、过程与特征,以及重庆大轰炸的人口伤亡、财产损失、国内外影响。该书根据中华  相似文献   

5.
<正>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进一步推进抗日战争史研究,培养青年学者,2015年3月21-22日,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西南大学、《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第二届抗日战争史青年学者研讨会"在重庆举行。会议以抗战为主题,围绕军事、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一、军事与抗战抗战初期广东战场因其规模小、时间短的特点,长期以来未能引起学界的足  相似文献   

6.
1937—1938年,上海、南京、武汉相继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成为中国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国民政府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也成为日军实施以炸迫降战略企图的最主要空袭目标。据重庆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西南大学教授潘洵介绍,为彻底“摧毁中国抗战意志”,日军下令对重庆实行大范围轰炸。1938年12月2日,日军总参谋长闲院宫载仁亲王代表天皇向侵华日军传达天皇敕令“大陆令第241号”.  相似文献   

7.
2010年11月6日至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重庆市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台湾史研究论坛--台湾光复65周年暨抗战史实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市召开.来自海峡两岸、香港以及日本的9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提交了64篇论文.与会学者围绕中华民族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的历史意义、日据时期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日据时期台湾社会文化演变、抗战胜利后的接收和台湾法律地位、两岸同胞共同抗日等内容展开讨论,现将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后,大批日本侵略军开始将其铁蹄踏入中国领土,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除了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外,全国各界爱国人士也纷纷组织敌后抗战团体以支援抗战。以漆鲁鱼为代表的暂时与中共党组织失去联系的一批党员在重庆组织了重庆各界救国联合会(简称"重庆救国会"),在其存在期间重庆救国会指导其下属组织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对日本的侵略行为、国民政府的反动行为进行斗争,还为前线抗战举行募捐、慰劳等活动。这些活动使重庆救国会逐步成为重庆大后方在抗战初期的领导核心。大量抗日救亡活动的开展也唤醒了重庆民众的抗日热情,掀起了重庆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为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心,破坏大后方的生产力,扰乱大后方的社会秩序,以达到其征服中国的目的,凭借其强大的陆海空军力量,对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各地进行了长时期、大规模的野蛮轰炸。但长时期以来,有关"重庆大轰炸"以及大后方其他各地"轰炸"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史实的陈述,很少有理论上的研究和阐述。为此,笔者以"重庆大轰炸"为例,从"重庆大轰炸"的区域界定、时间界定、统计口径、档案运用等方面,探讨了"重庆大轰炸"研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同时也可作为其他地区进行有关"轰炸"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重庆成为国民政府陪都,并逐步发展为抗战大后方的金融中心。从1937—1945年,大后方金融市场大多呈现畸形繁荣局面,市场秩序混乱,金融从业者在营业过程中多未遵守政府的法规与制度,金融犯罪十分猖獗。而作为抗战大后方金融中心的重庆,其内汇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等均受金融犯罪影响,程度也最为严重。国民政府虽努力以各种手段预防与打击金融犯罪,但均无济于事。这一时期重庆金融犯罪频发有着特殊的原因,反映出战时国民经济的不断衰落以及金融从业者心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大后方"是抗战时期中国各派政治势力普遍使用的概念,也是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中的基本概念。中共在大后方努力维系国共合作,争取中间势力,为抗战胜利奠定政治基础;贯彻统一战线经济政策,团结工商界,为抗战胜利壮大进步力量;实践持久战军事战略,联络协调两个战场,同样为赢得对日作战胜利尽心竭力;推动和领导大后方文化繁荣发展,保存民族文化精英,为抗战胜利凝聚万众一心的精神力量;开展民间外交,推动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营造有利中国抗战胜利的国际环境;培养独特的红岩精神,丰富了抗战精神内涵,为形成伟大抗战精神贡献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才智。中国共产党的大后方工作,是抗战时期中共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学术课题。  相似文献   

12.
《贵阳文史》2010,(1):60-61
<正>70多年前,连天的抗战烽火,诞生一条运输动脉——史迪威公路。从印度经缅甸,通过云南、贵州到达当时中国的"陪都"重庆,将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阵营连接起来。这条抗战生命线,把一批批物资通过美军的车队运抵中国,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唯一的陆路运输通道。位于贵州省晴隆县的史迪威公路"24道拐",因为其险峻,成为这条运输动脉上的重要地理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张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博物馆举办美国“飞虎·14航空队”援华抗战展览冯开文1993年10-11月,为配合中国抗战陪都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由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博物馆,重庆陪都史研究会联合举办了美国"飞虎·14航空队"援华抗战展览。10月21日该展览在重庆市博...  相似文献   

14.
抗战期间,我国沿海地区工厂企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工矿内迁促进了后方工业的发展,坚定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本组史料即是工矿调整处重庆办事处办理迁川工厂相关事宜的报告,对研究抗战时期的厂矿内迁有相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一大批文化、艺术、新闻、出版、教育等机构相继迁渝。重庆成为精英荟萃之地。在国共合作抗战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南方局应运而生。南方局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团结国统区的进步文化人士,推动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进步文化运动蓬勃开展,成就了抗战进步文化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6.
抗战爆发后,"孤岛"上海敌特横行,风声日紧.因不愿替日本人做事,时任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主任沈尹默结束该委员会的工作,穿着女友褚保权亲手缝制的棉大袍,随身携带一个柳条箱,于1939年5月,乘江轮西上重庆,开启了在大后方整整7年的抗战岁月.  相似文献   

17.
1993年10月20—22日,中国重庆抗战陪都史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重庆市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70余名学者出席了会议。这次学术研讨会之宗旨,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推动抗战历史的研究,促进学术交流。会议研讨的内容为1937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中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国民政府的吸引和爱国热情的激发之下,东南亚广大华侨积极回国投资支援大后方建设,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对东南亚华侨在"大后方"投资的情况作了基本概述,对其投资的原因以及侨资企业的最后走向作了简单地探析,最后总结了其对"大后方"投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重庆国泰大戏院重放光辉享誉中国话剧史上的重庆国泰大戏院,40年来几易其名,现修饰一新,1994年5月8日以国泰电影院之名称举行开业庆典。国仄大戏院兴建于1937年,抗战时期以上演大量抗战戏剧而驰名大后方。郭沫若的《屈原》、夏衍的《法西斯细菌》、阳翰笙...  相似文献   

20.
胡平原 《文史春秋》2022,(12):24-27
<正>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全国各地许多重要工厂企业纷纷搬迁到四川大后方,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又称“中意飞机厂”,以下简称“南昌厂”,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前身)也在此时迁移到重庆南川县丛林乡(今南川区丛林镇)海孔洞。在这里,中国老一辈飞机专家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架抗战军用运输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