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一荻向董夫人诉隐衷 张学良自1946年冬天经重庆秘密飞往台湾以后,便进入了更加秘密的幽禁状态。 高雄是张学良在台湾秘密幽禁的最后一站。在这里他和赵一荻整整生活了9年,一直住在西子湾附近的一处废弃的炮台里。  相似文献   

2.
王平 《文史精华》2013,(2):60-64,1
西安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转折点,也是张学良人生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已被蒋介石囚禁10年之久的张学良,开始通过各种方式争取自由,在台湾囚禁时期曾4次屈就向蒋氏父子呈书"悔过",其间饱尝软禁之苦和对自由的幻灭之情,《张学良在台湾"求问自由"始末》一文为您详解个中曲折,敬请惠阅。  相似文献   

3.
长城 《文史精华》2002,(12):26-29
2002年10月15日是张学良将军逝世一周年的日子,笔者特地采访了赵四小姐在国内的侄子赵允辛,听这位69岁的老人讲述自己与姑姑赵一荻、姑父张学良鲜为人知的故事。赵允辛因姑姑、姑父的关系而一生坎坷,但亲情是割不断的,他是大陆惟一赴夏威夷参加赵一荻葬礼的见证人。  相似文献   

4.
在“西安事变”已经过去整整70年之时,在张学良侄女张间蘅、张间芝的努力下,《张学良赵一荻私人相册——温泉幽禁岁月》一书悄然面世。书中首次发表了张学良、赵一荻在台湾被幽禁时期的照片,那些不为人知的岁月,那个寂寞而孤苦的张学良也第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许多人眼里,大伯大妈是曾经的风云人物,但面对人生起伏、荣辱烟云,他们都坦然处之。我希望通过这些真实记录,让大家知道,像大伯这样一个爱国人物,他为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做出了多大的牺牲。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在关心着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今年3月,由香港来北京参加政协会议的张间蘅在接受采访时,谈及大伯张学良,仍难掩激动之情。[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自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幽禁,张学良开始写日记,并将这一习惯一直保持到1990年底。他的日记大多短小简练,但在短短几十字中,却记了抱负,抒了愁绪,写了愤懑,谈了感激,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着这位昔日少帅山中度过的凄苦岁月,激赏他于逆境中的乐观与豁达。夫妻情因为三个孩子都在英国留学,1936年5月于凤至赴英探视,所以西安事变发生时,她远在欧洲。赵一荻虽在西安,却也未随张学良一同送蒋回南京。知道张学良到南京后凶多吉少,身在西安的赵一荻多方请求,在半个月之后,得到蒋介石的默许,于1937年的1月13日,在戴笠的陪同下来到张学良的身边探望。  相似文献   

6.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为重大的转折点。"西安事变"发生后,当时社会上的各界对此事件的态度极不相同。在史学界长期流行  相似文献   

7.
<正>张闾实,张作霖与寿夫人亲孙、张学良六弟张学浚之子,纪实著作《漫长归乡路》一书的作者。——编者2000年6月22日,大妈(赵一荻——编者注去世了,享年88岁。大爷张学良握着大妈的手很长时间没有说话。  相似文献   

8.
张学良在病逝前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所作的口述历史中,既谈了一生中在军事、政治等重大问题上的所历所闻,同时对他人生中的几位传奇女性从不讳言。他坦荡地表示:“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正所谓:“惟大将军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张学良的漫长人生中,身边的异性追求者当然不仅是于凤至和赵一荻。张学良引为至友、直至暮年仍念念不忘的还有一人,她就是30年代的江南名媛蒋士云女士。  相似文献   

9.
丛度 《文史精华》2001,(12):53-55
迟来的婚礼 1964年7月4日,台北杭州路的一位美国人的别墅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秘密婚礼。新郎是年已64岁的张学良,新娘是51岁的赵四小姐赵一荻。这是他们相依为命共同生活30年以后,终于在法律上得到承认的一天!虽然赵一荻多年来甘苦备尝地情愿她的青春尽付少帅,并非为了求得一个早该属于她的妻子名分,可是,这一迟来的婚礼,对于她来说,委实太不容易了!赵四小姐难免痛洒一掬辛酸泪。 张学良于1926年与赵四小姐认识。当时赵四小姐14岁.她虽生活在豪门世家,却不染骄奢淫逸之气。她才思敏捷,清高自重,从不为…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是礼仪之邦,尊老敬贤更是伦理道德的规范。1999年,前往夏威夷拜访张学良将军,备下礼品自是不必说了。行前,在辽宁电视台高广志台长的主持下,对致送的礼品颇是认真地研究了几回,最后采纳了我的建议,送给张学良的是一尊长寿星,为赵一荻准备的是耶稣蒙难玉雕。为了体现家乡的特点,电视台的承办人员专程趋车赶到久负盛名的岫岩玉产地,请人精心设计和雕刻了玉器。而我捎去的礼物,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  相似文献   

11.
张学良将军一生充满谜团和传奇色彩。2001年10月,张学良辞世后,其口述历史又被民间传得沸沸扬扬,更使张学良的传奇人生谜上加谜。关于张学良口述历史,民间传闻颇多,有说他生前已将口述材料存于美国某大学、某图书馆、或某保险公司的;也有传闻说他立下遗嘱要求在他辞世20年后才准将其口述材料公诸于世的;还有传言说他的口述材料至今尚未公开的。近期,有幸拜读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民国史专家陈红民先生所著《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张学良、赵一荻文件与口述历史”》一文(载《民国档案》2003年第四期),才初步了解到张学良口述历史的…  相似文献   

12.
正在影视作品与人们的习惯认识中,"少帅"就是专指张学良。许多人以为称张学良为"少帅"是敬称,这是误解。称张学良为"少帅",自然是因为他的父亲张作霖有"大帅"之称。其实,北洋军阀时代,最高的军衔是上将,并无元帅。如张学良1926年6月2日给张作霖的电报称"盛京上将军钧鉴"。为尊敬对方,军阀之间以  相似文献   

13.
5月28日,爱国名将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喜过百岁生日,他的夫人赵一荻也在同日度过88岁生日。 历经百年风云,张学良将军迎来了他的百岁华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于6月1日致电张学良先生并赠送花篮,祝贺张先生百年华诞。江泽民在亲笔签名的贺电中说:“欣逢先生百年华诞,特致电深表贺忱!先生当年之殊勋早已彪炳史册,为海内外华夏子孙所景仰铭记。先生之爱国精神,更将发扬光大。遥祝先生善自珍重,颐养天年。” 张学良将军百岁祝寿活动相继在美国夏威夷、我国北京及沈阳3地隆重举行。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4.
在许多人的眼中,张学良、赵一荻,这曾经的风云人物,他们的一生始终被人“前呼后拥”着:早年是众多的部下,晚年是各种访客和媒体,在台湾则是一群甩都甩不掉的“跟班”……而在侄女张闾蘅的心目中,他们的生命里,却有另一种的繁华与黯然……  相似文献   

15.
1993年12月18日,美国旧金山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可是就在这一天,一位本世纪东方最具传奇的人物,悄悄地从台湾搭飞机飞临了这座城市。这个人就是两年前刚刚获得自由的张学良将军。这是张学良携妻子赵一荻第二次来到美国。第一次是1991年6月10日。那一次张学良也是在中午时分飞抵这里,所不同的是,前一次他的到来曾在这座美国西部城市引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轰动。那次轰动与其说是因幽居长达半个世纪的少帅首度露面、前来美国探亲访友,不如说少帅那次来此有转道赴中国大陆的打算。所以,众多海外媒介都云集旧金山,准备在一瞻少帅风彩的同时,也渴望…  相似文献   

16.
张学良以80岁高龄移居美国夏威夷之后,1996年将自己一生珍藏的大量文物与资料捐赠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以下称"哥大")巴特勒图书馆(Butler Library)。巴特勒图书馆六楼设立"毅荻书斋",存放张学良的诸多文物,约有5000件左右中文资料,有张学良口述历史录音磁带及4873页的文字,并遵守2002年以后面世的约定。检索哥大收藏张学良档案中有关西安事变信札与档案原件(主要存放于box1、box2),信札中不乏故旧亲信与朋友的问候,其中有杨虎城以及张学良旧部往来信札,反映了西北诸方对于张学良赴南京后形势估计不足,东北军少壮派激进冒险导致局势恶化,以及张学良后来认清形势,极力督促杨虎城部以及东北军旧部服从国民政府,反对内战,以抗日大局为重,避免了一触即发的内战。文献显示时间表明当时张学良已经身陷囹圄,陷于管制之中,文件内容或经过国民党中央审查,或经过张学良选择性保留,虽不能知"全豹",但至少也可以让我们得以"窥一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以往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国现代史中,张学良是蜚声中外的人物。1936年12月12日,他和杨虎城两位将军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发动了要求联共抗日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熟知现代革命斗争史的人们都对张学良的壮举拥赞不已,张学良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亲密的朋友。  相似文献   

18.
曹晋杰 《铁军》2016,(12):21-23
今年是西安事变80周年,西安事变是国共内战向合作抗日的历史转折点,周恩来和张学良是事变中的关键人物。现刊发曹晋杰同志的文章,以资纪念。周恩来秘密会见张学良,达成逼蒋抗日口头协议1936年4月9日之夜,在延安清凉山下的天主教堂,周恩来与张学良初次会见。两人一见面,张学良便紧握着周恩来的双手,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你一定是周先生,久仰!久仰!"周恩来一听忙说:"张将军,好眼力啊!"张学良谦逊地说:"不,不!谁人不晓共产党著名的美髯公啊!"说罢,大笑不止。周恩来见张学良如此豪爽,不无感慨地说:"初次相见,有着一种故人相见的亲切感。"张学良听了一愣。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千古功臣、民族英雄张学良将军屡屡被一些人"轻薄",并冠上卖国贼、汉奸的骂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尽管将军生前一再声称"毁誉由人",不置一词。但笔者认为在西安事变八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作为研究那段历史的人士,无法接受"污名化"张学良将军的言论,有还原历史真相、为将军正名辩解的责任和义务。毋庸否认,"九一八"事变之夜不抵抗是  相似文献   

20.
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是杨虎城创建的部队。1936年12月,在张学良、杨虎城领导下,十七路军与东北军共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这一事变不仅是中国时局的转折点,也是十七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