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统治的中心,清朝的紫禁城有着严密的护卫制度体系.清朝中期,因其统治腐朽没落,门禁制度废弛,宫内事故屡屡发生.守门官兵因循怠玩,禁卫军严重腐化,为此,嘉庆帝频颁谕令加以整顿,但门禁问题仍日趋严重.清中期以后的门禁废弛,是整个清王朝腐朽没落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元气未苏、民困兵乏的特殊社会背景下,玄烨将中正和平之道施行于地方统治,强调不生事、不扰民,培养国家之元气,清朝社会出现了天下粗安,四海承平的治理局面。但康熙将其中正和平之道施行于吏治,则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康熙朝中期以后,玄烨极力强调和平、安静,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凡事不可深究者极多,不能严禁浮费和规银,宽纵州县火耗和亏空,至康熙晚年,整个清王朝吏治废弛,贪贿公行,个别地区出现暴动和骚乱,统治秩序奏出了不和谐音符。  相似文献   

3.
论清代前期的赋税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朝初年通过重新编纂赋役全书等一系列措施,对赋役制度进行整顿,八至康熙中期,清朝的赋税征解基本稳定下来。康熙五十一年(171年)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到雍正初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摊了太地”,清朝赋税制度的格局基本确立,终清之世迄无制度性的根本变化。但是,赋税制度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不得不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为了实现集聚财赋和稳定统治的目的,清朝统治者在对全国实施统治的日常行政中,对赋税征解及其相关的规范措施,不断进行调整。这些调整措施,充分地体现着清朝政府的赋税政策倾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清朝的法律制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清朝的法律制度体系,建立在明朝的基础之上,又突出其民族统治的特色,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的经验。本从清朝统治立法和司法的角度,论述了清朝的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清朝的法律制度,渊源于明,基本体系和内容与明朝法律制度相同,但随着社会的前进也有所发展。正象清朝统治下全面保护满洲贵族的特权一样,清朝的法律制度也带有鲜明的民族统治的历史特点。众所周知,清朝是以满族贵族为主体的封建末代王朝,满族从建立后金政权时起,便  相似文献   

6.
清朝的法律制度,渊源于明,基本体系和内容与明朝法律制度相同,但随着社会的前进也有所发展。正象清朝统治下全面保护满洲贵族的特权一样,清朝的法律制度也带有鲜明的民族统治的历史特点。众所周知,清朝是以满族贵族为主体的封建末代王朝,满族从建立后金政权时起,便基于阶级矛盾的发展和统治的需要,颁布了一系列军政法令。但总的说来,迄至入关以前仍处于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的阶段,法律制度比较简单,“皆因时立制,不尽垂诸久远”。1入关以后,面对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原有的简单旧律已经不能适应清朝统治全国的新形势,因而很快便开…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边疆统治,清朝在边地设立边疆缺,实行与内地不同的人事管理政策。清初袭明朝旧制,设立边俸之制,优于腹俸升转。康熙朝中期,逐渐调整边俸范围,立在外题调和三年即升之例,从边俸向优升转换。乾隆朝中期,延长历俸时间,从三年展至八年,从优升过渡为久任。这一演进趋势,一方面标志着中国古代边疆人事管理政策日趋完善,王朝中央和边疆地方间逐渐形成新型的行政格局和权力关系;另一方面标志边疆统治理念和管理模式日渐成熟,边区治理由防备、控制向有效施政、长治久安转移。此为清朝边疆统治日益深入、成熟的表现,也是清朝边疆统治迥异于前代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8.
正秘密结社是中国民间社会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其功能是在政治高压社会网络中为孤立无援的个人提供咨询和帮助。据研究,晚清北方中国活跃的所谓义和拳只是中国民间秘密结社的一个分支,大多属于白莲教系统,其政治起因多是不满意于满洲"异族"统治,故而在清朝前期从事"反清复明"政治活动,基本上是以民间力量为清朝政治统治制造麻烦。到了清朝中期,民族意识在长时期消磨中逐渐丧失,由白莲教系统演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清朝非常重视江河的治理,并不断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河工的兴作始终以政府财政为基础,而清朝财政发展过程中货币化程度远远高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水平,中央财政在近代物价上涨过程中却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随着赋役货币化程度的提高河工经费日益紧缺,水利工程日渐走向废弛。  相似文献   

10.
至今为止,有关清朝军事、警察的著述都普遍认为,由于清朝中期以后,作为清王朝主要军事力量的八旗、绿营逐渐废弛,因此到了清末,清朝政府便推出了巡警、团练等新的治安维持组织。然而以江苏松江府青浦县为个案进行分析,可以确认绿营的基层军事单位“汛”不但仍旧残存,且在该地的治安维持方面扮演着主要角色。据民国(青浦县续志》卷10<兵防·警察)记载:“(将民团警察)改归城守卡总杨修武兼带,易名巡警。即以杨为巡官,设正、副巡长各一名。巡士十二名,始布岗位,经费以猪、羊、茶捐等充之。宣统元年九月,知县刘有光更募商捐,…  相似文献   

11.
清代蒙古票照制度,是清朝统治者对出入蒙地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是清朝统治者对蒙古地区实施封禁政策的产物。它的推行对强化蒙古地区的控制,阻止汉人大规模流入蒙地产生过重要作用。但目前这一重要问题学术界研究还很薄弱。本文从票照制度的相关规定、产生的作用等方面对票照制度做了较为系统的探讨,以期对清朝蒙古地区统治政策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2.
清代的河工与财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桦 《清史研究》2005,(3):33-42
清朝非常重视江河的治理,并不断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河工的兴作始终以政府财政为基础,清朝建立了相应的财政管理体制。河工的兴作还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具有密切的联系,晚清政府财政收入虽然大幅度增加,却并未能改变河工经费紧缺、水利工程日渐废弛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清朝的民族立法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是以满族贵族为主体建立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发展的时期。它所建立的法律制度,不仅因袭明制,维护封建法律制度体系,而且突出了其民族统治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秘密建储是清朝独具特色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肇始于康熙末年而确立于乾隆朝,并为此后各朝皇帝所遵行。这项制度对实现最高权力的顺利交接,加强皇权和巩固清朝统治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康雍之际秘  相似文献   

15.
清代的“备指额驸”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满蒙联姻的过程中,清朝统治者曾制定“备指额驸”制度,作为在蒙古王公贵族里选择额驸(驸马)的依据。备指额驸制度是什么时期产生的?它反映了清朝对蒙古政策中的什么问题?本文拟从满洲贵族选择蒙古额驸的历史演变过程入手,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求对清朝民族统治政策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回疆则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部重要的地方性民族法规,《回疆则例》是新疆建省前清朝处理新疆南部民族事务的主要法律依据。本文认为《回疆则例》的编纂与修订不仅反映了清朝对新疆治理的不断深入,而且作为处理新疆民族事务的经验总结,还充分体现了清朝“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及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新疆各种法律文化之间的互相调整与适应。但是由于并没有触动南疆的伯克制度和清朝在新疆的统治体制,该法编纂与修订实际上仍属治标不治本,在本质上也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17.
"苗疆缺",是清朝为加强边疆治理,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置的官缺。这是集选任方式、历俸办法与升转规则为一体的选任制度,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就贵州省而言,康熙中期,经科道、督抚奏请,订立在外调补和三年即升之例,苗疆缺初步创设。后因朝廷用人理念变化,制度被迫中止,然不久即于雍正中期重新订立,并分为三年即升和五年即升,苗疆缺正式订立。迨乾隆中期,为区别苗疆形势,再次延长历俸时间,改优升为久任,苗疆缺最终定制。这是清代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朝廷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对边疆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制度实践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与久任之期相距较远。  相似文献   

18.
满蒙两个民族交往历史由来已久,蒙古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法制思想,开创了自己的法律制度体系。至清朝建国,为了强化中央集权,控制蒙古地区以保障边疆地区的稳定,清朝依据蒙古地区游牧经济和自然条件等特点,在蒙古自身的法律体制基础上加以继承和新创,最终形成其统治下的蒙古地区特有的法律规制,从而保障了大清王朝对蒙古地区的法律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19.
杨念群 《清史研究》2020,120(4):1-42
中国历代王朝的正统论均建立在"承天授命"和"以德化人"的儒家思想基础之上,也主要是由汉民族加以继承和阐释。清朝与前朝的区别是其版图已延伸至许多非汉人族群聚居的地区。儒家正统观显然无法全面涵盖这些地区的民众信仰和习俗。如何理解清朝对藩部边疆地区的统治仍然是目前清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提出清朝分别针对内地和边疆形成了新型的"正统性"的统治模式,清帝在内地的统治仍然依赖儒家的道德教化,对藩部的控制则主要依靠边疆少数族群对藏传佛教的信奉,从而建立起了另一种对前朝正统性的补充性制度框架。本文特别提出要区分"统治"和"治理"的涵义,"统治"主要是指皇权对一系列带有虚构色彩的象征性隐喻系统的利用和尊崇,"治理"则是对各类象征性统治符号的技术性延伸。其背后具有相当深刻的思想史背景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一般论者均以为清帝逊位是辛亥革命的一个尾声和必然结果,基本不具备独立研讨的价值。民国建立以后,清朝所赖以支撑统治的诸多要素也自然会崩解消失,在旧制度的废墟之上,移植于西方的民主宪政制度会自动确立其无可争议的地位。但出乎意料的是,民国肇建之初即发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而且一直无法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统治合法性。本文拟从清朝“正统性”与民国“合法性”之间如何发生对立互动的新视角探讨民国政权建设的成败得失,以及传统因素在民国政治制度建立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