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傅清音  张安兴 《文博》2013,(6):89-93
唐《佛堂铭》是清河崔氏刻石以记家族福祚的行为,述及舍宅为寺和《金刚经》灵验故事。历史行为的背后是宏阔的社会背景,《佛堂铭》中的舍宅为寺和刻石以记功德是基于不同时间维度的二重行为,两者之间因为佛教灵验事件而触发了微妙的因果关系,审视佛教政策的变化,才能深究行为发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马丽君 《沧桑》2014,(2):211-212
阎罗是中国文学中神秘色彩浓郁的一个冥间官吏形象。阎罗形象的产生和发展既是中国古代冥界信仰在民间普及的过程,也是中国民间信仰神谱化和日渐丰富的历程。《子不语》中载录了多篇有关阎罗王的故事,表现了古代民众的生死观、鬼神观、佛教的生死轮回等诸多观念,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晋魏隋唐残墨》第36号《夹注金刚经》是对鸠摩罗什译《金刚经》部分经文的注释.此件《夹注金刚经》文字精练,释义甚精,内容上与《金刚经解义》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其主旨与大乘佛教所宣扬的“性空”思想相一致.其作者身份可能是中晚唐时期某位禅宗僧人.  相似文献   

4.
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方南生先生校点本《酉阳杂俎》是目前唯一一本既有校又有点的《酉阳杂俎》本子,也可以说是目前最好的《酉阳杂俎》本子。但是此本在点校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诸如失校、误校、标点错误等方面的问题,本在参照脉望馆本、《学津》本、《津逮》本、《稗海》本的基础上,力求对方先生本子的校点作部分订补。  相似文献   

5.
道教文献在辞书编纂和文献校勘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利用道书中的音义材料并结合道教文化,从收字、注音等方面对《汉语大字典》的缺漏作补正,并对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作了校勘。  相似文献   

6.
邢鹏 《收藏家》2020,(3):47-56
观音菩萨是我国汉传佛教中最为广大民众所信奉和崇拜的神祇。人们以其所具备的大慈大悲的性格特征,编撰了许多救苦救难的显化故事。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就描述了观音菩萨的多种变化形象,这些形象其实都是明代常见的神祇形象。本文简要介绍如下。一、观音形象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最被人尊崇的一位神祇。传说其能根据不同场合幻化出不同形象来解灾救难。  相似文献   

7.
《文献》2014,(1)
<正>《金刚经》传入中土,先后凡有六次汉译。自罗什法师首译之后,该经遂逐渐流行开来,但在唐代以前其流行程度似乎比不上《法华经》和《涅槃经》~①。从4-10世纪历代高僧诵读经典的统计来看,665年之前,《金刚经》的流行比不上《法华经》、《维摩经》和《涅槃经》,其特别盛行之时代大体相当于唐五代时期~②。而且,从敦煌文献中《金刚经》写本的年代分布情况来看,其中绝大部分为唐五代宋初时期的写本~③。如此可知,在佛教经典之讽诵发展史中,《金刚经》的流行应该较晚,这与敦煌文献中《金刚经》的时代分属所反映此经典的流行趋势是一致的~④。唐代晚期至宋初,还出现了大量便于携带和诵读的册叶  相似文献   

8.
因作品稀少且翻译不易,西夏文学历来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西夏文学除传统意义上的作品外,在佛教文献中也有不少作品。如在《俄藏黑水城文献》中,有不少佛教灵验记作品均带有典型的文学属性。特别是黑水城出土的《高王观世音经》三种,其序文作为典型的佛教灵应故事,虽与前代类似传说有所不同,但也有着传承自隋唐五代的痕迹,同时也对伪经的传播起到很大推动作用。这种灵验记作为佛教中国化的标志,不仅是对中原佛教文化的传承,也是佛教文学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同时,相比社会经济军事研究,西夏文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佛教文学作品则可为西夏文学研究另辟新地。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小说集《呐喊》与《彷徨》中塑造了"五四"前后几代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他用独到的眼光和视角写到了一群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这种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可分为三种: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如《药》中的夏瑜;投机取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如《头发的故事》和《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消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如《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端午节》中的方玄绰以及《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作者通过塑造他们的形象,写出了"五四"前后的社会现实,寄予了启蒙者对革命启蒙的厚望。  相似文献   

10.
陈旭  姚泓泽 《西夏研究》2022,(4):101-110
唐宋时期敦煌佛教在传播过程中逐渐世俗化,虽然僧人学有所宗,不同宗派佛教经典的译注、诠释有所不同,但民众所学所用却是无宗无派的世俗佛教。业报轮回、因果报应等原始佛教思想在为民众所知的同时,也改变了民众对生死的认知模式和日常生活方式,呈现了敦煌地区民众佛教信仰更真实、丰富的层面:一方面,民众重新审视生离死别,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积德行善等行为祈愿后世安乐;另一方面,佛教思想也对民众日常行为起到了一定约束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21,(5)
正众所周知,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是唐朝的玄奘法师。然而,作者在撰写小说内容之前不仅对佛教《金刚经》《心经》等常见的重要佛典有所接触和了解,也对世俗化了的佛教超度仪轨、民间丧葬习俗、以及明代社会的现实都有所认知,并将其不露痕迹地融入作品之中。本文按小说中唐僧的生平故事为序,试述如下。一、金蝉子小说借五庄观镇元大仙之口说出唐僧的前世是"金蝉子",其身份乃是佛的"第二个徒弟"。如:(第二十四回)大仙道:"你那里得知,  相似文献   

12.
<正>有的佛教寺院设有五百罗汉堂。"五百罗汉"来源于一个佛教故事。据说摩羯陀国有一千个僧人。其中五百个是凡夫僧,五百个是罗汉僧。所谓罗汉僧,是指  相似文献   

13.
吐鲁番新出《北涼缘禾二年(433)高昌郡高宁县赵货母子冥讼文书》是一份珍贵的史料。它模仿阳世官文书的格式进行书写,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为我们认识阎罗信仰在中国中古时期的流衍提供了新材料,同时也使我们对于五涼时期高昌佛教的发展水平有了新的估计。与墓券材料强调“生死永隔”的冥界观不同,《冥讼文书》透露出的祖灵观念呈现了更为复杂的情境,死去的先人与阳世的家庭仍然保持了紧密的联系,甚至可以对阳世的家庭纠纷进行裁决。因此,这是深入认识中古前期民众冥界观念发展的鲜活而生动的个案。  相似文献   

14.
《日本灵异记》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空间世界。随着佛教的传入,受佛教宇宙观以及"现报思想"等影响,特别是这些与日本固有的"异界"观念、"灵肉二元观"相结合,产生了诸如"异界"、"冥界"、"现世冥界"、"现世地狱"的空间意识。虽然这些空间意识带有浓厚的宗教虚构色彩,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的时空观。  相似文献   

15.
唐代思想家、文人与佛教僧侣多有交往,刘禹锡是其中之一。其《刘宾客文集)第二十九卷有《送僧二十四首》,其它卷还有几篇送僧人的诗和为高僧写的碑文。读这些诗文,可以使我们具体了解刘禹锡与僧人交往的情况,理解刘禹锡思想与佛教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吴江 《炎黄春秋》2006,(5):66-70
前年五月间我游杭州灵隐寺,蒙接待的法师赠董其昌手书《金刚经》(影印)一部加《灵隐寺志》一套。《金刚经》自唐以来即为佛教的第一经典,其译文深奥难瞳,而其意无非是说世上一切事都是无常的,如梦似幻。即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按:佛教所谓“色”是指形式上看起来是实在的事物)。回京后凑巧得到冯其庸兄赠送的他费五年之力重校评批的《红楼梦》一部,印刷装订都十分精美,  相似文献   

17.
<正>俞兆鹏教授新著《史林杂俎——俞兆鹏史学文选之二》(以下简称《史林杂俎》)一书,近日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兆鹏教授第二本史学文选,收入他近年撰写学术论文39篇。笔者与兆鹏教授相识多年,有幸先睹为快,故略陈数语,对该书稍加介绍,该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秉性有什么显著特征,明代正史对其形象的刻画是模糊不清的,明代野史有诸多碎片化记载,但缺乏系统论述,而嘉靖时期王文禄编撰的《龙兴慈记》一书,统合明初以来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经过艺术加工和提炼,刻画出较为清晰的轮廓,塑造了嘉靖时期朱元璋的素描形象。本文以王氏所记为根据,对有关朱元璋神话传说故事的梗概与隐喻、民间语境和时代记忆中有关朱元璋的形象,及其政治意象与主旨作一初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何雨秋 《神州》2014,(12):6-8
《圣经》塑造了许多对后世文学产生深刻影响的人物形象,其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入木三分。其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的矛盾性引发了学者们对其中女性地位和形象的思考。米利暗是《圣经》中形象比较复杂的女性形象,本文将对米利暗形象的三个切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密宗和密宗造像密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它源于古印度佛教中的密教。密教是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派别同婆罗门教的某些教义相结合的产物。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中印度僧人善无畏携带梵本经吐蕃到长安,翌年开始译《大吡卢遮耶经》。南印度僧人金刚智于开元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