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水云  黄义枢 《文献》2007,(3):109-115
稿本《杜隐园日记》(以下简称《日记》)是研究清末民初温州地方史的一部重要文献.《日记》的作者张棡(1860-1942),字震轩,晚号杜隐园老人.浙江省瑞安县莘塍镇汀田里人.  相似文献   

2.
志锐初论     
志锐(1853—1912年),清末最后一任伊犁将军,是中国近代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新疆科学分院图书馆和新疆大学图书馆相继发现关于志锐的《清故伊犁将军文贞公行状》稿本。两篇行状的稿本虽略有不同,但均可与清代有关史籍相互补充。志锐部分诗词也被披露介绍。这些都为我们研究志锐和清末历史,提供了极有参考价值的史料。笔者遂据此草成此论,倘有不当,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突厥游记》稿刊本的差异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东阳 《近代史研究》2000,20(2):223-236
康有为《突厥游记》的稿本和刊本是同一题目下的两个本。刊本已将反映稿本主旨的政教风俗部分彻底改写。这种改写,体现了康有为政治思想从清末到民初的变化,即由清末认同并试图仿效青年土耳其党人实行立宪。到转而否定以至诋毁之,并将兴趣点转向土耳其历史的另一层面即政教合一问题。康氏因政治形势变化的需要而改变其对外国历史的褒贬取舍,这在他生前刊发的其他游记中,也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4.
鲍照的《芜城赋》写于扬州在刘宋时期遭遇两次浩劫之后。实际上,扬州处于南北要津。得益于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便利的交通,扬州成为繁荣的都市。然而,在敌对政权征战期间,这里往往成为戎马之冲。鲍照的《芜城赋》呈现了扬州城市的极端命运。尤其是自鲍照《芜城赋》开始,"芜城"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破败扬州一个历史映照和记忆。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当扬州遭遇重大兵祸时鲍照的"芜城"成为一种缅怀的范式。  相似文献   

5.
《文献》2019,(6)
上海图书馆藏有《语石》稿本一部,系作者手稿誊清,后来又经叶昌炽本人批改,张炳翔校阅。《语石》稿本的文本层次分明,内容丰富,保留了《语石》撰写、校改、刊刻等多个阶段的痕迹。本文以此《语石》稿本为中心,结合《语石初稿》《缘督庐日记》等相关材料,全面考察《语石》从撰写到刊刻的整个成书过程,进而揭示这部稿本对于《语石》文本研究的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民国档案》2006,(3):57-57
由赵心愚、秦和平、王川编纂的《康区藏族社会珍稀资料辑要》(上、下)一书已由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正式出版。该书系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重点项目,《清季民国康区藏族献辑要》、《康区藏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辑要》的姊妹篇,共收录稿本、抄本或市面上少见的资料共13部,是研究清末和民国时期康区藏族社会、经济等历史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7.
《文献》2016,(1)
台北"国家图书馆"所藏《四库全书总目》残稿是一部尚未引起学界重视的《总目》稿本。本文的研究表明,此本与上海图书馆、国家博物馆所藏《总目》残稿原本属于同一部稿本,皆抄成于乾隆四十六年二月,修改下限为四十七年七月。将台图残稿与天津图书馆所藏稿本加以对比、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弄清《总目》诸稿本之间的关系,明确其修纂过程中不同时段的调整、修改幅度,深化对四库学相关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张彧 《文献》2022,(3):94-114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稿本《宋蜀大字本史记校勘记》,书目多著录为王舟瑶手稿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稿抄珍本》解题亦沿用此说。该稿本是由手民过录的清稿本而非手稿本,其第一作者是管世骏,王舟瑶只是对该稿本做了批注,其批注得到管氏采纳,可以算作该稿本的第二作者。管氏校勘所据底本并非完整的“宋蜀大字本”,而是以嘉业堂、宝礼堂旧藏两部南宋绍兴间淮南西路转运司刻宋元明递修本《史记集解》拼合而成,真正的蜀大字本只有十八卷,是嘉业堂藏本的补配本,两者均属九行本《史记》版本系统。其校勘体例独具特色,充分揭示了九行本《史记》在文字上的价值,对《史记》文字亦多有考证,取得了较高的校勘成就,对于进一步整理、研究《史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献》2010,(2)
<正>清代佚名编《曲谱大成》未见刊本,有稿本、抄本存世,首都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皆有藏本,然均非完帙。首都图书馆藏三种:《曲谱大成》,不分卷,稿本,8册;《曲谱大成摘抄》,不分卷,稿本,4册;  相似文献   

10.
《文献》2017,(2)
周中孚《郑堂读书记》稿本,历经朱为弼、丁日昌、刘承幹收藏,于1949年流入英国,今藏剑桥大学图书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的南京图书馆藏《郑堂读书记》稿本,实际应是周中孚为上海藏书家李筠嘉编纂的一部藏书志。稿本《郑堂读书记》有多处文字可正刻本之误;其在作者仕履方面与刻本之不同,可以考见《郑堂读书记》部类排列和佚稿之情况;稿本中的增删之处,也可考见《郑堂读书记》之撰述历程及宗旨。  相似文献   

11.
《文献》2017,(4)
本文主要从四库学的视角,对《析津志辑佚》曾利用过的清末徐维则铸学斋原藏《析津志》抄本进行了专题研究。此书现藏于天津图书馆,系清四库馆臣《永乐大典》辑佚稿本,很可能是专为纂修《钦定日下旧闻考》而誊抄精校的一个本子。藉此,可了解《钦定日下旧闻考》纂修过程中的某些细节及对《大典》辑佚、文字讳改等相关四库学问题的思考。此外,查阅该书原本亦可校正《析津志辑佚》中的若干讹误。  相似文献   

12.
邵友濂使俄文稿和家书中的沙俄侵华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6,(10)
邵友濂使俄文稿和家书发现于1973年,现藏镇江市博物馆。"文稿"系用清末北京聚兴隆九行毛边纸稿本书写,行草书体。稿本高18.6、宽12厘米,计七十一页。"家书"共五十八通,书体有行有楷,信纸有清末北京艺蘭堂的五色笺纸、含英阁十三行毛边笺纸、二十三行和四十一行的连史稿  相似文献   

13.
正截至目前,由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选编、凤凰出版社出版的《江苏历代方志全书》(下称"全书"),已完成省部和江宁、苏州、常州、镇江、扬州府部的出版,另有淮安府部、徐州府部即将出版,合计出版历代府州县志与省志351种395册。其中天启《淮安府志》、康熙《泗州通志》、民国《江苏备志稿》等孤本、稿本志书,是历史上第一次面世。这些志书是江苏劳动人民千百年辛勤劳动的结晶,世代传承的乡土基因与精神家园。由于年代久  相似文献   

14.
《文献》2016,(6)
杭州图书馆藏《刘燕庭诗稿》,自《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录以来,被冠以"清刘喜海撰"并为多家书目引用而传讹至今。通过对原书内容、题跋墨迹与印记等逐一审读,可以论定此系清末王金锯的佚诗稿。该稿本的发现以及所作考订、梳理,除了对古籍书目传统意义上的纠谬补正以外,旨在发掘湮没已久的著者流寓经历等行迹,对语焉未详的杭州藏书家故实有所钩沉。  相似文献   

15.
《文献》2021,(3)
上海图书馆藏陈立《公羊义疏》稿本是陈立生前最后的修订本,但并非陈氏最后的完整定稿,可以认定,陈氏《公羊义疏》是一部没有最后写定的著作。上图稿本天头与签条上的校记均出自校勘《皇清经解续编》本的校勘者之手,故上图稿本是《续经解》本的底本。上图稿本总卷与子卷相结合的分卷方式基于陈立特殊的考虑,体现了陈氏对何休注的信从,这对研究陈立是书体例与其经学思想大有裨益。与《续经解》本相比,上图稿本无论在文字还是内容上都保留了陈立疏文的原貌,对纠正《续经解》本误字及增补脱文等等都具有较大的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绍闻杂述》为晚清民初时人李宝章所著之笔记小说,目前国内藏本有四种:上海图书馆藏稿本、上海图书馆藏抄本、国家图书馆藏稿本、南京图书馆藏稿本。四种版本中,南京图书馆所藏二册为作者手稿本,其他三种版本虽经他人抄录,然皆有作者修改之手迹,故亦可称为稿本。四种版本之间可以形成一个时间先后序列,即南京图书馆藏稿本、上海图书馆藏稿本、上海图书馆藏抄本、国家图书馆藏稿本,其中南京图书馆藏稿本成书时间较早。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16,(5)
正《十钟山房印举》形制浩大,成谱过程数易其稿,"世无完本,亦无定本"。因此,要想研究!斋考订、编纂印举的思想,稿本、批校本便显得弥足珍贵。经过研讨会汇总,目前可知《十钟山房印举》的稿本、批注本共有五套,分别集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嘉德此套稿本,系拍场首见。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南京博物院所藏清末金石学家陆增祥金石学著作稿本六种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对其刊本情况作了初步的考证。  相似文献   

19.
《文献》2021,(4)
晚清金石学家李宗岱精于青铜器鉴藏与铭文考释,与同时代的陈介祺、吴大澂、王懿荣等人多有学术交流往来。李氏所藏青铜器既多且精,清末金石家多辑抄李氏藏器目,现有数种传世。山东省图书馆古籍普查新发现的《李氏宝彝堂吉金文字》稿本,是李宗岱对所藏青铜器进行考释的著作,未见前人著录。李宗岱在《李氏宝彝堂吉金文字》中对藏器逐一著录、考释,多有创见,是晚清吉金研究的重要成果。在藏器的分类和选择标准上,《李氏宝彝堂吉金文字》也独具特色,较有学术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上海图书馆所藏《四库全书总目》残稿成书于乾隆四十六年,作为第一次成书进呈的《总目》全稿,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从这部残稿小说家类来看,上图稿本继承了此前《总目》的纂修成果,而在之后《总目》小说家类的修订中,并未进行大幅度的删改。通过比较分析可知上图稿本在《总目》的纂修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承启作用。此外,上图稿本中保存了四库纂修官的修订意见,通过纂修官对提要内容、分类、排序等诸多方面的修订,可以使我们更为深刻地认识《总目》小说家类的纂修过程以及四库小说观念、分类的生成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